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来生勿入帝王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奕华为着太后说自家是罪有应得,心中恨极,早把叔父的封口嘱咐忘的一干二净,想到此刻自己能不能活过下一个时辰还未可知,即便能苟且偷生,也是那灭族的罪魁祸首求情来的,自己并不稀罕。于是她只求心中痛快,把一直深埋心中无处诉的满腔恨意都尽数吐露出来。
这边奕华不过盏茶功夫就竹筒倒豆般把奕氏血案一五一十交代个清清楚楚。太后听了一双凤目含泪,心中一口气堵得将出而不得出,犹自稳住心神,问到:“你自称是奕桢之姪,可有凭证?”
奕华抬头,目光往下,轻轻转了转脖颈示意。玉琼不待太后吩咐,径自上前往其颈部一探,轻轻呀了一声,取出一个物事给太后呈上。太后一看,珠泪扑簌簌掉落,心中已是信了七分,感叹到:“这胭脂玉锁原来竟给了你,奕桢素日待你如何?”
奕华哽咽着说:“叔父终身未娶,待华如同亲女。当日家门遭祸,叔父嘱我逃亡北漠寻公主卫旧将收留,予我玉锁,说危难之时可持玉锁求太后解难。”
太后把玉锁紧紧窝在手心,继续追问:“公主卫中何人收留了你,你缘何进宫,进宫为何不寻哀家,反而做了皇儿的妃妾?”
奕华回到:“逃出玉关后,幸而蒙贾校尉收留,一向康泰,并没有需要惊动长公主之处。只是后来打听得旧事底细,奕氏一百五十三口无辜性命,华身负满门血海深仇,总须得入宫向祸首讨教个明白!”
太后心中大为悲恸:“为什么不找哀家?”
奕华哼了一声:“先时以为殿下自然也是兔死狗烹之念,倒没想到殿下竟不知情。只是纵然知情,殿下又能做什么?”复又嘲讽道:“惠和公主卫今在何处?凤翎旧部如今领何人的号令?”
太后说不出话来,玉琼脸上也有些尴尬。惠和公主卫原是太后少时的亲卫,满编八千,战时曾一度增员到两万之众,军功煊赫,曾经也是天下有数的强军,凤翎营乃是公主卫中的暗部,战时专司哨探,太后辅政时监听朝野内外,曾有人赞过“凤翎所至,秋毫难隐”。只是自皇帝登基以来,内外升平,太后早年熬亏了身体,只一心安养,皇帝又是自己的亲子,既不便也不必在北漠国君身边放这么一支南朝兵将。故而太后早两年嘱咐了北漠与天南的国君甥舅二人好生协商,两国兵部拟了章程,逐次安排公主卫中旧人或就地解甲荣养,或南归报效故国。单留了凤翎中精选的百十人重编了一部,平日里也多是听皇帝的调派。太后疏于外事已久,皇帝有心欺瞒之下,果然竟一丝口风不曾漏到太后跟前。
太后轻声吩咐玉琼:“去查!”
玉琼踌躇道:“自然是要查的,只是若要皇帝不知,人竟然是不凑手的。”
太后又问奕华:"你叔父给你玉锁之时还说了什么?"
奕华答到:“旁的没再说什么,仿佛轻声诵了一句佛号。”
太后心中一跳,追问道:“可是‘阿弥陀佛’?”
奕华凝神一想:“当日情急,并没有听得十分真切,殿下这么一说,倒有九分的把握。”
太后转过头,轻轻擦了泪,悲声追问:“他如何去的?”
