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怎么会忍受 (1/2)
非凡文学 www.ffwx.net,古拉格群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读者中间有一位博学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坐在自家的软椅上翻阅到我们建筑加强管制工棚这个地方时,摘下眼镜,用一个直尺之类的扁平东西啪啪地敲着书页,频频点头说:
“嗯,这个嘛,我倒相信。至于什么‘革命的微风徐徐吹’,那纯粹是扯淡!狗屁!你们这种人是任何革命也搞不起来的。革命必须符合历史的规律性才能成功。可是,现在把你们这几千名所谓的‘政治犯’单独挑出来了,结果怎么样呢?你们丧失了人的外观,丧失了人的尊严,被剥夺了家庭、自由、衣着和食物,可你们怎么样呢?你们为什么不起来反抗呢?”
“我们在挣自己的一份口粮吃。看,我们在建筑监狱呀!”
“这,很好。你们本来就该从事建设。建设嘛,总是对人民有利的。这也是唯一正确的出路。既然如此,老兄们,你们就别再自称是什么革命者了吧!要革命,必须同唯一先进的阶级相结合”
“可我们现在不已经都是工人了吗?”
‘脱这些,没有用!这叫做强词夺理!什么叫做规律,你们懂吗?”
规律吗?倒像是懂得。真的,我懂得。我懂得:既然这不计其数的、关押着千百万人的劳改营已经存在了四十年,那么,这本身也就该看做是某种历史的规律性。劳改营存在的年头过久,里面关押的以百万计的人数过多,以至于这一切都无法仅仅用斯大林的独断专行和贝利亚的狡黠奸诈来解释了。而且用那始终在先进学说光辉照耀下的执政党的轻信和天真也是解释不通的。不过,我并不打算用这一条规律性来开导我的论敌,因为他准会和颜悦色地、笑眯眯地对我说:“我们现在谈的不是这个,你离题了。”
可他呢,他以为我真是不大懂得规律性的。他有点性急,于是反而开始给我讲解起来:
“革命者曾经一举扫荡了沙皇制度。非常简单!可是沙皇尼古拉他能够这么做吗?他敢像对你们这样压迫当时的革命者吗?!让他试试给当时的革命者缝上号码布看!让他试试”
“不错,沙皇并没有作过这种尝试。正因为他没有这样做,所以才使那些能够在他之后这样做的人保存了性命。”
“依我说沙皇也做不到这一点,做不到!”
看来,这倒也对。沙皇不是不想做这些,而是他做不到。
按照立宪民主党人(更不必说社会党人)的通常说法,整个一部俄国史就是一部以暴易暴的历史。鞑靼人的暴政,莫斯科大公的暴政,嗣后五百年本国的东方型的专政和根深蒂固百分之百的奴隶制。(没有过什么全俄缙绅会议或者农村公社,也没有过什么自由哥萨克或者北方的农民阶层!)不论是“可怖的伊凡”还是“最安分的阿列克谢”是“严厉的彼得”还是“温和的叶卡捷琳娜”甚至包括亚历山大二世,直到“伟大的二月革命”前的所有沙皇,都只懂得一件事:镇压。镇压本国臣民,把他们像小甲虫或毛毛虫似地踩死。臣民们被这个制度压得直不起腰,一切暴乱和起义总是被压得粉碎。
不过且慢!镇压确是镇压了。但也得打个折扣:它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那种高科技意义上的“粉碎”例如,在十二月党人暴乱的方阵中站立过的全体士兵,四天之后都被宽恕了。(请比较一下:一九五三年在柏林,一九五六年在布达佩斯,一九六二年在新切尔卡斯克,我国士兵们遭到处决并非因为参加暴乱,而是因为不肯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参加暴乱的十二月党人军官被处死的只有五人——这在苏维埃时代是可以想象的吗?这事要发生在我们今天,有一个能活的吗?
