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外交风云 (1/2)
非凡文学 www.ffwx.net,中国历代政治演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仪连横
张仪运用纵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连盟,使其力量削弱。在整个秦惠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因此可以说他为秦国的强大和以后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孝公死后,他儿子秦惠文王掌了权,不断扩张势力,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怎样对付秦国的进攻呢?有一些政客帮六国出主意,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这种政策叫做“合纵”。还有一些政客帮助秦国到各国游说,要他们靠拢秦国,去攻击别的国家。这种政策叫做“连横”。
有一个叫张仪的政客到了秦国,凭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这时候,六国正在组织合纵。公元前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攻打秦国的函谷关。其实,五国之间内部也有矛盾,不肯齐心协力。经不起秦军一反击,五国联军就失败了。在六国之中,齐楚两国是大国。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就去游说楚国。张仪到了楚国,先拿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的宠臣靳尚,求见楚怀王。楚怀王听到张仪的名声很大,认真地接待他,并且向张仪请教。
张仪说:“秦王特地派我来跟贵国交好。要是大王下决心跟齐国断交,秦王不但情愿跟贵国永远和好,还愿意把商于(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这样一来,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得了秦国的信任,岂不是两全其美。”楚怀王经张仪一游说,就高兴地说:“秦国要是真能这么办,我何必非要拉着齐国不撒手呢?”
楚国的大臣们听说有这样便宜事儿,都向楚怀王庆贺。只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他对怀王说:“秦国为什么要把商于六百里地送给大王呢?还不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吗?楚国有了齐国作自己的盟国,秦国才不敢来欺负咱们。要是大王跟齐国绝交,秦国不来欺负楚国才怪呢。秦国如果真的愿意把商于的土地让给咱们,大王不妨打发人先去接收。等商于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后,再跟齐国绝交也不算晚。”
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话,拒绝陈轸的忠告,一面跟齐国绝交,一面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商于。齐宣王听说楚国同齐国绝交,马上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约他一同进攻楚国。
楚国的使者到咸阳去接收商于,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说:“没有这回事,大概是你们大王听错了吧。秦国的土地哪儿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而且是我自己的封地,不是秦国的土地。”使者回来一汇报,气得楚怀王直翻白眼,发兵十万人攻打秦国。秦惠文王也发兵十万人迎战,同时还约了齐国助战。楚国一败涂地,十万人马只剩了两三万,不但商于六百里地没到手,连楚国汉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给秦国夺了去。楚怀王只好忍气吞声地向秦国求和,楚国从此大伤元气。
张仪用欺骗手段收服了楚国,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这样,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
战国七雄中,就数秦国最强盛。楚齐魏赵燕韩六国诸侯,是用“合纵”的办法结成南北联盟来抵抗秦国呢,还是联合西边的秦国,用“连横”的办法结成东西联盟来保存自己呢,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批纵横家。他们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洛阳人苏秦,主张合纵;另一个是魏国人张仪,主张连横。
苏秦在洛阳时想去见周天子,只恨没有人向周天子推荐。他知道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他跑到秦国去劝秦惠文王用连横的办法,把六国一个一个地消灭。不想他等了一年多,盘缠花光了,衣服破了,秦惠文王也没有用他,他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念书念累了,眼皮粘到一块儿怎么也睁不开。他拿起锥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刺得血都流出来了。这一下子,精神可来了,他接着又念下去。
民间还传说,苏秦有时候太累了,就扑在案头上打瞌睡。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就拿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一头吊住自己的头发,如果他脑袋一往案头上扑,那根绳子就把他揪住。这么脑袋一顿,头发一揪,就把他揪醒了。他这么悬梁刺股,苦苦地熬了一年多工夫,读熟了姜太公的兵法,记熟了各国的地形政治情况和军事力量,还研究了诸侯的心理。
一年多以后,苏秦到燕国见燕文公,对他说:“燕国没受到秦国的侵略,是因为西边有赵国挡住秦国。可是赵国要来打燕国,早上发兵,下午就能到。您不跟近邻的赵国交好,反倒把土地送给挺远的秦国,这种做法很不好。要是主公用我的计策,先跟邻近的赵国订立盟约,然后再去联络中原诸侯一同抵抗秦国,燕国才能安稳。”
燕文公很赞成苏秦的办法,就给他准备了礼物和车马,请他去和赵国联络。
苏秦到了赵国,对赵肃侯说:“如今秦国最注目的就是赵国。秦国不敢发兵来侵犯,是因为西南边有韩国和魏国挡住秦国,要是秦国去打韩国和魏国,韩国魏国投降了,赵国可就保不住了。赵韩魏燕齐楚的土地比秦国大五倍,军队比秦国多十倍。要是六国联合起来一同抵抗秦国,还怕打不过它吗?为什么一个个都送自己的土地去奉承秦国呢?六国不联合起来,单独地向秦国割地求和,决不是办法。要知道六国的土地有限,秦国的贪心不足。要是您约会诸侯,结为兄弟,订立盟约,不论秦国侵犯哪一国,其余五国一同去帮它。这样,秦国还敢欺负联合起来的六国吗?”
