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互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7月16日
又一天过去,情况越来越糟。我们即将断粮,照明也不够了。但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些有人经过的痕迹。是方劲夫留下的标记。
史学究对此毫不质疑,他认为标记应该是正确的,并让我们朝着留下标记的方向走。也就是说,我们又要跟另一组队员重逢了。
7月17日
我们这是到了一处巨大的溶洞里,完全无法看见洞的岩壁,举目四望,漫无边际。我们的照明工具已不够用。
小冯在地上捡到一个挎包,应该是其他队员的。可包里一件表明身份的东西都没留下,也没文字记录,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包的主人是谁。那只包里没别的东西,就一张地图,和一张不知从哪里撕下来的旧书页。史学究对那张旧书页和地图很感兴趣。休息时,他开着手电,不惜耗费宝贵的照明资源研究了半天。后来,史学究把那个挎包交给我,让我保管,然后带着小冯,沿着一条“小径”找路去了。他让我和蒋华老师在这里等,如果三小时后还不见他们回来,我们就必须折返,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往前。那条“小径”其实是地面上一条凹槽,就像是长期摩擦形成的。小径一端通往黑暗之中,另一端也通往黑暗之中。
五小时过去了,他们再没回来。
我和蒋华老师不打算遵从史学究的嘱咐,决定沿着那条道去找他们。
7月18日
又过了折磨人的一天,我俩都快疯了。恐怕没人能想到,地下居然有如此巨大的单体溶洞。这个溶洞里有一个湖,非常大的湖,简直无法想象。蒋华老师显得很激动,他说,这里也许就是我们这次考察要找的地方。
原来,我们找到目的地了。
离湖岸不远,看起来是一段缓坡,从坡顶上伸出一块巨大的岩石,像鹰嘴插入空中,凌驾于湖面之上。在那块壮观的鹰嘴岩后部,崖面陡峭,似乎有一座飞檐翘角的建筑,紧贴在崖壁上,如同画上去的一样。
蒋华老师说,那地方可能有危险,但得有人上去看看。
我跟蒋老师一青一壮,他年纪比我大,又会搞科研(我至今还不知道他是研究哪个方面的),现在,我什么都听他的。
※
笔记到了这里,就再没有正式记录。后面的内容已不多,应该都是匆匆写上去的,没有注明时间,也没什么先后顺序,显得非常随意。从这时起,也许是缺乏照明,字都写得特别大,字迹也变得非常潦草,一页纸上经常就一段话。
序号是我加的,以便分开段落。我是根据前后文意思关联性来分段的。
※
1
我们应该不是唯一到达这里的队员。可没看见其他人。蒋老师说,他们可能进去了。为了安全起见,我俩决定抽签,一个进去,另一个在外接应。我抽到的是留在外面接应。
爬到鹰嘴岩下面,蒋华老师改变了主意,他让我就在岩下等,别上去。而且他还叫我尽量藏在岩石缝里别动,别出声。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发现了什么,他不让我再说话。我看见他慢慢爬上去,身子消失在鹰嘴岩上面。那个若有若无的建筑就在岩石上面,靠近崖壁的地方。
2
蒋老师回来了,他弓着身子,就像在穿越被火力封锁的战壕。他拉着我回到湖边,躲在一块石头后面。这片坡地上有许多条状岩石,如同层层礁岩。我不知道要躲避什么,问他,他把手指压住我嘴唇,还对我一个劲摇头。
湖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光,可能是某种水母,亮度越来越高。听说海洋里有的水藻也会发光,但这只是个淡水湖。我感觉那些水藻,或是水母,正在上浮到水面来。管它呢,我正好借着光写几笔。
3
我也看见了蒋老师说那些东西,可我无法描述。现在,我俩改变主意,决定原路返回,尽可能把消息传出去。我跟他一致同意,应该告诫后续队伍,让他们先不要急着
进来。记得史学究有一次说过,我们还没准备好。
4
已经没有食物,照明也没了。水里也已不再发光。
我俩沿着湖岸,怎么也找不到来时那条“小径”。而且就算找到了,可能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道”。哦,天,我们已陷入绝境。
5
在躲避那些东西的时候,我一脚踩进了水里。湖水有些奇怪,踩进去时没有入水的感觉。可能被冻得太僵硬,失去了知觉。刚才那股风真是寒冷刺骨。这次看明白了,那些应该是某种浮游生物,可它们怎么会悬浮在空气中呢?它们成群结队,有时仿佛又呈雾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就像身体里装着晶体管,但它们真的能算是有身体么?它们朝着另一个方向漂去。我们赶紧离开浅滩,尽量往高处爬,然后找了块大石头藏身,记录下这段“奇遇”。
6
由于空中有了亮光,我们能够再次看见那段鹰嘴巨岩。其实,我俩根本没走多远,只是爬高了一些。从这个角度,能看见那个开着口子的建筑。我不肯定那是一栋建筑,因为它好像并不固定。
这里面还有别的东西,我已经感觉到了。
7
那东西来了,它就在附近,可我什么也看不见。
8
我听见声音了。那声音起初很小,像是从远处传来。它好像在寻找我们,而且不怕我们听见它来了。那声音尖利刺耳,听得人头皮发麻。不好了,它一直在朝我们靠近。
9