无论对普希金还是莱蒙托夫,都没有因为他们写了大胆的著作而判刑,也没有为托尔斯泰公开颠覆国家而动过他一根手指头。尼古拉一世向普希金问道:“如果十二月十四日那天你在彼得堡,那你会在什么地方?”普希金则直率地回答说:“在枢密院广场。”而为此,他被放回家去了。然而,我们这些亲身备尝了我国司法机器之苦的人们。还有我们的检察官朋友们,却非常清楚地了解,要是在今天,普希金为了这样的回答应该付出什么代价-一适用刑法第五十八条第二分条,以参加武装暴动论处!最从轻的判处也要适用第十九条(图谋暴动)。因此,即使不是枪毙,至少也要判十年徒刑。而且,确实有一些普希金式的人物去服刑了,被送进劳改营了,最后葬身在那里了。(像高峰浪诗人古米廖夫那样的人,还没有到达劳改营就在地下室里报销了。)
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来说是所有战争中最幸运的一次,它带来的不仅是农民的解放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与此同时,它使俄国诞生了一种最伟大的力量——社会舆论。
表面上,西伯利亚的苦役地还在继续溃烂,还在继续扩大,似乎还建立了羁押解送犯人的监狱,还继续在把一批批囚犯送去,法院还在不停地判刑。可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审判来,审判去,那个开枪重伤首都警察总监(!)的薇拉-扎苏利奇不是被宣告无罪了吗?
(开释扎苏利奇的轻而易举,蜕变成后来在她的作案地点建造列宁格勒监狱大楼的轻而易举。)薇拉-扎苏利奇刺杀特列波夫用的手枪不是自己买的,是别人给她买的。后来还换成了一支大口径的。而法庭连间都没问:是谁买的?这个人在什么地方?按照俄国的法律,不认为这样的同谋者是罪犯。(要按苏联的法律,会立刻给这个人一个“顶头的”刑罚。)
我们知道,曾经发生过七次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谋杀未遂的案件(卡拉科佐夫;索洛维纳夫;在亚历山德罗夫斯克附近;在库尔斯克城郊;哈尔图林的炸弹;捷捷尔卡的地雷;格里涅维茨基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彼得堡城里行走时(顺便提一下,他并不带保镖),眼睛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像是一只被追猎的野兽”(这有列夫-托尔斯泰提出的证明,他曾在一家私宅的楼梯处遇到过沙皇。)可是,怎么样呢?亚历山大二世干出了像基洛夫被刺杀后摧毁并流放半个彼得堡市那样的事吗?哪里的话?他连想都没有那么想!他采取了预防性的大规模恐怖手段吗?像一九一八年那种全面的恐怖?他抓了人质吗?他根本没有过这种概念。他把嫌疑分子统统关押起来了吗?没有,那怎么行呢?!他处死了几千人吗?他只处死了五个人。这个时期被审讯判刑的总共不过三百八。(想想看,假如对斯大林哪怕只有一次这样的行刺的话,我们为此要付出几百万人的生命呢?)
一位叫奥利明斯基的布尔什维克写道,一八九一年他在整个克列斯特监狱里是唯一的一名政治犯。被转押到莫斯科后,他在
塔甘卡监狱里也是唯一的政治犯。只是到了布蒂尔卡监狱后,在押往流放地之前才集中了他们几个人!(四分之一世纪以后,二月革命时,在敖德萨城堡监狱里发现了七名政治犯,在莫吉廖夫市发现了三名。)
随着启蒙运动和自由文学的逐年发展,一种无形的、但却使沙皇们胆战心凉的社会舆论力量不断增长,沙皇们已经控制不住这匹骏马的缰绳,无法抓住它的马鬃了,而尼古拉二世更是落到了只能抱住马屁股和抓住马尾巴的地步。
他没有了采取行动的勇气。他和所有他的权臣们已经失去了为捍卫自己政权而战的决心。他们已经不是在镇压,而是轻轻一按就放手。他们总是左顾右盼,仔细听着舆论会怎么说。
尼古拉二世禁止在部队内部建立情报机构,认为这是对军队的侮辱。(因此当局谁也不知道在军队里正搞着些什么样的宣传。)所以只能在革命分子当中安插些瘪三似的情报员,依靠他们提供的那点单薄的情报。政府认为自己受着法律的约束,不能(像苏维埃时期那样)把所有可疑分子通通抓起来而不管具体的罪状。
