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柏相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认同鲍鹏山先生所说的,在学院派的一般路径之外,一些人有他们自己做学问的路径。我们绝对不能要求别人和我们走一样的成功之路。我也认同鲍鹏山先生所说的我们都不能用经验(无论是个人经验还是一般经验)来判断事情的真伪。但我不认同鲍鹏山先生认为方舟子的口气,不是“科学的口气”事情发展到现在,大家都明白方舟子绝不是意气之争了。韩寒要大家继续信任他、拥戴他,他的确必须要令人信服的说明一些方舟子和许多人分析出来或者心中存在的一些疑点,否则,难服天下人心,会让众人心寒。再说,他的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给许多年轻人的误导的确已经让很多人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了。
但是鲍鹏山先生在文中把韩寒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至于对天才一类的人敬若神明,大呼“贬抑天才,就是贬抑我们自己”大有撼山易,撼天才难之感,似乎质疑了天才的人一定会遭到天打雷劈,这我就不能理解了,我觉得许多读者也不能理解,这也不符合一些基本的哲学准则。
再说,鲍鹏山先生作为一个有一定学术成就的学人,在此文中对上帝大加赞赏,其虔诚和佩服的程度超过了任何一个基督徒,认为上帝全能而调皮,幽默而不苛刻,从爱全人类的角度,爱每一个人,似乎我们当年同仇敌忾“逼死”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法西斯分子似乎是犯了一个上帝都不可饶恕的错误,这种态度我无法理解,我不便于也不能猜测个中原因,更不知道其他读者读罢鲍鹏山先生方舟子“倒韩”:事实和价值一文中此一节会做何种感想。
三驳:韩寒是“人话”不是“神话”
鲍鹏山先生如果说韩寒是人不是神,这话我信,但他说韩寒是“人话”不是“神话”这话不光我不信,我估计信的人也不多。
谁也无法否认,韩寒的成功的确是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神话”要不然,他不会有那么多人追捧,尤其是年轻人。因为他太神奇了。
用韩寒自己的话来说:我是全世界最聪明绝顶的人;我能用三支笔一起握抄班规并练就一手好字;语文“秘诀”有二,一是不看语文书,二是不看作文书;我的小说主人公基本上没干什么事,就这么混混沌沌过着(但似乎过得都不错);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摘自韩寒新浪博客首页百度介绍)
但是,他很成功,成功到每一个人尤其是想成功的年轻人难以置信盲目模仿不可自拔,这些难道还不足以构成当代神话么?
我们的确要学学宋人,学学欧阳修,学会欣赏天才,注目天才,乐观其成。
可是,韩寒到底是不是天才,是不是也象汉代张良一样得了类似黄石老人的什么秘而不宣的神书,不日间就可学力大增,能力光耀古今,让方舟子证明一下有何不可呢?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只要他是天才,方舟子先生“八卦炉”的“三昧真火”只能“炼”出他的“火眼金睛”“铜头铁背”“三头六臂”而不是把他“炼”成“灰烬”
所有人对韩寒或者方舟子的担心其实都是多余的,其实我们都不用担心,只要我们大家学会欣赏,学会注目,乐观其成就行。
我模糊的还记得韩寒说过另外一句话:什么东西被神化以后下一步必然是说很多胡话。
我估计方舟子先生这样做,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防止有些人被神化以后继续说胡话。
大家试想一下,一个把胡话奉为经典的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把胡话奉为经典的民族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一个不阻止胡话成为经典的国家将会多么可怕!
因此,我挺韩寒的这一句话!!我也挺方舟子先生!!
四驳:价值何在
鲍鹏山先生在此文中认为:第一,方舟子此次倒韩,只有“疑似打假”的价值。第二,不可否认,韩寒的作品整体上具有正面价值,他自身的形象,也是健康的,活泼的。这两点我都不认同。
其一,方舟子“倒韩”的价值,我觉得最起码有一点:无论方舟子是鲍鹏山先生所说的“疑似打假“,还是“涉嫌预设立场深文周纳以求自证”“方韩口水大战”这场几乎要焚烧掉中国媒体所有的帝国大厦的烈火,对中国未来关于诚信的舆论走向和道德公信力的影响不可估量。
方舟子和韩寒,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都在新时期中国舆论导向和公信力问题上敲响了警钟。他们都站在中国舆论的最前沿,他们作为公信人物都担当有常人不能担当的社会责任。这场“大战”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会让人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当今社会诚信度发生了严重危机,我们人类既然创造了微时代,那么微时代的舆论导向应该由谁来引领?微时代的公信力应该怎样建立和维护?
