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张居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胜千里却非他的长处,至于马上弯弓,诛凶讨虐,更非他能力所及。当一个府尹、抚台、按台,李延足资重任,但当一个威镇三军的总督,实在是叫他勉为其难。”
两人谈话间,东暖阁当值太监进来复命,言内阁书办官已按首辅指示拟出咨文,下午散班之前,即可传至京师各大衙门。与此同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也派人将十几份亟待“票拟”的奏折送来,请首辅阅处。高拱翻了翻,挑出李延前一份报告庆远府失守的奏折以及广西总兵俞大猷自劾失职申请处分的手本,递给张居正说:“这两份折子,皇上让我们票拟,你看如何处置?”
张居正心里忖道:“你不早就明确表示了态度吗,这时候又何苦来假惺惺地征求我的意见呢?”不满归不满,但回答极有分寸:“为剿灭韦银豹、黄朝猛率领的叛民,皇上已下过两道旨。限期剿灭的话,不但兵部、内阁咨文多次提起,就是圣旨上也郑重说过。如何匪焰愈剿愈烈?依仆之见,督帅既然不作改动,但李延也好,俞大猷也好,都应该谕旨切责,稍加惩戒。”
“如何惩戒,是降级还是罚俸?”
“既是稍加惩戒,还是罚俸为宜。”
“罚俸有何意义,”高拱冷冷一笑,没好气地说,“打仗打的是白花花的银子,总督纵然俸禄全无,吃克扣也可以吃出个富甲一方的人物来。”
张居正心里一咯噔,他听出高拱的话改了平日态度,于是问道:“依元辅之见,罚俸太轻?”
“是的。”
“元辅想给他们降级处理?”
“还是太轻!”
“那么,依元辅之见?”
“李延就地撤职,令其回原籍闲住。俞大猷嘛,罚俸也就不必了,降旨切责几句,令其戴罪立功。”
高拱一脸愤怒,差不多已是吹胡子瞪眼睛了,这倒叫张居正犯了踌躇。俞大猷本来就是冤枉的,这么处理倒也在情理之中,但对李延的态度,却不知为何在这么短短的一个时辰内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两人谈话间,东暖阁当值太监进来复命,言内阁书办官已按首辅指示拟出咨文,下午散班之前,即可传至京师各大衙门。
“元辅……”张居正喊了一句,竟没了下文。他以为高拱是一时生气说的气话,想规劝几句,但刚欲开口时又动了一个念头:高拱躁急于外而实际城府甚深,他如此做戏,肯定另有原因。因此,把要规劝的话又全部咽回肚里。
“太岳,”高拱指了指值房一头的几案,余怒未息地说,“你现在就坐过去,按我刚才所说进行票拟。”
“元辅,还请你三思而行。”张居正坐在红木椅上品着茶汤,不挪身子。
“李延是我的门人,我知道你心存顾虑,也罢,我自己亲手来拟票。”
高拱说着,已是坐到几案后头,援笔伸纸,一道票拟顷刻出来:
李延全无兢慎之心,屡误军机,骄逸丧败,导致叛首韦银豹、黄朝猛匪焰猖炽,期月连陷数县。失土之臣,罪责难逃。姑念平日尚无恶迹,今令原地致仕,开缺回籍,不必来京谢恩,钦此。
拟票完毕,高拱反复看了两遍,认为字字妥帖之后,才递给张居正,并问道:“殷正茂现在何处?”
张居正心知高拱这是明知故问,仍然答道:“在江西巡抚任上。”
高拱点点头,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对张居正说:“太岳,今天这第二道票拟,该由你来执笔了。着殷正茂接旨后一刻不能停留,火速赶赴广西庆远前线,接任两广总督之职。”
张居正又是一惊。他与殷正茂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同科进士,素知殷正茂处事心狠手辣,大有方略,实乃是封疆大吏之才。因此才抱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态度,屡次举荐他担任两广总督平定广西庆远叛乱。怎奈高拱知道殷正茂与他同年,屡屡找些理由搪塞。现在忽然主动提出启用,张居正本该高兴,但他觉得高拱态度改变过于突兀蹊跷难解,因此也就不敢掉以轻心,斟酌一番问道:“首辅不是说殷正茂这个人贪鄙成性,不堪担此重任吗?”
