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任何人最终都要面对死亡这个问题。皇帝虽然对别人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却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死亡,长生不老只是他们的一个美好的梦想罢了。如今,唐太宗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从贞观二十一年(647)开始,唐太宗就感染了风疾(指中风),他觉得在长安城的太极宫住着很不舒服,因为太极宫地势低洼,让人气闷。为了尽快好起来,他便下令在地势较高的终南山修建了翠微宫,作为疗养的行宫。
虽然换了个环境,但这病不但没有养好,反而越来越重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唐太宗摒弃了传统的正规治疗途径,反而迷上了道士们炼制的一种丹药,希望能够长生不老,甚至还向从印度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求教长生不老之术。
帝王是最高的统治者,坐拥天下,享受着人间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奢望是生命永留人间。所以,普遍有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梦而已。
所以,唐太宗的自欺欺人加快了他死亡的进程。
不久,唐太宗的病情突然加重,他感觉自己没有多少日子了,就急忙把宰相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召到翠微宫交代后事。
长孙无忌,字辅机,汉族,河南省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他是唐太宗的内兄,长孙皇后的哥哥。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他在贞观朝发挥了特殊作用,并且受托辅佐高宗。是唐初政治史上的特殊人物。
褚遂良,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晋末南迁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他博通文史,精于书法,由秘书郎迁起居郎。相继任职迁谏议大夫、黄门侍郎,同州刺史,史部尚书等职。
有这两位重臣辅佐李治,唐太宗可以瞑目了。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病死在终南山的翠微宫,享年52岁。据史料记载。导致唐太宗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痢病”,也就是痢疾,拉肚子肠炎之类的疾病。不过也有史家经考证认为,唐太宗的真正死因是服食丹药所致。还有人认为,唐太宗在贞观19年征高丽之战中因中箭受重伤,久治不愈,加上乱食丹药导致身体更加虚弱,最终驾崩。不管怎么说,唐太宗就此闭上了眼睛。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政局在权力交接时最危险,如今,皇帝病死在宫城之外,对政治可能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别有用心者乘机动乱。一场权力动荡就难以避免了。
为了避免宫廷政变的流血事件发生,也为了能让李治顺利登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遵照唐太宗的遗嘱,一面安排禁军护送太子李治回到长安稳定局势;一面带领大队随行人员护送太宗灵柩急返长安。到达长安后。才昭告天下,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
六月一日。李治在太极殿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高宗。
万事开头难。做皇帝也是如此。
新帝即位,自然要忙碌一番。李治一方面要办理父亲的丧事;另一方面要处理军国大事。他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如何让这个超级大国继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这是他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他必须继承父亲勤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以德治国,所以,除了处理朝政大事外,他还要从深宫中走出来,遍访民情,体察民间疾苦。
总的来说,李治也力图做一名好皇帝,只因能力有限,想要超越父亲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他有些力不从心罢了。
潜伏感业寺
按下李治,我们再看武则天,唐太宗的驾崩,对她有影响吗?答案是有,而且这影响非常之大。
唐太宗走了,他的妃嫔们面临着以后的生活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当然也包括武则天在内。
按照北朝以来的惯例,死去皇帝的妃嫔一般有三种安置方式。
.有子女的妃嫔跟着自己的孩子到宫外居住,安享晚年。
没有子女但有特殊才能的妃嫔继续留在宫中为新皇帝服务。比如把李治养大的薛婕妤,她其实是唐高祖李渊的婕妤,因为有卓越的才智德行,在李渊死后并没有入寺为尼,而是被唐太宗李世民留在宫中教育自己的儿子李治。
既没有子女又没有特殊才能的妃嫔只能当尼姑或者道士。
在这三种归宿中,最好的是第一种,能远离深宫,有一个美好的晚年,最差的就是第三种了,相当于从一个火坑跳到了另一个火坑,从佛念经,孤苦终老。而能得到第二种归宿的妃嫔凤毛麟角,不是祖上积德,就是自己走了狗屎运。
武则天没有子女,第一条路是走不通了,而第三条路对她来说就像梦魇一般,所以,她非常渴望能走第二条路,她的这个梦能实现吗?
才德她是有的,关键是要看她有没有这个机会了。
此刻,她把希望寄托在李治身上,毕竟他们有过缠绵的一段经历,她对自己的魅力非常自信,她等待着李治对自己的召唤。
但此时的李治非彼时的李治,繁重的国事让他把武则天丢在了脑后,曾经的许诺更被丢在了九霄云外。
在男人眼中事业永远比爱情重要,女人只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玩物,需要时把你捧在手心,不需要时就把你丢在墙角。难道普天之下的男人都是这样吗?