赵肃侯听了,就拜苏秦为相国,叫他去约会各国诸侯。苏秦说服了各国诸侯联合起来抗秦,赵国又封苏秦为武安君。赵肃侯打发使者去约会齐楚魏韩燕五国的诸侯到赵国的洹水会面。公元前年,楚齐魏三个封王的诸侯和赵燕韩三个封王的诸侯,一概称王,结为兄弟,告拜天地,订了盟约。六国封苏秦为“纵约长”,交给他六国的相印,让他专门管六国联合抗秦的事。
可是“合纵”很快就被张仪的“连横”策略破坏了,苏秦也被刺客刺死,“合纵”宣告彻底破产了。
晏子,(公元前7年前00年)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聪明机智。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0米。
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很不友善,知道晏子将出使楚国,便想趁机羞辱齐国,于是,做好了对付晏子的准备。
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个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去。
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问我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楚人无话可对,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去。
晏子见到楚王,楚王笑嘻嘻地说:“怎么,齐国就没有人了吗?”
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讽刺他,就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您这是什么话!单是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要是都张开衣袖,就可以遮天蔽日;要是都甩一下汗水,就可以汇集成一场大雨,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来出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规矩:要是对方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有德行的人去;要是对方是个下等的国家,就派一个碌碌无能的人去。因为我是最没出息的人,所以才把我派到你们楚国来。”
楚王心里闷着一口气,却只好假装无事的样子,招呼晏子到厅堂,安排酒席款待晏子。
过了些时日,晏子又将出使楚国。未到楚国之前,楚王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楚王又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是什么人?”小吏回答说:“是齐国的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为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喜欢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秦王知道后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赵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唐雎是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敢于为国献身。他在90岁高龄时,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于魏国。后来,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
战国末期,在诸侯国中,以秦国为最强大。秦王想统一中国,加剧了一连串的对外兼并战争。公元前0年,它灭了韩国,接着又吞并了魏国。安陵是附属于魏的一个小国,当时岌岌可危。秦王以为只要通过外交上的威胁,不用一兵一卒即可骗取安陵。唐雎受安陵君的委派,出使秦国。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应该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愿意终身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了韩国亡了魏国,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秦王说:“天子发怒,将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倒下两人,血流不过五步远,天下百姓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了这种地步呢?我明白了,那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因为有先生您啊!”