请看大名鼎鼎的米留可夫这位立宪民主党的领袖,苏维埃政权已经搞了三十年,他还一直以他曾发出过“革命的风暴信号”(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一日)而自豪呢——这“是愚蠢还是背叛”?他在一九oo年出了一件不大的事:身为教授,他在大学生集会(教授参加学生集会!)上的演说中发挥了一种思想(听众里有大学生萨温科夫),即:如果当局不让步的话,革命运动的力学势必导致恐怖行动,但这还算不上怂恿,对吧?也不是“导向的意图”吧?这无非是激进的自由派对恐怖行动(当它还不是针对他们的时候)的一种通常的病好而已。这样,米留可夫被关进了施帕列尔大街的政治犯拘留所。(在他的住宅还按出了一份新宪法草案。)他一迈进监狱大门,马上收到了同情者们送来的许多鲜花,糖果,食品。他当然还可以从公共图书馆借阅任何书籍。侦查用的时间很短——在这时候正好有一个大学生刺杀了教育总长(在那次集会后两个月),但是这丝毫没有加重米留可夫的案情。他在狱外等候宣判,只是不能住在彼得堡。那么是在哪儿呢?不过是在乌捷利火车站的另一头,这里已经不算是彼得堡了。他差不多每天都来彼得堡,或在文学基金会成在俄国财富编辑部。在等候宣判期间他获准去了一趟美国。终于宣判了:在克列斯特监狱关六个月。(在这里也少不了水仙花和从公共图书馆借来的书籍。)但是他只蹲了三个月:根据克柳切夫斯基的请求(“科学需要他”),沙皇释放了他。(米留可夫后来称为“老专制君主”并且给他捏造了一个“背叛俄国”的罪状的,正是这个沙皇。)不久以后又放他去了欧洲和美国,在那里制造反对俄国政府的舆论。
二月革命的阴暗的精灵之一吉梅尔-苏哈诺夫一九一四年春天被“驱逐”出彼得堡,但仍让他用本来的姓名在农业部继续任职(他晚上常常住在自己家里,这就自不待言了)。
监狱总局局长马克西莫夫斯基一九o七年是怎么遇刺身亡的?该局设在一座居民楼里,几乎没有警卫。傍晚下班以后马克西莫夫斯基毫无戒备地接见了一个要求见他的女人——就这样被她杀了。
警察厅长洛普欣把阿泽夫的秘密透露给了革命党,——在刑法典中竟然找不出如何审判他的条款,政府对于泄露国家机密竟然没有防卫的办法。(总算是依据某个类似条款给他判了刑,后来的律师们长期振振有辞地骂这场审判是“沙皇制度的可耻行径”按自由派的意见,这件事根本没有什么可审的。)
当局这种怯懦的动摇不定的作法只能起到刺激自己的对手,调起他们的胃口的作用。
那个时代的英雄们认为监狱制度不会有什么来真格儿的事,对它已经轻视到这种地步,以至眼也不眨地刺杀了俄罗斯的智慧和光荣斯托雷平的博格罗夫被戴上手铐的时候竟然大声喊起来:“你们把我弄疼了!”
监狱制度松懈到了什么程度,凭着一九o七年基辅无政府主义者尤斯京-茄克的越狱计划就能判断出来(由于显然是博格罗夫的告密,越狱没有实行):在法院(政治案!)的休庭时间,茹克(恐怖分子)到院子里上厕所,看押他的士兵当然是(!)不会跟他进去的(也不会在附近守着)。那里事先放着一包老百姓的衣服和一件拆卸镣铐的工具。(这竟然是可以在法院的院子里做的!)
当局对革命者的迫害,仅仅能使他们在狱中相识,给他们以锻炼,给他们头上罩上光环而已。我们现在可是有了一把比例尺,可以大胆地说,沙皇政府不是在迫害革命者,而是在珍惜地宠惯着革命者,从而导致自己的灭亡。凡是亲身体验过绝对万无一失的司法体系的人,都能够清楚地看到沙皇政府的优柔寡断,软弱无力。
让我们在这里翻阅一下大家熟悉的列宁传记吧。一人八七年春天,列宁的亲哥哥亚历山大因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处死p也就是说,列宁(也和卡拉科佐夫的兄弟一样)是谋刺沙皇的罪犯的兄弟。而他怎么样了呢?同年秋天,我们看到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列宁)却考进了喀山皇家大学,而且读的是法律系!这个事实难道不奇怪吗?
