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影帝的诞生(美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然格温是我的教女,但实话实说,她的表演的确不如你,如果她都能得影后的话,我想不通为什么米拉麦克斯要放弃你,明明如果韦恩斯坦捧出了一个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帝,还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的话,他能得到的好处更多……”
威廉没有参加奥斯卡颁奖礼结束后的晚宴派对,但是在他离开多萝西·钱德勒剧院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却特意找到了他,表明自己也不想参加派对或任何新闻发布会,但他想和威廉谈谈。
谈什么?自然是奥斯卡。但是威廉还没搞清楚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找他,是单纯的想找个拥有同样失败经历的人吐个槽,还是想结成什么阵线联盟?正如斯皮尔伯格自己所说,格温妮丝·帕特洛是他的教女,而奥斯卡的话题又太敏感,所以在弄明白对方的想法之前,威廉都得确保自己说出来的任何一句话都在安全范围内:“罗伯托·贝尼尼实至名归,就算整个颁奖季都有人在为我公关,也不一定能够从他手中赢得奖杯。”
“但你也没有排除有那种可能。”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敏锐的指出。
“现在说这些还有用吗,史蒂文?奥斯卡都已经结束了。或许你应该直接了当的告诉我你想要什么,少绕点弯子对我们两个都没坏处。”
“我感到不公平,和愤怒。”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看着威廉的眼睛说:“梦工厂要发动反击,我不想让韦恩斯坦躺在他的功劳薄上睡的太舒服,你要一起加入进来吗?”
威廉没想到像斯皮尔伯格这样理应对荣辱得失已经看淡了的传奇导演,也会因一次失败而愤愤不平,不过,从韦恩斯坦兄弟整个颁奖季针对《拯救大兵瑞恩》的所作所为来看,斯皮尔伯格会觉得愤怒也不奇怪——为了从梦工厂手里赢下最佳影片,韦恩斯坦做的不仅仅是给自己的电影打广告,有非常多的线索证明,在奥斯卡投票前的一个月里,城中大量抹黑《大兵》的新闻报道,幕后主使都暗暗指向韦恩斯坦兄弟。
不过,如果没有韦恩斯坦的抹黑,《拯救大兵瑞恩》就一定能拿下最佳影片吗?也不一定,《大兵》之所以在颁奖前备受看好,是因为它的政治正确题材主旋律到几乎能讨每一个美国人喜欢,于是人们就普遍认为学院成员们也一定会喜爱它、投它一票,但是,难道学院就不能青睐其他影片了?《莎翁情史》这样充满艺术气息的半传记影片,其实也一向备受学院偏爱,更何况不是每个学院成员都是美国国籍、都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
只能说梦工厂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早已经把奥斯卡看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但这奖杯最终却没落到他们手中,而是拍拍翅膀飞掉了,斯皮尔伯格既愤怒不满,又不认为错在自己,于是就将所有过错都推到敌人太卑鄙上去了——巧的是,他们的敌人也的确很卑鄙。
从刚刚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来,情感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显然已经将威廉当做是和他一样的“韦恩斯坦受害人”了,威廉的确是,但要说他有多愤恨厌恶韦恩斯坦的话,倒也没有,因为威廉清楚的明白韦恩斯坦的公关手段只是自己拿不到奥斯卡影帝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
但是,在仔细考虑过斯皮尔伯格的提议后,威廉还是点头了:“我加入。”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立刻就露出了笑容,他看向威廉的目光里还多了一点看战友的情谊。
威廉想斯皮尔伯格大概误会了,误会他也是不忿输掉奥斯卡才同意联手反击的。
但是,不是这样,威廉会同意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和韦恩斯坦不是一路人,他们不论是性格还是为人处事都相差太多了,既然已经做不成朋友,未来迟早有一天会变成敌人——身为好莱坞最大独立片商的米拉麦克斯对奥斯卡的野心,也是除了七大影业外最大的,而威廉和兰斯成立威尔洛特的初衷,不是要在七大影业及其他中小制片商的夹缝间求生存的,虽然现在威尔洛特主要拍摄的都是商业片,但早晚有一天也要剑指奥斯卡,米拉麦克斯和威尔洛特迟早要成为真正的竞争对手,各种意义上的,既然那一天注定到来,威廉不介意提前给未来对手下点绊子。
不过斯皮尔伯格既然已经误会了,威廉也不准备解释,他只是补充道:“不过,史蒂文,我的年纪甚至都没有你或韦恩斯坦在好莱坞打拼的阅历多,很可能给他制造不了什么麻烦。”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却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你以为我会随随便便找个年轻人谈合作,就因为他是好莱坞最当红的电影明星?我认识史蒂夫·乔布斯,威尔,还有保罗·艾伦,从他们口中,我听到了许多在好莱坞根本听不到的事,关于一个神奇的年轻人的,有人说他是下一个沃伦·巴菲特,还有人说他是下一个比尔·盖茨,如果他想,他甚至能够直接找到鲁伯特·默多克帮忙。但在好莱坞,在这最自由也最闭塞的城市里,居然还有很多人认为他只是一个运气好点的电影明星而已,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吗?这个年轻人生活在全世界被镁光灯照射最多的地方,居然还能为自身保留如此多的阴影,这简直不可思议。”
威廉安静的听完,回了对方一个不咸不淡的笑容:“那你是怎么看这个年轻人的?”