其二:韩寒并不是鲍鹏山先生所描述的那样。
从韩寒作品的整体评价来说,到底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的比例怎么分配,这还是个未知数。从常识上来说,一个公众人物,包括领袖人物,他的价值的正负比例怎么开,那不是某个人甚至是某个时代信口雌黄的事情。别的人,包括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他们的价值正负比例怎么开,我预测不了。但我绝对可以确信,鲍鹏山先生对韩寒价值正负比例的结论言之过早,带有严重的和他身份十分不相符的浓厚的个人色彩。
至于韩寒他自身的形象到底是健康的、活泼的,还是别的什么,鲍鹏山先生他一个人描述了不算。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鲍先生描述的仅仅也只是他自己心目中的韩寒形象。
鲍鹏山先生对韩寒形象的描述最起码代表不了我对韩寒的印象。我个人觉得,方舟子先生的质疑,对我而言,是一场迟到了13年的质疑。因为从1999年韩寒出道,我一直都是在以怀疑和否定的目光等待他成长,可惜,他13年来一直未打消我对他的怀疑和否定,他辜负了我对中国年青一代一部人的信任和期待。
五驳:可怕暗流
鲍鹏山先生在此文中说:方舟子此次“打假”与他以前的一些打假,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前的打假,他有着价值追求,此次“打假”似乎只是出于“意气”;以前打假,是争是非,这次“打假”是争意气。
我个人觉得鲍鹏山先生他错了。
方舟子以前的打假,我了解甚浅,不好给出结论。但方舟子此次打假,最初有可能的确是出于意气,争意气,可事情发展到现在,尽管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但他争得的的确确是是非曲直了,而且我觉得有价值追求。至于价值,我前文已经提及到了一点,在此无需赘述。
其次,方舟子对韩寒的“打假”或“质疑”绝对没有失去他的正当性。当韩寒的名字具有符号意义和榜样偶像力量之后,他便因为他的公共影响力而成为一个“公共人物”而对他那具有示范意义的“成功之路”进行逻辑分析、文本分析甚至质疑,就完全符合公共利益。这点我前文已经阐明,在这里我有必要再重复一下。同时我也在此申明一下,这个观点也是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助理教授郑戈先生2012年2月7日发表在新世纪周刊的一篇名为香港法律专家谈方韩之争:法律如何规制名利场一文中的观点之一。
至于“一下子韩寒几乎十恶不赦,是今日中国社会诸多问题的根源和肇祸者,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个观点是鲍先生他自己的观点,最起码我在别的地方还没有看到如此清晰言辞这么激烈的表述。
对韩寒本人以及其作品的道德和政治质疑,其实一直都存在,我觉得这不是暗流。这些声音的存在,包括韩寒在高处呼喊的声音的存在,恰恰反映和证明了我们国家这些年在人权和言论自由等方面的努力和进步。这是民族之幸,中国之幸,有这么多声音,我觉得民族幸甚,中国幸甚,最起码,我自己觉得很幸福。因为毕竟我们国家有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历史,能发展到今天,的确很不容易。难道鲍先生他自己没有感觉到,如果在若干年前,他的有些文章和言论能象今天这样堂而皇之地见之于众吗?
鲍鹏山先生的文章在快结束时有这样一句话:“我担心的是,方舟子可能没有意识到,他和韩寒实际上是一类人,都是这个社会中不断发出有价值声音的人。”
我觉得鲍鹏山先生冒然把韩寒和方舟子归为一类,似乎不妥。
因为这样,韩寒恐怕觉得那是对他的侮辱,方舟子恐怕也觉得同样是对他的践踏,其实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他们都发飙了,他们两个人已经势同水火了。
至少在目前看来,他们两个人中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相逢一笑泯“恩仇”、推杯换盏、握手言欢的迹象,鲍鹏山先生自称“挺韩派”难道韩寒私下里给他流露过,他有这个意思?
还有,方舟子和韩寒,到底谁的声音是中国乃至世界有价值的声音,也不是鲍先生说了就能算的,鲍先生最好别这样说,省得有人质问他:你算哪根葱?都是有一定的学术成就的人了,都一大把年纪了,在中国,鲍鹏山先生能有今时今日之地位,我觉得绝对不容易,让人这样说他,我都替他觉得不值当!
我觉得“方韩之争”绝不是鲍先生所认定的“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而且,方舟子也不是鲍先生所认为的韩寒的“齿”韩寒也未必就是鲍先生所认定的方舟子的“唇”!的确,网上已经出现对方舟子的攻击性言论,但不是鲍先生所说的“大量”同时“方韩之争”也不是鲍先生所说的“唇亡齿寒”、“鹬蚌相争”因为“鹬”“蚌”相争,争得的是“鱼”“鱼”在哪里?“鱼”是什么?再说“鹬蚌相争”还得有“渔人”谁又是“渔人”“渔人”又在哪里?
