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人是教别人做的太监吗
非凡文学 www.ffwx.net,cy2210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影评人是“教别人做ài的太监”此话出自电影人之口。这句笑谈为中国影评人勾勒出了一种落寞的生存底色。
近来,妖情斑竹写了一篇关于“电影观后感”与“影评”的可笑界线的文章,看后不以为然。这是影评人之间的内战。表面上看,这是讨论可不可、该不该为“影评”与“观后感”划一条界线的小事,其实这件事的背后,也暴露出了影评人的尴尬处境。
我以为,给“影评”与“观后感”划一条界线,并没有什么不妥。就像可以设立专业的影评人奖,也可设立观众投票的百花奖。如果一定要尖锐地将两者对立起来,有了百花奖,就不能有影评人奖,这才是多么可笑的事。
我们可爱的妖情斑竹被气昏了头,在文章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竟是——“不少自充‘行家’或纯粹把自已个儿往‘普通老百姓’份上说的人说”这些人到底是“行家”还是“普通老百姓”?敌情不明,连对手都定位不准,这为下面的讨伐大打了折扣。但我以为,谁在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说了些什么。
妖情斑竹一边质问“什么叫不专业?世界上有规定写‘影评’的具体模式吗?”一边又说“生平最痛恨不懂装懂的影评”好像有点矛盾,既在前面否定了别人的观点,后面又赞同了别人的看法。这样的矛盾,文章中有好几处,一面说在某些人的眼里“重复剧情更是成了一种罪”一面又自认为“把关于一部电影的边边角角都粘帖到了,结果真正关于电影的自我叙述却是不痛不痒”真不知妖情想说什么——这样看来,论点也有些模糊。
划分界线并不是打击人们写影评的热情、并不是嘲笑写手的幼稚。写影评的人,自己连这点点心理承受力都没有,又怎么去公允地评判别人影片的长短得失?别人笑话不笑话写手我不知道,我是决不敢笑谁,因为我没有这种优越感和自信。况且现在没有谁能剥夺谁的话语权,侯孝贤说得好:“我理想中的电影应该是这个样子,就是大家都能看懂,而真正看得懂的却能看得很深很深。”——这也应该成为影评水准的一种梯度差别和渐进样式。
妖情斑竹推崇王安忆的影评。王安忆可以就哭泣游戏,大谈个人感受,可是没有见到哪个电影节去请她当评委。观后感同影评应该是两回事。影评是从创作者的角度或电影的效果来看的,而观后感则是个人对待一部影片的领悟和看法。两者视角不同、方法各异。现在,即便我们不将影评进行类分,界定,但因为侧重点的不同,其间的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有偏重于个人感悟的、有偏重于社会评论的、有偏重文艺评论的、有专注于电影艺术本身特点的我想,我们大多数影评应属于大众影评,或称群众影评。
大话西游被专业影评称为“后现代”的经典。妖情斑竹说,星爷一句话戳穿了专业影评的“老底”:“什么后现代?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后现代!”妖情斑竹的文章中称他为“爷”我认为掏银子去看电影的观众才是“爷”没有观众的青睐,任何演员都神气不起来。再说,周星驰不知道“后现代”没问题,写影评的不知道就不行;就像吃饭的人可以不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构成,而研究营养的人不知道就是失职。至于知道多少,是另一回事。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评论者能够面面俱到吗?显然是不现实的。我认为,我们的影评可以不全面,但一定要深刻。写影评的门槛很低,但要写好真的不容易。“懂”是个宽泛的概念。惟有懂的多一点,才能评的深一点,而不是相反。如果一点都不懂,又如何去品头论足呢?
妖情斑竹将影评的成功,定位于能否激起人们要观看或拒绝观看这部电影的欲望。前一个欲望可通过广告来实现,后一个欲望有点损人不利己。况且,每个人的感受是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你认为震撼人心的大片,别人或许认为空洞无物。有位网友说的好,影评的成功,应该是不管你是否看过那部电影,不管那部影片的优劣与否,你都同样可以把影评看的津津有味。在这里,电影只是个介质。——影评能达到这等境界,影评人也算站直了。
结尾处,妖情斑竹的怒气消了不少,语重心长地告戒我等“同志们,别把‘影评’看得太重,它永远不会像电影本身那般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中国不见影评人奖的设立,盖因影评人的水准、地位、以及这种观念使然。
姜文笑称国内影评人是“教别人做ài的太监”影评人不会拍电影很正常,若电影人因此而不屑于影评人的评论,以为影评人是依附于他们才得以存在,就是谬论。影评人与电影人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在解读生活,电影人是感性地表现生活,影评人应该理性地剖析生活,若我们跟在电影人身后,复制他们的解读方式,那只能亦步亦趋,仰人鼻息。我们就只能面对和接受电影人的骄横和奚落。我们的影评是不是该多一点理性的成份、少一点感性的表述,我们应该形成影评人的独立品格。影评人与电影人是相辅相成的。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一部影片公映后,没有一个人评论,电影还能生存下去吗?