“我是说过,”高拱并不为自己前后矛盾的态度而心虚神乱,而是把热辣辣的眼光投过来,侃侃言道,“论人品,殷正茂的确不如李延。但好人不一定能办成大事,好人也不一定就是个好官,李延就是一个例子。他出任两广总督,在前线督战半年,连耗子也没逮着一只。你多次推荐殷正茂,老夫也派人调查过,殷正茂是有些才能,但太过爱财,故落了个贪鄙成性的坏名声,因此,殷正茂虽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能人。这次用他,是不得已而为之。”
高拱这番议论,张居正颇为赞同。但他同时也感到这是首辅的表面话,至于为何突然改变主意仍是一个谜。因此盯问:“元辅这么一说,下官自然明白了。但元辅就不怕殷正茂利用两广总督的权力贪污军饷吗?”
“只要能荡平积寇,贪污又怕什么?”高拱说着伸出手指,扳着指头说道,“自从韦银豹谋反,李延请兵请饷,前后花去了朝廷几百万两银子,结果叛匪越剿越多。既浪费了银两,也耽误了时间。现在来看这一问题,平心而论,这种浪费比贪污更为可怕。你让殷正茂到任后,即刻呈一道折子上来,言明剿灭韦银豹要多长时间,多少银两,在他所需的军费总数上,再加上二十万两银子。老夫可以对你明说,这二十万两银子,是准备让殷正茂贪污的。若是殷正茂能限期荡平匪患,纵然让他贪污二十万两银子也还划得来。”
“如果殷正茂不能荡平匪患呢?”
“那他就不可能像李延这样全身而退。我必请示皇上,对他治以重罪!”
两位辅臣你一言我一语斗起了心智,接着就这一问题的细节进行磋商。这时,值房门外的过厅里响起脚步声,只见张贵推开虚掩着的门,走进了值房。
“张公公,皇上咋样了?”高拱问道。
张贵脸色白煞煞的,显然还没有从早晨的惊吓中恢复过来。“皇上现在和皇后、皇妃娘娘在一起,”张贵一脸愁容说,“皇上拉着太子爷的手,在哭着说话儿呢。”
一听这话,高拱急得直跺脚,说:“中风之人最忌讳折腾,皇上现在什么人都不能见,要静心修养才是。”
“可不是这话儿,”看到高拱急得邪火直蹿,张贵越发慌炸了把儿,“皇后也说要走,可皇上就是不让。”
“跟前还有谁?”高拱问。
“冯公公。”
“冯保?”高拱像被大黄蜂螫了一口,恨恨地说,“他怎么也在那儿?”
张贵说:“冯公公是陪太子爷来的。”
“陪太子爷,哼,我看他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高拱冲着冯保生气,张贵哪敢接腔。他虽然也是一位大珰,但比起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的冯保来,地位又差了一大截。而眼前这位高胡子,又是当朝内阁首辅,也是惹不起的人物。两头都不能得罪,张贵便朝两位阁臣揖了一揖,说:“我是来告诉两位阁老,皇上一时还没有旨意下来,只怕两位阁老还得宽坐些时。”
张贵说着要走,一转身,门外又进来一人。只见他五十岁左右,中等个儿,身材微胖,穿一件小蟒朝天的元青色纻丝曳衫,内套着豆青色羊绒袄子,头戴一顶竹丝做胎、青罗面子的刚叉帽,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骄奢富贵之气。此人正是刚才惹得高拱生气的冯保。
冯保是河北清河县人,十二岁净身入宫,在紫禁城中已待了将近四十个年头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准太监干政,违者处以剥皮的极刑,更不准太监识文断字。随着年代久远,政令松弛,明太祖定下的许多规矩,都已废置不用了,太监干政的事也屡有发生。到了武宗、世宗之后,司礼监与内阁,竟成了互相抗衡的两大权力机构。内阁首辅因得罪司礼监而被撤职甚至惹来杀身之祸的,也屡见不鲜。冯保从小就有读书的天资,入宫后又专门学习了几年,琴棋书画,竟无一不会,尤为精通的是琴艺与书法,在宫廷内外,这两样的名气都不小。还在嘉靖皇帝时,他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隆庆皇帝即位,恰好掌印太监出缺,按资历应由冯保接任。但不知怎的,高拱不喜欢他,因此推荐比冯保资历浅得多的陈洪接任掌印太监。陈洪离职,高拱又推荐孟冲接任,横竖不让冯保坐上掌印太监的宝座。因此,冯保对高拱恨之入骨。高拱呢,自恃是皇上的老师,凡事有皇上撑腰,又处在说一不二的首辅位上,也根本不把冯保放在眼里,平常见了,也不怎么搭理。遇到公事回避不过,也是颐指气使,不存丝毫客气。
