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军阀治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
赵岩此刻正在莱州湾视察建造盐田的进度,莱州湾地区已经安置了一万多名盐工,这些盐工正每曰在滩涂上建造盐田。
莱州湾大概有70多万亩淤泥滩涂可以改造成盐田,眼看就快到八九月的产盐高峰期,这些盐工都在急忙赶工。
一些盐工因此得了水肿,赵岩看到这个情况,连忙调了几个医师到盐场,专门在此成立一座医院。
负责盐田建设的是一个叫李忠的本地老盐工,从事晒盐已经有三十多年,晒盐方面可谓经验丰富。
赵岩关心的还是产量问题,虽然知道渤海湾晒盐产量最高,但他并不知道具体是多少。
“到八九月份时,每亩曰产都能达到一担。若是往年气节正常,一亩盐田年产一百二十多担没什么问题。只是这些年气节变来变去,老汉也不知年产有多少。就照前年来说,一亩盐田一年还不足百担,去年又产了二百多担。”李忠掰着指头数道。
全球都处于小冰河阶段,气候有些诡变,很难按照常理推算。这滩涂晒盐正是靠天吃饭的,若是全年大旱,那产量定能倍增。
所以说这东西也保不准年产能到多少,不过这产量算一算还是不错的。若把莱州湾的盐田都开发出来,按照亩产100担来计算,一年也有700多万担,3.5亿斤左右。
莱州湾地区的盐田,一万多盐工已经够用了。
产量是不愁,但产出还得卖出,卖不出去也是白搭。
盐贩子分一道贩子、二道贩子、三道贩子。
一道贩子一般为二道贩子服务,主要从盐场收盐。二道贩子则长途贩运的,把食盐卖给三道贩子。有些二道贩子直接自己收盐,跳过一道贩子。
三道贩子,则是地方上卖盐的,把盐拆成小份出售给百姓,价格比官盐要低,质量一般也更好。
一道贩子从盐户手中买到成本低廉的食盐,价格相比市面上的售价绝对是跳楼价,几钱银子就能买到一担。
卖到二道贩子手里,一般都有一二两。而二道贩子卖到三道贩子手里,价格就会达到三四五两不等,主要看地域。
个别缺盐的地区,价格甚至能飙到六两。若贩运到西北那些少数民族那里,一点盐甚至能换到一头牛或一匹马。
————
第二更!
书评区最近冒出一群自以为是,或者断章取义的人,有的甚至还没看文就对小菜充满了敌意。实在是无奈,小菜也只能腹黑一下……
另外解释一下银子的问题。
有的读者认为,明末银子少得可怜,普通老百姓见不到银子。这观点很不符合实际,明朝后期的税收都开始收银子了,难道老百姓交税时见不到银子?
一个自耕农,一年产出几十石粮食,扣除交税的、吃的,把其余的卖掉,就算没石只有0.25两(交税时的最低水平,不过想来不会有农民会在那个阶段卖粮食,除非是傻瓜),一年也能见到几两银子吧!
而那些没银子的,大多都是失去生产资料的,而生产资料自然是在地主、商人、权贵手中,他们是手中没银子?
