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鸳鸯蝴蝶梦:民国名媛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周有光终于如愿以偿,娶到了张允和,也就是说,他从此以后便成为叶圣陶口中的“能够幸福一辈子”的男人了。确实,新婚燕尔,两人幸福得令人羡慕。结婚一周年的那一天,允和便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小平,接着小平又有了妹妹,这样一来,享受天伦之乐的条件差不多都具备了。只可惜好景不长.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紧张阶段,到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个美满的家庭更是遭到了巨大的冲击。
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比失去亲人更能让人伤痛欲绝的了,而对张允和来说,丈夫、儿子和女儿便是她的一切,是她的灵魂之所依,因而,只要跟他们在一起,哪怕是冒着枪林弹雨,她的心也会感到异常安宁。
只是上天是残忍的,也许是嫉妒这一家太过幸福,便在颠沛流离之中,又给了他们致命一击。为了躲避战乱,张允和与周有光带着两个孩子开始大逃亡的艰难岁月。这次逃亡是漫长的,惊险的,又是十分艰辛的,以致年幼的女儿经不起折腾,不幸病死在路途之中。这重重的一击,差点使张允和的精神就此崩溃,而坚强的她还没有缓过气来,又一个打击随之降临——在从四川迁回成都后,儿子小平又被流弹打中肚子,肠子穿了6个洞,幸亏手术及时,保住了性命。那粒子弹在她保存了半个世纪之后,交给小平的女儿作为纪念。
不得不说,张允和是坚忍的,灾难一次又一次降临到她的头上,她都能咬咬牙,最终挺了过来,这对一个当年名媛、乱世女子来说,实属不易。在这个时候,张元和正与夫君顾传玢夫唱妇随,张充和已与张兆和夫妻二人退避西南一隅。因而四姐妹中,属张允和遭遇最为凄惨。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年代,她与丈夫先后搬家近三十次,吃尽了背井离乡之苦,才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盼来了全中国的大解放。解放后,周有光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并在上海新华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兼职,而张允和则进了上海光华附中教高一的中国历史课,日子似乎重归于圆满。
不过,张允和毕竟不是学历史出身的,为了把它做得更好,她开始拼命地买书、看书,给自己补补课,充充电。妹夫沈从文虽然木讷,但在学问方面却异常敏锐,他很支持二姐学习,便送了她不少书。这些书对张允和的帮助很大,原本只对昆曲和文学等感兴趣的她,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系统性的学习之后,逐渐也成了“历史达人”了。
当时上海每区有一个中等学校历史教学研究会,光华附中属北虹口区。在一次会议上,张允和敢想敢言的性格又显现了出来,她针对教科书中的一些问题,如年代不全,许多内容与政治、文学相同,缺乏趣味性等提出了意见,这些意见如一声惊雷,令在座的各位老师刮目相看,不由得鼓励她写出来。
这位张二姐很干脆,二话没说,真的把自己的意见一股脑儿写了出来,而且一写就停不住,一下子写了两万多字。后来这些意见在1951年2月28日的《人民上报》中被重点提及,而正是因为这件事,当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先生将她推荐给出版社,并很快把她调到了北京。
看来,老叶与张家姐妹的渊源,一直到这里还延绵不断。只不过这时的老叶对张二小姐的认识,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么单一了。或许他没有想到,这个擅长诗词曲赋、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还能在历史上有如此独到的见解。
不过,令老叶更没有想到的,或许是张允和随后的经历。
周有光终于如愿以偿,娶到了张允和,也就是说,他从此以后便成为叶圣陶口中的“能够幸福一辈子”的男人了。确实,新婚燕尔,两人幸福得令人羡慕。结婚一周年的那一天,允和便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小平,接着小平又有了妹妹,这样一来,享受天伦之乐的条件差不多都具备了。只可惜好景不长.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紧张阶段,到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个美满的家庭更是遭到了巨大的冲击。
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比失去亲人更能让人伤痛欲绝的了,而对张允和来说,丈夫、儿子和女儿便是她的一切,是她的灵魂之所依,因而,只要跟他们在一起,哪怕是冒着枪林弹雨,她的心也会感到异常安宁。
只是上天是残忍的,也许是嫉妒这一家太过幸福,便在颠沛流离之中,又给了他们致命一击。为了躲避战乱,张允和与周有光带着两个孩子开始大逃亡的艰难岁月。这次逃亡是漫长的,惊险的,又是十分艰辛的,以致年幼的女儿经不起折腾,不幸病死在路途之中。这重重的一击,差点使张允和的精神就此崩溃,而坚强的她还没有缓过气来,又一个打击随之降临——在从四川迁回成都后,儿子小平又被流弹打中肚子,肠子穿了6个洞,幸亏手术及时,保住了性命。那粒子弹在她保存了半个世纪之后,交给小平的女儿作为纪念。
不得不说,张允和是坚忍的,灾难一次又一次降临到她的头上,她都能咬咬牙,最终挺了过来,这对一个当年名媛、乱世女子来说,实属不易。在这个时候,张元和正与夫君顾传玢夫唱妇随,张充和已与张兆和夫妻二人退避西南一隅。因而四姐妹中,属张允和遭遇最为凄惨。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年代,她与丈夫先后搬家近三十次,吃尽了背井离乡之苦,才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盼来了全中国的大解放。解放后,周有光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并在上海新华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兼职,而张允和则进了上海光华附中教高一的中国历史课,日子似乎重归于圆满。
不过,张允和毕竟不是学历史出身的,为了把它做得更好,她开始拼命地买书、看书,给自己补补课,充充电。妹夫沈从文虽然木讷,但在学问方面却异常敏锐,他很支持二姐学习,便送了她不少书。这些书对张允和的帮助很大,原本只对昆曲和文学等感兴趣的她,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系统性的学习之后,逐渐也成了“历史达人”了。
当时上海每区有一个中等学校历史教学研究会,光华附中属北虹口区。在一次会议上,张允和敢想敢言的性格又显现了出来,她针对教科书中的一些问题,如年代不全,许多内容与政治、文学相同,缺乏趣味性等提出了意见,这些意见如一声惊雷,令在座的各位老师刮目相看,不由得鼓励她写出来。
这位张二姐很干脆,二话没说,真的把自己的意见一股脑儿写了出来,而且一写就停不住,一下子写了两万多字。后来这些意见在1951年2月28日的《人民上报》中被重点提及,而正是因为这件事,当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先生将她推荐给出版社,并很快把她调到了北京。
看来,老叶与张家姐妹的渊源,一直到这里还延绵不断。只不过这时的老叶对张二小姐的认识,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么单一了。或许他没有想到,这个擅长诗词曲赋、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还能在历史上有如此独到的见解。
不过,令老叶更没有想到的,或许是张允和随后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