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反骨之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失礼了,不如叫你古先生罢?”
古骜见自己竟得了‘先生’的称号,不禁哑然,刚要推辞,却见那老者在旁边道:“你就听陈家小子的一回!你能来,村里人都高兴哩!”
这时同村的几个少年人都把古骜围在了一处,叫道:“古先生!”
古骜算是被他们逗笑了,便道:“你们读过哪些书?”
那陈江道:“不怕古先生笑话,我们一本书也没有读全过。这里的夫子来来走走,没有一人交完一整卷书。”
古骜想了想,又忖度着问道:“……那你们识得多少字?”
“我们……”
陈江刚要作答,话音未落,门外却忽然响起一道声如洪钟的嗓音。
那力道有如穿云破天之撼,只听那人在外高声呼喝道:“……又是哪里来骗吃骗喝的夫子!给小爷滚出来!”
古骜微微一怔,却见外面声音一响,门内有几个少年纷纷都变了脸色,露出一丝畏怯瑟缩的模样来,只听那个声音继续在门外叫骂道:“小爷上次一点余粮也被你们这帮没心没肺的读书人给骗走了!还说什么识了字能谋个好差事,放屁!小爷弟妹倒现在还饿着呢!看小爷不揍死你!!”
这时候,原本跟在古骜身边维持着村塾秩序的老者,听到了这话也不禁皱住眉头,急匆匆地想要走出门去,刚抬步,却被古骜伸手拦住了。他对陈江等少年微微颔首示意,令大家稍安勿躁,便亲自下了土夯的高台,来到门边,推门朝外面迈步而去。
只见外面一片空地上,正站着一个身形壮硕、满脸黝黑的高大少年,一张国字脸上浓眉虎目,形貌魁梧,一派粗犷之态尽显。他正岔开着双脚,挺着肚皮赳赳立在门前,倒有股一夫当关的大将之风。
再细看去,原来他身后还背着一个竹篓,里面竟然挤着两个睁着大眼睛的幼儿。和黑皮少年凶神恶煞的目光不同,那两个年幼孩童一男一女,正睁着水灵灵的眼睛,眨眼看着古骜。他们一个正抓着少年的背,将下巴搁在了少年的肩头,另一个则用小手抓着少年的领口,正尝试着用未长出牙的小嘴,去咬少年的耳朵。
而少年浑然不觉般,凶狠蛮横地摆出一脸横肉,以一身凛然不可侵犯地姿态叉着腰,手臂上露出遒劲的膂肉。
他一看见古骜走出门来,就大喝一声道:“好家伙!你就是那个从书院下来的公子哥儿吧!良心给狗叼走了么,连村子里的穷人都骗?!”
作者有话要说:
ps:大家都关心为啥还不让小攻小受见面的问题。古骜现在社会地位太低了(虽然在山云书院里地位还行),就算安排一桌吃饭,也安排不到虞公子身边去。所以我准备先让古骜多积蓄一点力量。
不过在此之前,我会安排他俩偶遇几次。应该不会太久,第一次就在山云书院。
第34章
古骜看着少年,心下不禁微微一笑。
而那高大的黑皮少年一看古骜从门里走了出来,心下也不禁打鼓道:
‘怎么是个少年人?’
又想:‘我还以为这次又是个形貌猥琐的胡须硕鼠,没想到这个小子竟然长得如此英俊非凡,气概倒能比得上我了!’
等他再细细打量时,只见古骜一身干净布衣,却掩不住一身坚忍质直之气,朴实无华。心道:‘这人倒不像那些山云书院里寻常公子哥儿那般,穿金戴银、油头粉面!’
