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盛世明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且这些工作,他们并不想唱反调。
无论是推广不占良田、不和其他粮食作物冲突的新粮食,还是推广印刷术,建立图书馆,广纳天下贤才,这些事他们都觉得是理应之事。
虽然有些地方望族出身的官员隐约感觉了不妥,但他们细思之后,又未曾发觉哪里不对劲,最后他们将其归结于益州动作如此大,其他势力肯定会有所行动。
不过若能完成这两件事,益州实力定会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即使他们联合来袭,也不用担心。
而且有陛下在,大义在他们这边,其他势力可不一定能联合起来。
就算是扛着讨伐于泽的大旗,那些势力仍旧是各自为政,出工不出力,何况面对益州这个比于泽难啃得多的骨头。
于是众人心理稍稍安定,开始为这两件事撸袖子争吵。
汉时文臣多彪悍,朝堂上经常发生一言不合就开始打群架的事。他们现在这样已经算是比较“文雅”了。
刘荨坐在上首,眼神有点飘。
果然如司俊所说,这群人没反应过来呢。
乱世中有一点好,户籍崩坏,路引几乎没用,人才流动大;察举制崩坏,人才们都在自己找机会出人头地。
一般这时候,世族会得到极大发展。
那些人才没有了正规途径崭露头角,只能投靠名门望族,得到其举荐或者赞扬,才能有可能被世人所知。
这些人才在出人头地之后,就和帮助过他们的名门望族形成天然的联盟,因此在所有朝代开国之处,都要面对许多地方门阀。这要等好几代皇帝之后,才能依靠中央集权,慢慢削弱这些人的势力,让天下贤才更倾向于投靠天子。
刘荨现在建立图书馆,不设门槛广邀天下贤才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建立考试制度,来选拔这些进入学宫的人才。
最终,这个考试选拔制度会固定下来。即,现在刘荨要建立的,是科举制的前身。
科举制后来被成为封建糟粕,但是那只是因为考试内容不合时宜。考试选拔就算到了现代,仍旧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选拔。
科举制就是为了打破世族门阀对人才的垄断,让人才有途径直接面对天子。就算其中有许多不公平之事,但比起察举制来说,不知道先进到哪儿去了。
天子设立学宫,广邀人才,且只要通过考试,就能直接被天子问策。有如此便捷途径,那些心高气高的贤才们,谁还会低声下气的去求名门望族的垂青?
刘荨一来益州,就做出了要和天下世族门阀抢人才的架势。
第21章
刘荨本来想,这样做会不会被豪族给排斥,连司俊也在犹豫,后来经过了系统里小伙伴们教导,他才知道,不用太担心。
第一,世族的人才优势和削弱,是后世人分析出来的,那时候的人实际上看得并没有那么透彻。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世的人看了历史走向,才能理清并总结出这些结论。甚至当帝王在推行科举制的时候,也可能只是单纯想广纳贤才,并未想过这是挖世族墙角的问题;
第二,类似做法很常见,特别是在乱世中。周文王时,就广纳贤才,不问出身,亲自考核。春秋战国时,只要是叫得出来名字的英明诸侯,都曾经修建了各种建筑或者高台,以显示自己广纳贤才的决心,比如战国时期齐桓公田午时修建的稷下学宫,当时几乎容纳了所有诸子百家学派,是推动百家争鸣的关键。刘荨目前的做法与这些人并无区别。
只是这些措施都是争霸时的“一时之计”,益州的官吏们当然不会想到,刘荨是想将这些制度延续下去。
不过当这制度成熟稳固之后... -->>
而且这些工作,他们并不想唱反调。
无论是推广不占良田、不和其他粮食作物冲突的新粮食,还是推广印刷术,建立图书馆,广纳天下贤才,这些事他们都觉得是理应之事。
虽然有些地方望族出身的官员隐约感觉了不妥,但他们细思之后,又未曾发觉哪里不对劲,最后他们将其归结于益州动作如此大,其他势力肯定会有所行动。
不过若能完成这两件事,益州实力定会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即使他们联合来袭,也不用担心。
而且有陛下在,大义在他们这边,其他势力可不一定能联合起来。
就算是扛着讨伐于泽的大旗,那些势力仍旧是各自为政,出工不出力,何况面对益州这个比于泽难啃得多的骨头。
于是众人心理稍稍安定,开始为这两件事撸袖子争吵。
汉时文臣多彪悍,朝堂上经常发生一言不合就开始打群架的事。他们现在这样已经算是比较“文雅”了。
刘荨坐在上首,眼神有点飘。
果然如司俊所说,这群人没反应过来呢。
乱世中有一点好,户籍崩坏,路引几乎没用,人才流动大;察举制崩坏,人才们都在自己找机会出人头地。
一般这时候,世族会得到极大发展。
那些人才没有了正规途径崭露头角,只能投靠名门望族,得到其举荐或者赞扬,才能有可能被世人所知。
这些人才在出人头地之后,就和帮助过他们的名门望族形成天然的联盟,因此在所有朝代开国之处,都要面对许多地方门阀。这要等好几代皇帝之后,才能依靠中央集权,慢慢削弱这些人的势力,让天下贤才更倾向于投靠天子。
刘荨现在建立图书馆,不设门槛广邀天下贤才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建立考试制度,来选拔这些进入学宫的人才。
最终,这个考试选拔制度会固定下来。即,现在刘荨要建立的,是科举制的前身。
科举制后来被成为封建糟粕,但是那只是因为考试内容不合时宜。考试选拔就算到了现代,仍旧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选拔。
科举制就是为了打破世族门阀对人才的垄断,让人才有途径直接面对天子。就算其中有许多不公平之事,但比起察举制来说,不知道先进到哪儿去了。
天子设立学宫,广邀人才,且只要通过考试,就能直接被天子问策。有如此便捷途径,那些心高气高的贤才们,谁还会低声下气的去求名门望族的垂青?
刘荨一来益州,就做出了要和天下世族门阀抢人才的架势。
第21章
刘荨本来想,这样做会不会被豪族给排斥,连司俊也在犹豫,后来经过了系统里小伙伴们教导,他才知道,不用太担心。
第一,世族的人才优势和削弱,是后世人分析出来的,那时候的人实际上看得并没有那么透彻。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世的人看了历史走向,才能理清并总结出这些结论。甚至当帝王在推行科举制的时候,也可能只是单纯想广纳贤才,并未想过这是挖世族墙角的问题;
第二,类似做法很常见,特别是在乱世中。周文王时,就广纳贤才,不问出身,亲自考核。春秋战国时,只要是叫得出来名字的英明诸侯,都曾经修建了各种建筑或者高台,以显示自己广纳贤才的决心,比如战国时期齐桓公田午时修建的稷下学宫,当时几乎容纳了所有诸子百家学派,是推动百家争鸣的关键。刘荨目前的做法与这些人并无区别。
只是这些措施都是争霸时的“一时之计”,益州的官吏们当然不会想到,刘荨是想将这些制度延续下去。
不过当这制度成熟稳固之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