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铁幕降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被抓住的所谓奸细,其实是宜兰商人林永春。
林永春原是做粮食生意的。两月前,明军进入基隆的消息传到宜兰,他感到特别兴奋,又是一个发横财的好机会吗?!
不管丰年、灾年,还是战祸之年,只要粮价出现波动,粮商就可以从中大发其财。
当时宜兰市面上,一石大米才1.6两,林永春立即开始囤粮惜售,同时密切关注局势的进展。随着形势的发展,林永春砸下了全部身家,大肆囤积粮食。
宜兰像林永春这样的聪明人很多,台湾北部的战事越来越紧张,粮食价格也一日三变,从每石1.6两,2两,2.4两…,不断的往上猛涨。明军进入宜兰城,宜兰的粮价也涨到最高点,一石大米的价格达到了3两。
林永春本还想继续捂盘观察行情的变化,不想,明军很快就把宜兰严控起来,大大小小的工作组进驻到各个乡村,建立基层政权,实现户籍管理,发放户口本,发放粮油供应证,并且从越南、泰国运来了一批廉价大米,直接在宜兰铺开粮食购销网点,凭证供应大米。
宜兰其实并不缺粮食,大米主要是用来外销的。宜兰天气四时常暖,番薯随时可种,老百姓一般以地瓜为食,收获的大米基本用来换取钱财。
根据大明的政策,十六岁以下少年,每月可以购买十五斤大米;十六岁以上成年人每月可以凭粮本购买三十斤大米。宜兰市面上的恐慌心理一下子没了,粮食供给远大于需求,大米价格一落千丈,迅速被打压到了每石1.5两。
随后,宜兰县府召集地方士绅、主要商行代表开会,一是推销供销合作制度,二是宣讲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听了半天宣讲,林永春以为供销合作就好比传说中的皇商,参加了就算是大明的人,就要给大明干活,发财自然也一定少不了。不过他手头很紧,全部银两都搭在了粮食上面,再说万一大清又杀了回来呢!
粮食统购统销,彻底砸了林永春的饭碗,他虽说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把手上的粮食悄悄囤积于暗处,散了大部分的伙计。自己准备跑一趟艋舺,另外寻个生意做做。
川资不是问题,林永春吃饭住宿的钱还是有的,父亲遗留下的三张鹿皮只要销售出去,本钱也就有了。
清初,台湾山高林密,植物繁茂,杂草丛生,原野上到处可见奔驰的鹿群。随着汉族移民的大量增加和台湾土地大面积的开垦,鹿群由沿海逐渐向内山退缩。现在,只有宜兰等林密菁深的深山还有幸存的鹿群。就算山中的生番土人,他们在山中打猎,也很难碰到几次麋鹿。
现在的台湾市面,鹿皮已经是稀罕玩意,只要销到艋舺,获利一定很丰。只是大明管控相当严格,出入需要带上证件,还要办理路条。
林永春满怀希望,跑到宜兰县府去办理路条,结果被告知,路条只能开到暖暖。暖暖~汐止一线,被朝廷辟为禁区,闲杂人等一律不得进入。
山路那么多,哪里不能走到艋舺!林永春不信邪,他带着鹿皮悄无声息的跟着一支商队,想试试自己的运气。
商队出了宜兰城,沿着官道一路向北。离开县城七八里,他们就碰到了七八个大明朝的人。
这些人一个个身穿蓝色对襟小褂,头戴斗笠,扛着杆子、箱子在官道两边乱转,不知道在捣鼓什么?
看着商队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林永春感到有些奇怪,他小声问身边的张来元,“这些都是干什么的?”
“这是测绘,按照老话说,就是堪舆。”
张来元是做樟脑生意的,为人八面玲珑,一副和气生财的样子。商队中十多个挑夫的担子挑着他家的樟脑。
樟树是台湾重要经济林木,宜兰有大片的樟林。樟脑是从樟树枝叶中提取的物质,是重要是化工原料,畅销国际市场,樟脑业也是台湾的支柱产业。
“堪舆?!这些是看风水的吧!”林永春有些恍然。
“差不多吧!”张来元也不能完全肯定,“宜兰马上要修路、挖渠、农田改造,他们就是打前站的。”
商队继续前行,一路上遇到了三、四队这样的测绘人员。
大明这是要大兴土木啊!
林永春不禁哑然,一个外来的政权刚刚控制宜兰,不思收买人心,只知折腾百姓,浪费民力,尾巴长得了吗?!
官道一路向北,到礁溪就转而偏向了东北。到达头城之后,官道顺着海岸线向东北方向继续延伸。
商队沿着官道一路前行,最终到达大里。从大里开始,这就正式进入淡兰古道。
淡兰古道最初系平埔族人因狩猎而踏出的小径,后因垦民东移拓荒而渐成道路。清嘉庆年间,台湾知府杨廷理开辟淡兰古道,路线自暖暖、瑞芳,越过三貂岭,再经过双溪、贡寮,翻越草岭进入宜兰,成为当时台北与宜兰间商旅及食货往返的要道。
官道延伸到大里,就要转向西北,西北方向正是草岭,山那边就是贡寮。
让林永春感到奇怪的是,大拐弯变成了一个三岔道。前面原本崎岖的海岸边,新冒出了一条通衢大道。他目测了一下,这新修的大路足有三丈宽。
“不知道吧!”