少年见古骜正目光炯炯地望着自己,剑眉深目中透出的气韵,锐利有神,可却还似蕴了一丝笑意,少年由是心下升起一股愤懑,便更加凶神恶煞地怒目而视。
原来这少年姓典,名不识,原本并非村中人,他父亲曾是‘八王之乱’那会儿逃难来此的。所以这村人都姓陈,是陈家村,可他却独独是外姓。他父亲初来村中的时候,自称茶商,在村旁一块小山坡上买了地种茶,又娶了陈村的一个寡妇,从此才安顿下来,典不识也是在那时出生的。
有次他父亲外出卖茶,同村另一个陈姓人也闹着同去,可最后却因不善于长途跋涉而病死于途,他父亲仗着自己身强力壮,又豪侠尚义,便背着同村人披星戴月还乡。
从此“千里背尸”不胫而走,在乡间闾里传为美谈。可他父亲却由此染了瘟病,原本强健的体魄日渐衰虚,不再能外出跑茶马道,只能留在村里靠装殓死人维生。但赚死人钱,却比作小茶商要难多了,最后为养家糊口,他父亲不得不典当掉了屋舍与茶林,家中只留了一亩薄田与一间茅舍。
七岁时他父亲病死了,死之前指着书架上的两卷书,似乎是从前从山外带来的,嘱咐他说:“认了字,一定要看完……”又说:“你今后,要像乃父一样,做个豪侠……”说罢便一命呜呼了。
他父亲死后,他母亲又供他念书,前些年也有夫子来过,统共不过教了几个字,便走了,可他们家却一拨又一拨地出束脩,使得原本就已经衰落的家道立即窘困起来。
他母亲自从生了他弟妹后,身体就一日差过一日,但因没钱医治,最后一病不起,也这么去了。
于是典不识从九岁起,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日日下地种菜,又砍柴换米,夙兴夜寐地劳作,总算把弟妹养活。可惜他天生就吃得多,邻里乡亲原本还常接济他家,可后来发现他怎么也吃不饱后,便都停住了手,心想:“给自己孩子都不曾吃这么多,那个典家的孩子,怎么一顿就能吃一只小猪?”
日子原本就这么惨淡地过下去,可好死不死今年年初的时候,又来了位夫子,典不识看了看亡父留给自己的两卷天书,心道:“我之前那些年学的那几个字,不尽能派上用场,看来还得多学几个。”
一咬牙,田也不种了,拿了家里的余粮交去了村塾,就再次开始上课。
太失礼了,不如叫你古先生罢?”
古骜见自己竟得了‘先生’的称号,不禁哑然,刚要推辞,却见那老者在旁边道:“你就听陈家小子的一回!你能来,村里人都高兴哩!”
这时同村的几个少年人都把古骜围在了一处,叫道:“古先生!”
古骜算是被他们逗笑了,便道:“你们读过哪些书?”
那陈江道:“不怕古先生笑话,我们一本书也没有读全过。这里的夫子来来走走,没有一人交完一整卷书。”
古骜想了想,又忖度着问道:“……那你们识得多少字?”
“我们……”
陈江刚要作答,话音未落,门外却忽然响起一道声如洪钟的嗓音。
那力道有如穿云破天之撼,只听那人在外高声呼喝道:“……又是哪里来骗吃骗喝的夫子!给小爷滚出来!”
古骜微微一怔,却见外面声音一响,门内有几个少年纷纷都变了脸色,露出一丝畏怯瑟缩的模样来,只听那个声音继续在门外叫骂道:“小爷上次一点余粮也被你们这帮没心没肺的读书人给骗走了!还说什么识了字能谋个好差事,放屁!小爷弟妹倒现在还饿着呢!看小爷不揍死你!!”
这时候,原本跟在古骜身边维持着村塾秩序的老者,听到了这话也不禁皱住眉头,急匆匆地想要走出门去,刚抬步,却被古骜伸手拦住了。他对陈江等少年微微颔首示意,令大家稍安勿躁,便亲自下了土夯的高台,来到门边,推门朝外面迈步而去。
只见外面一片空地上,正站着一个身形壮硕、满脸黝黑的高大少年,一张国字脸上浓眉虎目,形貌魁梧,一派粗犷之态尽显。他正岔开着双脚,挺着肚皮赳赳立在门前,倒有股一夫当关的大将之风。
再细看去,原来他身后还背着一个竹篓,里面竟然挤着两个睁着大眼睛的幼儿。和黑皮少年凶神恶煞的目光不同,那两个年幼孩童一男一女,正睁着水灵灵的眼睛,眨眼看着古骜。他们一个正抓着少年的背,将下巴搁在了少年的肩头,另一个则用小手抓着少年的领口,正尝试着用未长出牙的小嘴,去咬少年的耳朵。
而少年浑然不觉般,凶狠蛮横地摆出一脸横肉,以一身凛然不可侵犯地姿态叉着腰,手臂上露出遒劲的膂肉。
他一看见古骜走出门来,就大喝一声道:“好家伙!你就是那个从书院下来的公子哥儿吧!良心给狗叼走了么,连村子里的穷人都骗?!”
