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乾隆韵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许多离奇的传说之中,只有关于太后的,比较接近事实。皇帝倒是每天一早必到永和宫请安,但见到太后的时候甚少。即使见到了,太后脸无笑容,沉默寡言。而且说有大批宫女陪侍在左右,从无母子单独相处,可以容嗣皇帝一诉私衷的机会。
不过母子之间,公然发生无法掩饰的歧见,却一直要到嗣皇帝举行登极大典的时候。
照登极仪式的规定,嗣皇帝御殿正位以前,先要叩谒梓宫,然后换去缟素,谒见太后,这表示叩谢父母之恩,是非常合理的礼节,但太后不表同意——也不是反对,只不愿接见嗣皇帝。
口头奏请,没有结果,嗣皇帝既忧且急而怨!没奈何只好由礼部尚书,亲自捧着登极典礼的仪礼单,到永和宫外去启奏劝驾。太后当然不见外臣,由总管太监代为接头,答应即刻转奏太后取旨。
不一会儿,那张仪礼单发出来了,上面有几行字,笔迹纤弱,不知是太后的亲笔,还是知翰墨的宫女代书。只见写的是:“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至与我行礼,有何关系?况先帝丧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礼,我心实为不安,着免行礼!”
这几句话简直就视亲生之子为陌路,嗣皇帝内心的难过与怨恨,无言可喻。总理事务大臣亦复面面相觑,不知计从何出?
就这时候,新封的廉亲王皇八子胤到了。他经马齐相劝,已谢过恩了。但与嗣皇帝仍然貌不大合,神更远离,难得进宫办事。这一天也是听说太后不愿受贺,有不承认亲子为嗣皇帝之意,所以进宫来探探消息,恰好看到了这道懿旨。
“八哥!”怡亲王胤祥问道“你看怎么办?”
胤在心中冷笑,但表面上却不便有所表示,而且对胤祥他一直觉得他老实得可怜,当时居然会替四阿哥去顶这种黑锅!如今亦仍然是同情多于一切,很想点醒他不必再做傀儡,却苦无机会。此时听得他问,心中一动,要让他跟自己接近,先得让他佩服。既然如此,不可不设法来解决这个难题,显显自己的才干。
于是,他想了一下说:“皇太后既然提到先帝,不如就用先帝当年的成例,来劝太后。”
“啊,啊!”马齐、隆科多不约而同地出声,都被提醒了。
“我看,”胤说“这得王公大臣合词固请。”
“八哥说得是!”胤祥看着马齐与隆科多“咱们一起见皇上去吧!”
“不必,不必!”胤抢着说“你一个人去说好了。”
“是的。”马齐也说“事情大家商量着办,跟皇上回奏,还是请王爷偏劳,免得人多口杂,失了原意。”
这是马齐老练之处,一则知道,嗣皇帝对怡亲王胤祥另眼看待,没有第三者,他说心腹话方便;再则也是维护廉亲王胤,怕他跟嗣皇帝见了面,也许话不投机,以少进见为妙。
于是胤祥到乾清宫东厅,跟席地而坐的嗣皇帝回奏,是如此办法,当然立即获得同意。
这是上午的事,到了下午,嗣皇帝忽然想起,这样做法,有很不妥之处。俗语道的是“家丑不可外扬”策动群臣去劝驾,不明明告诉外廷,母子之间有意见,而且意见很深吗?
这样一想,随即派人把胤祥找了来,一问,已经由马齐跟隆科多在办,估计满朝王公大臣,已有一大半知道了这件事。
事已如此,只好由他。若说忽又中止,反更会惹起闲话。当然他脸上不免有郁闷不舒之色。
胤祥不免惶恐,惴惴然地问:“这件事是不是办错了?”
“错也不算错。”嗣皇帝问道“这主意是谁出的?”
“八阿哥!”
皇帝一听色变,怪不得!他心里在想,老八还能出什么好主意吗?由此想到,各藩邸之中,不知是何情形,很不放心地问说:“各处府里安静不安静?”
谣言满天飞,怎么会安静得了?不过胤祥实在怕兄弟之间,发生阋墙之祸,不愿透露实情。但也知道他这个“四哥”多疑而刻薄,倘或不谅解自己的苦心,反倒疑心他欺骗,这后果又很严重。
想了好一会儿,膝行而前,轻声说道:“臣不敢欺骗皇上,不过臣有腑肺之言昧死上陈,要皇上准臣之奏,臣才敢说。”
“你是我的好兄弟,自然不会欺我,自然出语必是腑肺之言。你说了,我总不让你为难就是。”
“皇帝背后骂昏君,小人的闲言闲语,总是有的,臣求皇上,不必追究。”
“不追究可以,我不能不知道啊!”胤祥信以为真,将胤、胤、胤府中的下人,在茶坊酒肆中胡言乱语的情形,大致说了一些。嗣皇帝听得心惊肉跳,但表面上强自镇静,表示接受了胤祥的劝告,不将这些闲言闲语,放在心上。
“总也有些人是对我忠心的吧!”
