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宗皇帝是一言九鼎,他都开口了,灭了高句丽和百济之后,把百济的土地给我新罗。有了李世民的金科玉言,那可是于法有据啊,现在我金法敏的所作所为全都是依法行事!怎么着?
这一招太狠了,你如果不承认,说你大唐实行霸权、欺压弱小事儿小,说你不承认先帝、推翻先帝既定的维稳政策事儿就大了!给天下造成大唐不守信誉,是个国大无信的无赖国家,可是要命的!毕竟,周边还有那么多不安定的少数民族势力,
如果大国无信,造成人心惶惶,那大唐边境就永无宁日了!李世民的话是真的,金法敏的话是真的。那问题出在哪里?乍一开始,我也被金法敏的这道救命牌给唬住了。
当然了,只是初看到时,后面一琢磨,不是一回事,金法敏这是在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呢。我们这样来分析金法敏的救命牌:金法敏是在把大家的眼光集中在小小的朝鲜半岛上。
如果我们就此被套进去,那真是百口莫辩!在讨论百济归属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或者漏掉这样一个概念:主权!无论是百济还是高句丽,甚至是新罗,他们都是主权不5,能自主的大唐之属国,
这种属国关系不但是大唐等历代宗主国的国威所促就成的,也有各属国们自愿臣服的意愿因素
盟书要求百济与新罗“长为与国,各除宿憾,结好和亲。各承诏命,永为藩”。并且发誓永远遵守盟约,如果一方胆敢违约。则百殃是降,子孙不育,社稷无守,□祀磨灭”。
大意就是如果违约,则国家涂炭、断子绝孙等等之意。反正挺狠的!不过,这么狠的誓约竟也没有约束住新罗的狼子野心。
盟约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年还算太平,熊津都督府(百济故地)与鸡林都督府(新罗)倒也相安无事,且在灭亡高句丽的过程中。两地相互配合,分别从南线向高句丽出兵。
在百济、高句丽两个共同的敌人被灭掉后,新罗就开始蠢蠢欲动了。终于于670年向我大唐熊津都督府发动了全面入侵。正如前文提到,熊津都督府不堪一击。一个月之内丢失82座城池。
不是新罗太强,而是熊津太弱。弱到什么程度呢?从660年到669年的十年间,百济故地先后经历唐灭百济、复国运动、白江口之战、出兵高句丽几次战争,境内已经是“合境凋残,僵尸相属”
实力受到巨大消耗,短时间内恢复是根本没可能的。而新罗呢。在历次战争中,通过消极怠战,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这可不是我瞎说,在苏定方灭亡百济以及李世勣灭亡高句丽中。都留下了新罗消极怠战的证据。第一次,“金庾信等至唐营,
一边严重消耗。一边暗存实力。不过,新罗即使小瞧熊津都督府。也不敢小瞧后面的大唐啊?
胆敢冒与大唐全面开展的危险来侵袭熊津都督府?敢!金法敏真的敢!因为他知道,现在大唐不能奈他何。大唐现在的主要精力在西方——吐蕃。
唐军主力被吐蕃牵制在西部唐蕃边境。无力大规模增援东部的百济故地战争,这就给了金法敏可趁之机。
此时,大唐在熊津都督府的兵力,中外史料都没有记载,哪怕是“万余、数万”之类约略的记载也没有。虽然没有记载,但是驻守熊津都督府的唐兵肯定不多。一者,敌国已灭,现在处于休养生息之时,无必要留守太多兵力;二者,有百济军的补充。
其实,最直观的证据就是,如果唐军数量较多,别说新罗侵占82座城池,就是借个胆儿让他来打,他也不敢。金法敏就是只猴子——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
侵占大唐熊津都督府82城之后,新罗却于当年8月,火速班师回国!奇了怪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原来此战新罗损失亦颇为惨重!
众臣、义官、达官、兴元都是新罗的高级将领,却在大胜之后“罪当死”,最终受到“免职”处分,说明在此战中,新罗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虽然我兵力薄弱,虽然我兵力很分散,但是依然能够让你付出沉重的代价!与此同时,大唐发生了一件开国以来最严重的军事危机——大非川之败!
由右卫大将军薛仁贵统帅的西征军五万余人在大非川遭遇四十万吐蕃主力,全军覆没,仅薛仁贵等高级将领脱身逃回。吐蕃在大非川之战后随即进攻凉州,大唐则即刻以左相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以御吐蕃(——《资治通鉴》卷二百一)。
大非川之败为有唐一来第一次全军覆没之惨败,为了保护关中之地,凉州道必然需要集结唐军主力;另外,当时的西域也是唐蕃争夺重要战略要地,也必须派驻重兵集团。
此时,大唐主要兵力已经被牵制于西部战线。所以,不可能向东线朝鲜半岛的熊津都督府派出大支援兵了。
于是,在回国休整了四个月后,新罗于公元671年正月,再次出兵熊津都督府,此次出兵的规模不大,仅派出了一支誓幢于唐济联军战于熊津城南,结果呢,这支新罗部队全军覆没,其部队长(幢主)夫果也死于阵中。那新罗的主力去哪里了?
