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天下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治平元年五月,帝愈,大赦天下,并放宫女百三十五人。戊申,皇太后还政。庚戌,初日御前后殿。
这日,沈清微亲身来到了宰相府。
当朝宰相韩琦出身世宦之家,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对于韩琦此人,史书有云:“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韩琦三岁之时父母便双双去世,乃由诸兄扶养长大,文武兼修,为一代之奇才。
听闻沈清微来访,韩琦心中却转了几个圈子,他一面让人将沈清微让至正厅,一面却忙着更衣待客。
一时,二人相见,沈清微笑向韩琦拱手道:“恭喜韩大人晋升魏国公。”
原来,自皇太后曹氏还政于帝之后,一干辅臣便均加官进爵。宰相韩琦除了晋升右仆射之外,另还加封为魏国公,因此沈清微方有此一说。
韩琦见状忙道:“国师多礼。韩某听说圣上对国师亦有加封,却为国师所却,不知何故?”
沈清微叹道:“圣上一病数月,朝中全靠几位元老扶持。沈某何德何能,又怎敢于此际受封?正所谓无功不受禄是也。”
韩琦捻髯笑道:“国师此言差矣!我听闻朝野上下皆有盛传,今上之所以能够病愈,殿前副都指挥使沈冥沈大人应居首功国师既然是沈冥的义父,自然也是首功了。”
沈清微闻言,故意摇头叹道:“韩大人,此乃街头巷尾小儿之言,您身居当朝宰相,又岂能闻此风言便信以为真?”
二人对视一眼,皆是会意,不由相视而笑。
一时言归正传,沈清微此次却是为了陕西路边关事务而来。
原来,西夏本对大宋称臣,其王世袭大宋夏国公,并被赐赵姓。后夏国公赵德明死,其子赵元昊继立。其人性格刚毅,雄毅大略,善绘画,通藩汉文字,他不甘臣服于宋,遂称帝,建国号夏。并积极发展势力,击败吐蕃和回鹘,称霸西北。
西夏建国之初,便开始攻宋。边报传来,宋朝君臣大惊,宋仁宗遂下诏削去赵元昊的赐姓和官爵,并在边境揭榜,招募人擒捕元昊。夏军攻保安军,时值宋将狄青率部奋战,取胜。
自此,宋夏边关战事频传。那时,韩琦刚刚自蜀中回到汴梁,便立刻向仁宗剖析了陕西边备形势,随即便被任命为陕西安抚使,对抗西夏。此后,捷报频传,直到好水川一战役。
提起好水川,韩琦不由叹道:“韩某当时用人不当,枉送了六千多将士的性命”
沈清微却道:“此战非大人之过,实乃任将军贪功轻进所致。”
韩琦听他有意为自己开脱,却道:“当时夏军曾有诗云‘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韩某那时退军于半路,一干阵亡将士之父兄妻子便有几千人,皆号泣于马首前,持故衣纸钱招魂而哭说:‘汝昔从招讨出征,今招讨归而汝死矣,汝之魂识亦能从招讨以归乎?’”言道此处,竟又流下泪来。
沈清微见他忆旧伤心,不觉亦为之嗟叹,又怕他伤心太过,便以言语岔开道:“沈某只知韩大人和范大人屯驻泾州,共守西陲之际,同心协力,互相声援,不但名重一时,更兼人心归服。当时朝廷倚重二位大人,犹如万里长城,天下人更称二位为‘韩、范’记得那个时候边塞曾有这样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呵呵,可见韩范二位大人确是名震边关。”
韩琦心中分明知道沈清微之意,只得收泪道:“国师实是言重,韩某已久不在边关任职,只怕连弓马骑射都要生疏了。”
沈清微见话已入港,便道:“适才提到边关形势却不知这陕西路安抚使上奏病重之事,韩大人可已知晓?”
韩琦身居当朝宰相,此事怎能不知?当下颔首道:“韩某今早已经得知据韩某看来圣上心中似已有了人选。”
沈清微道:“韩大人可知那人选是谁?”
韩琦一愣“这个韩某却是不知”他见沈清微言语暗藏别意,心中稍加思索,瞬间有如雪亮。
只听他笑道:“韩某适才说应该恭喜沈国师,看来却是说早了。想来国师今日并非为了和韩某叙旧,竟真是有备而来,哈哈。”
沈清微见他已然猜到,便也笑道:“这陕西安抚使之职非比寻常,在下原想沈冥虽然算是从仕多年,但终究年轻识浅,恐难以担当重任,可今上却执意命其前往在下无法,忽想到韩大人曾戍边多年,必定了解其间之风物民情,因此才厚着面皮前来登门,望韩大人看在同僚多年的份上,对沈冥多加提点。”
治平元年闰五月,殿前副都指挥使沈冥进陕西安抚使,戍边西夏。
蜀南竹海一向翠甲天下。行在其中,但见奇篁异筠,清风摇曳,竹影婆娑。
众人分别在即,却哪有心情赏玩。
&nbs... -->>
治平元年五月,帝愈,大赦天下,并放宫女百三十五人。戊申,皇太后还政。庚戌,初日御前后殿。
这日,沈清微亲身来到了宰相府。
当朝宰相韩琦出身世宦之家,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对于韩琦此人,史书有云:“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韩琦三岁之时父母便双双去世,乃由诸兄扶养长大,文武兼修,为一代之奇才。
听闻沈清微来访,韩琦心中却转了几个圈子,他一面让人将沈清微让至正厅,一面却忙着更衣待客。
一时,二人相见,沈清微笑向韩琦拱手道:“恭喜韩大人晋升魏国公。”
原来,自皇太后曹氏还政于帝之后,一干辅臣便均加官进爵。宰相韩琦除了晋升右仆射之外,另还加封为魏国公,因此沈清微方有此一说。
韩琦见状忙道:“国师多礼。韩某听说圣上对国师亦有加封,却为国师所却,不知何故?”