“啊,冯公公来了。”张贵赶忙避到一边,让冯保进来。
两人打过照面,张贵趁势走了。冯保径直走进了值房。朝两位阁臣点头施礼,然后走到张居正身旁的空椅子旁,大大咧咧坐了下来。
“两位阁老,用过早餐了吗?”冯保问。一进门,他就发觉气氛有点不大对头。
“用过了。”张居正欠欠身子,客气地一笑。
高拱紧绷着脸,一言不发。冯保瞅着他,冷冷地一笑,突然他又霍地站起,用他那娘娘腔厉声说道:“高阁老,皇上着我传旨来了。”
“啊!”高拱一惊,抬头望着冯保,看到那张白白胖胖的脸和那两道又冷又硬的眼光,他真恨不得大骂一句“你是什么东西”,然后拂袖而去。但这里是乾清宫,加之这阉人又说他是传旨来的,高拱只好压下火气,撩起袍角朝地上一跪冷冷地回道:“臣高拱接旨。”
冯保口传圣旨说:“高拱,朕让你和张居正预作后事安排,切望尔等借资殷鉴,继体守文,尽快拿出章程,写本来奏。”
“臣遵旨。”高拱硬声硬气回答。
“遵旨就好,”看到高拱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冯保心中升起一丝快意,但仍一脸峻肃地说,“内阁就你们两位大老,商量起来方便。皇上交代的后事,还望你们想得周全一点儿。”
“这也是皇上的旨意吗?”高拱逼问。
“不,这是鄙人的建议。”
高拱一拍几案,厉声喝道:“冯公公,内阁的事儿,用不着你来建议。”
冯保重又坐回到张居正身边的椅子上,眼睛盯着茶几上的果盒,冷冷地问:“高阁老,你哪来这大的火气。”
“内阁乃朝廷处理国家大事的枢机重镇,你一个内臣,竟敢向辅臣提什么建议。这干政之嫌,你担当得起吗!”
高拱唇枪舌剑,咄咄逼人。张居正并不参与两人的争执,只是一味地低头喝茶。
“高阁老说得是,”冯保仍旧不温不火地说,“内阁是首脑机关。可是不要忘了,这个机关仍是为皇上办事儿的。你在外为皇上办事儿,我在内为皇上办事儿,区别仅在于此。”
“你!”
高拱一时语塞,一跺脚,坐回到椅子上。
张居正这时放下茶盅。他知道这两个人的性格,高拱脾气火暴,胸中存不得一点芥蒂;而冯保绵里藏针,说话尖刻,若听任两人争执下去,什么样的后果都有可能发生,因此说道:
“冯公公,你是宫内的老人,在司礼监十几年了,同高阁老也打了四五年的交道。难道还不知道高阁老的为人?皇上突然犯病,我们做臣子的,心里头都不好受。这时候,偏偏你一撩拨,高阁老的气话不就脱口而出了?”
经张居正这么一劝说,冯保的脸色稍许轻松一些,只是高拱仍然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冯保摇摇头,忽然有些伤感地说:“我也没想到要和高阁老拌嘴斗舌,大家都是皇上跟前的老臣,这样你防着我,我瞪着你,全然没有一点和气,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还像句人话。”高拱心底说,但出口的话依旧火辣辣呛人:“为皇上做事,公情尚且不论,哪里还敢论及私情。何况内外有别,更不能谈什么和气。”
听了这句话,冯保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他下意识地望了一眼张居正,张居正的眼光正好从高拱身上移过来,两道眼光短暂地一碰,又迅速分开。冯保一直有意要讽刺一下这位盛气凌人的首辅,现在逮着机会,焉有轻易放过之理?此时只见他先是嘿嘿一阵冷笑,随着笑声戛然而落,出口的话便如同霜剑一般:
“好一个天下为公的高阁老,把自己说得同圣人一般,其实也不过同我冯保一样,都是皇上的一条狗而已。狗咬狗两嘴毛,当然就存不得一团和气了。”
“你,你,你给我滚!滚——”
气得嘴唇发乌、浑身哆嗦的高拱顿时咆哮如雷。若不是张居正把他拦住,他直欲冲过去与冯保拼命。冯保碍着东暖阁与皇上寝宫隔得太近,设若惊动皇上祸福难测,也就趁机起身离开,走到门口,仍不忘丢下一句话:
“是你滚还是我滚,现在尚难预料!”