不错,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在同一年就被大学开除了。但那是因为他组织了反政府的学生抗议大会才被开除的。也就是说,一个谋刺沙皇的罪犯的弟弟又在煽动学生反对政府!如果在我国,在今天,他会怎么样?毫无疑问是枪毙!(其他人也得判二十五年或十年!)可是,只不过把他从大学开除了。啊,多么残酷!开除之后还要流放他!到萨哈林岛吗?不,流放到他家住的村子科库什基诺村去了,而他每年夏天反正是要去那里的。他在流放中想工作,就给他工作的机会叫他到原始森林去伐木吗?不,是叫他在萨马拉市实习律师业务。在这期间他还参加了几个地下小组的活动(以及进行反对1891年社会赈济饥民的活动)。在这之后他又以校外考生的资格通过了彼得堡大学的毕业考试。(真想提出这样的问题:他的履历表怎么镇的?特别处审查时在干什么?)
几年之后,这位最年轻的革命者再度被捕,因为他竟在首都建立了“解放斗争协会”岂止如此!他还屡次向工人发表“唆使暴动”的讲演,起草传单。那末,逮捕后严刑拷打他了吗?折磨他了吗?根本没有。给他创造了从事脑力劳动的条件。侦讯期间他在彼得堡监狱里呆了一年多,人们给他送去几十本必要的书籍,他在这里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的大部分。此外,他还(合法地,通过检察官!)从狱里把经济问题探讨一文寄给马克思主义的杂志新语。在狱中,他可以自己付钱按自己的饮食规定购买午饭,有牛乳,有从药房买来的矿泉水,家里还可以每周送三次菜来。(同样地,托洛茨基在彼得保罗监狱里也能够把他的不断革命论的初稿写了下来。)
可是,后来根摒三人小组的判决把他枪毙了吗?没有。甚至没有判他监禁,而是判了流放。是流放到雅库特?是终身流放吗?不,是到富饶的米努辛斯克州,而且只流放他三年。是给他戴上手铐,装在囚犯车里押解去的吧?嗅,不!他完全和自由人一样去的,临去之前,他自由自在地在彼得堡呆了三天,然后又在莫斯科游逛了几天:他还需要留下秘密指示、建立联络点、召集留下来的革命者们开会嘛!甚至还批准他“自费”去流放地,也就是说,他可以和自由的旅客一样乘车去。在去西伯利亚的路上(当然更不必说回来的路上了),列宁一次都没有和犯人一起走过,也没有住过什么递解监狱。后来,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列宁又需要在图书馆工作两个月以完成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而且这本由流刑犯写的书竟然出版了,没有受到书刊检查机关的任何刁难!(用我们今天的尺度衡量一下看!)那么,列宁在那边远的乡村靠什么生活呢?他会找不到工作呀?他请求政府维持他的生活。结果,批准发给他的钱超过他的实际需要。尽管他的母亲经济上也是很宽裕的,他要的东西都能给他寄去。不可能有比列宁在其唯-一次流放中的生活条件更好的了。当时的物价极其低廉,发给他的钱足够买到有益健康的各种食物,有充足的肉食(每周一只羊)、牛乳和蔬菜,可以尽情地去狩猎。(列宁不满意自己的猎犬,人们就认真地考虑从彼得堡给他另送一只猎犬去。打猎时有蚊子咬,他就可以定制一副细软羊皮手套。)列宁在这里医治好了他的胃病和青年时期落下的其它疾病,很快就发胖了。他没有任何必须尽的义务,不承担工作和劳役。甚至他的妻子和丈母娘都不必劳累,因为每月付出两个半卢布就雇到了一个十五岁的农村姑娘把他家的全部粗活包下来了。列宁不需要靠任何稿酬生活,所以彼得堡方面几次邀请他担任一项有偿的文字工作,他都拒绝了。他写的文章和发表的作品都只限于那些能够树立他的著作家声望的东西。
他服满了流放刑期(他本可以毫无困难地“逃跑”但为慎重起见他没有逃跑)。是不是自动地延长了他的刑期?改判他终身流放了吗?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违法的。期满后他被批准住在普斯可夫,只是不许他去首都彼得堡。但他可以去里加,去斯摩梭斯克,并没有派人监视他。于是他便同他的朋友(马尔托夫)一起,带着一篮子秘密印刷品到首都去了,而且他们干脆取道检查特别严格的沙皇村(这是他和马尔托夫过于自作聪明了),结果,他又在彼得堡被逮捕。不错,这时他身边已经没有那只篮子了,但他还带着一封用隐影墨水写的给普列汉诺夫的信,信里谈到筹办火星报的整个计划。但是宪兵们似乎不想自找麻烦:被捕人在牢房里呆了三个星期,信一直在宪兵们手里,可却没有把它显影出来。
那么他擅自离开普斯可夫这件事怎样了结的呢?像我们现在这样判了他二十年苦役刑?不,只有这三个星期的拘留就完事了;之后就彻底释放了他,他随即乘火车到俄国各地去,筹备推广火星报的地点。然后又到国外去筹备火星报本身的出版工作。(警察局发给他出国护照时也“没有看到有什么障碍!”)
