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赚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很多时候事实都是一种执念,也没有南墙可以撞回头。
有次姥姥带她去地坛公园看庙会,人山人海,她被挤丢了。等到姥姥再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坐在花园旁的石阶上两手抱着一只苹果,泪痕还未干。这之前,两个跨越重洋来这里寻找东方文化的外国人也在这里停留。中间那个人个子很高,有着棕褐色的头发和一双碧蓝色眼睛,他正在和旁边的同伴大声说着什么,两只手不断的比划着。他们说着奇怪的语言,不是中国话也不是英语。说着说着,他侧过脸去轻轻的吻了一下同伴的额头。他的同伴同样也有一双碧蓝色的眼睛,微笑的把他推开了。同伴的眼睛略过一丝不安,继而环顾四周。他看到了眼前这个抽泣的小女孩,他不知道她为什么哭。
他俯下身来,用蹩脚的中文说:“尼——号”
她停止了抽泣,“你好!”。
“Whyareyoucrying?”另一个也俯下身来,微笑着问他。他笑的时候,眼睛微微眯起来,棕褐色的睫毛微微扇动,那样子仿佛在哪里见过一样。
为什么要哭呢?她努力想着,因为走丢了?不是,她没这么觉得。她知道姥姥在买灯笼,一会儿就来找她。姥姥那么大本事,她总能找得到。怎么找?她背上有颗黑痣,姥姥说她标好了记号。况且她这么大个人了,还能真丢了嘛?随便找个保安叔叔广播喇叭喊一喊,“闫淑芳,闫淑芳同志,您的孙女在地坛花园石阶上等你。请听到广播后速来,请听到广播后速来。”姥姥定会兹溜现身的。如果要说她丢了,那也是她自己要自己丢这个念头驱使她离开一心一意挑灯笼的姥姥的。
“从前这灯芯可不是这么扣的,从前这穗子可比这要三倍长”姥姥边说边把灯笼翻个底朝天。其它挑灯笼的人也跟着乱哄哄嚷嚷。
卖灯笼的扯着嗓子喊,“大姐儿,呦,咱这不能活在古董堆里呀。从前打个电话还得去那报刊亭,现在自己的包里一掏,”卖灯笼的顿了顿,一只刚伸到姥姥黑皮包里的手嗖得缩了回去,“喂喂喂,一眨眼就联系上了。您说,是这个理不?”
姥姥不理那卖灯笼的,她仍旧只自言自语。偶尔凑上来几个附和着的老太太,她们就开始聊从前,她们一人托一个灯笼,不光穗儿不比从前长了,颜色没从前鲜艳了。
从前灯笼长什么样,莎莎不感兴趣,反正从前的不会飞到现在。她只想着姥姥随便买一个就好,随便是个灯笼就好。买完了就可以去买隔壁的驴打滚了。然而,姥姥此刻正拉着刚认识的老嫂子的胳膊交流从前庙会的灯笼,丝毫没有要立刻结束的意思。姥姥声音那么大,她感到无数双眼睛都盯着自己,不动声色。姥姥大红木箱底的发霉的旗袍突然悄悄的爬在了她身上,她拼命的想要扯掉。姥姥还不走。她,只好自己跑开了。她只想远远躲开故纸堆。
然而她确实丢了,丢失在时间的维度里。很多年以后她会再次遇到这个问题,在许愿池旁的台阶上。“Whyareyoucrying?”,同样的笑脸,同样的蓝眼睛,同样的俯身。她会重复同样的思索,然后被一股力量胁迫着给出同样的答案。
为什么哭呢?要是用中文问,她肯定不会暴露自己,尽管姥爷说她是一个拙劣的表达者。她已经在汉语弯弯曲曲的小道上穿梭自如,已经学会了如何隐藏自己保持沉默,即使面对最具体最直白的提问。但他用的是英语。从她第一天接触26个字母的时候,她就被告知,英语文化讲究直截了当,直抒胸臆。这种幻觉如此强烈,以至于后来读英语文学小说的时候,每每遇到作者还未明廖的暗示都强迫自己相信那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误解。
对她来说,用英语讲话,就像在别人家里做客,别人家有别人家的规矩。那些在自己家随意的葛优躺,Wi-Fi趴就收起来,小心翼翼的并拢双腿端端坐。正襟危坐后,她就被一股力量胁持着被迫直抒胸臆,被迫“诚实”。快说,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声东击西,不能顾左右而言他。她其实也无法理解什么是“诚实”。如果是那一刹对大脑幻象的镜头捕捉,那么她是有一个“诚实”的答案的。
“Becauseyoukissher。”她还想继续说,因为你长的像鲲表哥。但问者的笑容渐渐凝固。他同伴的眼睛又不安起来,抓着他胳膊的手慌张的抽了回去。
他们弯着的腰同时站了起来,临走前,他从包里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她。
“Foryou,enjoyit.”那一瞬间,她脑海里闪现过地上的苹果洋甘菊,闪过天上的苹果伊甸园里的苹果,闪过那个仰头摘苹果,围着白色遮羞布的塔希提岛人,《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它是她还是他?他/她的胸部坦露着,既没有被什么东西遮住,也没有刻意转身回避。
她班上有的小朋友已经在穿胸罩了。为了使那两个圆鼓鼓的包看起来小一些,她们就缩着肩膀驼着背。但是那个摘苹果的塔希提岛人,她就那么坦露着,好像也不用遮,也不用回避,也许是太小了吧。就连她的长发都隐藏在石头的阴影里,似有似无。
他还是她?像大多数刚开始讲英文的中国人一样,她经常说混淆him和her。这并不能怪她,在中文里,无论是他还是她,说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却别,除非较真要看文字。也许真的没那么大不同。但是大部分外国人已经习惯中... -->>
