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魏公国”建立的同时,曹操又让儿子们大量“开府”,曹魏的阵营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多的办事机构。
曹丕设置的官署称为五官中郎将府,曹植等人设置的官署称为某某侯府,他们不可能替代现有的行政机构,但也不会是只挂牌子不干事的地方,曹操应该分别交付给他们一定的职责,只是具体情况已不得而知。
综合各种史料,先后在五官中郎将府任职的有凉茂、邴原、苏林、徐幹、卢毓、刘廙、郭淮等人,先后在平原侯府任职的有上面提到的邢颙以及刘桢、应玚、毌丘俭、司马孚等人,其他侯府的情况不详。
曹操不仅让儿子们“开府”,而且选调的多是品才兼优之士,真正做到了“高选”,看来这次“开府”确实用意深远,就连一般人恐怕都能看出来他意在锻炼和选拔接班人。曹丕的儿子曹叡日后当了皇帝,在回忆爷爷曹操为叔父们设官署、选才任能之事时说:“自太祖受命创业以来,他深刻地感受到治乱之源,明察存亡之机,所以初封诸侯时,训诫大家要恭敬、谨慎,并安排天下正直之士辅佐他们,常常拿马援的遗诫提醒大家,严格限制诸侯与宾客们的交往,如果犯了错误与一般人同样处罚。这难道是不重骨肉之情吗?只是不想让子弟们犯过失呀。”
一下子新增了那么多机构,意味着也增加了很多职位,这吸引了各路人才,许多人都向往着到曹公子的府里任职,曹丕兄弟们的府第前一时间热闹起来。
其实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况且那段时间魏国正在初创之中,也需要大量人才,曹操一再发布“求才令”,但仍然满足不了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那种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优秀人才,更是大家争抢的对象。对人才的明争暗抢主要发生在五官中郎将府和平原侯府之间,也就是曹丕、曹植兄弟之间,尤其对有一定影响力的那些人,曹丕和曹植都想把他们拉到自己身边来。对人才来说,这一段真是黄金时期,求才若渴的领导,到处挖人的说客,足可以让自己待价而沽,当然前提是必须有真才实学。
在人才争夺战中,二人互有胜负。
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本来被先派到平原侯府担任文学掾,但是司马孚觉得曹植年轻气盛、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多次向他提出劝谏,曹植不听,司马孚一气之下转到曹丕那里。
这件事确实是真的,但过程有问题。关于曹植“负才陵物”的记载似乎只有这一处,在其他史料中曹植倒是一个为人通脱、不拘小节的人,应该没这么差劲,况且因为对领导不满意就想换单位,放到现在可能不是件太大的事,而在那时是绝对很难办到的,背后必须有强有力的支持才能成功。史书之所以这么说,只是给晋朝奠基者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的跳槽行为找个借口而已。
事实上,司马孚不安心在平原侯府工作应该与曹丕方面挖墙脚有关,司马孚的二哥司马懿虽然没有进入五官中郎将府任职,但他此时已经是曹丕绝对的心腹,司马孚的行为应该受司马懿的影响。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应玚身上,他开始在平原侯府供职,后来转到五官中郎将府。
但曹丕也不是想要谁就能得到谁,他也有不如意的时候。
曹丕听说书法家邯郸淳很有名气,想把他延揽到自己门下,但曹植也想得到邯郸淳,二人互不相让,最后惊动了曹操,曹操出面协调,让邯郸淳到曹植那里工作。曹丕对荀彧一向很恭敬,但荀彧的儿子荀恽却看不上曹丕,反而与曹植关系很好,惹得曹丕很不高兴。荀恽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这些人要么真的不喜欢曹丕而喜欢曹植,要么对他们兄弟二人无所谓喜欢与不喜欢,只不过更看好曹植的前途,于是站在了曹植的一边,也算是一种政治上的投机。
在这部分人里,最典型的是丁仪、丁廙和杨修。
丁仪和丁廙是兄弟俩,他们出身于沛国谯县的丁氏家族,不仅跟曹操是地道的老乡,而且两家素有渊源。曹操的母亲姓丁,第一任妻子也姓丁,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丁氏家族出过丁宫、丁冲这些人,丁冲就是丁仪和丁廙的父亲。
曹操跟丁冲年轻时就很要好,后来丁冲在朝廷任职,献帝东迁过程中丁冲一路相随,回到洛阳后丁冲给曹操写信,让他前来迎驾,丁冲是迎接献帝迁都许县的功臣之一。
后来曹操任命丁冲为司隶校尉,对他很重用,但丁冲有个爱好,特别喜欢喝酒,一见美酒就控制不住,结果酒醉烂肠而死。曹操念及旧情,对丁仪... -->>