“我认为这个年轻人非常聪明。他在应该高调的时候高调,应该低调的时候低调,他想让人们关注的,永远不是他身上最值得关注的,他本应像任何一个公众人物那样受制于媒体,但是,媒体偏偏受制于他还不自觉,这样高明的手段,让我想成为他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我想你们已经是朋友了。”威廉说。
……
虽然在遥远的欧洲,法国戛纳电影节的气氛刚刚被炒起,但在北美,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已经结束了,所有奖项都尘埃落定,也宣告着整个北美颁奖季的结束——等等,结束只是对于好莱坞的电影从业者来说,对于媒体,留给他们的还有大把可以炒作的新闻。
这简直都是每年奥斯卡结束后的固定戏码了:在各大颁奖礼的评委心里,他们已经选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年度最佳,如果结果和多数媒体事前预期的一样,那么各大奖项的获得者将会成为媒体的宠儿,被宠成全世界最可人的甜心,甚至被捧上神坛,但如果奥斯卡最佳选择出人意料,爆了个惊天大冷门,那随之而来的将是铺天盖地质疑和批评,有真的为那些明明能拿奖但一无所获的影评和电影叫屈不平的媒体,也有跟风凑热闹博取眼球的媒体,总之,哪怕奥斯卡都彻底落幕了,公众在报纸新闻里都不缺热闹看。
第七十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注定将成为二十世纪最热闹的一届奥斯卡,不,甚至可以称作是美国媒体的世纪末最后狂欢——
“学院再次做出了让人难懂的选择。执导出佳作《拯救大兵瑞恩》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拿到了最佳导演,却错失最佳影片,这在奥斯卡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过去七十届颁奖典礼中,只有不足十届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获得者是不重合的,还多半都发生在经验浅薄、初出茅庐的导演身上,而众所周知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从七十年代开始便在好莱坞非常活跃,二十多年来更是以导演、制作人的身份制作出无数佳片,学院如此选择,难道仅仅是已经厌倦了让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再次拿奖?”
“不过《莎翁情史》虽然没有《拯救大兵瑞恩》那样讨喜,但也称得上是一部杰作,电影刻画的十五世纪英国风貌真实可信,莎士比亚真实的人生轨迹与虚构的故事情节结合的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几乎历史上每一个关于莎翁的疑惑,观众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导演独特的解答,罗密欧与朱丽叶唯美悲伤的爱情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威廉·布兰德利的表演更是迷人,他是所有影视作品中扮演莎翁本人的演员里获得认可度最高的一个——过去一年里,威廉·布兰德利不仅让全球莎士比亚著作的销量上涨了百分之三十,他的照片更在许多国家被直接充当做莎士比亚本人或罗密欧,印在了书籍封面上,比如日本和中国,威廉·布兰德利已经成为莎士比亚的代名词,无论日后再有多少和莎翁本人有关的电影被拍摄出来,《莎翁情史》也是不可能被影迷以往的一部。”
“但也正因如此,格温妮丝·帕特洛的影后更加让人费解,颁奖典礼结束后有学院成员接受采访称‘格温妮丝·帕特洛的表演浑然天成,征服了多数学院成员,所以才获得了影后。’那么,既然学院为格温妮丝宛若天成的表演拒绝了凯特·布兰切特,拒绝了梅丽尔·斯特里普,他们为什么不为一个更像莎翁的威廉·布兰德利拒绝罗伯特·贝尼尼和伊恩·麦克莱恩?”
