非凡文学 www.ffwx.net,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孤信,
五个大将军:元赞、元育、元廓、侯莫陈顺、宇文贵。
这帮人对于孝文帝来说,是靠得住的。
关中本地豪强派有一个:那就是大将军李远。
为啥给他们分类呢?因为他们的身份背景和以后几十年的中国政治格局有着很大的关系。不信你往下看。
到宇文泰临终之前,西魏和东魏已经势均力敌,大仗基本打完了,各过各的日子,谈不上冷战,但也热不到哪去。此时,李虎、宇文导已经英年早逝,除了几个姓元的皇家名誉顾问。(皇族的,给点面子),剩下的13位同志个个都是战神级人物,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看着这些老家伙,宇文泰想想都不敢死。但通过全方位的立体的综合考虑,最后他决定将大权传给宇文护。
也许有人有疑问说,他既不是上柱国,也不是十二大将军,还有那么多的儿子,怎么就轮到他呢?
的确没办法,这是宇文泰唯一的选择。咱看看,当年他病危时,周边环境是咋样的?东边死对头东魏(不久换成了北齐)势力还在,那是敌人,南边的梁国(第二年被陈代替)还在,那是敌人,西面吐谷浑还在,那也是敌人,北边的突厥还在,虽然暂时是朋友,但是突厥人向来喜欢骑墙头,见风使舵,谁也不能保证那天就变成敌人了.
实际上,这时候的西魏身处四面包围,形势很紧张,再加上国内的问题,奄奄一息的宇文泰更是有点死不瞑目,我估摸着最起码有四个不放心:
对内不放心,也就是对家里不放心,宇文泰十三个儿子,最大的宇文毓虽然二十三岁,但没有多少军功,也就没多少威望,只能算个没资历的官二代,其他的更别提了。所以,宇文泰说他幼小,其实指的是政治上的幼稚,不够老练。在那个野蛮生长、论资排辈的年代,老子一死,孤儿寡母的实在是不敢想象。
对外不放心,也就是国际的形势很复杂,咱前面讲过了。
对上不放心,啥意思,西魏傀儡政权还在,再不济、再傀儡,人家目前还是个皇帝,但这不可怕,可怕的是皇帝的背后还有一群粉丝,这也不算可怕,可怕的是这些粉丝里面有几个是征战沙场的铁杆粉丝,独孤信之类的人物。这些人可不想当傀儡粉丝,个个手握重兵而且脾气都不太好。万一哪天擦枪走火,可不是闹着玩的。
对下不放心,手下这些跟随自己东征西战的元勋们,成分比较复杂,(有六镇派、保皇派和本地派三派,前面讲过了),多数都和自己资历差不多,而且个个都是封疆大吏,自己一死,就怕没人镇得住了。
这么多的不放心,得有人来解决啊,上阵父子兵,儿子太小。打虎亲兄弟,三个哥哥都死了(有点郁闷的)。剩下的比较亲的只有侄儿和外甥了。
大侄儿宇文什肥当年留在晋阳陪老妈,被高欢干掉了。二侄儿宇文导,有勇有谋,培养了十几年,最适合做监护人,可惜比自己还短命。现在看下来,亲信当中,能倚重托付的只有四个人了:三侄儿宇文护(宇文导的弟弟)、外甥尉迟迥、尉迟纲和贺兰祥。咱们比较一下:论军功,三个外甥都比侄儿高得多,个个都是能打的好手,可惜,宇文泰需要的是帅才,而不是将才。
论性格:宇文护的城府最深。
论年纪:宇文护四十四岁,贺兰祥四十二岁,尉迟迥四十一岁,尉迟纲四十岁。宇文护最大。
论管理:宇文护在其他三位之上,虽然贺兰祥也治理地方州县很不错,但是在驾驭手段上比不上宇文护。这是宇文泰最看重的一点:宇文护性格果断、沉稳、善于统筹。
当然还有一点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宇文护是宇文家族的,其他三位虽然也是宇文泰一手培养大的,但毕竟是外甥,不姓宇文。在以家族为核心的年代,这一点非常重要,豪门贵族更不在话下。
就凭这几点,宇文护成为宇文泰指定的权力监护人,那是必须地。
但是以后发生的事情也是宇文泰真的没想到的,因为他的决定,一场腥风血雨的厮杀即将展开,这里有他愿意看到的,也有他死都不愿意看到的。那宇文护都干了些什么?请看下回:双人舞
话说公元556年,宇文泰北巡到宁夏,突然一病不起,急招侄儿宇文护前来托付后事。十月四日走到云阳(陕西省泾阳县),便丢下一手创下的关中江山撒手西去。宇文护忍住悲痛,赶紧护送灵柩往京城赶,四十四岁的宇文护很清楚,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内外的情况很不稳定,尤其是领导人死在外边,人心思变,搞不好就是一场大乱。
所以目前首要的工作就是保密。其实,云阳到长安也就半天的时间,可就半天,也要高度保密,可见,当时的情况有多凶险。还好,那时候没有通信设备,撑死了飞鸽传书,保密工作容易做。不像现在人人用**,夜里放个屁,第二天全国都知道了。
十月五日,灵柩秘密到长安,然后正式发布死讯,接着开追悼会。同时宣布15岁的世子宇文觉继承他老爸的官职和爵位,任太师、柱国(勋官一级)和国务总理(大冢宰)。到他老爸的大本营同州(陕西省大荔县)坐镇。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宇文泰大儿子23岁的宇文毓而立只有十五岁的宇文觉呢?这里面是有缘由的,中国传统的继承人制度是立嫡不立庶,也就是说必须选大老婆生的儿子,不能选小老婆生的儿子,而不管岁数大小。这宇文觉很幸运,是宇文泰大老婆生的。
孤信,
五个大将军:元赞、元育、元廓、侯莫陈顺、宇文贵。
这帮人对于孝文帝来说,是靠得住的。
关中本地豪强派有一个:那就是大将军李远。
为啥给他们分类呢?因为他们的身份背景和以后几十年的中国政治格局有着很大的关系。不信你往下看。
到宇文泰临终之前,西魏和东魏已经势均力敌,大仗基本打完了,各过各的日子,谈不上冷战,但也热不到哪去。此时,李虎、宇文导已经英年早逝,除了几个姓元的皇家名誉顾问。(皇族的,给点面子),剩下的13位同志个个都是战神级人物,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看着这些老家伙,宇文泰想想都不敢死。但通过全方位的立体的综合考虑,最后他决定将大权传给宇文护。
也许有人有疑问说,他既不是上柱国,也不是十二大将军,还有那么多的儿子,怎么就轮到他呢?