另外有人说明末的银子很少,白银是康乾时期才大规模流入的。这个观点小菜不敢苟同。个人认为康乾时期银子突然多起来,主要是因为满清抢劫去的银子流入了市场。明末时本身就已经很多银子了,像郑芝龙老家就被抄出上千两,其他的东西价值更是无法估计。
另外文里说明朝灭亡的原因和税收过低、思想过于开放、地方过于自治方面,小菜再解释一下。
税收过低=土地的利润空间大=土地兼并动力=大量农民在无监管的环境下失去土地=受灾时政斧无法救灾。
思想太过开放=政斧无法引导=什么妖蛾子都闹出来。
地方过于自治(管理粗放)=无法施行有效监管=土地兼并无管制=农民暴动无法及时压制。
商品经济过于泛滥=农民受到剥削(纳粮时粮价猛跌)。
</a>;
p; ……
赵岩此刻正在莱州湾视察建造盐田的进度,莱州湾地区已经安置了一万多名盐工,这些盐工正每曰在滩涂上建造盐田。
莱州湾大概有70多万亩淤泥滩涂可以改造成盐田,眼看就快到八九月的产盐高峰期,这些盐工都在急忙赶工。
一些盐工因此得了水肿,赵岩看到这个情况,连忙调了几个医师到盐场,专门在此成立一座医院。
负责盐田建设的是一个叫李忠的本地老盐工,从事晒盐已经有三十多年,晒盐方面可谓经验丰富。
赵岩关心的还是产量问题,虽然知道渤海湾晒盐产量最高,但他并不知道具体是多少。
“到八九月份时,每亩曰产都能达到一担。若是往年气节正常,一亩盐田年产一百二十多担没什么问题。只是这些年气节变来变去,老汉也不知年产有多少。就照前年来说,一亩盐田一年还不足百担,去年又产了二百多担。”李忠掰着指头数道。
全球都处于小冰河阶段,气候有些诡变,很难按照常理推算。这滩涂晒盐正是靠天吃饭的,若是全年大旱,那产量定能倍增。
所以说这东西也保不准年产能到多少,不过这产量算一算还是不错的。若把莱州湾的盐田都开发出来,按照亩产100担来计算,一年也有700多万担,3.5亿斤左右。
莱州湾地区的盐田,一万多盐工已经够用了。
产量是不愁,但产出还得卖出,卖不出去也是白搭。
盐贩子分一道贩子、二道贩子、三道贩子。
一道贩子一般为二道贩子服务,主要从盐场收盐。二道贩子则长途贩运的,把食盐卖给三道贩子。有些二道贩子直接自己收盐,跳过一道贩子。
三道贩子,则是地方上卖盐的,把盐拆成小份出售给百姓,价格比官盐要低,质量一般也更好。
一道贩子从盐户手中买到成本低廉的食盐,价格相比市面上的售价绝对是跳楼价,几钱银子就能买到一担。
卖到二道贩子手里,一般都有一二两。而二道贩子卖到三道贩子手里,价格就会达到三四五两不等,主要看地域。
个别缺盐的地区,价格甚至能飙到六两。若贩运到西北那些少数民族那里,一点盐甚至能换到一头牛或一匹马。
————
第二更!
书评区最近冒出一群自以为是,或者断章取义的人,有的甚至还没看文就对小菜充满了敌意。实在是无奈,小菜也只能腹黑一下……
另外解释一下银子的问题。
有的读者认为,明末银子少得可怜,普通老百姓见不到银子。这观点很不符合实际,明朝后期的税收都开始收银子了,难道老百姓交税时见不到银子?
一个自耕农,一年产出几十石粮食,扣除交税的、吃的,把其余的卖掉,就算没石只有0.25两(交税时的最低水平,不过想来不会有农民会在那个阶段卖粮食,除非是傻瓜),一年也能见到几两银子吧!
而那些没银子的,大多都是失去生产资料的,而生产资料自然是在地主、商人、权贵手中,他们是手中没银子?
另外有人说明末的银子很少,白银是康乾时期才大规模流入的。这个观点小菜不敢苟同。个人认为康乾时期银子突然多起来,主要是因为满清抢劫去的银子流入了市场。明末时本身就已经很多银子了,像郑芝龙老家就被抄出上千两,其他的东西价值更是无法估计。
另外文里说明朝灭亡的原因和税收过低、思想过于开放、地方过于自治方面,小菜再解释一下。
税收过低=土地的利润空间大=土地兼并动力=大量农民在无监管的环境下失去土地=受灾时政斧无法救灾。
思想太过开放=政斧无法引导=什么妖蛾子都闹出来。
地方过于自治(管理粗放)=无法施行有效监管=土地兼并无管制=农民暴动无法及时压制。
商品经济过于泛滥=农民受到剥削(纳粮时粮价猛跌)。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