而且,不止这些!他从国外的侨居地点也照样把关于马克思的文章寄交俄国百科全书(格拉纳特兄弟编的)编辑部,而且这篇文章居然被刊用了。还不只是这一篇呢!
最后,他在离俄国边境不远的奥地利的一个小地方进行反对沙皇政府的活动,而沙皇当局也没有秘密派遣一些“好汉”去把他偷偷活捉回来。其实,这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办到的。
沙皇对任何一个重要的社会民主党人的迫害也都表现了类似的软弱无能和不坚定性(在对待斯大林的问题上尤其如此,不过,这里又有其它疑点了)。例如,一九o四年在莫斯科搜查加米涅夫时没收了他的一些“诋毁性信件”审讯时加米涅夫拒绝说明这些信的情况。也就完事了。于是,作为惩罚,把他遣送到他父母居住的地方去了。
的确,对社会革命党人的迫害要严酷得多。但到底严酷到什么程度呢?难道格尔舒尼(一九o三年被捕)和萨温科夫(一九0六年被捕)的罪行还轻吗?他们组织领导了对俄罗斯帝国最显要人物的谋杀。但是,并没有处死他们。玛丽亚-斯皮里多诺娃打死的仅仅是一名五品文盲(而且整个欧洲还掀起了一场保卫她的浪潮),那更是如此了——不敢处死她,只好把她流放了。假如一九二一年唐波夫省(又是唐波夫!)农民起义的镇压者被一个十七岁的女中学生打死了,那么在“回击”的红色恐怖浪潮中不经审判而就地处决的中学生和知识分子会有几千呢?
俄国海军基地(斯维亚堡)的暴乱造成了几百名无辜士兵的死亡,为这件事枪毙了三十八人,另有八百人被判刑。(其中几个人二月革命时在传说得神乎其神的泽林图伊苦役地获释——这次革命时在那里总共才发现了二十二名政治苦役犯。)
那么对一九o一年在彼得堡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的大学生们是怎样惩罚的呢?据伊万诺夫-拉祖姆尼克回忆说,当时彼得堡的监狱里简直就像大学生们在举行郊游野餐一样,学生们笑语喧腾,一起唱歌,随便在牢房之间串来串去。伊万诺夫一拉祖姆尼克竟然要求监狱长准许他去看一场艺术剧院的巡回演出:他说,不然,票就白白浪费了啊!后来判他“流放”流放到什么地方?根据他自己的选择到辛菲罗波尔去,这样他就可以背着背包在克里米亚到处游逛了。
阿里阿德娜-特尔科娃在回忆这同一个时期时写道:“对我们这些受侦查的人,管制并不严格。”宪兵军官们向受侦查人提供从最好的“多顿饭店”’买来的午餐。另一位喜欢深入钻研的民意党人评论家布尔采夫证实:‘彼得堡的监狱比欧洲的监狱要人道得多”
列昂尼德-安德烈耶夫曾起草号召书,号召莫斯科的工人们举行武装(!)起义以推翻(!)专制制度。为此他被关在牢房里整整十五天!(他本人也觉得太少了,所以他自己加了刑;三星期。)我们来看看他当时的一段日记吧。
“单身牢房!不过,没什么,也并不十分糟糕。我铺好了床,把小板凳挪过来,摆好灯,放好香烟、梨边读书,边吃梨,完全和在家里一样满有意思。确实有意思。”“先生!喂,先生!”狱卒这样招呼他吃饭。他手头有许多书,还有从邻室传来的条子。
总之,安德烈耶夫承认,从居住条件和饮食方面来说,牢房的生活并不比他当年的大学生活更差。
这个时期,高尔基在特鲁别茨要塞监狱里写完了他的剧本太阳的孩子。
一九o五-一九o七年革命退潮以后,许多活动分子,如季亚奇科夫-塔拉索夫和安娜-拉克之流,并未坐等逮捕,纷纷出了国,——二月革命以后他们一个个英雄似地回来,主宰国内的新生活了。这样的人有好几百。
