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淡墨轻衫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终。
汉武帝立刻又将解忧公主嫁到了乌孙。
解忧出塞时只是十五六岁的少女,却性格活泼、意志坚定,决意担负起联合乌孙共同抗击匈奴的使命。她的内心奔涌着高亢的勇士情怀,数次在乌孙的血腥宫廷政变中挽狂澜于既倒,她甚至身披铠甲、扬鞭跃马。驰骋沙场。解忧在她七十岁高龄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乌孙期待已久的和平。但她“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汉宣帝准奏。出塞五十余载的解忧终于回归汉土。然而她是那样悲壮,她一生为妻乌孙君王祖孙四人,忍受着有悖于汉人伦理的屈辱,使乌孙始终没有投向匈奴,保证了汉王朝边境的稳固,最终完成和亲使命。
王昭君远嫁匈奴。青春妙龄的她和风烛残年的呼韩邪是否美满不得而知。不到两年,呼韩邪死去,昭君上书请求归汉。还是那句冷冷的指令“从胡俗”使她和细君、解忧一样不得不再嫁呼韩邪的长子,苟且过完一生。然而,她终究使匈奴和汉王朝化干戈为玉帛,把酒言欢了。
文成公主生于青史上熠熠发光的贞观盛世。她名义上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堪称万世之雄。当吐蕃这个新兴的蕞尔小国派遣使者前来求亲之时,唐太宗不屑一顾地拒绝了。松赞干布以此为借口,攻吐谷浑,击党项族进占青海高原,在边境陈兵二十万,向大唐示威。被四夷君长尊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点头屈服了。就这样,妙龄少女文成公主嫁给了七十三岁的松赞干布,为大唐赢来数百年的边境安宁。
关于这一段肮脏的交易,最直观的图解是阎立本的“步辇图”细致流畅的线条,瑰丽明亮的色彩,逼真得再现了唐太宗的富态伟仪、吐蕃使者的瘦削强悍。然而,两位当事者的强烈反差隐藏着这样的历史暗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血性和玉石性格是历史的遗传、文化的遗传,与当时社会是否强盛没有直接关系。
累累的史料铺陈,历历可见汉家远嫁女儿的血泪啼痕。
隔着历史的风烟,我们已经看不清这些汉家女儿讳莫如深的面容,听不到她们哀婉悲切的话语。
一代一代的史官们手握巨椽,在历史的长卷上涂写她们的名字;一代一代的青衫名士铺展锦幅,在诗词歌赋中吟咏她们的事迹:
将军杖钺妾和番,一样承恩出玉关。
死战生留俱为国,敢将薄命怨红颜。
他年重画麒麟阁,应让娥眉第一功。
旁人莫讶腰肢瘦,犹胜嫖姚千万兵。
诗人们给远嫁的女儿们披上了华彩圣洁的冕旒,将她们誉为“和平女神”其实,无论被赋予多少爱国的色彩,贴上多少牺牲的金箔,都不过是男人惺惺作态的口水机巧而已。踌躇满志的男人们时刻梦想着成就伟业,获得苟安,这本无可厚非。偏偏不敢自己赴汤蹈火,而是端坐华庭,喝令柔弱的女儿们站出来,将千钧重担压在她们瘦削的肩上,让她们背井离乡,独自迎向惊沙、迎向血火、迎向异族宫廷的明枪暗箭。
道义何存?铁肩安在?
玉门关外,朔风猎猎,冷月凄凄。城垣上的一行昏鸦漠然注视着苍凉古道上的辘辘车行,不动也不叫,它们一定会纳闷,那塞外连它们也害怕的漠漠黄沙、浓浓血腥,怎么就挡不住汉家女儿步步生莲的脚印?
传说,文成公主进藏途中,拿出父王赐给的日月宝镜,看到了长安城歌舞升平的盛景,潸然泪下,将宝镜摔下山崖。
传说,崇徽公主远嫁回纥。出关之时伏靠关口石壁肝肠寸断。最后咬碎银牙,把自己推向无边的塞外。一推成永诀。石壁上留下她的纤纤掌痕。
还有别的路可以走吗?