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况下,唐雎不畏威胁,针锋相对地斗争,最后勇折秦王,不辱使命,胜利地完成了出使任务。
张骞(约公元前前),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武帝时期的外交使臣。公元前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年,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公元前00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以中郎将持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当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政权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一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一个部下叫虞常,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张胜表示同意,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
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
苏武到了北海,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了,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西域的时候,才0岁。在匈奴受了9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都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
公元前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说:“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年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
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着急。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就是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即将离开汉朝去匈奴,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
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画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
嫁给呼韩邪的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公元前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又生二女。
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青龙元年(年)初,公孙渊派人向东吴称臣,孙权很高兴,于是在三月派遗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率军万余人,“金宝珍贷,九锡备物”,去赏赐公孙渊,并封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氏是当时中国东北地方的割据势力,从祖辈公孙度开始经营辽东,到魏太和二年公孙渊篡夺叔父公孙恭的位之后,统领有辽东乐浪玄菟三郡,二十万户,六十万口。官拜曹魏辽东太守,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
满朝文武大都觉得公孙渊此举有诈,认为只要派上几百人去就行了。但是都被孙权所拒绝。为此,张昭和孙权之间还闹到“涕泣横流;吴主掷刀于地,与之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吴主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的地步。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张昭和众大臣的规劝是正确的。
公孙渊本来就是心怀鬼胎,等到张弥许晏到达辽东襄平后,公孙渊立即拆散东吴官兵,并把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强等0人软禁,准备加害。秦旦等软禁0余日之后,秦旦跟张群等商议说:“我们远在异域,不能完成使命,被抛弃此地,跟死亡没有分别。观察这个郡城形势,自卫的能力,非常薄弱。我们如果同心协力,放火焚烧城郭,击斩郡长,为我们国家报仇雪耻,然后一死,也无遗恨。总比苟且偷生,做长期的囚犯要好得多。”张群等同意,于是秘密约定,在八月十九日夜间暴动。
然而,到了八月十九日中午,郡民张松告密。郡长王赞集结部队,关闭城门。秦旦张群杜德黄强等跳出城墙逃走。这时张群膝盖生疮,无法跟上他们,杜德搀扶着他,一起亡命,山谷道路,崎岖险恶,苦撑六七百里,张群伤势更重,再不能向前迈步,躺到草地上,大家守着他悲哭。张群说:“我不幸身负重创,随时都会死亡。你们最好快快逃走,希望活着回去。空守在这里,一齐死在穷山恶水之中,有什么益处?”杜德说:“我们离家万里,活一齐活,死一齐死,怎能忍心抛弃你。”于是催秦旦黄强先走,杜德单独留下,守着张群,每天采摘些野果给他吃。秦旦黄强走了数日,到达高句丽王国首都丸都。
秦旦黄强随机应变,宣称奉东吴帝国皇帝孙权诏书,特来赏赐高句丽王国国王(十一任东川王)高位宫(六任王族孙)跟他的左右大臣,不过所有赏赐的金银财宝,全被辽东劫夺。高位宫大为高兴,接受命令,派使节随着秦旦,一同去迎接张群。再派奴仆人,送秦旦等从海上返回东吴帝国,上书孙权,愿作臣属,进贡貂皮一千件,鹖鸡皮十件。
经过了这一番周折,秦旦张群杜德黄强才得以平安返回东吴。当秦旦等人见到孙权以后,悲喜不能自胜。孙权也被他们的壮举所感动,将四人都提升为校尉。秦旦张群杜德黄强不仅死里逃生,返回了自己的家乡,还促进了民族关系,可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三国时,孙刘联合起来对抗曹操。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大败曹军水师于长江中游地区,迫使本已控制南郡的曹操势力不得不放弃南下及东进之战略意图,据守襄阳。