“是!”这在胤祥倒是很乐意举荐的“十二阿哥,臣很佩服,小心谨慎,实心办事。”他说“将来是皇上的帮手。”
嗣皇帝点点头,将胤记在心里“我原知道他很妥当,所以派他署理内务府总管。”他又问“还有呢?”
“还有十六阿哥、十七阿哥都是拥护皇上的。”
这话嗣皇帝只听进去一半,另一半却不能不存疑。
嗣皇帝是记着隆科多的话,出大事的第二天清晨,他在西直门大街遇见十七阿哥胤礼,得知四阿哥绍登大位,面无人色,形似疯狂,显见得他是大失所望,而且怀着怨恨之心,亦是必须防范的一个人。等他说完这件事以及自己对这件事的感想之后,胤祥从从容容地答说:“臣亦听说有这么一回事,特意去问十七阿哥。他说:他决不是对皇上有什么不忠不敬之心,只以阿玛驾崩,五中崩裂,自己都不知道有这种怪样子。所谓‘苫块昏迷,语无伦次’,大概就是这样子了。”
“这是他自己说的话?”
“臣亦疑心他是言不由衷的话。哪知道几天细细察看,十七阿哥竟是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的人。请皇上格外加恩重用,是为国家之福。”
“喔,”嗣皇帝很注意地问“你何所见而云然?”
胤祥想了一会儿答说:“只说一件事好了。那天十六阿哥的儿子弘普到他那里去,正好小阿哥弘历也在,弘普叫他‘小四’,十七阿哥立时便教导他:人家现在是皇子的身份,除了皇太后、皇上、皇后谁也不能叫他小名。你虽是堂兄,身份可比他差得远,他能叫你的名字,你可不能叫他的名字。记住,从今以后要叫‘小阿哥’。”
能尊其子,自然能尊其父。实际上尊子即所以尊父,因为有皇帝才有皇子。听此一说,嗣皇帝异常满意,对胤礼立刻就另眼相看了。
“果然居心端方。”嗣皇帝说“我想封他为贝勒。”
“这倒不必忙。”胤祥答说“不如再看看。臣在想,照十七阿哥的为人,皇上就不封他,他亦不会变心的。”
“倘能如此,我不封他则已,封他,一定也是封王。好,我依你,看一看再说。”嗣皇帝突然以抑郁求援的声音说“弟弟,我如今四面楚歌。加以要尽孝守制,许多地方,不能去,许多事,不能做,许多话,不能说,真要靠你了。”
“皇上这话,臣不胜惶恐之至。”胤祥确有诚惶诚恐的神色“臣竭忠尽知,昧死以报。”
“这,你千万不要说这话:什么死不死的!弟弟,你帮我应付过眼前,共享富贵的日子正长。”
“是!”胤祥感激地答说“臣亦惟愿活个八九十岁,受皇上的荫庇,安享余年。只是臣这几年得了个风湿症,每到发作,痛楚万分,只怕不能长侍天颜。”
“!”你年纪轻轻的,怎么说这话!不过,你的身子可是要紧的。看天下有何名医,尽管访了来告诉我,我替你作主,降旨命督抚送医来替你治病!”
“皇上如此厚待,臣实在报答不尽——”
“不要再说这话了!”嗣皇帝打断他的话头“西边有什么消息?”