看着林永春吃惊的样子,与他结伴同行的张来元笑了,“这是明军用火药开山,新近开辟出来的官道。沿着大路一直走,绕行三十八里地,就到了山后的贡寮。”
&n... -->>
被抓住的所谓奸细,其实是宜兰商人林永春。
林永春原是做粮食生意的。两月前,明军进入基隆的消息传到宜兰,他感到特别兴奋,又是一个发横财的好机会吗?!
不管丰年、灾年,还是战祸之年,只要粮价出现波动,粮商就可以从中大发其财。
当时宜兰市面上,一石大米才1.6两,林永春立即开始囤粮惜售,同时密切关注局势的进展。随着形势的发展,林永春砸下了全部身家,大肆囤积粮食。
宜兰像林永春这样的聪明人很多,台湾北部的战事越来越紧张,粮食价格也一日三变,从每石1.6两,2两,2.4两…,不断的往上猛涨。明军进入宜兰城,宜兰的粮价也涨到最高点,一石大米的价格达到了3两。
林永春本还想继续捂盘观察行情的变化,不想,明军很快就把宜兰严控起来,大大小小的工作组进驻到各个乡村,建立基层政权,实现户籍管理,发放户口本,发放粮油供应证,并且从越南、泰国运来了一批廉价大米,直接在宜兰铺开粮食购销网点,凭证供应大米。
宜兰其实并不缺粮食,大米主要是用来外销的。宜兰天气四时常暖,番薯随时可种,老百姓一般以地瓜为食,收获的大米基本用来换取钱财。
根据大明的政策,十六岁以下少年,每月可以购买十五斤大米;十六岁以上成年人每月可以凭粮本购买三十斤大米。宜兰市面上的恐慌心理一下子没了,粮食供给远大于需求,大米价格一落千丈,迅速被打压到了每石1.5两。
随后,宜兰县府召集地方士绅、主要商行代表开会,一是推销供销合作制度,二是宣讲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听了半天宣讲,林永春以为供销合作就好比传说中的皇商,参加了就算是大明的人,就要给大明干活,发财自然也一定少不了。不过他手头很紧,全部银两都搭在了粮食上面,再说万一大清又杀了回来呢!
粮食统购统销,彻底砸了林永春的饭碗,他虽说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把手上的粮食悄悄囤积于暗处,散了大部分的伙计。自己准备跑一趟艋舺,另外寻个生意做做。
川资不是问题,林永春吃饭住宿的钱还是有的,父亲遗留下的三张鹿皮只要销售出去,本钱也就有了。
清初,台湾山高林密,植物繁茂,杂草丛生,原野上到处可见奔驰的鹿群。随着汉族移民的大量增加和台湾土地大面积的开垦,鹿群由沿海逐渐向内山退缩。现在,只有宜兰等林密菁深的深山还有幸存的鹿群。就算山中的生番土人,他们在山中打猎,也很难碰到几次麋鹿。
现在的台湾市面,鹿皮已经是稀罕玩意,只要销到艋舺,获利一定很丰。只是大明管控相当严格,出入需要带上证件,还要办理路条。
林永春满怀希望,跑到宜兰县府去办理路条,结果被告知,路条只能开到暖暖。暖暖~汐止一线,被朝廷辟为禁区,闲杂人等一律不得进入。
山路那么多,哪里不能走到艋舺!林永春不信邪,他带着鹿皮悄无声息的跟着一支商队,想试试自己的运气。
商队出了宜兰城,沿着官道一路向北。离开县城七八里,他们就碰到了七八个大明朝的人。
这些人一个个身穿蓝色对襟小褂,头戴斗笠,扛着杆子、箱子在官道两边乱转,不知道在捣鼓什么?
看着商队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林永春感到有些奇怪,他小声问身边的张来元,“这些都是干什么的?”
“这是测绘,按照老话说,就是堪舆。”
张来元是做樟脑生意的,为人八面玲珑,一副和气生财的样子。商队中十多个挑夫的担子挑着他家的樟脑。
樟树是台湾重要经济林木,宜兰有大片的樟林。樟脑是从樟树枝叶中提取的物质,是重要是化工原料,畅销国际市场,樟脑业也是台湾的支柱产业。
“堪舆?!这些是看风水的吧!”林永春有些恍然。
“差不多吧!”张来元也不能完全肯定,“宜兰马上要修路、挖渠、农田改造,他们就是打前站的。”
商队继续前行,一路上遇到了三、四队这样的测绘人员。
大明这是要大兴土木啊!
林永春不禁哑然,一个外来的政权刚刚控制宜兰,不思收买人心,只知折腾百姓,浪费民力,尾巴长得了吗?!
官道一路向北,到礁溪就转而偏向了东北。到达头城之后,官道顺着海岸线向东北方向继续延伸。
商队沿着官道一路前行,最终到达大里。从大里开始,这就正式进入淡兰古道。
淡兰古道最初系平埔族人因狩猎而踏出的小径,后因垦民东移拓荒而渐成道路。清嘉庆年间,台湾知府杨廷理开辟淡兰古道,路线自暖暖、瑞芳,越过三貂岭,再经过双溪、贡寮,翻越草岭进入宜兰,成为当时台北与宜兰间商旅及食货往返的要道。
官道延伸到大里,就要转向西北,西北方向正是草岭,山那边就是贡寮。
让林永春感到奇怪的是,大拐弯变成了一个三岔道。前面原本崎岖的海岸边,新冒出了一条通衢大道。他目测了一下,这新修的大路足有三丈宽。
“不知道吧!”
看着林永春吃惊的样子,与他结伴同行的张来元笑了,“这是明军用火药开山,新近开辟出来的官道。沿着大路一直走,绕行三十八里地,就到了山后的贡寮。”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