胜千里却非他的长处,至于马上弯弓,诛凶讨虐,更非他能力所及。当一个府尹、抚台、按台,李延足资重任,但当一个威镇三军的总督,实在是叫他勉为其难。”
两人谈话间,东暖阁当值太监进来复命,言内阁书办官已按首辅指示拟出咨文,下午散班之前,即可传至京师各大衙门。与此同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也派人将十几份亟待“票拟”的奏折送来,请首辅阅处。高拱翻了翻,挑出李延前一份报告庆远府失守的奏折以及广西总兵俞大猷自劾失职申请处分的手本,递给张居正说:“这两份折子,皇上让我们票拟,你看如何处置?”
张居正心里忖道:“你不早就明确表示了态度吗,这时候又何苦来假惺惺地征求我的意见呢?”不满归不满,但回答极有分寸:“为剿灭韦银豹、黄朝猛率领的叛民,皇上已下过两道旨。限期剿灭的话,不但兵部、内阁咨文多次提起,就是圣旨上也郑重说过。如何匪焰愈剿愈烈?依仆之见,督帅既然不作改动,但李延也好,俞大猷也好,都应该谕旨切责,稍加惩戒。”
“如何惩戒,是降级还是罚俸?”
“既是稍加惩戒,还是罚俸为宜。”
“罚俸有何意义,”高拱冷冷一笑,没好气地说,“打仗打的是白花花的银子,总督纵然俸禄全无,吃克扣也可以吃出个富甲一方的人物来。”
张居正心里一咯噔,他听出高拱的话改了平日态度,于是问道:“依元辅之见,罚俸太轻?”
“是的。”
“元辅想给他们降级处理?”
“还是太轻!”
“那么,依元辅之见?”
“李延就地撤职,令其回原籍闲住。俞大猷嘛,罚俸也就不必了,降旨切责几句,令其戴罪立功。”
高拱一脸愤怒,差不多已是吹胡子瞪眼睛了,这倒叫张居正犯了踌躇。俞大猷本来就是冤枉的,这么处理倒也在情理之中,但对李延的态度,却不知为何在这么短短的一个时辰内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两人谈话间,东暖阁当值太监进来复命,言内阁书办官已按首辅指示拟出咨文,下午散班之前,即可传至京师各大衙门。
“元辅……”张居正喊了一句,竟没了下文。他以为高拱是一时生气说的气话,想规劝几句,但刚欲开口时又动了一个念头:高拱躁急于外而实际城府甚深,他如此做戏,肯定另有原因。因此,把要规劝的话又全部咽回肚里。
“太岳,”高拱指了指值房一头的几案,余怒未息地说,“你现在就坐过去,按我刚才所说进行票拟。”
“元辅,还请你三思而行。”张居正坐在红木椅上品着茶汤,不挪身子。
“李延是我的门人,我知道你心存顾虑,也罢,我自己亲手来拟票。”
高拱说着,已是坐到几案后头,援笔伸纸,一道票拟顷刻出来:
李延全无兢慎之心,屡误军机,骄逸丧败,导致叛首韦银豹、黄朝猛匪焰猖炽,期月连陷数县。失土之臣,罪责难逃。姑念平日尚无恶迹,今令原地致仕,开缺回籍,不必来京谢恩,钦此。
拟票完毕,高拱反复看了两遍,认为字字妥帖之后,才递给张居正,并问道:“殷正茂现在何处?”
张居正心知高拱这是明知故问,仍然答道:“在江西巡抚任上。”
高拱点点头,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对张居正说:“太岳,今天这第二道票拟,该由你来执笔了。着殷正茂接旨后一刻不能停留,火速赶赴广西庆远前线,接任两广总督之职。”
张居正又是一惊。他与殷正茂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同科进士,素知殷正茂处事心狠手辣,大有方略,实乃是封疆大吏之才。因此才抱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态度,屡次举荐他担任两广总督平定广西庆远叛乱。怎奈高拱知道殷正茂与他同年,屡屡找些理由搪塞。现在忽然主动提出启用,张居正本该高兴,但他觉得高拱态度改变过于突兀蹊跷难解,因此也就不敢掉以轻心,斟酌一番问道:“首辅不是说殷正茂这个人贪鄙成性,不堪担此重任吗?”