的确没办法,这是宇文泰唯一的选择。咱看看,当年他病危时,周边环境是咋样的?东边死对头东魏(不久换成了北齐)势力还在,那是敌人,南边的梁国(第二年被陈代替)还在,那是敌人,西面吐谷浑还在,那也是敌人,北边的突厥还在,虽然暂时是朋友,但是突厥人向来喜欢骑墙头,见风使舵,谁也不能保证那天就变成敌人了.
实际上,这时候的西魏身处四面包围,形势很紧张,再加上国内的问题,奄奄一息的宇文泰更是有点死不瞑目,我估摸着最起码有四个不放心:
对内不放心,也就是对家里不放心,宇文泰十三个儿子,最大的宇文毓虽然二十三岁,但没有多少军功,也就没多少威望,只能算个没资历的官二代,其他的更别提了。所以,宇文泰说他幼小,其实指的是政治上的幼稚,不够老练。在那个野蛮生长、论资排辈的年代,老子一死,孤儿寡母的实在是不敢想象。
对外不放心,也就是国际的形势很复杂,咱前面讲过了。
对上不放心,啥意思,西魏傀儡政权还在,再不济、再傀儡,人家目前还是个皇帝,但这不可怕,可怕的是皇帝的背后还有一群粉丝,这也不算可怕,可怕的是这些粉丝里面有几个是征战沙场的铁杆粉丝,独孤信之类的人物。这些人可不想当傀儡粉丝,个个手握重兵而且脾气都不太好。万一哪天擦枪走火,可不是闹着玩的。
对下不放心,手下这些跟随自己东征西战的元勋们,成分比较复杂,(有六镇派、保皇派和本地派三派,前面讲过了),多数都和自己资历差不多,而且个个都是封疆大吏,自己一死,就怕没人镇得住了。
这么多的不放心,得有人来解决啊,上阵父子兵,儿子太小。打虎亲兄弟,三个哥哥都死了(有点郁闷的)。剩下的比较亲的只有侄儿和外甥了。
大侄儿宇文什肥当年留在晋阳陪老妈,被高欢干掉了。二侄儿宇文导,有勇有谋,培养了十几年,最适合做监护人,可惜比自己还短命。现在看下来,亲信当中,能倚重托付的只有四个人了:三侄儿宇文护(宇文导的弟弟)、外甥尉迟迥、尉迟纲和贺兰祥。咱们比较一下:论军功,三个外甥都比侄儿高得多,个个都是能打的好手,可惜,宇文泰需要的是帅才,而不是将才。
论性格:宇文护的城府最深。
论年纪:宇文护四十四岁,贺兰祥四十二岁,尉迟迥四十一岁,尉迟纲四十岁。宇文护最大。
论管理:宇文护在其他三位之上,虽然贺兰祥也治理地方州县很不错,但是在驾驭手段上比不上宇文护。这是宇文泰最看重的一点:宇文护性格果断、沉稳、善于统筹。
当然还有一点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宇文护是宇文家族的,其他三位虽然也是宇文泰一手培养大的,但毕竟是外甥,不姓宇文。在以家族为核心的年代,这一点非常重要,豪门贵族更不在话下。
就凭这几点,宇文护成为宇文泰指定的权力监护人,那是必须地。
但是以后发生的事情也是宇文泰真的没想到的,因为他的决定,一场腥风血雨的厮杀即将展开,这里有他愿意看到的,也有他死都不愿意看到的。那宇文护都干了些什么?请看下回:双人舞
话说公元556年,宇文泰北巡到宁夏,突然一病不起,急招侄儿宇文护前来托付后事。十月四日走到云阳(陕西省泾阳县),便丢下一手创下的关中江山撒手西去。宇文护忍住悲痛,赶紧护送灵柩往京城赶,四十四岁的宇文护很清楚,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内外的情况很不稳定,尤其是领导人死在外边,人心思变,搞不好就是一场大乱。
所以目前首要的工作就是保密。其实,云阳到长安也就半天的时间,可就半天,也要高度保密,可见,当时的情况有多凶险。还好,那时候没有通信设备,撑死了飞鸽传书,保密工作容易做。不像现在人人用**,夜里放个屁,第二天全国都知道了。
十月五日,灵柩秘密到长安,然后正式发布死讯,接着开追悼会。同时宣布15岁的世子宇文觉继承他老爸的官职和爵位,任太师、柱国(勋官一级)和国务总理(大冢宰)。到他老爸的大本营同州(陕西省大荔县)坐镇。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宇文泰大儿子23岁的宇文毓而立只有十五岁的宇文觉呢?这里面是有缘由的,中国传统的继承人制度是立嫡不立庶,也就是说必须选大老婆生的儿子,不能选小老婆生的儿子,而不管岁数大小。这宇文觉很幸运,是宇文泰大老婆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