泱泱大国,不会有人为她们冲冠一怒,更不会有人为她们知耻而战。
男权社会里,柔弱的女儿们即使贵为公主,也不过是强悍的男人刀俎之下的鱼肉,是利益盘面的一枚棋子。
有人说,男人通过征服世界从而征服女人。男权社会的中国男人却可以靠女人去征服异族,去安抚蛮夷去平息战火将上苍赐予女儿们的天姿娇容,万般柔情用来化干戈、建功业。当他们创造了这一千古美人计之后,自己内在的自私、怯懦与虚弱就暴露无遗了。
人的聪明和机智,要附加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勇气和胆略。换句话说就是血性,是轻生、轻我、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刚健内核。少了血性和骨气,聪明就过了头,沦为缺钙的生存技巧。过分的练达和机智,把中国文化变成了一种形而下的立身手段,发展出一整套的流氓哲学。而汉家的女儿们注定要在天命、权力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以不息的灵魂,向中国文化的功利虚伪以及知识分子的人格重塑提出质疑。
当异域的晨曦与淡月争看汉家远嫁女清纯娇美的面容的时候,汉家的女儿们极目回眸,遥远的东方一片水天浩渺。
而终。
汉武帝立刻又将解忧公主嫁到了乌孙。
解忧出塞时只是十五六岁的少女,却性格活泼、意志坚定,决意担负起联合乌孙共同抗击匈奴的使命。她的内心奔涌着高亢的勇士情怀,数次在乌孙的血腥宫廷政变中挽狂澜于既倒,她甚至身披铠甲、扬鞭跃马。驰骋沙场。解忧在她七十岁高龄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乌孙期待已久的和平。但她“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汉宣帝准奏。出塞五十余载的解忧终于回归汉土。然而她是那样悲壮,她一生为妻乌孙君王祖孙四人,忍受着有悖于汉人伦理的屈辱,使乌孙始终没有投向匈奴,保证了汉王朝边境的稳固,最终完成和亲使命。
王昭君远嫁匈奴。青春妙龄的她和风烛残年的呼韩邪是否美满不得而知。不到两年,呼韩邪死去,昭君上书请求归汉。还是那句冷冷的指令“从胡俗”使她和细君、解忧一样不得不再嫁呼韩邪的长子,苟且过完一生。然而,她终究使匈奴和汉王朝化干戈为玉帛,把酒言欢了。
文成公主生于青史上熠熠发光的贞观盛世。她名义上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堪称万世之雄。当吐蕃这个新兴的蕞尔小国派遣使者前来求亲之时,唐太宗不屑一顾地拒绝了。松赞干布以此为借口,攻吐谷浑,击党项族进占青海高原,在边境陈兵二十万,向大唐示威。被四夷君长尊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点头屈服了。就这样,妙龄少女文成公主嫁给了七十三岁的松赞干布,为大唐赢来数百年的边境安宁。
关于这一段肮脏的交易,最直观的图解是阎立本的“步辇图”细致流畅的线条,瑰丽明亮的色彩,逼真得再现了唐太宗的富态伟仪、吐蕃使者的瘦削强悍。然而,两位当事者的强烈反差隐藏着这样的历史暗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血性和玉石性格是历史的遗传、文化的遗传,与当时社会是否强盛没有直接关系。
累累的史料铺陈,历历可见汉家远嫁女儿的血泪啼痕。
隔着历史的风烟,我们已经看不清这些汉家女儿讳莫如深的面容,听不到她们哀婉悲切的话语。
一代一代的史官们手握巨椽,在历史的长卷上涂写她们的名字;一代一代的青衫名士铺展锦幅,在诗词歌赋中吟咏她们的事迹:
将军杖钺妾和番,一样承恩出玉关。
死战生留俱为国,敢将薄命怨红颜。
他年重画麒麟阁,应让娥眉第一功。
旁人莫讶腰肢瘦,犹胜嫖姚千万兵。
诗人们给远嫁的女儿们披上了华彩圣洁的冕旒,将她们誉为“和平女神”其实,无论被赋予多少爱国的色彩,贴上多少牺牲的金箔,都不过是男人惺惺作态的口水机巧而已。踌躇满志的男人们时刻梦想着成就伟业,获得苟安,这本无可厚非。偏偏不敢自己赴汤蹈火,而是端坐华庭,喝令柔弱的女儿们站出来,将千钧重担压在她们瘦削的肩上,让她们背井离乡,独自迎向惊沙、迎向血火、迎向异族宫廷的明枪暗箭。
道义何存?铁肩安在?
玉门关外,朔风猎猎,冷月凄凄。城垣上的一行昏鸦漠然注视着苍凉古道上的辘辘车行,不动也不叫,它们一定会纳闷,那塞外连它们也害怕的漠漠黄沙、浓浓血腥,怎么就挡不住汉家女儿步步生莲的脚印?
传说,文成公主进藏途中,拿出父王赐给的日月宝镜,看到了长安城歌舞升平的盛景,潸然泪下,将宝镜摔下山崖。
传说,崇徽公主远嫁回纥。出关之时伏靠关口石壁肝肠寸断。最后咬碎银牙,把自己推向无边的塞外。一推成永诀。石壁上留下她的纤纤掌痕。
还有别的路可以走吗?
泱泱大国,不会有人为她们冲冠一怒,更不会有人为她们知耻而战。
男权社会里,柔弱的女儿们即使贵为公主,也不过是强悍的男人刀俎之下的鱼肉,是利益盘面的一枚棋子。
有人说,男人通过征服世界从而征服女人。男权社会的中国男人却可以靠女人去征服异族,去安抚蛮夷去平息战火将上苍赐予女儿们的天姿娇容,万般柔情用来化干戈、建功业。当他们创造了这一千古美人计之后,自己内在的自私、怯懦与虚弱就暴露无遗了。
人的聪明和机智,要附加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勇气和胆略。换句话说就是血性,是轻生、轻我、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刚健内核。少了血性和骨气,聪明就过了头,沦为缺钙的生存技巧。过分的练达和机智,把中国文化变成了一种形而下的立身手段,发展出一整套的流氓哲学。而汉家的女儿们注定要在天命、权力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以不息的灵魂,向中国文化的功利虚伪以及知识分子的人格重塑提出质疑。
当异域的晨曦与淡月争看汉家远嫁女清纯娇美的面容的时候,汉家的女儿们极目回眸,遥远的东方一片水天浩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