往北方去了,因为北部来了一支威胁更大的部队——大唐的靺鞨兵。如果没有一统中原,边境民族士兵的战斗力几乎是不会改变的,所以,这支部队不能小瞧。
靺鞨兵一来,就直接包围了舌口城,经过几番攻击之后,靺鞨兵没有攻克城池,便退兵了。
这个时候,新罗出击了。追击撤退中的靺鞨兵,并斩杀300余人。此时的新罗真是如日中天。几乎每战必胜!这个问题让我很苦恼,大家应该有的人也比较苦恼。一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唐军是怎么了?为何在面对战斗力并不强的新罗,接连丧师失地?
其实,主要还是兵力对比的问题。有必要分析一下自670年开始至今唐罗几次交手时的两军兵力优劣问题!先来认识一下新罗的军事体制及军事力量。新罗,在军制方面有六停(新罗人谓营为停,即六营)和九誓幢(队)及其他如三千幢、五州誓等等共计二十三军,分置于中外。
其中用于行军野战的机动兵力主要就是六停九誓幢。那么新罗的机动兵力也就是这六停就誓幢有多少人呢?据史料记载,新罗出动的最大一次兵力是公元660年即大唐显庆五年为配合苏定方出兵百济的五万兵力。那次出征,
包括新罗王金春秋、太子金法敏、大角干(时新罗王以下最高官职)金庾信等国内军政精英悉数随军出征,所以。五万人应该也就是新罗能够动员的最大机动兵力!(加上其他防守的各军,估计新罗全国兵力应在7至8万)。而同时期熊津都督府的唐济联军兵力有多少呢?
原留守熊津的刘仁愿部已经随李世勣大军回国了,原熊津都督府的兵力本来就不多(约万余人),所以留守的唐军人数应该也就是几千人。更为严重的是熊津都督府的行政长官原百济王子扶余隆因惧怕新罗的暗算而赖在大唐没有到任,此时都督府的最高... -->>
太宗皇帝是一言九鼎,他都开口了,灭了高句丽和百济之后,把百济的土地给我新罗。有了李世民的金科玉言,那可是于法有据啊,现在我金法敏的所作所为全都是依法行事!怎么着?
这一招太狠了,你如果不承认,说你大唐实行霸权、欺压弱小事儿小,说你不承认先帝、推翻先帝既定的维稳政策事儿就大了!给天下造成大唐不守信誉,是个国大无信的无赖国家,可是要命的!毕竟,周边还有那么多不安定的少数民族势力,
如果大国无信,造成人心惶惶,那大唐边境就永无宁日了!李世民的话是真的,金法敏的话是真的。那问题出在哪里?乍一开始,我也被金法敏的这道救命牌给唬住了。
当然了,只是初看到时,后面一琢磨,不是一回事,金法敏这是在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呢。我们这样来分析金法敏的救命牌:金法敏是在把大家的眼光集中在小小的朝鲜半岛上。
如果我们就此被套进去,那真是百口莫辩!在讨论百济归属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或者漏掉这样一个概念:主权!无论是百济还是高句丽,甚至是新罗,他们都是主权不5,能自主的大唐之属国,
这种属国关系不但是大唐等历代宗主国的国威所促就成的,也有各属国们自愿臣服的意愿因素
盟书要求百济与新罗“长为与国,各除宿憾,结好和亲。各承诏命,永为藩”。并且发誓永远遵守盟约,如果一方胆敢违约。则百殃是降,子孙不育,社稷无守,□祀磨灭”。
大意就是如果违约,则国家涂炭、断子绝孙等等之意。反正挺狠的!不过,这么狠的誓约竟也没有约束住新罗的狼子野心。
盟约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年还算太平,熊津都督府(百济故地)与鸡林都督府(新罗)倒也相安无事,且在灭亡高句丽的过程中。两地相互配合,分别从南线向高句丽出兵。
在百济、高句丽两个共同的敌人被灭掉后,新罗就开始蠢蠢欲动了。终于于670年向我大唐熊津都督府发动了全面入侵。正如前文提到,熊津都督府不堪一击。一个月之内丢失82座城池。
不是新罗太强,而是熊津太弱。弱到什么程度呢?从660年到669年的十年间,百济故地先后经历唐灭百济、复国运动、白江口之战、出兵高句丽几次战争,境内已经是“合境凋残,僵尸相属”
实力受到巨大消耗,短时间内恢复是根本没可能的。而新罗呢。在历次战争中,通过消极怠战,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这可不是我瞎说,在苏定方灭亡百济以及李世勣灭亡高句丽中。都留下了新罗消极怠战的证据。第一次,“金庾信等至唐营,
一边严重消耗。一边暗存实力。不过,新罗即使小瞧熊津都督府。也不敢小瞧后面的大唐啊?
