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长者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一家三人去游敬亭山。说到敬亭山,必然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想大多数人游敬亭山的人都是因这首诗慕名而来的。所以在我家定居宣城后,去看敬亭山,就是我的一大愿望所在,这天,终于怀着一种膜拜的心情走近敬亭山。
一踏入敬亭山,就被那两座书有“敬亭山”三字的牌楼所吸引,特别是楚图南的那瘦长形的隶书,透出古朴、端庄。走过牌楼,便见到一座李白的雕像,双手靠后,仰首远望,长衫和胡须形成一种迎风的姿态,突现出诗仙的飘逸和洒脱,透过他的眼神,仿佛能洞察人世间的一切。
沿着一条崭新的柏油路,我们急速的向山里行走着,似乎有一种回归的念头。道路两边,绵延起伏的茶林,虽然是在秋季,但依然郁郁葱葱,想来这肯定就是那名茶“敬亭绿雪”了。在茶与茶之间有一块平缓的山坡,那儿有摆放着数十块错落有致的石块,上面都雕刻着咏颂敬亭山的诗句,用石块组成了一片诗林。就在我们一一欣赏这些诗句之时,渐渐能闻见不远处有阵阵佛音,放眼望去,一片庙宇映入眼前。
寻着那阵阵佛音,我们信步向前,只见路边有一个向右的指示牌写有:弘愿寺向前100米。沿着一条石子路,就可到达弘愿寺。就在弘愿寺下面有一个湖,那清澈的湖水,被一座座青山环抱,将蓝天白云,绿树翠竹映入水中。此时正好有一村姑在洗衣,随着那衣服在水中的摆动,无意之中让库水微波荡漾,形成了一种自然美好的境界。
弘愿寺真可谓气势磅礴,那镶金的“弘愿寺”三个大字悬挂在正门上,两边还有两个边门,再加上左右两个钟楼的衬托,足可以用宏伟和气派来形容了,弘愿寺主体建筑包括来迎殿、念佛堂、讲经堂、钟楼、鼓楼、遍照堂、摄取堂、山门、寮房等。来到此处,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减低了语调,肃然起敬油然而生
当我们再沿着柏油路行走时,便来到了敬亭山进山的大门,一块铜牌上有“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黑色的楷书,我想这也定会出自哪位名家墨宝。公路边上依然有大片的茶园,想不到竟然还看见了两位老大妈戴着草帽,左手挽篮,右手摘茶,只听说有春茶和夏茶,难道还有秋茶之说吗?
上山的路早已是一级一级的台阶了,抬头一看,前面用一堆零乱的假山堆砌成一个山门,上面竖着一块写有“江南诗山”的石碑,而离山门不远处,有一块大石块被边上一棵大树怀抱,石块上刻有“心旷神怡”几个大字。敬亭山虽然不高,但从敬亭山东大门车站到这儿大约有三、四里的路程,步行走到此地肯定是有累了,突然在这儿看见前面就是“江南诗山”定然会有“心旷神怡”之感,我想这肯定是我和我们全家以及所有游客来到此地的真实心情写照。
上山的人三、五成群,听听那些人的口音,能猜出许多人来自上海和江、浙一带,这不能不敬佩起诗山的名气了,这仙人乃是李白了,他对敬亭山真是情有独钟了,游遍了全国山山水水的李白,竟然能七山敬亭山,可想而知,那定是敬亭山有其独特之处。据资料记载: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随着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敬亭山的名气更是与日俱增,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宋代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吴潜;元代贡奎、贡师泰;明代李东洋、汤显祖、袁中道、文征明;清代施闰章、石涛、梅清、梅庚、姚鼐等。相继以生花之笔,为敬亭山吟诗写赋,绘画做记,寄情山景,抒发胸怀。据初步统计,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记、画数以千记,被称之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了。
走过古昭亭坊后,脚下的台阶在不知不觉之间越来越变得有些陡峭起来了,在一片竹林里有几个供游人休息的石桌、石凳,我们坐了下来,吃点水果,喝点水,竹林里有一个玉真公主墓地,据墓志记载:玉真公主(?七六二)系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窦氏被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扶养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响豆蔻年华便入道为女冠号持盈法师进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封崇昌县主食租赋入道后云游天下名山好结有识之士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诏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玉真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号子罢邑司据传安史之乱后她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直至香消玉殒魂寄斯山百姓称其安息之地为皇姑坟世代祭拜“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赞美敬亭山的这首诗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切怀念之情。
翠云庵,位于敬亭山腰,初名卜静室,元末毁,明重建。相传翠云庵就是玉真公主出家的地方,她圆寂后葬于敬亭山南麓。过了翠云庵我们便来到了太白独坐楼,此处朝下看,山峰相连,景色如画,层林尽染,在大片在绿色之间点缀着一些红和黄,突现了秋天的美妙之处,此时此刻,流连忘返。倘若能住在这儿,天天与青山绿水为伴,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我们下山时,上山的人依然是一拔一拔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一家三人去游敬亭山。说到敬亭山,必然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想大多数人游敬亭山的人都是因这首诗慕名而来的。所以在我家定居宣城后,去看敬亭山,就是我的一大愿望所在,这天,终于怀着一种膜拜的心情走近敬亭山。
