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中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b>译文及注释</b>
译文
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回复到古时去。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订礼仪,不要制订法度,不要考订文字规范。
现在天下车子的轮距一致,文字的字体统一,伦理道德相同。
虽有相应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虽然有相应的德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
孔子说:“我谈论夏朝的礼制,夏的后裔杞国已不足以验证它;我学习殷朝的礼制,殷的后裔宋国还残存着它;我学习周朝的礼制,现在还实行着它,所以我遵从周礼。”
注释
(1)自用:凭自己主观意图行事,自以为是,不听别人意见,即刚愎自用的意思。
(2)自专:独断专行。
(3)反:通”返”回复的意思。
(4)制度:在这里作动词用,指制订法度。
(5)考文,考汀文字规范。
(6)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指车子的轮距一致;书同文指字体统一;行同指伦理道德相同。这种情况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出现的,据此知道中庸有些章节的确是秦代儒者所增加的。
(7)夏礼,夏朝的礼制。夏朝,约公元前2205年——前1776年,传说是禹建立的。
(8)杞:国名,传说是周武王封夏禹的后代于此,故城在个河南杞县。征,验证。
(9)殷礼:殷朝的礼制。商朝从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到纣亡国,一般称为殷代,整个商朝也称商殷或殷商。
(10)宋:国名,商汤的后代居此,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11)周礼:周朝的礼制。
(12)以上这段孔子的话也散见于论语-八佾恰、论语-为政。
<b>读解</b>
本章承接上一章发挥“为下不倍(背)”的意思。反对自以为是,独断专行,也有“不在其位,下谋其政”(论语-泰伯)的意思。归根结底,其实还是素位而行,安分守己的问题。
此外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引孔子的话否定了那种“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的人,这与一般认为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具有复古主义倾向的看法似乎有些冲突。其实,孔子所要复的礼,恰好是那种“今用之”的“周礼”而不是“古之道”的“夏礼”和“殷札”因为夏礼已不可考,而殷礼虽然还在它的后裔宋国那里残存着,但毕竟也已是过去的了。所以,从本章所引孔子的两段话来看,的确不能随随便便地给他扣上”拉历史倒车”的复古主义者帽子。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b>译文及注释</b>
译文
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回复到古时去。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订礼仪,不要制订法度,不要考订文字规范。
现在天下车子的轮距一致,文字的字体统一,伦理道德相同。
虽有相应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虽然有相应的德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
孔子说:“我谈论夏朝的礼制,夏的后裔杞国已不足以验证它;我学习殷朝的礼制,殷的后裔宋国还残存着它;我学习周朝的礼制,现在还实行着它,所以我遵从周礼。”
注释
(1)自用:凭自己主观意图行事,自以为是,不听别人意见,即刚愎自用的意思。
(2)自专:独断专行。
(3)反:通”返”回复的意思。
(4)制度:在这里作动词用,指制订法度。
(5)考文,考汀文字规范。
(6)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指车子的轮距一致;书同文指字体统一;行同指伦理道德相同。这种情况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出现的,据此知道中庸有些章节的确是秦代儒者所增加的。
(7)夏礼,夏朝的礼制。夏朝,约公元前2205年——前1776年,传说是禹建立的。
(8)杞:国名,传说是周武王封夏禹的后代于此,故城在个河南杞县。征,验证。
(9)殷礼:殷朝的礼制。商朝从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到纣亡国,一般称为殷代,整个商朝也称商殷或殷商。
(10)宋:国名,商汤的后代居此,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11)周礼:周朝的礼制。
(12)以上这段孔子的话也散见于论语-八佾恰、论语-为政。
<b>读解</b>
本章承接上一章发挥“为下不倍(背)”的意思。反对自以为是,独断专行,也有“不在其位,下谋其政”(论语-泰伯)的意思。归根结底,其实还是素位而行,安分守己的问题。
此外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引孔子的话否定了那种“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的人,这与一般认为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具有复古主义倾向的看法似乎有些冲突。其实,孔子所要复的礼,恰好是那种“今用之”的“周礼”而不是“古之道”的“夏礼”和“殷札”因为夏礼已不可考,而殷礼虽然还在它的后裔宋国那里残存着,但毕竟也已是过去的了。所以,从本章所引孔子的两段话来看,的确不能随随便便地给他扣上”拉历史倒车”的复古主义者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