胤祥忽然想起一件事,考虑了一下答道:“听说有个陕西的张瞎子,在当地极其有名,替十四阿哥算过命。这张瞎子,如今在京里,倒可以问一问他。”
“是啊?该问一问他。”嗣皇帝说“不过,事情要做得隐秘。”
“臣理会得。”
这张瞎子叫张恺,陕西临洮府人,据说排八字又快又准。半年前从陕西随一个达官进京,本来要带到南边去的,哪知达官得了暴疾,一命呜呼。张瞎子只得留在京里,人地生疏,加以有同行笑他,道是“如果他的命算得准,就该算到,所跟的官儿,寿限将尽;更应该算一算自己的八字,排一排自己的流年,既犯驿马,便该趋... -->>
许多离奇的传说之中,只有关于太后的,比较接近事实。皇帝倒是每天一早必到永和宫请安,但见到太后的时候甚少。即使见到了,太后脸无笑容,沉默寡言。而且说有大批宫女陪侍在左右,从无母子单独相处,可以容嗣皇帝一诉私衷的机会。
不过母子之间,公然发生无法掩饰的歧见,却一直要到嗣皇帝举行登极大典的时候。
照登极仪式的规定,嗣皇帝御殿正位以前,先要叩谒梓宫,然后换去缟素,谒见太后,这表示叩谢父母之恩,是非常合理的礼节,但太后不表同意——也不是反对,只不愿接见嗣皇帝。
口头奏请,没有结果,嗣皇帝既忧且急而怨!没奈何只好由礼部尚书,亲自捧着登极典礼的仪礼单,到永和宫外去启奏劝驾。太后当然不见外臣,由总管太监代为接头,答应即刻转奏太后取旨。
不一会儿,那张仪礼单发出来了,上面有几行字,笔迹纤弱,不知是太后的亲笔,还是知翰墨的宫女代书。只见写的是:“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至与我行礼,有何关系?况先帝丧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礼,我心实为不安,着免行礼!”
这几句话简直就视亲生之子为陌路,嗣皇帝内心的难过与怨恨,无言可喻。总理事务大臣亦复面面相觑,不知计从何出?
就这时候,新封的廉亲王皇八子胤到了。他经马齐相劝,已谢过恩了。但与嗣皇帝仍然貌不大合,神更远离,难得进宫办事。这一天也是听说太后不愿受贺,有不承认亲子为嗣皇帝之意,所以进宫来探探消息,恰好看到了这道懿旨。
“八哥!”怡亲王胤祥问道“你看怎么办?”
胤在心中冷笑,但表面上却不便有所表示,而且对胤祥他一直觉得他老实得可怜,当时居然会替四阿哥去顶这种黑锅!如今亦仍然是同情多于一切,很想点醒他不必再做傀儡,却苦无机会。此时听得他问,心中一动,要让他跟自己接近,先得让他佩服。既然如此,不可不设法来解决这个难题,显显自己的才干。
于是,他想了一下说:“皇太后既然提到先帝,不如就用先帝当年的成例,来劝太后。”
“啊,啊!”马齐、隆科多不约而同地出声,都被提醒了。
“我看,”胤说“这得王公大臣合词固请。”
“八哥说得是!”胤祥看着马齐与隆科多“咱们一起见皇上去吧!”
“不必,不必!”胤抢着说“你一个人去说好了。”
“是的。”马齐也说“事情大家商量着办,跟皇上回奏,还是请王爷偏劳,免得人多口杂,失了原意。”
这是马齐老练之处,一则知道,嗣皇帝对怡亲王胤祥另眼看待,没有第三者,他说心腹话方便;再则也是维护廉亲王胤,怕他跟嗣皇帝见了面,也许话不投机,以少进见为妙。
于是胤祥到乾清宫东厅,跟席地而坐的嗣皇帝回奏,是如此办法,当然立即获得同意。
这是上午的事,到了下午,嗣皇帝忽然想起,这样做法,有很不妥之处。俗语道的是“家丑不可外扬”策动群臣去劝驾,不明明告诉外廷,母子之间有意见,而且意见很深吗?
这样一想,随即派人把胤祥找了来,一问,已经由马齐跟隆科多在办,估计满朝王公大臣,已有一大半知道了这件事。
事已如此,只好由他。若说忽又中止,反更会惹起闲话。当然他脸上不免有郁闷不舒之色。
胤祥不免惶恐,惴惴然地问:“这件事是不是办错了?”
“错也不算错。”嗣皇帝问道“这主意是谁出的?”
“八阿哥!”
皇帝一听色变,怪不得!他心里在想,老八还能出什么好主意吗?由此想到,各藩邸之中,不知是何情形,很不放心地问说:“各处府里安静不安静?”
谣言满天飞,怎么会安静得了?不过胤祥实在怕兄弟之间,发生阋墙之祸,不愿透露实情。但也知道他这个“四哥”多疑而刻薄,倘或不谅解自己的苦心,反倒疑心他欺骗,这后果又很严重。
想了好一会儿,膝行而前,轻声说道:“臣不敢欺骗皇上,不过臣有腑肺之言昧死上陈,要皇上准臣之奏,臣才敢说。”
“你是我的好兄弟,自然不会欺我,自然出语必是腑肺之言。你说了,我总不让你为难就是。”
“皇帝背后骂昏君,小人的闲言闲语,总是有的,臣求皇上,不必追究。”
“不追究可以,我不能不知道啊!”胤祥信以为真,将胤、胤、胤府中的下人,在茶坊酒肆中胡言乱语的情形,大致说了一些。嗣皇帝听得心惊肉跳,但表面上强自镇静,表示接受了胤祥的劝告,不将这些闲言闲语,放在心上。
“总也有些人是对我忠心的吧!”