当曹操北归之后,围绕着当时荆州南郡所在地江陵城的归属问题,孙刘两家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角逐。于是刘备向孙权“借荆州”,依此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后来孙权屡次索要荆州,刘备都借口不还,使双方的矛盾激化。
刘备借荆州为什么不愿意还?这还得从政治与军事上来考虑荆州(治所为江陵)的地理重要性:
明末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里说:“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南宋吕祉也在《东南防守便利》中论到:“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
诸葛亮也在《隆中对》中认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
荆州名士蒯越也建议刘表曰:“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
因此,占据荆州(主要指治所江陵城及周边地区)在当时具有以下战略意义:首先,荆州向北威胁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其次,荆州全据长江之险,保护下游的整个东吴地区的安全;再者,荆州作为下一步进军巴蜀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形成南北对峙打下基础;最后,荆州可以切断南方四郡与北方曹魏的联系,今后即可传檄而定南方四郡。所以周瑜倾全力攻取江陵,曹仁也拼命防守达一年。
当时刘备借口地盘小,容不下人马而向孙权借荆州(主要是江陵一带)。刘备占据的南方四郡地面不能说不大,人口也不少,怎么会容不下刘备的几万区区人马?实际上,由于江陵在孙权手中,刘备向益州发展就无路可行,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这才是刘备借荆州的最大目的。
于是,刘备到京城拜会孙权,请求督统(借)荆州,鲁肃劝孙权把荆州借于刘备,共同抗拒曹操,孙权也认为曹操在北方已构成威胁,也就同意了。后来,刘备凭借荆州为基地,西进占据了益州,北上不断攻击襄阳。可是同时也威胁到孙权的上游安全,造成了吕蒙偷袭荆州的后果。所以,人口众多的南方四郡实际上不如半个南郡的意义重要(另外半个在曹军手里)。
荆州(江陵)对于东吴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对于刘备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刘备满足于终老南方四郡则不重要),相对来说对于暂时无力南下的曹魏,重要性要差一些。
由此可见,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也就可以理解了。
刘备借到荆州后,关羽一直驻守在荆州。年,刘备西进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守卫荆州。年,刘备攻取益州到了关键时候,加之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随同刘备入川的庞统在进攻雒县时阵亡,刘备命诸葛亮迅即入川。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支率兵溯江而上,向巴东江州等地进发。从此,镇守荆州的重任完全落在关羽肩上。
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玄奘(0),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用极其开放的胸怀吸纳异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造就了亚洲,特别是东亚文明的一些重要文化特质。
年,玄奘到达长安。多年游历让他深感国内佛学体系太乱,而且经典翻译生硬难懂,有失原意。于是他决定亲莅印度游学,访取真经,但是当时的玄奘并没有得到唐政权的支持。
7年夏天,秦陇一带遭到霜雹灾害,刚坐上龙椅的唐太宗发出命令:凡是受灾缺粮的人,都可以逃荒四处就食。玄奘趁这个机会,混在灾民要饭的队伍里,八月偷偷地溜出了长安,孤身向西方走去,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艰苦跋涉。
玄奘西行经过秦州(今甘肃天水),来到凉州(今甘肃武威)。凉州总督李大亮得到玄奘违禁西行的报告后,逼令他返回长安。玄奘在当地慧威法师两个徒弟帮助下,秘密出走,白天休息,夜里赶路,风餐露宿才到达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瓜州刺史独孤达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玄奘十分客气,给予殷厚招待。玄奘住了一月后,凉州追捕他的... -->>
张仪连横
张仪运用纵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连盟,使其力量削弱。在整个秦惠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因此可以说他为秦国的强大和以后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孝公死后,他儿子秦惠文王掌了权,不断扩张势力,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怎样对付秦国的进攻呢?有一些政客帮六国出主意,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这种政策叫做“合纵”。还有一些政客帮助秦国到各国游说,要他们靠拢秦国,去攻击别的国家。这种政策叫做“连横”。
有一个叫张仪的政客到了秦国,凭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这时候,六国正在组织合纵。公元前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攻打秦国的函谷关。其实,五国之间内部也有矛盾,不肯齐心协力。经不起秦军一反击,五国联军就失败了。在六国之中,齐楚两国是大国。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就去游说楚国。张仪到了楚国,先拿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的宠臣靳尚,求见楚怀王。楚怀王听到张仪的名声很大,认真地接待他,并且向张仪请教。
张仪说:“秦王特地派我来跟贵国交好。要是大王下决心跟齐国断交,秦王不但情愿跟贵国永远和好,还愿意把商于(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这样一来,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得了秦国的信任,岂不是两全其美。”楚怀王经张仪一游说,就高兴地说:“秦国要是真能这么办,我何必非要拉着齐国不撒手呢?”