很多时候事实都是一种执念,也没有南墙可以撞回头。
有次姥姥带她去地坛公园看庙会,人山人海,她被挤丢了。等到姥姥再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坐在花园旁的石阶上两手抱着一只苹果,泪痕还未干。这之前,两个跨越重洋来这里寻找东方文化的外国人也在这里停留。中间那个人个子很高,有着棕褐色的头发和一双碧蓝色眼睛,他正在和旁边的同伴大声说着什么,两只手不断的比划着。他们说着奇怪的语言,不是中国话也不是英语。说着说着,他侧过脸去轻轻的吻了一下同伴的额头。他的同伴同样也有一双碧蓝色的眼睛,微笑的把他推开了。同伴的眼睛略过一丝不安,继而环顾四周。他看到了眼前这个抽泣的小女孩,他不知道她为什么哭。
他俯下身来,用蹩脚的中文说:“尼——号”
她停止了抽泣,“你好!”。
“Whyareyoucrying?”另一个也俯下身来,微笑着问他。他笑的时候,眼睛微微眯起来,棕褐色的睫毛微微扇动,那样子仿佛在哪里见过一样。
为什么要哭呢?她努力想着,因为走丢了?不是,她没这么觉得。她知道姥姥在买灯笼,一会儿就来找她。姥姥那么大本事,她总能找得到。怎么找?她背上有颗黑痣,姥姥说她标好了记号。况且她这么大个人了,还能真丢了嘛?随便找个保安叔叔广播喇叭喊一喊,“闫淑芳,闫淑芳同志,您的孙女在地坛花园石阶上等你。请听到广播后速来,请听到广播后速来。”姥姥定会兹溜现身的。如果要说她丢了,那也是她自己要自己丢这个念头驱使她离开一心一意挑灯笼的姥姥的。
“从前这灯芯可不是这么扣的,从前这穗子可比这要三倍长”姥姥边说边把灯笼翻个底朝天。其它挑灯笼的人也跟着乱哄哄嚷嚷。
卖灯笼的扯着嗓子喊,“大姐儿,呦,咱这不能活在古董堆里呀。从前打个电话还得去那报刊亭,现在自己的包里一掏,”卖灯笼的顿了顿,一只刚伸到姥姥黑皮包里的手嗖得缩了回去,“喂喂喂,一眨眼就联系上了。您说,是这个理不?”
姥姥不理那卖灯笼的,她仍旧只自言自语。偶尔凑上来几个附和着的老太太,她们就开始聊从前,她们一人托一个灯笼,不光穗儿不比从前长了,颜色没从前鲜艳了。
从前灯笼长什么样,莎莎不感兴趣,反正从前的不会飞到现在。她只想着姥姥随便买一个就好,随便是个灯笼就好。买完了就可以去买隔壁的驴打滚了。然而,姥姥此刻正拉着刚认识的老嫂子的胳膊交流从前庙会的灯笼,丝毫没有要立刻结束的意思。姥姥声音那么大,她感到无数双眼睛都盯着自己,不动声色。姥姥大红木箱底的发霉的旗袍突然悄悄的爬在了她身上,她拼命的想要扯掉。姥姥还不走。她,只好自己跑开了。她只想远远躲开故纸堆。
然而她确实丢了,丢失在时间的维度里。很多年以后她会再次遇到这个问题,在许愿池旁的台阶上。“Whyareyoucrying?”,同样的笑脸,同样的蓝眼睛,同样的俯身。她会重复同样的思索,然后被一股力量胁迫着给出同样的答案。
为什么哭呢?要是用中文问,她肯定不会暴露自己,尽管姥爷说她是一个拙劣的表达者。她已经在汉语弯弯曲曲的小道上穿梭自如,已经学会了如何隐藏自己保持沉默,即使面对最具体最直白的提问。但他用的是英语。从她第一天接触26个字母的时候,她就被告知,英语文化讲究直截了当,直抒胸臆。这种幻觉如此强烈,以至于后来读英语文学小说的时候,每每遇到作者还未明廖的暗示都强迫自己相信那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误解。
对她来说,用英语讲话,就像在别人家里做客,别人家有别人家的规矩。那些在自己家随意的葛优躺,Wi-Fi趴就收起来,小心翼翼的并拢双腿端端坐。正襟危坐后,她就被一股力量胁持着被迫直抒胸臆,被迫“诚实”。快说,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声东击西,不能顾左右而言他。她其实也无法理解什么是“诚实”。如果是那一刹对大脑幻象的镜头捕捉,那么她是有一个“诚实”的答案的。
“Becauseyoukissher。”她还想继续说,因为你长的像鲲表哥。但问者的笑容渐渐凝固。他同伴的眼睛又不安起来,抓着他胳膊的手慌张的抽了回去。
他们弯着的腰同时站了起来,临走前,他从包里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她。
“Foryou,enjoyit.”那一瞬间,她脑海里闪现过地上的苹果洋甘菊,闪过天上的苹果伊甸园里的苹果,闪过那个仰头摘苹果,围着白色遮羞布的塔希提岛人,《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它是她还是他?他/她的胸部坦露着,既没有被什么东西遮住,也没有刻意转身回避。
她班上有的小朋友已经在穿胸罩了。为了使那两个圆鼓鼓的包看起来小一些,她们就缩着肩膀驼着背。但是那个摘苹果的塔希提岛人,她就那么坦露着,好像也不用遮,也不用回避,也许是太小了吧。就连她的长发都隐藏在石头的阴影里,似有似无。
他还是她?像大多数刚开始讲英文的中国人一样,她经常说混淆him和her。这并不能怪她,在中文里,无论是他还是她,说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却别,除非较真要看文字。也许真的没那么大不同。但是大部分外国人已经习惯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