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互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让他照顾好老鬼。
他好像怔了半晌,在我身后来了句:“我操,还让你用电话。”
*
指挥中心设置在一顶草绿色帐篷里。我记得刚上山的时候,听见过从那顶帐篷里传出类似无线电呼叫的通话,但现在,帐篷里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看见老谢站在一张桌子跟前,低着头看手机。他的身后,一支可能是在搬动物品的过程中被碰掉的灯管悬在空中,一明一灭地闪烁着。听见我说话,老谢抬起头,然后关闭了手机屏幕。
“一件很不幸的事,”他看了看我说,“我想你肯定知道具体情况了,有很多人在这次行动中受伤。不过,这也许是件好事。”
“其实我还不了解情况。”我说,“还什么都没有告诉我们,那位老兄就睡着了。他们一定熬了好几个通宵。”
“他们这趟出了点事故,是操作失误,例行通报上是这样写的。”他好像故意想说句有幽默感的话,可能并不满意,就打住了,“急着找你来,其实是有个事要麻烦你,要请你帮忙。”
“什么事?”
老谢举起右手,朝天空伸出一根指头,并保持那个姿势。他的表情看起来很平静,像宣誓一样对我说:“他们手上得到一本重要的文字资料,由于字迹十分潦草,又泡过水,模糊不清,几乎无法所以,我跟他们推荐了你。”他看着我,挤出一丝笑容,“这是你的专长,不成问题的,对吧?”
“这还难得住你们?”我不解的问。
若放在以前,或出于什么原因,非要用传统方式辨认被水稀释的字迹,也的确是门技术活。但现在科技发达,这都是小儿科。烧成灰的文字资料,人家警方都能利用现代技术轻易读取。
“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时间紧迫。那本东西书写时间大概在四十年前,保存得不好。这里也不是没懂一点的人,但都不如你。文字造型是你的专长,你成天都在研究它们是如何一笔一划勾描出来的,经验丰富。”
听他这么说,我感到有些好笑。这家伙,居然能把临摹造假这类事,也说得如此冠冕堂皇。至少有一点我算是明白了,陆羽农帐下虽然聚集了七十二行
各门精英人才,但怎么也没想到,还应该请一位字迹专家。
我接受了任务,答应帮这个忙。正等着老谢接下来安排我去什么地方看那份资料,却见他转身走到帐篷尽头,轻轻撩开一道隔帘,“请进吧。”他偏了偏宽厚的肩膀,对我做了个邀请的动作。
我知道这是顶类似营帐的长条形帐篷,只是没想到居然这么长。跟着老谢穿过厚厚的隔帘,来到帐篷后半部分。这里面有张大条桌,几个人围桌而坐。顶头一角,还站着一位高个子。就像是在等人进来面试,这些人全都不动声色,视线齐刷刷落在我俩身上——是落在我身上。
坐在最顶端那位气度不凡的男士,正是陆羽农。他的肤色很少见,让人过目难忘,所以我一下就注意到了他。陆羽农依旧戴着金丝边眼镜,头发比上次见面时长了些,穿着黑色风衣。他的风衣上破了几个洞,上面好像还有血迹,就像刚跟谁干过一架似的。
我当即想起小强说过,几乎每次任务,陆羽农都会参加。
除了陆羽农,桌子周围还有谢老爷子和另两位长者。那两位看起来岁数都不小了。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眼睛下吊着两个眼袋,估计有七十来岁。另一位就是我们刚上来时,兴冲冲一把拉走谢老爷子那位。在他们身后,身份神秘,长得像我中学时期历史老师的瘦高个安静地站在角落。
老谢替我和在座的人做了引见,重点介绍了那两位长者。听起来,他们来头都不小,一个是清华教授,姓倪;那位年长的姓汪,是生物研究院的。他没给我介绍那位站在一旁的“历史老师”。
在那张铺着橄榄色桌布的条桌上,如同展品般摆放着几件东西。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一个布袋。那种布袋我在影视剧里见过。在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的片子里,热血小青年几乎人人都背着那样的布袋。袋子的袋口掀开着,露出一只军绿色扁体水壶。布袋旁边,摆着一个裹满泥土,貌似在旧货摊上见过的老式手摇电话机之类的东西。但那东西只见有摇柄,没见有话筒。那东西侧面捆着两根听装罐头般大的圆柱形物体,应该是干电池。桌上还摆着一本已看不出是书,还是笔记本的纸卷,和一张土黄色,上面夹杂着很多小黑点,有许多折痕的牛皮纸。牛皮纸是摊开的,上面压了只打火机。从那张纸遭受蹂躏的程度看,如果不是一张很好的防水纸,恐怕早就化成纸浆了。我注意到,纸上有许多弯弯曲曲的线条,像是一张手工绘制的简易地图。
辨识文字并不太难,笔记和地图上的字迹虽然模糊不清,但还没到让人束手无策的地步。以我多年从事拓字工作的专业眼光,哪怕只剩映痕,也能分辨出字迹。不过这项工作急不来,因为很费眼。笔记内容不多,但杂乱无章,很多字都已变成一团墨点。
“这得花些时间。”我说。
“我们没有太多时间,你最快多久能整理出来?”陆羽农问。他的嗓音具有女性特征,跟外观气质反差极大。
“至少要一整天。”我估摸笔记的厚度,认真的说。
“噢,”他好像舒了口气,“到明日此时,能完工吗?”