楚国的大臣们听说有这样便宜事儿,都向楚怀王庆贺。只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他对怀王说:“秦国为什么要把商于六百里地送给大王呢?还不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吗?楚国有了齐国作自己的盟国,秦国才不敢来欺负咱们。要是大王跟齐国绝交,秦国不来欺负楚国才怪呢。秦国如果真的愿意把商于的土地让给咱们,大王不妨打发人先去接收。等商于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后,再跟齐国绝交也不算晚。”
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话,拒绝陈轸的忠告,一面跟齐国绝交,一面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商于。齐宣王听说楚国同齐国绝交,马上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约他一同进攻楚国。
楚国的使者到咸阳去接收商于,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说:“没有这回事,大概是你们大王听错了吧。秦国的土地哪儿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而且是我自己的封地,不是秦国的土地。”使者回来一汇报,气得楚怀王直翻白眼,发兵十万人攻打秦国。秦惠文王也发兵十万人迎战,同时还约了齐国助战。楚国一败涂地,十万人马只剩了两三万,不但商于六百里地没到手,连楚国汉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给秦国夺了去。楚怀王只好忍气吞声地向秦国求和,楚国从此大伤元气。
张仪用欺骗手段收服了楚国,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这样,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
战国七雄中,就数秦国最强盛。楚齐魏赵燕韩六国诸侯,是用“合纵”的办法结成南北联盟来抵抗秦国呢,还是联合西边的秦国,用“连横”的办法结成东西联盟来保存自己呢,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批纵横家。他们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洛阳人苏秦,主张合纵;另一个是魏国人张仪,主张连横。
苏秦在洛阳时想去见周天子,只恨没有人向周天子推荐。他知道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他跑到秦国去劝秦惠文王用连横的办法,把六国一个一个地消灭。不想他等了一年多,盘缠花光了,衣服破了,秦惠文王也没有用他,他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念书念累了,眼皮粘到一块儿怎么也睁不开。他拿起锥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刺得血都流出来了。这一下子,精神可来了,他接着又念下去。
民间还传说,苏秦有时候太累了,就扑在案头上打瞌睡。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就拿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一头吊住自己的头发,如果他脑袋一往案头上扑,那根绳子就把他揪住。这么脑袋一顿,头发一揪,就把他揪醒了。他这么悬梁刺股,苦苦地熬了一年多工夫,读熟了姜太公的兵法,记熟了各国的地形政治情况和军事力量,还研究了诸侯的心理。
一年多以后,苏秦到燕国见燕文公,对他说:“燕国没受到秦国的侵略,是因为西边有赵国挡住秦国。可是赵国要来打燕国,早上发兵,下午就能到。您不跟近邻的赵国交好,反倒把土地送给挺远的秦国,这种做法很不好。要是主公用我的计策,先跟邻近的赵国订立盟约,然后再去联络中原诸侯一同抵抗秦国,燕国才能安稳。”
燕文公很赞成苏秦的办法,就给他准备了礼物和车马,请他去和赵国联络。
苏秦到了赵国,对赵肃侯说:“如今秦国最注目的就是赵国。秦国不敢发兵来侵犯,是因为西南边有韩国和魏国挡住秦国,要是秦国去打韩国和魏国,韩国魏国投降了,赵国可就保不住了。赵韩魏燕齐楚的土地比秦国大五倍,军队比秦国多十倍。要是六国联合起来一同抵抗秦国,还怕打不过它吗?为什么一个个都送自己的土地去奉承秦国呢?六国不联合起来,单独地向秦国割地求和,决不是办法。要知道六国的土地有限,秦国的贪心不足。要是您约会诸侯,结为兄弟,订立盟约,不论秦国侵犯哪一国,其余五国一同去帮它。这样,秦国还敢欺负联合起来的六国吗?”
赵肃侯听了,就拜苏秦为相国,叫他去约会各国诸侯。苏秦说服了各国诸侯联合起来抗秦,赵国又封苏秦为武安君。赵肃侯打发使者去约会齐楚魏韩燕五国的诸侯到赵国的洹水会面。公元前年,楚齐魏三个封王的诸侯和赵燕韩三个封王的诸侯,一概称王,结为兄弟,告拜天地,订了盟约。六国封苏秦为“纵约长”,交给他六国的相印,让他专门管六国联合抗秦的事。
可是“合纵”很快就被张仪的“连横”策略破坏了,苏秦也被刺客刺死,“合纵”宣告彻底破产了。
晏子,(公元前7年前00年)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聪明机智。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0米。
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很不友善,知道晏子将出使楚国,便想趁机羞辱齐国,于是,做好了对付晏子的准备。
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个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去。
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问我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楚人无话可对,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去。
晏子见到楚王,楚王笑嘻嘻地说:“怎么,齐国就没有人了吗?”