作者有话要说:
ps:大家都关心为啥还不让小攻小受见面的问题。古骜现在社会地位太低了(虽然在山云书院里地位还行),就算安排一桌吃饭,也安排不到虞公子身边去。所以我准备先让古骜多积蓄一点力量。
不过在此之前,我会安排他俩偶遇几次。应该不会太久,第一次就在山云书院。
第34章
古骜看着少年,心下不禁微微一笑。
而那高大的黑皮少年一看古骜从门里走了出来,心下也不禁打鼓道:
‘怎么是个少年人?’
又想:‘我还以为这次又是个形貌猥琐的胡须硕鼠,没想到这个小子竟然长得如此英俊非凡,气概倒能比得上我了!’
等他再细细打量时,只见古骜一身干净布衣,却掩不住一身坚忍质直之气,朴实无华。心道:‘这人倒不像那些山云书院里寻常公子哥儿那般,穿金戴银、油头粉面!’
少年见古骜正目光炯炯地望着自己,剑眉深目中透出的气韵,锐利有神,可却还似蕴了一丝笑意,少年由是心下升起一股愤懑,便更加凶神恶煞地怒目而视。
原来这少年姓典,名不识,原本并非村中人,他父亲曾是‘八王之乱’那会儿逃难来此的。所以这村人都姓陈,是陈家村,可他却独独是外姓。他父亲初来村中的时候,自称茶商,在村旁一块小山坡上买了地种茶,又娶了陈村的一个寡妇,从此才安顿下来,典不识也是在那时出生的。
有次他父亲外出卖茶,同村另一个陈姓人也闹着同去,可最后却因不善于长途跋涉而病死于途,他父亲仗着自己身强力壮,又豪侠尚义,便背着同村人披星戴月还乡。
从此“千里背尸”不胫而走,在乡间闾里传为美谈。可他父亲却由此染了瘟病,原本强健的体魄日渐衰虚,不再能外出跑茶马道,只能留在村里靠装殓死人维生。但赚死人钱,却比作小茶商要难多了,最后为养家糊口,他父亲不得不典当掉了屋舍与茶林,家中只留了一亩薄田与一间茅舍。
七岁时他父亲病死了,死之前指着书架上的两卷书,似乎是从前从山外带来的,嘱咐他说:“认了字,一定要看完……”又说:“你今后,要像乃父一样,做个豪侠……”说罢便一命呜呼了。
他父亲死后,他母亲又供他念书,前些年也有夫子来过,统共不过教了几个字,便走了,可他们家却一拨又一拨地出束脩,使得原本就已经衰落的家道立即窘困起来。
他母亲自从生了他弟妹后,身体就一日差过一日,但因没钱医治,最后一病不起,也这么去了。
于是典不识从九岁起,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日日下地种菜,又砍柴换米,夙兴夜寐地劳作,总算把弟妹养活。可惜他天生就吃得多,邻里乡亲原本还常接济他家,可后来发现他怎么也吃不饱后,便都停住了手,心想:“给自己孩子都不曾吃这么多,那个典家的孩子,怎么一顿就能吃一只小猪?”
日子原本就这么惨淡地过下去,可好死不死今年年初的时候,又来了位夫子,典不识看了看亡父留给自己的两卷天书,心道:“我之前那些年学的那几个字,不尽能派上用场,看来还得多学几个。”
一咬牙,田也不种了,拿了家里的余粮交去了村塾,就再次开始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