奕华恨声道:“叔父不忍受辱,是用含光剑自刎的。”
太后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吩咐玉琼道:“不必瞒了皇帝,光明正大的去查问。”玉琼领了懿旨自去吩咐不提。
这边厢年轻的皇帝忧心奕华已被提押到太后跟前,不消说也知道是她在太后跟前必定讨不了好的。再则他心中尚有疑团,不解开又怎能甘心,待太医走后,就支使公主到:“琪琪格,现在宫里不知谣言传的怎样,也不知翊坤宫里有没有传入什么不该叫人听到的声音,你皇嫂那里,还请过去看着点,劝解一二。”
这琪琪格并非太后亲生女儿,本是诚忠亲王嫡女,诚忠亲王在通正六年的平叛之役中为了皇家力战而亡,只余下琪琪格这一点骨血。太后十分感念诚忠亲王的忠心耿耿,遂把她加封了公主,养在宫中。
太后自南国嫁来北漠不足三年,先帝就崩了,故而太后所出只有通正帝一个亲骨血,因其帝嗣身份,从小不好多加疼爱,唯恐慈母柔情养出一个镇不住江山的皇帝,恰好移情到这小公主身上,渐渐珍如珠宝,如自己亲生女儿一般看待。
琪琪格在宫中生长多年,甚是乖觉,虽太后皇帝的圣眷不衰,却从不侍宠生娇,向来尊重知礼。她专心孝顺太后之外,于那些宫闱是非,是一概不沾惹的,也因此更得太后青眼。
眼下琪琪格暗自想到,此事显然并不是表面上一个发了疯的宫妃刺杀皇帝那样简单,皇兄支使自己去翊坤宫虽然是为了他的小算盘,但也正好给自己一个脱身的借口,于是爽快应了,也不传暖轿,只带着随侍往翊坤宫方向缓缓步行而去。
皇帝支开了琪琪格,只勉强自己又静坐了片刻功夫,就觉得时光已经过去许久,遂急急的往太后处去。一路行过去,也没有听路上有什么处置宫人之类的动静,不由的宽自己的心: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母亲到底还是体谅儿子的。
到得太后跟前,他惊见奕华已经坐在太后脚边的矮凳上,并没有过于狼狈的样子,虽然是意外之喜,但也不由得暗觉惊奇。又不敢多说什么,规规矩矩给太后磕头道:“儿子让母后担心了,伤口已由太医已经清理好,并没有什么要紧,想来也只是玩闹失了分寸不小心碰到的,些须皮外伤而已。”
太后半晌没有发话,皇帝也就只好规规矩矩跪着,奇怪的是玉瑶玉琼两位姑姑也木然站在太后身边,一反常态,竟丁点都没有要打圆场的意思。内室里的空气一时仿若已经凝结,只余一片肃然之气。
皇帝跪了良久,心里到底疑惑胜过愧疚,偷偷掀眼帘往上看去,却见太后的泪水大颗大颗的从眼眶里涌出,因没有声息,也不知道流了多久,更奇的是两位姑姑只肃手立着仿若未见,奕华坐在那里也不知道想什么,呆呆的出神。皇帝唬了一跳,尴尬道:“姑姑也不替朕好好照顾着母后,就眼看着母后这样伤心么。”见没有人接话,又只好说下去:“总是儿子不孝了,请母亲再疼儿子一回吧。”
太后缓缓开口,只因悲恸过了,一口气上不来,声音甚是哽咽:“你有哪里不孝,你是你父皇的好孩子,好的很,好的很。”皇帝听的云里雾里,一时不明白,大着胆子说到:“奕华不懂事,冲撞了母后,儿子把她带回去让皇后好好教导教导她!”
太后摇摇头,似不想再跟皇帝说话的模样,冲玉瑶招了招手。玉瑶姑姑心领神会的点点头,上前一步道:“太后娘娘口谕——”
皇帝拉过奕华陪自己并肩跪下,奕华回了他个厌恶的眼神,但也没抗拒的跟着跪下了。
“朝元夫人孝顺知礼,留在荣安宫侍疾。皇帝前朝事忙,有朝元夫人尽孝,无事不必惦记后宫,以后请安也免了罢。”
皇帝心里疑问丛生,但眼看奕华不像会有事的样子,怕说多了反倒给弈华招祸,想着改日再来慢慢磨着母后求情,此刻也不敢多说什么,磕个头,就退出去了。
自这一日之后,荣安宫就渐渐传出风声说太后凤体越发有些不好起来。皇帝虽则一心去问疾,太后却总是懒怠见他,偶尔见了一两次,看到奕华倒是侍立左右并不曾受罪的样子,皇帝也略安了些心。他心道母亲其时不过三十出头,虽说一直不算很康健,到底还算年轻,想来不至于有什么大病,只是气狠了不肯见自己而已。虽则不知道为何轻轻放过了奕华,但眼下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于是也不再多想。太后光明正大遣了人查问南朝奕氏族诛案,因前朝确实事务繁多,加之只先证实明面上的消息,未曾动用特员,消息竟没有传到御前。
又过了几日,越发见不着太后,皇帝多少总是不放心,再叫公主来问消息,竟发现她也渐渐见不着太后了,前几日隔着帘子略能问几句话。现在连着两三日姑姑出来总是一句:“太后娘娘心里不耐烦,公主请别处坐坐,改日再来吧。”皇帝心下不安,携了公主直奔荣安宫,也不管姑姑出来如何婉拒,径... -->>
奕华为着太后说自家是罪有应得,心中恨极,早把叔父的封口嘱咐忘的一干二净,想到此刻自己能不能活过下一个时辰还未可知,即便能苟且偷生,也是那灭族的罪魁祸首求情来的,自己并不稀罕。于是她只求心中痛快,把一直深埋心中无处诉的满腔恨意都尽数吐露出来。
这边奕华不过盏茶功夫就竹筒倒豆般把奕氏血案一五一十交代个清清楚楚。太后听了一双凤目含泪,心中一口气堵得将出而不得出,犹自稳住心神,问到:“你自称是奕桢之姪,可有凭证?”