布尔什维克的领导部门以“格拉纳特”百科全书第四十一卷的形式出版了一套相当厚颜无耻的自我吹嘘,题为“苏联及十月革命的活动家们——自传和传记”随便把其中哪一篇拿来一读,用今天的尺度来衡量,你都会感到惊奇:他们既然进行革命工作.怎么竟然会逍遥法外?特别奇怪的是他们在狱中的监禁条件怎么会那么好?!例如,关于克拉辛的条目里写道:“他回忆起在塔甘卡监狱里的情景总是感到满意。经过最初几次审讯之后,宪兵们就不再麻烦他了。(可这是为什么呢?——作者注)于是他把这不自由的闲暇时间全部用来顽强地做一件事:他学会了德语,读完了席勒和歌德的几乎全部原版著作,读了叔本华和康德的书,认真研究了穆勒的逻辑学、冯特的心理学”等等。克拉辛自选的流放地是伊尔库茨克,即西伯利亚的首府,西伯利亚文化最发达的城市。
拉迪克在一九o六年被投入华沙监狱“他被关了半年,日子过得非常好。他学习俄语,阅读列宁、普列汉诺夫和马克思的著作。在狱里写了他的第一篇文章而当他(在狱中)收到一期刊有自己文章的考茨基主办的杂志时,感到十分自豪。”
或者,举个相反的例子吧。关于谢马什科的一条里有这样的话:“监禁(在莫斯科,7八九五年)是非常令人痛苦的”:蹲了三个月监狱之后,他被判流放三年,流放到自己的故乡叶列茨去!
是那些在监狱里骨头变软了的人们,诸如帕尔武斯之流的政客,为了向沙皇专制报复,才会以那种充满感伤主义美丽辞藻的夸张的回忆录描写沙俄的监狱,在西方制造了所谓“恐怖的俄国巴士的狱”的美名。
从数以千计的小人物的单独传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况。
例如,我手头就有一部百科全书,不过,它不很合适:是一部文学百科全书,比较陈旧(一九三二年版),里面还“包含着错误。’现在,趁着这些“错误”还没有被清除掉的时候,我姑且取一个“k”字母为例,举几个以“k”字母起头的人名看一看吧。
卡尔片科-卡雷。他是伊丽莎白格勒市的市警察局(!)的秘书,可他却向革命者提供护照!(把这句话译成现在的语言,就是:护照科的工作人员替非法组织弄护照。)为此他被处绞刑了吗?没有。他被判流放五(!)年,流放到他自己的田庄去了!也就是说等于到别墅去了。后来他成了作家。
基里洛夫-b-t。他参加过黑海舰队水兵的革命运动。枪毙了吗?判了他终身苦役吗?没有。他被判流放到乌斯特-塞索尔斯克三年。他后来也成了作家。
卡萨特金-h-m。他在监狱里服刑,同时在写短篇小说,而且报纸上居然发表这些小说!(我们这里连刑满释放者写的东西也一概不予发表。)
卡尔波夫-叶夫季希曾经被流放两次(!)。后来却还是委以重任,让他领导亚历山大皇家剧院和苏沃林剧院。(如果在我们这里,第一,不允许他在首都落户;第二,恐怕特别处连个在剧院提示台词的角色也不会让他当吧。)
克日扎诺夫斯基在斯托雷平反动时期的最高... -->>
我的读者中间有一位博学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坐在自家的软椅上翻阅到我们建筑加强管制工棚这个地方时,摘下眼镜,用一个直尺之类的扁平东西啪啪地敲着书页,频频点头说:
“嗯,这个嘛,我倒相信。至于什么‘革命的微风徐徐吹’,那纯粹是扯淡!狗屁!你们这种人是任何革命也搞不起来的。革命必须符合历史的规律性才能成功。可是,现在把你们这几千名所谓的‘政治犯’单独挑出来了,结果怎么样呢?你们丧失了人的外观,丧失了人的尊严,被剥夺了家庭、自由、衣着和食物,可你们怎么样呢?你们为什么不起来反抗呢?”
“我们在挣自己的一份口粮吃。看,我们在建筑监狱呀!”
“这,很好。你们本来就该从事建设。建设嘛,总是对人民有利的。这也是唯一正确的出路。既然如此,老兄们,你们就别再自称是什么革命者了吧!要革命,必须同唯一先进的阶级相结合”
“可我们现在不已经都是工人了吗?”