沈清微叹道:“圣上一病数月,朝中全靠几位元老扶持。沈某何德何能,又怎敢于此际受封?正所谓无功不受禄是也。”
韩琦捻髯笑道:“国师此言差矣!我听闻朝野上下皆有盛传,今上之所以能够病愈,殿前副都指挥使沈冥沈大人应居首功国师既然是沈冥的义父,自然也是首功了。”
沈清微闻言,故意摇头叹道:“韩大人,此乃街头巷尾小儿之言,您身居当朝宰相,又岂能闻此风言便信以为真?”
二人对视一眼,皆是会意,不由相视而笑。
一时言归正传,沈清微此次却是为了陕西路边关事务而来。
原来,西夏本对大宋称臣,其王世袭大宋夏国公,并被赐赵姓。后夏国公赵德明死,其子赵元昊继立。其人性格刚毅,雄毅大略,善绘画,通藩汉文字,他不甘臣服于宋,遂称帝,建国号夏。并积极发展势力,击败吐蕃和回鹘,称霸西北。
西夏建国之初,便开始攻宋。边报传来,宋朝君臣大惊,宋仁宗遂下诏削去赵元昊的赐姓和官爵,并在边境揭榜,招募人擒捕元昊。夏军攻保安军,时值宋将狄青率部奋战,取胜。
自此,宋夏边关战事频传。那时,韩琦刚刚自蜀中回到汴梁,便立刻向仁宗剖析了陕西边备形势,随即便被任命为陕西安抚使,对抗西夏。此后,捷报频传,直到好水川一战役。
提起好水川,韩琦不由叹道:“韩某当时用人不当,枉送了六千多将士的性命”
沈清微却道:“此战非大人之过,实乃任将军贪功轻进所致。”
韩琦听他有意为自己开脱,却道:“当时夏军曾有诗云‘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韩某那时退军于半路,一干阵亡将士之父兄妻子便有几千人,皆号泣于马首前,持故衣纸钱招魂而哭说:‘汝昔从招讨出征,今招讨归而汝死矣,汝之魂识亦能从招讨以归乎?’”言道此处,竟又流下泪来。
沈清微见他忆旧伤心,不觉亦为之嗟叹,又怕他伤心太过,便以言语岔开道:“沈某只知韩大人和范大人屯驻泾州,共守西陲之际,同心协力,互相声援,不但名重一时,更兼人心归服。当时朝廷倚重二位大人,犹如万里长城,天下人更称二位为‘韩、范’记得那个时候边塞曾有这样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呵呵,可见韩范二位大人确是名震边关。”
韩琦心中分明知道沈清微之意,只得收泪道:“国师实是言重,韩某已久不在边关任职,只怕连弓马骑射都要生疏了。”
沈清微见话已入港,便道:“适才提到边关形势却不知这陕西路安抚使上奏病重之事,韩大人可已知晓?”
韩琦身居当朝宰相,此事怎能不知?当下颔首道:“韩某今早已经得知据韩某看来圣上心中似已有了人选。”
沈清微道:“韩大人可知那人选是谁?”
韩琦一愣“这个韩某却是不知”他见沈清微言语暗藏别意,心中稍加思索,瞬间有如雪亮。
只听他笑道:“韩某适才说应该恭喜沈国师,看来却是说早了。想来国师今日并非为了和韩某叙旧,竟真是有备而来,哈哈。”
沈清微见他已然猜到,便也笑道:“这陕西安抚使之职非比寻常,在下原想沈冥虽然算是从仕多年,但终究年轻识浅,恐难以担当重任,可今上却执意命其前往在下无法,忽想到韩大人曾戍边多年,必定了解其间之风物民情,因此才厚着面皮前来登门,望韩大人看在同僚多年的份上,对沈冥多加提点。”
治平元年闰五月,殿前副都指挥使沈冥进陕西安抚使,戍边西夏。
蜀南竹海一向翠甲天下。行在其中,但见奇篁异筠,清风摇曳,竹影婆娑。
众人分别在即,却哪有心情赏玩。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