奕华抬头,目光往下,轻轻转了转脖颈示意。玉琼不待太后吩咐,径自上前往其颈部一探,轻轻呀了一声,取出一个物事给太后呈上。太后一看,珠泪扑簌簌掉落,心中已是信了七分,感叹到:“这胭脂玉锁原来竟给了你,奕桢素日待你如何?”
奕华哽咽着说:“叔父终身未娶,待华如同亲女。当日家门遭祸,叔父嘱我逃亡北漠寻公主卫旧将收留,予我玉锁,说危难之时可持玉锁求太后解难。”
太后把玉锁紧紧窝在手心,继续追问:“公主卫中何人收留了你,你缘何进宫,进宫为何不寻哀家,反而做了皇儿的妃妾?”
奕华回到:“逃出玉关后,幸而蒙贾校尉收留,一向康泰,并没有需要惊动长公主之处。只是后来打听得旧事底细,奕氏一百五十三口无辜性命,华身负满门血海深仇,总须得入宫向祸首讨教个明白!”
太后心中大为悲恸:“为什么不找哀家?”
奕华哼了一声:“先时以为殿下自然也是兔死狗烹之念,倒没想到殿下竟不知情。只是纵然知情,殿下又能做什么?”复又嘲讽道:“惠和公主卫今在何处?凤翎旧部如今领何人的号令?”
太后说不出话来,玉琼脸上也有些尴尬。惠和公主卫原是太后少时的亲卫,满编八千,战时曾一度增员到两万之众,军功煊赫,曾经也是天下有数的强军,凤翎营乃是公主卫中的暗部,战时专司哨探,太后辅政时监听朝野内外,曾有人赞过“凤翎所至,秋毫难隐”。只是自皇帝登基以来,内外升平,太后早年熬亏了身体,只一心安养,皇帝又是自己的亲子,既不便也不必在北漠国君身边放这么一支南朝兵将。故而太后早两年嘱咐了北漠与天南的国君甥舅二人好生协商,两国兵部拟了章程,逐次安排公主卫中旧人或就地解甲荣养,或南归报效故国。单留了凤翎中精选的百十人重编了一部,平日里也多是听皇帝的调派。太后疏于外事已久,皇帝有心欺瞒之下,果然竟一丝口风不曾漏到太后跟前。
太后轻声吩咐玉琼:“去查!”
玉琼踌躇道:“自然是要查的,只是若要皇帝不知,人竟然是不凑手的。”
太后又问奕华:"你叔父给你玉锁之时还说了什么?"
奕华答到:“旁的没再说什么,仿佛轻声诵了一句佛号。”
太后心中一跳,追问道:“可是‘阿弥陀佛’?”
奕华凝神一想:“当日情急,并没有听得十分真切,殿下这么一说,倒有九分的把握。”
太后转过头,轻轻擦了泪,悲声追问:“他如何去的?”