我只能眼睁睁看着蒋老师被那东西抓住。他好像瞬间被抽干,变成了一张薄薄... -->>
7月16日
又一天过去,情况越来越糟。我们即将断粮,照明也不够了。但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些有人经过的痕迹。是方劲夫留下的标记。
史学究对此毫不质疑,他认为标记应该是正确的,并让我们朝着留下标记的方向走。也就是说,我们又要跟另一组队员重逢了。
7月17日
我们这是到了一处巨大的溶洞里,完全无法看见洞的岩壁,举目四望,漫无边际。我们的照明工具已不够用。
小冯在地上捡到一个挎包,应该是其他队员的。可包里一件表明身份的东西都没留下,也没文字记录,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包的主人是谁。那只包里没别的东西,就一张地图,和一张不知从哪里撕下来的旧书页。史学究对那张旧书页和地图很感兴趣。休息时,他开着手电,不惜耗费宝贵的照明资源研究了半天。后来,史学究把那个挎包交给我,让我保管,然后带着小冯,沿着一条“小径”找路去了。他让我和蒋华老师在这里等,如果三小时后还不见他们回来,我们就必须折返,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往前。那条“小径”其实是地面上一条凹槽,就像是长期摩擦形成的。小径一端通往黑暗之中,另一端也通往黑暗之中。
五小时过去了,他们再没回来。
我和蒋华老师不打算遵从史学究的嘱咐,决定沿着那条道去找他们。
7月18日
又过了折磨人的一天,我俩都快疯了。恐怕没人能想到,地下居然有如此巨大的单体溶洞。这个溶洞里有一个湖,非常大的湖,简直无法想象。蒋华老师显得很激动,他说,这里也许就是我们这次考察要找的地方。
原来,我们找到目的地了。
离湖岸不远,看起来是一段缓坡,从坡顶上伸出一块巨大的岩石,像鹰嘴插入空中,凌驾于湖面之上。在那块壮观的鹰嘴岩后部,崖面陡峭,似乎有一座飞檐翘角的建筑,紧贴在崖壁上,如同画上去的一样。
蒋华老师说,那地方可能有危险,但得有人上去看看。
我跟蒋老师一青一壮,他年纪比我大,又会搞科研(我至今还不知道他是研究哪个方面的),现在,我什么都听他的。
※
笔记到了这里,就再没有正式记录。后面的内容已不多,应该都是匆匆写上去的,没有注明时间,也没什么先后顺序,显得非常随意。从这时起,也许是缺乏照明,字都写得特别大,字迹也变得非常潦草,一页纸上经常就一段话。
序号是我加的,以便分开段落。我是根据前后文意思关联性来分段的。
※
1
我们应该不是唯一到达这里的队员。可没看见其他人。蒋老师说,他们可能进去了。为了安全起见,我俩决定抽签,一个进去,另一个在外接应。我抽到的是留在外面接应。
爬到鹰嘴岩下面,蒋华老师改变了主意,他让我就在岩下等,别上去。而且他还叫我尽量藏在岩石缝里别动,别出声。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发现了什么,他不让我再说话。我看见他慢慢爬上去,身子消失在鹰嘴岩上面。那个若有若无的建筑就在岩石上面,靠近崖壁的地方。
2
蒋老师回来了,他弓着身子,就像在穿越被火力封锁的战壕。他拉着我回到湖边,躲在一块石头后面。这片坡地上有许多条状岩石,如同层层礁岩。我不知道要躲避什么,问他,他把手指压住我嘴唇,还对我一个劲摇头。
湖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光,可能是某种水母,亮度越来越高。听说海洋里有的水藻也会发光,但这只是个淡水湖。我感觉那些水藻,或是水母,正在上浮到水面来。管它呢,我正好借着光写几笔。
3
我也看见了蒋老师说那些东西,可我无法描述。现在,我俩改变主意,决定原路返回,尽可能把消息传出去。我跟他一致同意,应该告诫后续队伍,让他们先不要急着
进来。记得史学究有一次说过,我们还没准备好。
4
已经没有食物,照明也没了。水里也已不再发光。
我俩沿着湖岸,怎么也找不到来时那条“小径”。而且就算找到了,可能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道”。哦,天,我们已陷入绝境。
5
在躲避那些东西的时候,我一脚踩进了水里。湖水有些奇怪,踩进去时没有入水的感觉。可能被冻得太僵硬,失去了知觉。刚才那股风真是寒冷刺骨。这次看明白了,那些应该是某种浮游生物,可它们怎么会悬浮在空气中呢?它们成群结队,有时仿佛又呈雾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就像身体里装着晶体管,但它们真的能算是有身体么?它们朝着另一个方向漂去。我们赶紧离开浅滩,尽量往高处爬,然后找了块大石头藏身,记录下这段“奇遇”。
6
由于空中有了亮光,我们能够再次看见那段鹰嘴巨岩。其实,我俩根本没走多远,只是爬高了一些。从这个角度,能看见那个开着口子的建筑。我不肯定那是一栋建筑,因为它好像并不固定。
这里面还有别的东西,我已经感觉到了。
7
那东西来了,它就在附近,可我什么也看不见。
8
我听见声音了。那声音起初很小,像是从远处传来。它好像在寻找我们,而且不怕我们听见它来了。那声音尖利刺耳,听得人头皮发麻。不好了,它一直在朝我们靠近。
9
我只能眼睁睁看着蒋老师被那东西抓住。他好像瞬间被抽干,变成了一张薄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