胆敢冒与大唐全面开展的危险来侵袭熊津都督府?敢!金法敏真的敢!因为他知道,现在大唐不能奈他何。大唐现在的主要精力在西方——吐蕃。
唐军主力被吐蕃牵制在西部唐蕃边境。无力大规模增援东部的百济故地战争,这就给了金法敏可趁之机。
此时,大唐在熊津都督府的兵力,中外史料都没有记载,哪怕是“万余、数万”之类约略的记载也没有。虽然没有记载,但是驻守熊津都督府的唐兵肯定不多。一者,敌国已灭,现在处于休养生息之时,无必要留守太多兵力;二者,有百济军的补充。
其实,最直观的证据就是,如果唐军数量较多,别说新罗侵占82座城池,就是借个胆儿让他来打,他也不敢。金法敏就是只猴子——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
侵占大唐熊津都督府82城之后,新罗却于当年8月,火速班师回国!奇了怪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原来此战新罗损失亦颇为惨重!
众臣、义官、达官、兴元都是新罗的高级将领,却在大胜之后“罪当死”,最终受到“免职”处分,说明在此战中,新罗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虽然我兵力薄弱,虽然我兵力很分散,但是依然能够让你付出沉重的代价!与此同时,大唐发生了一件开国以来最严重的军事危机——大非川之败!
由右卫大将军薛仁贵统帅的西征军五万余人在大非川遭遇四十万吐蕃主力,全军覆没,仅薛仁贵等高级将领脱身逃回。吐蕃在大非川之战后随即进攻凉州,大唐则即刻以左相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以御吐蕃(——《资治通鉴》卷二百一)。
大非川之败为有唐一来第一次全军覆没之惨败,为了保护关中之地,凉州道必然需要集结唐军主力;另外,当时的西域也是唐蕃争夺重要战略要地,也必须派驻重兵集团。
此时,大唐主要兵力已经被牵制于西部战线。所以,不可能向东线朝鲜半岛的熊津都督府派出大支援兵了。
于是,在回国休整了四个月后,新罗于公元671年正月,再次出兵熊津都督府,此次出兵的规模不大,仅派出了一支誓幢于唐济联军战于熊津城南,结果呢,这支新罗部队全军覆没,其部队长(幢主)夫果也死于阵中。那新罗的主力去哪里了?
往北方去了,因为北部来了一支威胁更大的部队——大唐的靺鞨兵。如果没有一统中原,边境民族士兵的战斗力几乎是不会改变的,所以,这支部队不能小瞧。
靺鞨兵一来,就直接包围了舌口城,经过几番攻击之后,靺鞨兵没有攻克城池,便退兵了。
这个时候,新罗出击了。追击撤退中的靺鞨兵,并斩杀300余人。此时的新罗真是如日中天。几乎每战必胜!这个问题让我很苦恼,大家应该有的人也比较苦恼。一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唐军是怎么了?为何在面对战斗力并不强的新罗,接连丧师失地?
其实,主要还是兵力对比的问题。有必要分析一下自670年开始至今唐罗几次交手时的两军兵力优劣问题!先来认识一下新罗的军事体制及军事力量。新罗,在军制方面有六停(新罗人谓营为停,即六营)和九誓幢(队)及其他如三千幢、五州誓等等共计二十三军,分置于中外。
其中用于行军野战的机动兵力主要就是六停九誓幢。那么新罗的机动兵力也就是这六停就誓幢有多少人呢?据史料记载,新罗出动的最大一次兵力是公元660年即大唐显庆五年为配合苏定方出兵百济的五万兵力。那次出征,
包括新罗王金春秋、太子金法敏、大角干(时新罗王以下最高官职)金庾信等国内军政精英悉数随军出征,所以。五万人应该也就是新罗能够动员的最大机动兵力!(加上其他防守的各军,估计新罗全国兵力应在7至8万)。而同时期熊津都督府的唐济联军兵力有多少呢?
原留守熊津的刘仁愿部已经随李世勣大军回国了,原熊津都督府的兵力本来就不多(约万余人),所以留守的唐军人数应该也就是几千人。更为严重的是熊津都督府的行政长官原百济王子扶余隆因惧怕新罗的暗算而赖在大唐没有到任,此时都督府的最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