一踏入敬亭山,就被那两座书有“敬亭山”三字的牌楼所吸引,特别是楚图南的那瘦长形的隶书,透出古朴、端庄。走过牌楼,便见到一座李白的雕像,双手靠后,仰首远望,长衫和胡须形成一种迎风的姿态,突现出诗仙的飘逸和洒脱,透过他的眼神,仿佛能洞察人世间的一切。
沿着一条崭新的柏油路,我们急速的向山里行走着,似乎有一种回归的念头。道路两边,绵延起伏的茶林,虽然是在秋季,但依然郁郁葱葱,想来这肯定就是那名茶“敬亭绿雪”了。在茶与茶之间有一块平缓的山坡,那儿有摆放着数十块错落有致的石块,上面都雕刻着咏颂敬亭山的诗句,用石块组成了一片诗林。就在我们一一欣赏这些诗句之时,渐渐能闻见不远处有阵阵佛音,放眼望去,一片庙宇映入眼前。
寻着那阵阵佛音,我们信步向前,只见路边有一个向右的指示牌写有:弘愿寺向前100米。沿着一条石子路,就可到达弘愿寺。就在弘愿寺下面有一个湖,那清澈的湖水,被一座座青山环抱,将蓝天白云,绿树翠竹映入水中。此时正好有一村姑在洗衣,随着那衣服在水中的摆动,无意之中让库水微波荡漾,形成了一种自然美好的境界。
弘愿寺真可谓气势磅礴,那镶金的“弘愿寺”三个大字悬挂在正门上,两边还有两个边门,再加上左右两个钟楼的衬托,足可以用宏伟和气派来形容了,弘愿寺主体建筑包括来迎殿、念佛堂、讲经堂、钟楼、鼓楼、遍照堂、摄取堂、山门、寮房等。来到此处,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减低了语调,肃然起敬油然而生
当我们再沿着柏油路行走时,便来到了敬亭山进山的大门,一块铜牌上有“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黑色的楷书,我想这也定会出自哪位名家墨宝。公路边上依然有大片的茶园,想不到竟然还看见了两位老大妈戴着草帽,左手挽篮,右手摘茶,只听说有春茶和夏茶,难道还有秋茶之说吗?
上山的路早已是一级一级的台阶了,抬头一看,前面用一堆零乱的假山堆砌成一个山门,上面竖着一块写有“江南诗山”的石碑,而离山门不远处,有一块大石块被边上一棵大树怀抱,石块上刻有“心旷神怡”几个大字。敬亭山虽然不高,但从敬亭山东大门车站到这儿大约有三、四里的路程,步行走到此地肯定是有累了,突然在这儿看见前面就是“江南诗山”定然会有“心旷神怡”之感,我想这肯定是我和我们全家以及所有游客来到此地的真实心情写照。
上山的人三、五成群,听听那些人的口音,能猜出许多人来自上海和江、浙一带,这不能不敬佩起诗山的名气了,这仙人乃是李白了,他对敬亭山真是情有独钟了,游遍了全国山山水水的李白,竟然能七山敬亭山,可想而知,那定是敬亭山有其独特之处。据资料记载: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随着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敬亭山的名气更是与日俱增,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宋代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吴潜;元代贡奎、贡师泰;明代李东洋、汤显祖、袁中道、文征明;清代施闰章、石涛、梅清、梅庚、姚鼐等。相继以生花之笔,为敬亭山吟诗写赋,绘画做记,寄情山景,抒发胸怀。据初步统计,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记、画数以千记,被称之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了。
走过古昭亭坊后,脚下的台阶在不知不觉之间越来越变得有些陡峭起来了,在一片竹林里有几个供游人休息的石桌、石凳,我们坐了下来,吃点水果,喝点水,竹林里有一个玉真公主墓地,据墓志记载:玉真公主(?七六二)系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窦氏被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扶养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响豆蔻年华便入道为女冠号持盈法师进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封崇昌县主食租赋入道后云游天下名山好结有识之士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诏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玉真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号子罢邑司据传安史之乱后她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直至香消玉殒魂寄斯山百姓称其安息之地为皇姑坟世代祭拜“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赞美敬亭山的这首诗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切怀念之情。
翠云庵,位于敬亭山腰,初名卜静室,元末毁,明重建。相传翠云庵就是玉真公主出家的地方,她圆寂后葬于敬亭山南麓。过了翠云庵我们便来到了太白独坐楼,此处朝下看,山峰相连,景色如画,层林尽染,在大片在绿色之间点缀着一些红和黄,突现了秋天的美妙之处,此时此刻,流连忘返。倘若能住在这儿,天天与青山绿水为伴,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我们下山时,上山的人依然是一拔一拔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