在“魏公国”建立的同时,曹操又让儿子们大量“开府”,曹魏的阵营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多的办事机构。
曹丕设置的官署称为五官中郎将府,曹植等人设置的官署称为某某侯府,他们不可能替代现有的行政机构,但也不会是只挂牌子不干事的地方,曹操应该分别交付给他们一定的职责,只是具体情况已不得而知。
综合各种史料,先后在五官中郎将府任职的有凉茂、邴原、苏林、徐幹、卢毓、刘廙、郭淮等人,先后在平原侯府任职的有上面提到的邢颙以及刘桢、应玚、毌丘俭、司马孚等人,其他侯府的情况不详。
曹操不仅让儿子们“开府”,而且选调的多是品才兼优之士,真正做到了“高选”,看来这次“开府”确实用意深远,就连一般人恐怕都能看出来他意在锻炼和选拔接班人。曹丕的儿子曹叡日后当了皇帝,在回忆爷爷曹操为叔父们设官署、选才任能之事时说:“自太祖受命创业以来,他深刻地感受到治乱之源,明察存亡之机,所以初封诸侯时,训诫大家要恭敬、谨慎,并安排天下正直之士辅佐他们,常常拿马援的遗诫提醒大家,严格限制诸侯与宾客们的交往,如果犯了错误与一般人同样处罚。这难道是不重骨肉之情吗?只是不想让子弟们犯过失呀。”
一下子新增了那么多机构,意味着也增加了很多职位,这吸引了各路人才,许多人都向往着到曹公子的府里任职,曹丕兄弟们的府第前一时间热闹起来。
其实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况且那段时间魏国正在初创之中,也需要大量人才,曹操一再发布“求才令”,但仍然满足不了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那种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优秀人才,更是大家争抢的对象。对人才的明争暗抢主要发生在五官中郎将府和平原侯府之间,也就是曹丕、曹植兄弟之间,尤其对有一定影响力的那些人,曹丕和曹植都想把他们拉到自己身边来。对人才来说,这一段真是黄金时期,求才若渴的领导,到处挖人的说客,足可以让自己待价而沽,当然前提是必须有真才实学。
在人才争夺战中,二人互有胜负。
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本来被先派到平原侯府担任文学掾,但是司马孚觉得曹植年轻气盛、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多次向他提出劝谏,曹植不听,司马孚一气之下转到曹丕那里。
这件事确实是真的,但过程有问题。关于曹植“负才陵物”的记载似乎只有这一处,在其他史料中曹植倒是一个为人通脱、不拘小节的人,应该没这么差劲,况且因为对领导不满意就想换单位,放到现在可能不是件太大的事,而在那时是绝对很难办到的,背后必须有强有力的支持才能成功。史书之所以这么说,只是给晋朝奠基者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的跳槽行为找个借口而已。
事实上,司马孚不安心在平原侯府工作应该与曹丕方面挖墙脚有关,司马孚的二哥司马懿虽然没有进入五官中郎将府任职,但他此时已经是曹丕绝对的心腹,司马孚的行为应该受司马懿的影响。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应玚身上,他开始在平原侯府供职,后来转到五官中郎将府。
但曹丕也不是想要谁就能得到谁,他也有不如意的时候。
曹丕听说书法家邯郸淳很有名气,想把他延揽到自己门下,但曹植也想得到邯郸淳,二人互不相让,最后惊动了曹操,曹操出面协调,让邯郸淳到曹植那里工作。曹丕对荀彧一向很恭敬,但荀彧的儿子荀恽却看不上曹丕,反而与曹植关系很好,惹得曹丕很不高兴。荀恽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这些人要么真的不喜欢曹丕而喜欢曹植,要么对他们兄弟二人无所谓喜欢与不喜欢,只不过更看好曹植的前途,于是站在了曹植的一边,也算是一种政治上的投机。
在这部分人里,最典型的是丁仪、丁廙和杨修。
丁仪和丁廙是兄弟俩,他们出身于沛国谯县的丁氏家族,不仅跟曹操是地道的老乡,而且两家素有渊源。曹操的母亲姓丁,第一任妻子也姓丁,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丁氏家族出过丁宫、丁冲这些人,丁冲就是丁仪和丁廙的父亲。
曹操跟丁冲年轻时就很要好,后来丁冲在朝廷任职,献帝东迁过程中丁冲一路相随,回到洛阳后丁冲给曹操写信,让他前来迎驾,丁冲是迎接献帝迁都许县的功臣之一。
后来曹操任命丁冲为司隶校尉,对他很重用,但丁冲有个爱好,特别喜欢喝酒,一见美酒就控制不住,结果酒醉烂肠而死。曹操念及旧情,对丁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