>
“虽然格温是我的教女,但实话实说,她的表演的确不如你,如果她都能得影后的话,我想不通为什么米拉麦克斯要放弃你,明明如果韦恩斯坦捧出了一个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帝,还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的话,他能得到的好处更多……”
威廉没有参加奥斯卡颁奖礼结束后的晚宴派对,但是在他离开多萝西·钱德勒剧院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却特意找到了他,表明自己也不想参加派对或任何新闻发布会,但他想和威廉谈谈。
谈什么?自然是奥斯卡。但是威廉还没搞清楚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找他,是单纯的想找个拥有同样失败经历的人吐个槽,还是想结成什么阵线联盟?正如斯皮尔伯格自己所说,格温妮丝·帕特洛是他的教女,而奥斯卡的话题又太敏感,所以在弄明白对方的想法之前,威廉都得确保自己说出来的任何一句话都在安全范围内:“罗伯托·贝尼尼实至名归,就算整个颁奖季都有人在为我公关,也不一定能够从他手中赢得奖杯。”
“但你也没有排除有那种可能。”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敏锐的指出。
“现在说这些还有用吗,史蒂文?奥斯卡都已经结束了。或许你应该直接了当的告诉我你想要什么,少绕点弯子对我们两个都没坏处。”
“我感到不公平,和愤怒。”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看着威廉的眼睛说:“梦工厂要发动反击,我不想让韦恩斯坦躺在他的功劳薄上睡的太舒服,你要一起加入进来吗?”
威廉没想到像斯皮尔伯格这样理应对荣辱得失已经看淡了的传奇导演,也会因一次失败而愤愤不平,不过,从韦恩斯坦兄弟整个颁奖季针对《拯救大兵瑞恩》的所作所为来看,斯皮尔伯格会觉得愤怒也不奇怪——为了从梦工厂手里赢下最佳影片,韦恩斯坦做的不仅仅是给自己的电影打广告,有非常多的线索证明,在奥斯卡投票前的一个月里,城中大量抹黑《大兵》的新闻报道,幕后主使都暗暗指向韦恩斯坦兄弟。
不过,如果没有韦恩斯坦的抹黑,《拯救大兵瑞恩》就一定能拿下最佳影片吗?也不一定,《大兵》之所以在颁奖前备受看好,是因为它的政治正确题材主旋律到几乎能讨每一个美国人喜欢,于是人们就普遍认为学院成员们也一定会喜爱它、投它一票,但是,难道学院就不能青睐其他影片了?《莎翁情史》这样充满艺术气息的半传记影片,其实也一向备受学院偏爱,更何况不是每个学院成员都是美国国籍、都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
只能说梦工厂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早已经把奥斯卡看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但这奖杯最终却没落到他们手中,而是拍拍翅膀飞掉了,斯皮尔伯格既愤怒不满,又不认为错在自己,于是就将所有过错都推到敌人太卑鄙上去了——巧的是,他们的敌人也的确很卑鄙。
从刚刚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来,情感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显然已经将威廉当做是和他一样的“韦恩斯坦受害人”了,威廉的确是,但要说他有多愤恨厌恶韦恩斯坦的话,倒也没有,因为威廉清楚的明白韦恩斯坦的公关手段只是自己拿不到奥斯卡影帝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
但是,在仔细考虑过斯皮尔伯格的提议后,威廉还是点头了:“我加入。”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立刻就露出了笑容,他看向威廉的目光里还多了一点看战友的情谊。
威廉想斯皮尔伯格大概误会了,误会他也是不忿输掉奥斯卡才同意联手反击的。
但是,不是这样,威廉会同意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和韦恩斯坦不是一路人,他们不论是性格还是为人处事都相差太多了,既然已经做不成朋友,未来迟早有一天会变成敌人——身为好莱坞最大独立片商的米拉麦克斯对奥斯卡的野心,也是除了七大影业外最大的,而威廉和兰斯成立威尔洛特的初衷,不是要在七大影业及其他中小制片商的夹缝间求生存的,虽然现在威尔洛特主要拍摄的都是商业片,但早晚有一天也要剑指奥斯卡,米拉麦克斯和威尔洛特迟早要成为真正的竞争对手,各种意义上的,既然那一天注定到来,威廉不介意提前给未来对手下点绊子。
不过斯皮尔伯格既然已经误会了,威廉也不准备解释,他只是补充道:“不过,史蒂文,我的年纪甚至都没有你或韦恩斯坦在好莱坞打拼的阅历多,很可能给他制造不了什么麻烦。”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却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你以为我会随随便便找个年轻人谈合作,就因为他是好莱坞最当红的电影明星?我认识史蒂夫·乔布斯,威尔,还有保罗·艾伦,从他们口中,我听到了许多在好莱坞根本听不到的事,关于一个神奇的年轻人的,有人说他是下一个沃伦·巴菲特,还有人说他是下一个比尔·盖茨,如果他想,他甚至能够直接找到鲁伯特·默多克帮忙。但在好莱坞,在这最自由也最闭塞的城市里,居然还有很多人认为他只是一个运气好点的电影明星而已,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吗?这个年轻人生活在全世界被镁光灯照射最多的地方,居然还能为自身保留如此多的阴影,这简直不可思议。”
威廉安静的听完,回了对方一个不咸不淡的笑容:“那你是怎么看这个年轻人的?”