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讽刺他,就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您这是什么话!单是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要是都张开衣袖,就可以遮天蔽日;要是都甩一下汗水,就可以汇集成一场大雨,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来出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规矩:要是对方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有德行的人去;要是对方是个下等的国家,就派一个碌碌无能的人去。因为我是最没出息的人,所以才把我派到你们楚国来。”
楚王心里闷着一口气,却只好假装无事的样子,招呼晏子到厅堂,安排酒席款待晏子。
过了些时日,晏子又将出使楚国。未到楚国之前,楚王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楚王又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是什么人?”小吏回答说:“是齐国的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为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喜欢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秦王知道后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赵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唐雎是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敢于为国献身。他在90岁高龄时,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于魏国。后来,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
战国末期,在诸侯国中,以秦国为最强大。秦王想统一中国,加剧了一连串的对外兼并战争。公元前0年,它灭了韩国,接着又吞并了魏国。安陵是附属于魏的一个小国,当时岌岌可危。秦王以为只要通过外交上的威胁,不用一兵一卒即可骗取安陵。唐雎受安陵君的委派,出使秦国。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应该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愿意终身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了韩国亡了魏国,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秦王说:“天子发怒,将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倒下两人,血流不过五步远,天下百姓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了这种地步呢?我明白了,那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因为有先生您啊!”
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况下,唐雎不畏威胁,针锋相对地斗争,最后勇折秦王,不辱使命,胜利地完成了出使任务。
张骞(约公元前前),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武帝时期的外交使臣。公元前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年,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公元前00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以中郎将持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当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政权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一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一个部下叫虞常,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张胜表示同意,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
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
苏武到了北海,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了,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西域的时候,才0岁。在匈奴受了9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都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
公元前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说:“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年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
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着急。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就是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即将离开汉朝去匈奴,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
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画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
嫁给呼韩邪的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公元前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又生二女。
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青龙元年(年)初,公孙渊派人向东吴称臣,孙权很高兴,于是在三月派遗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率军万余人,“金宝珍贷,九锡备物”,去赏赐公孙渊,并封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氏是当时中国东北地方的割据势力,从祖辈公孙度开始经营辽东,到魏太和二年公孙渊篡夺叔父公孙恭的位之后,统领有辽东乐浪玄菟三郡,二十万户,六十万口。官拜曹魏辽东太守,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