“应该可以。”我说。
辨认这种淡化褪色的文字,我有经验。以前经常有人拿着墨迹快消失殆尽的纸卷,来找我复制,其内容多半是失传的诗词,还有古文小章。有些人专门收集这种即将消亡的作品,将其临摹出来,延续其艺术生命。
那幅图恢复起来容易些,因为牛皮纸更易于保存,而且上面字数较少,字迹也相对清晰。图上绘制的是山川地形,秦岭、大巴山、武陵山都有标明。画得最详细的,正是我们所在这片山区,勺子形天坑和附近好几个山头,绘制得都很准确,一目了然。图上空白处,还画了三组造型奇特的符号,笔迹很粗,看上去还算清楚。符号下面依稀标有注释,不过,那就真是只剩墨迹了。
那三组奇异符号,跟九檐风铃上的风格完全相同。
,让他照顾好老鬼。
他好像怔了半晌,在我身后来了句:“我操,还让你用电话。”
*
指挥中心设置在一顶草绿色帐篷里。我记得刚上山的时候,听见过从那顶帐篷里传出类似无线电呼叫的通话,但现在,帐篷里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看见老谢站在一张桌子跟前,低着头看手机。他的身后,一支可能是在搬动物品的过程中被碰掉的灯管悬在空中,一明一灭地闪烁着。听见我说话,老谢抬起头,然后关闭了手机屏幕。
“一件很不幸的事,”他看了看我说,“我想你肯定知道具体情况了,有很多人在这次行动中受伤。不过,这也许是件好事。”
“其实我还不了解情况。”我说,“还什么都没有告诉我们,那位老兄就睡着了。他们一定熬了好几个通宵。”
“他们这趟出了点事故,是操作失误,例行通报上是这样写的。”他好像故意想说句有幽默感的话,可能并不满意,就打住了,“急着找你来,其实是有个事要麻烦你,要请你帮忙。”
“什么事?”
老谢举起右手,朝天空伸出一根指头,并保持那个姿势。他的表情看起来很平静,像宣誓一样对我说:“他们手上得到一本重要的文字资料,由于字迹十分潦草,又泡过水,模糊不清,几乎无法所以,我跟他们推荐了你。”他看着我,挤出一丝笑容,“这是你的专长,不成问题的,对吧?”