“我认为这个年轻人非常聪明。他在应该高调的时候高调,应该低调的时候低调,他想让人们关注的,永远不是他身上最值得关注的,他本应像任何一个公众人物那样受制于媒体,但是,媒体偏偏受制于他还不自觉,这样高明的手段,让我想成为他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我想你们已经是朋友了。”威廉说。
……
虽然在遥远的欧洲,法国戛纳电影节的气氛刚刚被炒起,但在北美,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已经结束了,所有奖项都尘埃落定,也宣告着整个北美颁奖季的结束——等等,结束只是对于好莱坞的电影从业者来说,对于媒体,留给他们的还有大把可以炒作的新闻。
这简直都是每年奥斯卡结束后的固定戏码了:在各大颁奖礼的评委心里,他们已经选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年度最佳,如果结果和多数媒体事前预期的一样,那么各大奖项的获得者将会成为媒体的宠儿,被宠成全世界最可人的甜心,甚至被捧上神坛,但如果奥斯卡最佳选择出人意料,爆了个惊天大冷门,那随之而来的将是铺天盖地质疑和批评,有真的为那些明明能拿奖但一无所获的影评和电影叫屈不平的媒体,也有跟风凑热闹博取眼球的媒体,总之,哪怕奥斯卡都彻底落幕了,公众在报纸新闻里都不缺热闹看。
第七十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注定将成为二十世纪最热闹的一届奥斯卡,不,甚至可以称作是美国媒体的世纪末最后狂欢——
“学院再次做出了让人难懂的选择。执导出佳作《拯救大兵瑞恩》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拿到了最佳导演,却错失最佳影片,这在奥斯卡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过去七十届颁奖典礼中,只有不足十届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获得者是不重合的,还多半都发生在经验浅薄、初出茅庐的导演身上,而众所周知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从七十年代开始便在好莱坞非常活跃,二十多年来更是以导演、制作人的身份制作出无数佳片,学院如此选择,难道仅仅是已经厌倦了让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再次拿奖?”
“不过《莎翁情史》虽然没有《拯救大兵瑞恩》那样讨喜,但也称得上是一部杰作,电影刻画的十五世纪英国风貌真实可信,莎士比亚真实的人生轨迹与虚构的故事情节结合的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几乎历史上每一个关于莎翁的疑惑,观众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导演独特的解答,罗密欧与朱丽叶唯美悲伤的爱情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威廉·布兰德利的表演更是迷人,他是所有影视作品中扮演莎翁本人的演员里获得认可度最高的一个——过去一年里,威廉·布兰德利不仅让全球莎士比亚著作的销量上涨了百分之三十,他的照片更在许多国家被直接充当做莎士比亚本人或罗密欧,印在了书籍封面上,比如日本和中国,威廉·布兰德利已经成为莎士比亚的代名词,无论日后再有多少和莎翁本人有关的电影被拍摄出来,《莎翁情史》也是不可能被影迷以往的一部。”
“但也正因如此,格温妮丝·帕特洛的影后更加让人费解,颁奖典礼结束后有学院成员接受采访称‘格温妮丝·帕特洛的表演浑然天成,征服了多数学院成员,所以才获得了影后。’那么,既然学院为格温妮丝宛若天成的表演拒绝了凯特·布兰切特,拒绝了梅丽尔·斯特里普,他们为什么不为一个更像莎翁的威廉·布兰德利拒绝罗伯特·贝尼尼和伊恩·麦克莱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