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抛弃的一代 (1/2)
非凡文学 www.ffwx.net,bhg152101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日,偷闲于忙碌之中,与几挚友坐于酒肆,谈笑之间都感于世事艰难,光阴似箭。突然一人笑道:看看我们都奔耳顺之年了,却忙碌一生,毫无建树。想起来我们真是生不逢时,命运多舜。话语一出,在座的谈笑戛然而止,面面相对,均是鬓发斑白,皱纹丛生,一脸的沧桑。在座的大多是生于五十年代初或中期的人。用他们的话来说:生于轰轰烈烈年代,长在天灾人祸时期,少年赶上十年动乱,青年上山下乡锻炼,求知工农兵大学,回城吃闲饭待业,结婚必须晚婚晚育,生儿应该独生子女。改革需要知识文凭,学成回首已是中年,老牛奋蹄欲做晚榆,轻舟过后尽是新曲。细想来,这些生于那个年代的人们,真真是悲凉沧桑的一代。
五十年代,刚刚从苦难深渊中解放出来的前辈们,被从没有过的巨大喜悦包围着,在伟大理想预言的鼓舞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年代。除去他们为创造新世界的激情和信心外,且仍怀有对刚刚过去的战争的疑虑惧怕,于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的理念便扎根于他们心中。也造就了现在这一代人的蓬勃发展。乃至于当他们成家立业的时候,减少即将爆炸的人口的压力之重任,因果轮回地落在了他们的后代肩上。而我们这一代人就生于此时。从生理学的角度说,婴幼儿期恰是人生快速成长期,需要是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可是这些人们出生不久即恰恰赶上了天灾人祸的“三年困难时期”每每有人谈起那一段历史,凡是经过的人无不心存惧念,面带难色。幸喜他们的前辈大抵已陆续亡故,人渐稀少,所遗子孙不过朦胧记忆,残想依稀而已。而当时正应该茁壮成长的他们不得不面对饥肠辘辘,营养不良的的境地。几番挣扎,几度煎熬,当“困难时期”成为过去语时态的时候,从菜青色脸,瘦小枯干身材到营养不良而百病丛生的人们,都难以忘怀那以领教过且已成为过去时的词语:树皮野菜、观音土,麸皮杂粮、代食品。饥饿已经使他们刻骨铭心,一生难忘。难怪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吃了吗?”竟成为国人的问候语!也就不难理解几十年来上到高官下到庶民的屡禁不止的“吃喝风”“请客风”的盛行,除了千年来的人情礼仪因素外,不能不说有饿怕了的因素。其根源与那场大饥荒是有不解之缘的。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这些从饥饿中活过来的孩子们,瞪大清澈明亮的眼睛,抬起探求世界的头颅,背手挺胸,目视前方,仰望鲜艳的国旗,童声嘹亮地朗读着“五星红旗天安门、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的时候,他们的脑海里,到处是一片阳光灿烂,鲜花歌声。有的是科学家、宇航员的理想,白衣天使、人民卫士的浪漫。就是没有想到会有另一种命运在悄悄地向他们走来。
一场在他们看来是创造新世界的“风暴”把他们卷进了“理想化的革命之中”当他们从憧憬跌入狂热,从无知变得盲目,从敬仰成为崇拜,从循规蹈矩到冷静思考时,又带着一种近乎于虔诚的心态,响应了从思想到肉体的自我改造过程。并且是一个自觉自愿地参与改变中国现实状况的雄心壮志的理想的实践。在与贫困、愚昧、淳朴、真实生活的搏斗中,在灵与肉的撕杀里,他们终于懂得了社会与理想的距离,理论与实践的差别。这时他们开始了对世界的思考,对未来的思索。可是面对他们的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他们残破的记忆里,留下的是“小学七年级、停课闹革命、... -->>
一日,偷闲于忙碌之中,与几挚友坐于酒肆,谈笑之间都感于世事艰难,光阴似箭。突然一人笑道:看看我们都奔耳顺之年了,却忙碌一生,毫无建树。想起来我们真是生不逢时,命运多舜。话语一出,在座的谈笑戛然而止,面面相对,均是鬓发斑白,皱纹丛生,一脸的沧桑。在座的大多是生于五十年代初或中期的人。用他们的话来说:生于轰轰烈烈年代,长在天灾人祸时期,少年赶上十年动乱,青年上山下乡锻炼,求知工农兵大学,回城吃闲饭待业,结婚必须晚婚晚育,生儿应该独生子女。改革需要知识文凭,学成回首已是中年,老牛奋蹄欲做晚榆,轻舟过后尽是新曲。细想来,这些生于那个年代的人们,真真是悲凉沧桑的一代。
五十年代,刚刚从苦难深渊中解放出来的前辈们,被从没有过的巨大喜悦包围着,在伟大理想预言的鼓舞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年代。除去他们为创造新世界的激情和信心外,且仍怀有对刚刚过去的战争的疑虑惧怕,于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的理念便扎根于他们心中。也造就了现在这一代人的蓬勃发展。乃至于当他们成家立业的时候,减少即将爆炸的人口的压力之重任,因果轮回地落在了他们的后代肩上。而我们这一代人就生于此时。从生理学的角度说,婴幼儿期恰是人生快速成长期,需要是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可是这些人们出生不久即恰恰赶上了天灾人祸的“三年困难时期”每每有人谈起那一段历史,凡是经过的人无不心存惧念,面带难色。幸喜他们的前辈大抵已陆续亡故,人渐稀少,所遗子孙不过朦胧记忆,残想依稀而已。而当时正应该茁壮成长的他们不得不面对饥肠辘辘,营养不良的的境地。几番挣扎,几度煎熬,当“困难时期”成为过去语时态的时候,从菜青色脸,瘦小枯干身材到营养不良而百病丛生的人们,都难以忘怀那以领教过且已成为过去时的词语:树皮野菜、观音土,麸皮杂粮、代食品。饥饿已经使他们刻骨铭心,一生难忘。难怪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吃了吗?”竟成为国人的问候语!也就不难理解几十年来上到高官下到庶民的屡禁不止的“吃喝风”“请客风”的盛行,除了千年来的人情礼仪因素外,不能不说有饿怕了的因素。其根源与那场大饥荒是有不解之缘的。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这些从饥饿中活过来的孩子们,瞪大清澈明亮的眼睛,抬起探求世界的头颅,背手挺胸,目视前方,仰望鲜艳的国旗,童声嘹亮地朗读着“五星红旗天安门、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的时候,他们的脑海里,到处是一片阳光灿烂,鲜花歌声。有的是科学家、宇航员的理想,白衣天使、人民卫士的浪漫。就是没有想到会有另一种命运在悄悄地向他们走来。
一场在他们看来是创造新世界的“风暴”把他们卷进了“理想化的革命之中”当他们从憧憬跌入狂热,从无知变得盲目,从敬仰成为崇拜,从循规蹈矩到冷静思考时,又带着一种近乎于虔诚的心态,响应了从思想到肉体的自我改造过程。并且是一个自觉自愿地参与改变中国现实状况的雄心壮志的理想的实践。在与贫困、愚昧、淳朴、真实生活的搏斗中,在灵与肉的撕杀里,他们终于懂得了社会与理想的距离,理论与实践的差别。这时他们开始了对世界的思考,对未来的思索。可是面对他们的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他们残破的记忆里,留下的是“小学七年级、停课闹革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