“我是说过,”高拱并不为自己前后矛盾的态度而心虚神乱,而是把热辣辣的眼光投过来,侃侃言道,“论人品,殷正茂的确不如李延。但好人不一定能办成大事,好人也不一定就是个好官,李延就是一个例子。他出任两广总督,在前线督战半年,连耗子也没逮着一只。你多次推荐殷正茂,老夫也派人调查过,殷正茂是有些才能,但太过爱财,故落了个贪鄙成性的坏名声,因此,殷正茂虽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能人。这次用他,是不得已而为之。”
高拱这番议论,张居正颇为赞同。但他同时也感到这是首辅的表面话,至于为何突然改变主意仍是一个谜。因此盯问:“元辅这么一说,下官自然明白了。但元辅就不怕殷正茂利用两广总督的权力贪污军饷吗?”
“只要能荡平积寇,贪污又怕什么?”高拱说着伸出手指,扳着指头说道,“自从韦银豹谋反,李延请兵请饷,前后花去了朝廷几百万两银子,结果叛匪越剿越多。既浪费了银两,也耽误了时间。现在来看这一问题,平心而论,这种浪费比贪污更为可怕。你让殷正茂到任后,即刻呈一道折子上来,言明剿灭韦银豹要多长时间,多少银两,在他所需的军费总数上,再加上二十万两银子。老夫可以对你明说,这二十万两银子,是准备让殷正茂贪污的。若是殷正茂能限期荡平匪患,纵然让他贪污二十万两银子也还划得来。”
“如果殷正茂不能荡平匪患呢?”
“那他就不可能像李延这样全身而退。我必请示皇上,对他治以重罪!”
两位辅臣你一言我一语斗起了心智,接着就这一问题的细节进行磋商。这时,值房门外的过厅里响起脚步声,只见张贵推开虚掩着的门,走进了值房。
“张公公,皇上咋样了?”高拱问道。
张贵脸色白煞煞的,显然还没有从早晨的惊吓中恢复过来。“皇上现在和皇后、皇妃娘娘在一起,”张贵一脸愁容说,“皇上拉着太子爷的手,在哭着说话儿呢。”
一听这话,高拱急得直跺脚,说:“中风之人最忌讳折腾,皇上现在什么人都不能见,要静心修养才是。”
“可不是这话儿,”看到高拱急得邪火直蹿,张贵越发慌炸了把儿,“皇后也说要走,可皇上就是不让。”
“跟前还有谁?”高拱问。
“冯公公。”
“冯保?”高拱像被大黄蜂螫了一口,恨恨地说,“他怎么也在那儿?”
张贵说:“冯公公是陪太子爷来的。”
“陪太子爷,哼,我看他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高拱冲着冯保生气,张贵哪敢接腔。他虽然也是一位大珰,但比起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的冯保来,地位又差了一大截。而眼前这位高胡子,又是当朝内阁首辅,也是惹不起的人物。两头都不能得罪,张贵便朝两位阁臣揖了一揖,说:“我是来告诉两位阁老,皇上一时还没有旨意下来,只怕两位阁老还得宽坐些时。”
张贵说着要走,一转身,门外又进来一人。只见他五十岁左右,中等个儿,身材微胖,穿一件小蟒朝天的元青色纻丝曳衫,内套着豆青色羊绒袄子,头戴一顶竹丝做胎、青罗面子的刚叉帽,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骄奢富贵之气。此人正是刚才惹得高拱生气的冯保。
冯保是河北清河县人,十二岁净身入宫,在紫禁城中已待了将近四十个年头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准太监干政,违者处以剥皮的极刑,更不准太监识文断字。随着年代久远,政令松弛,明太祖定下的许多规矩,都已废置不用了,太监干政的事也屡有发生。到了武宗、世宗之后,司礼监与内阁,竟成了互相抗衡的两大权力机构。内阁首辅因得罪司礼监而被撤职甚至惹来杀身之祸的,也屡见不鲜。冯保从小就有读书的天资,入宫后又专门学习了几年,琴棋书画,竟无一不会,尤为精通的是琴艺与书法,在宫廷内外,这两样的名气都不小。还在嘉靖皇帝时,他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隆庆皇帝即位,恰好掌印太监出缺,按资历应由冯保接任。但不知怎的,高拱不喜欢他,因此推荐比冯保资历浅得多的陈洪接任掌印太监。陈洪离职,高拱又推荐孟冲接任,横竖不让冯保坐上掌印太监的宝座。因此,冯保对高拱恨之入骨。高拱呢,自恃是皇上的老师,凡事有皇上撑腰,又处在说一不二的首辅位上,也根本不把冯保放在眼里,平常见了,也不怎么搭理。遇到公事回避不过,也是颐指气使,不存丝毫客气。