‘脱这些,没有用!这叫做强词夺理!什么叫做规律,你们懂吗?”
规律吗?倒像是懂得。真的,我懂得。我懂得:既然这不计其数的、关押着千百万人的劳改营已经存在了四十年,那么,这本身也就该看做是某种历史的规律性。劳改营存在的年头过久,里面关押的以百万计的人数过多,以至于这一切都无法仅仅用斯大林的独断专行和贝利亚的狡黠奸诈来解释了。而且用那始终在先进学说光辉照耀下的执政党的轻信和天真也是解释不通的。不过,我并不打算用这一条规律性来开导我的论敌,因为他准会和颜悦色地、笑眯眯地对我说:“我们现在谈的不是这个,你离题了。”
可他呢,他以为我真是不大懂得规律性的。他有点性急,于是反而开始给我讲解起来:
“革命者曾经一举扫荡了沙皇制度。非常简单!可是沙皇尼古拉他能够这么做吗?他敢像对你们这样压迫当时的革命者吗?!让他试试给当时的革命者缝上号码布看!让他试试”
“不错,沙皇并没有作过这种尝试。正因为他没有这样做,所以才使那些能够在他之后这样做的人保存了性命。”
“依我说沙皇也做不到这一点,做不到!”
看来,这倒也对。沙皇不是不想做这些,而是他做不到。
按照立宪民主党人(更不必说社会党人)的通常说法,整个一部俄国史就是一部以暴易暴的历史。鞑靼人的暴政,莫斯科大公的暴政,嗣后五百年本国的东方型的专政和根深蒂固百分之百的奴隶制。(没有过什么全俄缙绅会议或者农村公社,也没有过什么自由哥萨克或者北方的农民阶层!)不论是“可怖的伊凡”还是“最安分的阿列克谢”是“严厉的彼得”还是“温和的叶卡捷琳娜”甚至包括亚历山大二世,直到“伟大的二月革命”前的所有沙皇,都只懂得一件事:镇压。镇压本国臣民,把他们像小甲虫或毛毛虫似地踩死。臣民们被这个制度压得直不起腰,一切暴乱和起义总是被压得粉碎。
不过且慢!镇压确是镇压了。但也得打个折扣:它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那种高科技意义上的“粉碎”例如,在十二月党人暴乱的方阵中站立过的全体士兵,四天之后都被宽恕了。(请比较一下:一九五三年在柏林,一九五六年在布达佩斯,一九六二年在新切尔卡斯克,我国士兵们遭到处决并非因为参加暴乱,而是因为不肯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参加暴乱的十二月党人军官被处死的只有五人——这在苏维埃时代是可以想象的吗?这事要发生在我们今天,有一个能活的吗?
无论对普希金还是莱蒙托夫,都没有因为他们写了大胆的著作而判刑,也没有为托尔斯泰公开颠覆国家而动过他一根手指头。尼古拉一世向普希金问道:“如果十二月十四日那天你在彼得堡,那你会在什么地方?”普希金则直率地回答说:“在枢密院广场。”而为此,他被放回家去了。然而,我们这些亲身备尝了我国司法机器之苦的人们。还有我们的检察官朋友们,却非常清楚地了解,要是在今天,普希金为了这样的回答应该付出什么代价-一适用刑法第五十八条第二分条,以参加武装暴动论处!最从轻的判处也要适用第十九条(图谋暴动)。因此,即使不是枪毙,至少也要判十年徒刑。而且,确实有一些普希金式的人物去服刑了,被送进劳改营了,最后葬身在那里了。(像高峰浪诗人古米廖夫那样的人,还没有到达劳改营就在地下室里报销了。)
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来说是所有战争中最幸运的一次,它带来的不仅是农民的解放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与此同时,它使俄国诞生了一种最伟大的力量——社会舆论。
表面上,西伯利亚的苦役地还在继续溃烂,还在继续扩大,似乎还建立了羁押解送犯人的监狱,还继续在把一批批囚犯送去,法院还在不停地判刑。可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审判来,审判去,那个开枪重伤首都警察总监(!)的薇拉-扎苏利奇不是被宣告无罪了吗?