认同鲍鹏山先生所说的,在学院派的一般路径之外,一些人有他们自己做学问的路径。我们绝对不能要求别人和我们走一样的成功之路。我也认同鲍鹏山先生所说的我们都不能用经验(无论是个人经验还是一般经验)来判断事情的真伪。但我不认同鲍鹏山先生认为方舟子的口气,不是“科学的口气”事情发展到现在,大家都明白方舟子绝不是意气之争了。韩寒要大家继续信任他、拥戴他,他的确必须要令人信服的说明一些方舟子和许多人分析出来或者心中存在的一些疑点,否则,难服天下人心,会让众人心寒。再说,他的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给许多年轻人的误导的确已经让很多人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了。
但是鲍鹏山先生在文中把韩寒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至于对天才一类的人敬若神明,大呼“贬抑天才,就是贬抑我们自己”大有撼山易,撼天才难之感,似乎质疑了天才的人一定会遭到天打雷劈,这我就不能理解了,我觉得许多读者也不能理解,这也不符合一些基本的哲学准则。
再说,鲍鹏山先生作为一个有一定学术成就的学人,在此文中对上帝大加赞赏,其虔诚和佩服的程度超过了任何一个基督徒,认为上帝全能而调皮,幽默而不苛刻,从爱全人类的角度,爱每一个人,似乎我们当年同仇敌忾“逼死”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法西斯分子似乎是犯了一个上帝都不可饶恕的错误,这种态度我无法理解,我不便于也不能猜测个中原因,更不知道其他读者读罢鲍鹏山先生方舟子“倒韩”:事实和价值一文中此一节会做何种感想。
三驳:韩寒是“人话”不是“神话”
鲍鹏山先生如果说韩寒是人不是神,这话我信,但他说韩寒是“人话”不是“神话”这话不光我不信,我估计信的人也不多。
谁也无法否认,韩寒的成功的确是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神话”要不然,他不会有那么多人追捧,尤其是年轻人。因为他太神奇了。
用韩寒自己的话来说:我是全世界最聪明绝顶的人;我能用三支笔一起握抄班规并练就一手好字;语文“秘诀”有二,一是不看语文书,二是不看作文书;我的小说主人公基本上没干什么事,就这么混混沌沌过着(但似乎过得都不错);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摘自韩寒新浪博客首页百度介绍)
但是,他很成功,成功到每一个人尤其是想成功的年轻人难以置信盲目模仿不可自拔,这些难道还不足以构成当代神话么?
我们的确要学学宋人,学学欧阳修,学会欣赏天才,注目天才,乐观其成。
可是,韩寒到底是不是天才,是不是也象汉代张良一样得了类似黄石老人的什么秘而不宣的神书,不日间就可学力大增,能力光耀古今,让方舟子证明一下有何不可呢?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只要他是天才,方舟子先生“八卦炉”的“三昧真火”只能“炼”出他的“火眼金睛”“铜头铁背”“三头六臂”而不是把他“炼”成“灰烬”
所有人对韩寒或者方舟子的担心其实都是多余的,其实我们都不用担心,只要我们大家学会欣赏,学会注目,乐观其成就行。
我模糊的还记得韩寒说过另外一句话:什么东西被神化以后下一步必然是说很多胡话。
我估计方舟子先生这样做,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防止有些人被神化以后继续说胡话。
大家试想一下,一个把胡话奉为经典的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把胡话奉为经典的民族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一个不阻止胡话成为经典的国家将会多么可怕!
因此,我挺韩寒的这一句话!!我也挺方舟子先生!!
四驳:价值何在
鲍鹏山先生在此文中认为:第一,方舟子此次倒韩,只有“疑似打假”的价值。第二,不可否认,韩寒的作品整体上具有正面价值,他自身的形象,也是健康的,活泼的。这两点我都不认同。
其一,方舟子“倒韩”的价值,我觉得最起码有一点:无论方舟子是鲍鹏山先生所说的“疑似打假“,还是“涉嫌预设立场深文周纳以求自证”“方韩口水大战”这场几乎要焚烧掉中国媒体所有的帝国大厦的烈火,对中国未来关于诚信的舆论走向和道德公信力的影响不可估量。
方舟子和韩寒,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都在新时期中国舆论导向和公信力问题上敲响了警钟。他们都站在中国舆论的最前沿,他们作为公信人物都担当有常人不能担当的社会责任。这场“大战”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会让人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当今社会诚信度发生了严重危机,我们人类既然创造了微时代,那么微时代的舆论导向应该由谁来引领?微时代的公信力应该怎样建立和维护?