面对李治的绝情,武则天很痛心,她的自尊被无情地撕裂成了两半。
这年八月,眼看着唐太宗就要下葬昭陵了。但武则天还没有等到李治的任何消息,她感觉自己就像一枚被遗弃的棋子。不禁绝望起来。
就这样,伴随着唐太宗的下葬。已经26对的武则天与唐太宗其他未育妃嫔进入了感业寺为尼,开始了一生中最黑暗、最迷茫的岁月,她的人生也一度陷入了最低谷。
关于感业寺的具体位置,这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在此,我们采用大多数人都比较赞同的说法。
感业寺位于长安城朱雀街西崇德坊的西南隅,靠近清明渠。周围地势平坦,树木成荫,环境很不错。但矮小的佛庐无法与高大的皇宫相比,这里不仅生活条件艰苦。而且寺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清规戒律。过惯了优裕生活的妃嫔来到这里感觉就像下了地狱一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些曾生活在宫廷中的女人们需要时间来适应这种清苦的生活。
当尼姑首先要削发,变成秃子,这让这些年轻的美人们很难接受。但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为了活下去,她们只能默默接受这一切,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乌黑秀发被一缕一缕地削落在地。
削了发,受了戒,才算是尼姑。既然当了尼姑。就没有了妃嫔的架子,要按戒律办事。另外,平时一定要比师傅起得早,听经读经不能有差错。这种生活不是武则天想要的。她要突破这种禁锢,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重回皇宫。
虽然身处逆境,也不放弃希望。若想改变这种生活。还得依靠一个人,他就是当今皇上李治。所以。潜伏在感业寺中的武则天努力维持着和李治的感情,不管有几成希望。她都必须努力去做,因为这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
在这种复杂感情的驱使下,武则天写了一首情诗《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大意是说:我心绪纷乱,精神恍惚,把红的都看成绿的了。我因为整天想着你,才如此憔悴。我每天因为思念你而默默落泪,你如果不相信,就打开箱子看看我的石榴红裙,那上面的斑驳泪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首诗是... -->>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任何人最终都要面对死亡这个问题。皇帝虽然对别人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却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死亡,长生不老只是他们的一个美好的梦想罢了。如今,唐太宗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从贞观二十一年(647)开始,唐太宗就感染了风疾(指中风),他觉得在长安城的太极宫住着很不舒服,因为太极宫地势低洼,让人气闷。为了尽快好起来,他便下令在地势较高的终南山修建了翠微宫,作为疗养的行宫。
虽然换了个环境,但这病不但没有养好,反而越来越重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唐太宗摒弃了传统的正规治疗途径,反而迷上了道士们炼制的一种丹药,希望能够长生不老,甚至还向从印度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求教长生不老之术。
帝王是最高的统治者,坐拥天下,享受着人间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奢望是生命永留人间。所以,普遍有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梦而已。
所以,唐太宗的自欺欺人加快了他死亡的进程。
不久,唐太宗的病情突然加重,他感觉自己没有多少日子了,就急忙把宰相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召到翠微宫交代后事。
长孙无忌,字辅机,汉族,河南省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他是唐太宗的内兄,长孙皇后的哥哥。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他在贞观朝发挥了特殊作用,并且受托辅佐高宗。是唐初政治史上的特殊人物。
褚遂良,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晋末南迁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他博通文史,精于书法,由秘书郎迁起居郎。相继任职迁谏议大夫、黄门侍郎,同州刺史,史部尚书等职。
有这两位重臣辅佐李治,唐太宗可以瞑目了。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病死在终南山的翠微宫,享年52岁。据史料记载。导致唐太宗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痢病”,也就是痢疾,拉肚子肠炎之类的疾病。不过也有史家经考证认为,唐太宗的真正死因是服食丹药所致。还有人认为,唐太宗在贞观19年征高丽之战中因中箭受重伤,久治不愈,加上乱食丹药导致身体更加虚弱,最终驾崩。不管怎么说,唐太宗就此闭上了眼睛。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政局在权力交接时最危险,如今,皇帝病死在宫城之外,对政治可能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别有用心者乘机动乱。一场权力动荡就难以避免了。