影评人是“教别人做ài的太监”此话出自电影人之口。这句笑谈为中国影评人勾勒出了一种落寞的生存底色。
近来,妖情斑竹写了一篇关于“电影观后感”与“影评”的可笑界线的文章,看后不以为然。这是影评人之间的内战。表面上看,这是讨论可不可、该不该为“影评”与“观后感”划一条界线的小事,其实这件事的背后,也暴露出了影评人的尴尬处境。
我以为,给“影评”与“观后感”划一条界线,并没有什么不妥。就像可以设立专业的影评人奖,也可设立观众投票的百花奖。如果一定要尖锐地将两者对立起来,有了百花奖,就不能有影评人奖,这才是多么可笑的事。
我们可爱的妖情斑竹被气昏了头,在文章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竟是——“不少自充‘行家’或纯粹把自已个儿往‘普通老百姓’份上说的人说”这些人到底是“行家”还是“普通老百姓”?敌情不明,连对手都定位不准,这为下面的讨伐大打了折扣。但我以为,谁在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说了些什么。
妖情斑竹一边质问“什么叫不专业?世界上有规定写‘影评’的具体模式吗?”一边又说“生平最痛恨不懂装懂的影评”好像有点矛盾,既在前面否定了别人的观点,后面又赞同了别人的看法。这样的矛盾,文章中有好几处,一面说在某些人的眼里“重复剧情更是成了一种罪”一面又自认为“把关于一部电影的边边角角都粘帖到了,结果真正关于电影的自我叙述却是不痛不痒”真不知妖情想说什么——这样看来,论点也有些模糊。
划分界线并不是打击人们写影评的热情、并不是嘲笑写手的幼稚。写影评的人,自己连这点点心理承受力都没有,又怎么去公允地评判别人影片的长短得失?别人笑话不笑话写手我不知道,我是决不敢笑谁,因为我没有这种优越感和自信。况且现在没有谁能剥夺谁的话语权,侯孝贤说得好:“我理想中的电影应该是这个样子,就是大家都能看懂,而真正看得懂的却能看得很深很深。”——这也应该成为影评水准的一种梯度差别和渐进样式。
妖情斑竹推崇王安忆的影评。王安忆可以就哭泣游戏,大谈个人感受,可是没有见到哪个电影节去请她当评委。观后感同影评应该是两回事。影评是从创作者的角度或电影的效果来看的,而观后感则是个人对待一部影片的领悟和看法。两者视角不同、方法各异。现在,即便我们不将影评进行类分,界定,但因为侧重点的不同,其间的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有偏重于个人感悟的、有偏重于社会评论的、有偏重文艺评论的、有专注于电影艺术本身特点的我想,我们大多数影评应属于大众影评,或称群众影评。
大话西游被专业影评称为“后现代”的经典。妖情斑竹说,星爷一句话戳穿了专业影评的“老底”:“什么后现代?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后现代!”妖情斑竹的文章中称他为“爷”我认为掏银子去看电影的观众才是“爷”没有观众的青睐,任何演员都神气不起来。再说,周星驰不知道“后现代”没问题,写影评的不知道就不行;就像吃饭的人可以不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构成,而研究营养的人不知道就是失职。至于知道多少,是另一回事。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评论者能够面面俱到吗?显然是不现实的。我认为,我们的影评可以不全面,但一定要深刻。写影评的门槛很低,但要写好真的不容易。“懂”是个宽泛的概念。惟有懂的多一点,才能评的深一点,而不是相反。如果一点都不懂,又如何去品头论足呢?
妖情斑竹将影评的成功,定位于能否激起人们要观看或拒绝观看这部电影的欲望。前一个欲望可通过广告来实现,后一个欲望有点损人不利己。况且,每个人的感受是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你认为震撼人心的大片,别人或许认为空洞无物。有位网友说的好,影评的成功,应该是不管你是否看过那部电影,不管那部影片的优劣与否,你都同样可以把影评看的津津有味。在这里,电影只是个介质。——影评能达到这等境界,影评人也算站直了。
结尾处,妖情斑竹的怒气消了不少,语重心长地告戒我等“同志们,别把‘影评’看得太重,它永远不会像电影本身那般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中国不见影评人奖的设立,盖因影评人的水准、地位、以及这种观念使然。
姜文笑称国内影评人是“教别人做ài的太监”影评人不会拍电影很正常,若电影人因此而不屑于影评人的评论,以为影评人是依附于他们才得以存在,就是谬论。影评人与电影人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在解读生活,电影人是感性地表现生活,影评人应该理性地剖析生活,若我们跟在电影人身后,复制他们的解读方式,那只能亦步亦趋,仰人鼻息。我们就只能面对和接受电影人的骄横和奚落。我们的影评是不是该多一点理性的成份、少一点感性的表述,我们应该形成影评人的独立品格。影评人与电影人是相辅相成的。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一部影片公映后,没有一个人评论,电影还能生存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