其二:韩寒并不是鲍鹏山先生所描述的那样。
从韩寒作品的整体评价来说,到底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的比例怎么分配,这还是个未知数。从常识上来说,一个公众人物,包括领袖人物,他的价值的正负比例怎么开,那不是某个人甚至是某个时代信口雌黄的事情。别的人,包括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他们的价值正负比例怎么开,我预测不了。但我绝对可以确信,鲍鹏山先生对韩寒价值正负比例的结论言之过早,带有严重的和他身份十分不相符的浓厚的个人色彩。
至于韩寒他自身的形象到底是健康的、活泼的,还是别的什么,鲍鹏山先生他一个人描述了不算。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鲍先生描述的仅仅也只是他自己心目中的韩寒形象。
鲍鹏山先生对韩寒形象的描述最起码代表不了我对韩寒的印象。我个人觉得,方舟子先生的质疑,对我而言,是一场迟到了13年的质疑。因为从1999年韩寒出道,我一直都是在以怀疑和否定的目光等待他成长,可惜,他13年来一直未打消我对他的怀疑和否定,他辜负了我对中国年青一代一部人的信任和期待。
五驳:可怕暗流
鲍鹏山先生在此文中说:方舟子此次“打假”与他以前的一些打假,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前的打假,他有着价值追求,此次“打假”似乎只是出于“意气”;以前打假,是争是非,这次“打假”是争意气。
我个人觉得鲍鹏山先生他错了。
方舟子以前的打假,我了解甚浅,不好给出结论。但方舟子此次打假,最初有可能的确是出于意气,争意气,可事情发展到现在,尽管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但他争得的的确确是是非曲直了,而且我觉得有价值追求。至于价值,我前文已经提及到了一点,在此无需赘述。
其次,方舟子对韩寒的“打假”或“质疑”绝对没有失去他的正当性。当韩寒的名字具有符号意义和榜样偶像力量之后,他便因为他的公共影响力而成为一个“公共人物”而对他那具有示范意义的“成功之路”进行逻辑分析、文本分析甚至质疑,就完全符合公共利益。这点我前文已经阐明,在这里我有必要再重复一下。同时我也在此申明一下,这个观点也是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助理教授郑戈先生2012年2月7日发表在新世纪周刊的一篇名为香港法律专家谈方韩之争:法律如何规制名利场一文中的观点之一。
至于“一下子韩寒几乎十恶不赦,是今日中国社会诸多问题的根源和肇祸者,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个观点是鲍先生他自己的观点,最起码我在别的地方还没有看到如此清晰言辞这么激烈的表述。
对韩寒本人以及其作品的道德和政治质疑,其实一直都存在,我觉得这不是暗流。这些声音的存在,包括韩寒在高处呼喊的声音的存在,恰恰反映和证明了我们国家这些年在人权和言论自由等方面的努力和进步。这是民族之幸,中国之幸,有这么多声音,我觉得民族幸甚,中国幸甚,最起码,我自己觉得很幸福。因为毕竟我们国家有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历史,能发展到今天,的确很不容易。难道鲍先生他自己没有感觉到,如果在若干年前,他的有些文章和言论能象今天这样堂而皇之地见之于众吗?
鲍鹏山先生的文章在快结束时有这样一句话:“我担心的是,方舟子可能没有意识到,他和韩寒实际上是一类人,都是这个社会中不断发出有价值声音的人。”
我觉得鲍鹏山先生冒然把韩寒和方舟子归为一类,似乎不妥。
因为这样,韩寒恐怕觉得那是对他的侮辱,方舟子恐怕也觉得同样是对他的践踏,其实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他们都发飙了,他们两个人已经势同水火了。
至少在目前看来,他们两个人中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相逢一笑泯“恩仇”、推杯换盏、握手言欢的迹象,鲍鹏山先生自称“挺韩派”难道韩寒私下里给他流露过,他有这个意思?
还有,方舟子和韩寒,到底谁的声音是中国乃至世界有价值的声音,也不是鲍先生说了就能算的,鲍先生最好别这样说,省得有人质问他:你算哪根葱?都是有一定的学术成就的人了,都一大把年纪了,在中国,鲍鹏山先生能有今时今日之地位,我觉得绝对不容易,让人这样说他,我都替他觉得不值当!
我觉得“方韩之争”绝不是鲍先生所认定的“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而且,方舟子也不是鲍先生所认为的韩寒的“齿”韩寒也未必就是鲍先生所认定的方舟子的“唇”!的确,网上已经出现对方舟子的攻击性言论,但不是鲍先生所说的“大量”同时“方韩之争”也不是鲍先生所说的“唇亡齿寒”、“鹬蚌相争”因为“鹬”“蚌”相争,争得的是“鱼”“鱼”在哪里?“鱼”是什么?再说“鹬蚌相争”还得有“渔人”谁又是“渔人”“渔人”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