为了避免宫廷政变的流血事件发生,也为了能让李治顺利登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遵照唐太宗的遗嘱,一面安排禁军护送太子李治回到长安稳定局势;一面带领大队随行人员护送太宗灵柩急返长安。到达长安后。才昭告天下,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
六月一日。李治在太极殿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高宗。
万事开头难。做皇帝也是如此。
新帝即位,自然要忙碌一番。李治一方面要办理父亲的丧事;另一方面要处理军国大事。他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如何让这个超级大国继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这是他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他必须继承父亲勤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以德治国,所以,除了处理朝政大事外,他还要从深宫中走出来,遍访民情,体察民间疾苦。
总的来说,李治也力图做一名好皇帝,只因能力有限,想要超越父亲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他有些力不从心罢了。
潜伏感业寺
按下李治,我们再看武则天,唐太宗的驾崩,对她有影响吗?答案是有,而且这影响非常之大。
唐太宗走了,他的妃嫔们面临着以后的生活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当然也包括武则天在内。
按照北朝以来的惯例,死去皇帝的妃嫔一般有三种安置方式。
.有子女的妃嫔跟着自己的孩子到宫外居住,安享晚年。
没有子女但有特殊才能的妃嫔继续留在宫中为新皇帝服务。比如把李治养大的薛婕妤,她其实是唐高祖李渊的婕妤,因为有卓越的才智德行,在李渊死后并没有入寺为尼,而是被唐太宗李世民留在宫中教育自己的儿子李治。
既没有子女又没有特殊才能的妃嫔只能当尼姑或者道士。
在这三种归宿中,最好的是第一种,能远离深宫,有一个美好的晚年,最差的就是第三种了,相当于从一个火坑跳到了另一个火坑,从佛念经,孤苦终老。而能得到第二种归宿的妃嫔凤毛麟角,不是祖上积德,就是自己走了狗屎运。
武则天没有子女,第一条路是走不通了,而第三条路对她来说就像梦魇一般,所以,她非常渴望能走第二条路,她的这个梦能实现吗?
才德她是有的,关键是要看她有没有这个机会了。
此刻,她把希望寄托在李治身上,毕竟他们有过缠绵的一段经历,她对自己的魅力非常自信,她等待着李治对自己的召唤。
但此时的李治非彼时的李治,繁重的国事让他把武则天丢在了脑后,曾经的许诺更被丢在了九霄云外。
在男人眼中事业永远比爱情重要,女人只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玩物,需要时把你捧在手心,不需要时就把你丢在墙角。难道普天之下的男人都是这样吗?
面对李治的绝情,武则天很痛心,她的自尊被无情地撕裂成了两半。
这年八月,眼看着唐太宗就要下葬昭陵了。但武则天还没有等到李治的任何消息,她感觉自己就像一枚被遗弃的棋子。不禁绝望起来。
就这样,伴随着唐太宗的下葬。已经26对的武则天与唐太宗其他未育妃嫔进入了感业寺为尼,开始了一生中最黑暗、最迷茫的岁月,她的人生也一度陷入了最低谷。
关于感业寺的具体位置,这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在此,我们采用大多数人都比较赞同的说法。
感业寺位于长安城朱雀街西崇德坊的西南隅,靠近清明渠。周围地势平坦,树木成荫,环境很不错。但矮小的佛庐无法与高大的皇宫相比,这里不仅生活条件艰苦。而且寺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清规戒律。过惯了优裕生活的妃嫔来到这里感觉就像下了地狱一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些曾生活在宫廷中的女人们需要时间来适应这种清苦的生活。
当尼姑首先要削发,变成秃子,这让这些年轻的美人们很难接受。但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为了活下去,她们只能默默接受这一切,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乌黑秀发被一缕一缕地削落在地。
削了发,受了戒,才算是尼姑。既然当了尼姑。就没有了妃嫔的架子,要按戒律办事。另外,平时一定要比师傅起得早,听经读经不能有差错。这种生活不是武则天想要的。她要突破这种禁锢,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重回皇宫。
虽然身处逆境,也不放弃希望。若想改变这种生活。还得依靠一个人,他就是当今皇上李治。所以。潜伏在感业寺中的武则天努力维持着和李治的感情,不管有几成希望。她都必须努力去做,因为这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
在这种复杂感情的驱使下,武则天写了一首情诗《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大意是说:我心绪纷乱,精神恍惚,把红的都看成绿的了。我因为整天想着你,才如此憔悴。我每天因为思念你而默默落泪,你如果不相信,就打开箱子看看我的石榴红裙,那上面的斑驳泪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首诗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