奕华恨声道:“叔父不忍受辱,是用含光剑自刎的。”
太后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吩咐玉琼道:“不必瞒了皇帝,光明正大的去查问。”玉琼领了懿旨自去吩咐不提。
这边厢年轻的皇帝忧心奕华已被提押到太后跟前,不消说也知道是她在太后跟前必定讨不了好的。再则他心中尚有疑团,不解开又怎能甘心,待太医走后,就支使公主到:“琪琪格,现在宫里不知谣言传的怎样,也不知翊坤宫里有没有传入什么不该叫人听到的声音,你皇嫂那里,还请过去看着点,劝解一二。”
这琪琪格并非太后亲生女儿,本是诚忠亲王嫡女,诚忠亲王在通正六年的平叛之役中为了皇家力战而亡,只余下琪琪格这一点骨血。太后十分感念诚忠亲王的忠心耿耿,遂把她加封了公主,养在宫中。
太后自南国嫁来北漠不足三年,先帝就崩了,故而太后所出只有通正帝一个亲骨血,因其帝嗣身份,从小不好多加疼爱,唯恐慈母柔情养出一个镇不住江山的皇帝,恰好移情到这小公主身上,渐渐珍如珠宝,如自己亲生女儿一般看待。
琪琪格在宫中生长多年,甚是乖觉,虽太后皇帝的圣眷不衰,却从不侍宠生娇,向来尊重知礼。她专心孝顺太后之外,于那些宫闱是非,是一概不沾惹的,也因此更得太后青眼。
眼下琪琪格暗自想到,此事显然并不是表面上一个发了疯的宫妃刺杀皇帝那样简单,皇兄支使自己去翊坤宫虽然是为了他的小算盘,但也正好给自己一个脱身的借口,于是爽快应了,也不传暖轿,只带着随侍往翊坤宫方向缓缓步行而去。
皇帝支开了琪琪格,只勉强自己又静坐了片刻功夫,就觉得时光已经过去许久,遂急急的往太后处去。一路行过去,也没有听路上有什么处置宫人之类的动静,不由的宽自己的心: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母亲到底还是体谅儿子的。
到得太后跟前,他惊见奕华已经坐在太后脚边的矮凳上,并没有过于狼狈的样子,虽然是意外之喜,但也不由得暗觉惊奇。又不敢多说什么,规规矩矩给太后磕头道:“儿子让母后担心了,伤口已由太医已经清理好,并没有什么要紧,想来也只是玩闹失了分寸不小心碰到的,些须皮外伤而已。”
太后半晌没有发话,皇帝也就只好规规矩矩跪着,奇怪的是玉瑶玉琼两位姑姑也木然站在太后身边,一反常态,竟丁点都没有要打圆场的意思。内室里的空气一时仿若已经凝结,只余一片肃然之气。
皇帝跪了良久,心里到底疑惑胜过愧疚,偷偷掀眼帘往上看去,却见太后的泪水大颗大颗的从眼眶里涌出,因没有声息,也不知道流了多久,更奇的是两位姑姑只肃手立着仿若未见,奕华坐在那里也不知道想什么,呆呆的出神。皇帝唬了一跳,尴尬道:“姑姑也不替朕好好照顾着母后,就眼看着母后这样伤心么。”见没有人接话,又只好说下去:“总是儿子不孝了,请母亲再疼儿子一回吧。”
太后缓缓开口,只因悲恸过了,一口气上不来,声音甚是哽咽:“你有哪里不孝,你是你父皇的好孩子,好的很,好的很。”皇帝听的云里雾里,一时不明白,大着胆子说到:“奕华不懂事,冲撞了母后,儿子把她带回去让皇后好好教导教导她!”
太后摇摇头,似不想再跟皇帝说话的模样,冲玉瑶招了招手。玉瑶姑姑心领神会的点点头,上前一步道:“太后娘娘口谕——”
皇帝拉过奕华陪自己并肩跪下,奕华回了他个厌恶的眼神,但也没抗拒的跟着跪下了。
“朝元夫人孝顺知礼,留在荣安宫侍疾。皇帝前朝事忙,有朝元夫人尽孝,无事不必惦记后宫,以后请安也免了罢。”
皇帝心里疑问丛生,但眼看奕华不像会有事的样子,怕说多了反倒给弈华招祸,想着改日再来慢慢磨着母后求情,此刻也不敢多说什么,磕个头,就退出去了。
自这一日之后,荣安宫就渐渐传出风声说太后凤体越发有些不好起来。皇帝虽则一心去问疾,太后却总是懒怠见他,偶尔见了一两次,看到奕华倒是侍立左右并不曾受罪的样子,皇帝也略安了些心。他心道母亲其时不过三十出头,虽说一直不算很康健,到底还算年轻,想来不至于有什么大病,只是气狠了不肯见自己而已。虽则不知道为何轻轻放过了奕华,但眼下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于是也不再多想。太后光明正大遣了人查问南朝奕氏族诛案,因前朝确实事务繁多,加之只先证实明面上的消息,未曾动用特员,消息竟没有传到御前。
又过了几日,越发见不着太后,皇帝多少总是不放心,再叫公主来问消息,竟发现她也渐渐见不着太后了,前几日隔着帘子略能问几句话。现在连着两三日姑姑出来总是一句:“太后娘娘心里不耐烦,公主请别处坐坐,改日再来吧。”皇帝心下不安,携了公主直奔荣安宫,也不管姑姑出来如何婉拒,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