满朝文武大都觉得公孙渊此举有诈,认为只要派上几百人去就行了。但是都被孙权所拒绝。为此,张昭和孙权之间还闹到“涕泣横流;吴主掷刀于地,与之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吴主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的地步。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张昭和众大臣的规劝是正确的。
公孙渊本来就是心怀鬼胎,等到张弥许晏到达辽东襄平后,公孙渊立即拆散东吴官兵,并把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强等0人软禁,准备加害。秦旦等软禁0余日之后,秦旦跟张群等商议说:“我们远在异域,不能完成使命,被抛弃此地,跟死亡没有分别。观察这个郡城形势,自卫的能力,非常薄弱。我们如果同心协力,放火焚烧城郭,击斩郡长,为我们国家报仇雪耻,然后一死,也无遗恨。总比苟且偷生,做长期的囚犯要好得多。”张群等同意,于是秘密约定,在八月十九日夜间暴动。
然而,到了八月十九日中午,郡民张松告密。郡长王赞集结部队,关闭城门。秦旦张群杜德黄强等跳出城墙逃走。这时张群膝盖生疮,无法跟上他们,杜德搀扶着他,一起亡命,山谷道路,崎岖险恶,苦撑六七百里,张群伤势更重,再不能向前迈步,躺到草地上,大家守着他悲哭。张群说:“我不幸身负重创,随时都会死亡。你们最好快快逃走,希望活着回去。空守在这里,一齐死在穷山恶水之中,有什么益处?”杜德说:“我们离家万里,活一齐活,死一齐死,怎能忍心抛弃你。”于是催秦旦黄强先走,杜德单独留下,守着张群,每天采摘些野果给他吃。秦旦黄强走了数日,到达高句丽王国首都丸都。
秦旦黄强随机应变,宣称奉东吴帝国皇帝孙权诏书,特来赏赐高句丽王国国王(十一任东川王)高位宫(六任王族孙)跟他的左右大臣,不过所有赏赐的金银财宝,全被辽东劫夺。高位宫大为高兴,接受命令,派使节随着秦旦,一同去迎接张群。再派奴仆人,送秦旦等从海上返回东吴帝国,上书孙权,愿作臣属,进贡貂皮一千件,鹖鸡皮十件。
经过了这一番周折,秦旦张群杜德黄强才得以平安返回东吴。当秦旦等人见到孙权以后,悲喜不能自胜。孙权也被他们的壮举所感动,将四人都提升为校尉。秦旦张群杜德黄强不仅死里逃生,返回了自己的家乡,还促进了民族关系,可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三国时,孙刘联合起来对抗曹操。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大败曹军水师于长江中游地区,迫使本已控制南郡的曹操势力不得不放弃南下及东进之战略意图,据守襄阳。
当曹操北归之后,围绕着当时荆州南郡所在地江陵城的归属问题,孙刘两家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角逐。于是刘备向孙权“借荆州”,依此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后来孙权屡次索要荆州,刘备都借口不还,使双方的矛盾激化。
刘备借荆州为什么不愿意还?这还得从政治与军事上来考虑荆州(治所为江陵)的地理重要性:
明末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里说:“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南宋吕祉也在《东南防守便利》中论到:“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
诸葛亮也在《隆中对》中认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
荆州名士蒯越也建议刘表曰:“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
因此,占据荆州(主要指治所江陵城及周边地区)在当时具有以下战略意义:首先,荆州向北威胁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其次,荆州全据长江之险,保护下游的整个东吴地区的安全;再者,荆州作为下一步进军巴蜀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形成南北对峙打下基础;最后,荆州可以切断南方四郡与北方曹魏的联系,今后即可传檄而定南方四郡。所以周瑜倾全力攻取江陵,曹仁也拼命防守达一年。
当时刘备借口地盘小,容不下人马而向孙权借荆州(主要是江陵一带)。刘备占据的南方四郡地面不能说不大,人口也不少,怎么会容不下刘备的几万区区人马?实际上,由于江陵在孙权手中,刘备向益州发展就无路可行,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这才是刘备借荆州的最大目的。
于是,刘备到京城拜会孙权,请求督统(借)荆州,鲁肃劝孙权把荆州借于刘备,共同抗拒曹操,孙权也认为曹操在北方已构成威胁,也就同意了。后来,刘备凭借荆州为基地,西进占据了益州,北上不断攻击襄阳。可是同时也威胁到孙权的上游安全,造成了吕蒙偷袭荆州的后果。所以,人口众多的南方四郡实际上不如半个南郡的意义重要(另外半个在曹军手里)。
荆州(江陵)对于东吴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对于刘备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刘备满足于终老南方四郡则不重要),相对来说对于暂时无力南下的曹魏,重要性要差一些。
由此可见,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也就可以理解了。
刘备借到荆州后,关羽一直驻守在荆州。年,刘备西进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守卫荆州。年,刘备攻取益州到了关键时候,加之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随同刘备入川的庞统在进攻雒县时阵亡,刘备命诸葛亮迅即入川。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支率兵溯江而上,向巴东江州等地进发。从此,镇守荆州的重任完全落在关羽肩上。
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玄奘(0),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用极其开放的胸怀吸纳异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造就了亚洲,特别是东亚文明的一些重要文化特质。
年,玄奘到达长安。多年游历让他深感国内佛学体系太乱,而且经典翻译生硬难懂,有失原意。于是他决定亲莅印度游学,访取真经,但是当时的玄奘并没有得到唐政权的支持。
7年夏天,秦陇一带遭到霜雹灾害,刚坐上龙椅的唐太宗发出命令:凡是受灾缺粮的人,都可以逃荒四处就食。玄奘趁这个机会,混在灾民要饭的队伍里,八月偷偷地溜出了长安,孤身向西方走去,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艰苦跋涉。
玄奘西行经过秦州(今甘肃天水),来到凉州(今甘肃武威)。凉州总督李大亮得到玄奘违禁西行的报告后,逼令他返回长安。玄奘在当地慧威法师两个徒弟帮助下,秘密出走,白天休息,夜里赶路,风餐露宿才到达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瓜州刺史独孤达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玄奘十分客气,给予殷厚招待。玄奘住了一月后,凉州追捕他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