“是!”这在胤祥倒是很乐意举荐的“十二阿哥,臣很佩服,小心谨慎,实心办事。”他说“将来是皇上的帮手。”
嗣皇帝点点头,将胤记在心里“我原知道他很妥当,所以派他署理内务府总管。”他又问“还有呢?”
“还有十六阿哥、十七阿哥都是拥护皇上的。”
这话嗣皇帝只听进去一半,另一半却不能不存疑。
嗣皇帝是记着隆科多的话,出大事的第二天清晨,他在西直门大街遇见十七阿哥胤礼,得知四阿哥绍登大位,面无人色,形似疯狂,显见得他是大失所望,而且怀着怨恨之心,亦是必须防范的一个人。等他说完这件事以及自己对这件事的感想之后,胤祥从从容容地答说:“臣亦听说有这么一回事,特意去问十七阿哥。他说:他决不是对皇上有什么不忠不敬之心,只以阿玛驾崩,五中崩裂,自己都不知道有这种怪样子。所谓‘苫块昏迷,语无伦次’,大概就是这样子了。”
“这是他自己说的话?”
“臣亦疑心他是言不由衷的话。哪知道几天细细察看,十七阿哥竟是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的人。请皇上格外加恩重用,是为国家之福。”
“喔,”嗣皇帝很注意地问“你何所见而云然?”
胤祥想了一会儿答说:“只说一件事好了。那天十六阿哥的儿子弘普到他那里去,正好小阿哥弘历也在,弘普叫他‘小四’,十七阿哥立时便教导他:人家现在是皇子的身份,除了皇太后、皇上、皇后谁也不能叫他小名。你虽是堂兄,身份可比他差得远,他能叫你的名字,你可不能叫他的名字。记住,从今以后要叫‘小阿哥’。”
能尊其子,自然能尊其父。实际上尊子即所以尊父,因为有皇帝才有皇子。听此一说,嗣皇帝异常满意,对胤礼立刻就另眼相看了。
“果然居心端方。”嗣皇帝说“我想封他为贝勒。”
“这倒不必忙。”胤祥答说“不如再看看。臣在想,照十七阿哥的为人,皇上就不封他,他亦不会变心的。”
“倘能如此,我不封他则已,封他,一定也是封王。好,我依你,看一看再说。”嗣皇帝突然以抑郁求援的声音说“弟弟,我如今四面楚歌。加以要尽孝守制,许多地方,不能去,许多事,不能做,许多话,不能说,真要靠你了。”
“皇上这话,臣不胜惶恐之至。”胤祥确有诚惶诚恐的神色“臣竭忠尽知,昧死以报。”
“这,你千万不要说这话:什么死不死的!弟弟,你帮我应付过眼前,共享富贵的日子正长。”
“是!”胤祥感激地答说“臣亦惟愿活个八九十岁,受皇上的荫庇,安享余年。只是臣这几年得了个风湿症,每到发作,痛楚万分,只怕不能长侍天颜。”
“!”你年纪轻轻的,怎么说这话!不过,你的身子可是要紧的。看天下有何名医,尽管访了来告诉我,我替你作主,降旨命督抚送医来替你治病!”
“皇上如此厚待,臣实在报答不尽——”
“不要再说这话了!”嗣皇帝打断他的话头“西边有什么消息?”
胤祥忽然想起一件事,考虑了一下答道:“听说有个陕西的张瞎子,在当地极其有名,替十四阿哥算过命。这张瞎子,如今在京里,倒可以问一问他。”
“是啊?该问一问他。”嗣皇帝说“不过,事情要做得隐秘。”
“臣理会得。”
这张瞎子叫张恺,陕西临洮府人,据说排八字又快又准。半年前从陕西随一个达官进京,本来要带到南边去的,哪知达官得了暴疾,一命呜呼。张瞎子只得留在京里,人地生疏,加以有同行笑他,道是“如果他的命算得准,就该算到,所跟的官儿,寿限将尽;更应该算一算自己的八字,排一排自己的流年,既犯驿马,便该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