“这还难得住你们?”我不解的问。
若放在以前,或出于什么原因,非要用传统方式辨认被水稀释的字迹,也的确是门技术活。但现在科技发达,这都是小儿科。烧成灰的文字资料,人家警方都能利用现代技术轻易读取。
“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时间紧迫。那本东西书写时间大概在四十年前,保存得不好。这里也不是没懂一点的人,但都不如你。文字造型是你的专长,你成天都在研究它们是如何一笔一划勾描出来的,经验丰富。”
听他这么说,我感到有些好笑。这家伙,居然能把临摹造假这类事,也说得如此冠冕堂皇。至少有一点我算是明白了,陆羽农帐下虽然聚集了七十二行
各门精英人才,但怎么也没想到,还应该请一位字迹专家。
我接受了任务,答应帮这个忙。正等着老谢接下来安排我去什么地方看那份资料,却见他转身走到帐篷尽头,轻轻撩开一道隔帘,“请进吧。”他偏了偏宽厚的肩膀,对我做了个邀请的动作。
我知道这是顶类似营帐的长条形帐篷,只是没想到居然这么长。跟着老谢穿过厚厚的隔帘,来到帐篷后半部分。这里面有张大条桌,几个人围桌而坐。顶头一角,还站着一位高个子。就像是在等人进来面试,这些人全都不动声色,视线齐刷刷落在我俩身上——是落在我身上。
坐在最顶端那位气度不凡的男士,正是陆羽农。他的肤色很少见,让人过目难忘,所以我一下就注意到了他。陆羽农依旧戴着金丝边眼镜,头发比上次见面时长了些,穿着黑色风衣。他的风衣上破了几个洞,上面好像还有血迹,就像刚跟谁干过一架似的。
我当即想起小强说过,几乎每次任务,陆羽农都会参加。
除了陆羽农,桌子周围还有谢老爷子和另两位长者。那两位看起来岁数都不小了。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眼睛下吊着两个眼袋,估计有七十来岁。另一位就是我们刚上来时,兴冲冲一把拉走谢老爷子那位。在他们身后,身份神秘,长得像我中学时期历史老师的瘦高个安静地站在角落。
老谢替我和在座的人做了引见,重点介绍了那两位长者。听起来,他们来头都不小,一个是清华教授,姓倪;那位年长的姓汪,是生物研究院的。他没给我介绍那位站在一旁的“历史老师”。
在那张铺着橄榄色桌布的条桌上,如同展品般摆放着几件东西。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一个布袋。那种布袋我在影视剧里见过。在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的片子里,热血小青年几乎人人都背着那样的布袋。袋子的袋口掀开着,露出一只军绿色扁体水壶。布袋旁边,摆着一个裹满泥土,貌似在旧货摊上见过的老式手摇电话机之类的东西。但那东西只见有摇柄,没见有话筒。那东西侧面捆着两根听装罐头般大的圆柱形物体,应该是干电池。桌上还摆着一本已看不出是书,还是笔记本的纸卷,和一张土黄色,上面夹杂着很多小黑点,有许多折痕的牛皮纸。牛皮纸是摊开的,上面压了只打火机。从那张纸遭受蹂躏的程度看,如果不是一张很好的防水纸,恐怕早就化成纸浆了。我注意到,纸上有许多弯弯曲曲的线条,像是一张手工绘制的简易地图。
辨识文字并不太难,笔记和地图上的字迹虽然模糊不清,但还没到让人束手无策的地步。以我多年从事拓字工作的专业眼光,哪怕只剩映痕,也能分辨出字迹。不过这项工作急不来,因为很费眼。笔记内容不多,但杂乱无章,很多字都已变成一团墨点。
“这得花些时间。”我说。
“我们没有太多时间,你最快多久能整理出来?”陆羽农问。他的嗓音具有女性特征,跟外观气质反差极大。
“至少要一整天。”我估摸笔记的厚度,认真的说。
“噢,”他好像舒了口气,“到明日此时,能完工吗?”
“应该可以。”我说。
辨认这种淡化褪色的文字,我有经验。以前经常有人拿着墨迹快消失殆尽的纸卷,来找我复制,其内容多半是失传的诗词,还有古文小章。有些人专门收集这种即将消亡的作品,将其临摹出来,延续其艺术生命。
那幅图恢复起来容易些,因为牛皮纸更易于保存,而且上面字数较少,字迹也相对清晰。图上绘制的是山川地形,秦岭、大巴山、武陵山都有标明。画得最详细的,正是我们所在这片山区,勺子形天坑和附近好几个山头,绘制得都很准确,一目了然。图上空白处,还画了三组造型奇特的符号,笔迹很粗,看上去还算清楚。符号下面依稀标有注释,不过,那就真是只剩墨迹了。
那三组奇异符号,跟九檐风铃上的风格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