“啊,冯公公来了。”张贵赶忙避到一边,让冯保进来。
两人打过照面,张贵趁势走了。冯保径直走进了值房。朝两位阁臣点头施礼,然后走到张居正身旁的空椅子旁,大大咧咧坐了下来。
“两位阁老,用过早餐了吗?”冯保问。一进门,他就发觉气氛有点不大对头。
“用过了。”张居正欠欠身子,客气地一笑。
高拱紧绷着脸,一言不发。冯保瞅着他,冷冷地一笑,突然他又霍地站起,用他那娘娘腔厉声说道:“高阁老,皇上着我传旨来了。”
“啊!”高拱一惊,抬头望着冯保,看到那张白白胖胖的脸和那两道又冷又硬的眼光,他真恨不得大骂一句“你是什么东西”,然后拂袖而去。但这里是乾清宫,加之这阉人又说他是传旨来的,高拱只好压下火气,撩起袍角朝地上一跪冷冷地回道:“臣高拱接旨。”
冯保口传圣旨说:“高拱,朕让你和张居正预作后事安排,切望尔等借资殷鉴,继体守文,尽快拿出章程,写本来奏。”
“臣遵旨。”高拱硬声硬气回答。
“遵旨就好,”看到高拱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冯保心中升起一丝快意,但仍一脸峻肃地说,“内阁就你们两位大老,商量起来方便。皇上交代的后事,还望你们想得周全一点儿。”
“这也是皇上的旨意吗?”高拱逼问。
“不,这是鄙人的建议。”
高拱一拍几案,厉声喝道:“冯公公,内阁的事儿,用不着你来建议。”
冯保重又坐回到张居正身边的椅子上,眼睛盯着茶几上的果盒,冷冷地问:“高阁老,你哪来这大的火气。”
“内阁乃朝廷处理国家大事的枢机重镇,你一个内臣,竟敢向辅臣提什么建议。这干政之嫌,你担当得起吗!”
高拱唇枪舌剑,咄咄逼人。张居正并不参与两人的争执,只是一味地低头喝茶。
“高阁老说得是,”冯保仍旧不温不火地说,“内阁是首脑机关。可是不要忘了,这个机关仍是为皇上办事儿的。你在外为皇上办事儿,我在内为皇上办事儿,区别仅在于此。”
“你!”
高拱一时语塞,一跺脚,坐回到椅子上。
张居正这时放下茶盅。他知道这两个人的性格,高拱脾气火暴,胸中存不得一点芥蒂;而冯保绵里藏针,说话尖刻,若听任两人争执下去,什么样的后果都有可能发生,因此说道:
“冯公公,你是宫内的老人,在司礼监十几年了,同高阁老也打了四五年的交道。难道还不知道高阁老的为人?皇上突然犯病,我们做臣子的,心里头都不好受。这时候,偏偏你一撩拨,高阁老的气话不就脱口而出了?”
经张居正这么一劝说,冯保的脸色稍许轻松一些,只是高拱仍然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冯保摇摇头,忽然有些伤感地说:“我也没想到要和高阁老拌嘴斗舌,大家都是皇上跟前的老臣,这样你防着我,我瞪着你,全然没有一点和气,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还像句人话。”高拱心底说,但出口的话依旧火辣辣呛人:“为皇上做事,公情尚且不论,哪里还敢论及私情。何况内外有别,更不能谈什么和气。”
听了这句话,冯保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他下意识地望了一眼张居正,张居正的眼光正好从高拱身上移过来,两道眼光短暂地一碰,又迅速分开。冯保一直有意要讽刺一下这位盛气凌人的首辅,现在逮着机会,焉有轻易放过之理?此时只见他先是嘿嘿一阵冷笑,随着笑声戛然而落,出口的话便如同霜剑一般:
“好一个天下为公的高阁老,把自己说得同圣人一般,其实也不过同我冯保一样,都是皇上的一条狗而已。狗咬狗两嘴毛,当然就存不得一团和气了。”
“你,你,你给我滚!滚——”
气得嘴唇发乌、浑身哆嗦的高拱顿时咆哮如雷。若不是张居正把他拦住,他直欲冲过去与冯保拼命。冯保碍着东暖阁与皇上寝宫隔得太近,设若惊动皇上祸福难测,也就趁机起身离开,走到门口,仍不忘丢下一句话:
“是你滚还是我滚,现在尚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