(开释扎苏利奇的轻而易举,蜕变成后来在她的作案地点建造列宁格勒监狱大楼的轻而易举。)薇拉-扎苏利奇刺杀特列波夫用的手枪不是自己买的,是别人给她买的。后来还换成了一支大口径的。而法庭连间都没问:是谁买的?这个人在什么地方?按照俄国的法律,不认为这样的同谋者是罪犯。(要按苏联的法律,会立刻给这个人一个“顶头的”刑罚。)
我们知道,曾经发生过七次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谋杀未遂的案件(卡拉科佐夫;索洛维纳夫;在亚历山德罗夫斯克附近;在库尔斯克城郊;哈尔图林的炸弹;捷捷尔卡的地雷;格里涅维茨基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彼得堡城里行走时(顺便提一下,他并不带保镖),眼睛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像是一只被追猎的野兽”(这有列夫-托尔斯泰提出的证明,他曾在一家私宅的楼梯处遇到过沙皇。)可是,怎么样呢?亚历山大二世干出了像基洛夫被刺杀后摧毁并流放半个彼得堡市那样的事吗?哪里的话?他连想都没有那么想!他采取了预防性的大规模恐怖手段吗?像一九一八年那种全面的恐怖?他抓了人质吗?他根本没有过这种概念。他把嫌疑分子统统关押起来了吗?没有,那怎么行呢?!他处死了几千人吗?他只处死了五个人。这个时期被审讯判刑的总共不过三百八。(想想看,假如对斯大林哪怕只有一次这样的行刺的话,我们为此要付出几百万人的生命呢?)
一位叫奥利明斯基的布尔什维克写道,一八九一年他在整个克列斯特监狱里是唯一的一名政治犯。被转押到莫斯科后,他在
塔甘卡监狱里也是唯一的政治犯。只是到了布蒂尔卡监狱后,在押往流放地之前才集中了他们几个人!(四分之一世纪以后,二月革命时,在敖德萨城堡监狱里发现了七名政治犯,在莫吉廖夫市发现了三名。)
随着启蒙运动和自由文学的逐年发展,一种无形的、但却使沙皇们胆战心凉的社会舆论力量不断增长,沙皇们已经控制不住这匹骏马的缰绳,无法抓住它的马鬃了,而尼古拉二世更是落到了只能抱住马屁股和抓住马尾巴的地步。
他没有了采取行动的勇气。他和所有他的权臣们已经失去了为捍卫自己政权而战的决心。他们已经不是在镇压,而是轻轻一按就放手。他们总是左顾右盼,仔细听着舆论会怎么说。
尼古拉二世禁止在部队内部建立情报机构,认为这是对军队的侮辱。(因此当局谁也不知道在军队里正搞着些什么样的宣传。)所以只能在革命分子当中安插些瘪三似的情报员,依靠他们提供的那点单薄的情报。政府认为自己受着法律的约束,不能(像苏维埃时期那样)把所有可疑分子通通抓起来而不管具体的罪状。
请看大名鼎鼎的米留可夫这位立宪民主党的领袖,苏维埃政权已经搞了三十年,他还一直以他曾发出过“革命的风暴信号”(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一日)而自豪呢——这“是愚蠢还是背叛”?他在一九oo年出了一件不大的事:身为教授,他在大学生集会(教授参加学生集会!)上的演说中发挥了一种思想(听众里有大学生萨温科夫),即:如果当局不让步的话,革命运动的力学势必导致恐怖行动,但这还算不上怂恿,对吧?也不是“导向的意图”吧?这无非是激进的自由派对恐怖行动(当它还不是针对他们的时候)的一种通常的病好而已。这样,米留可夫被关进了施帕列尔大街的政治犯拘留所。(在他的住宅还按出了一份新宪法草案。)他一迈进监狱大门,马上收到了同情者们送来的许多鲜花,糖果,食品。他当然还可以从公共图书馆借阅任何书籍。侦查用的时间很短——在这时候正好有一个大学生刺杀了教育总长(在那次集会后两个月),但是这丝毫没有加重米留可夫的案情。他在狱外等候宣判,只是不能住在彼得堡。那么是在哪儿呢?不过是在乌捷利火车站的另一头,这里已经不算是彼得堡了。他差不多每天都来彼得堡,或在文学基金会成在俄国财富编辑部。在等候宣判期间他获准去了一趟美国。终于宣判了:在克列斯特监狱关六个月。(在这里也少不了水仙花和从公共图书馆借来的书籍。)但是他只蹲了三个月:根据克柳切夫斯基的请求(“科学需要他”),沙皇释放了他。(米留可夫后来称为“老专制君主”并且给他捏造了一个“背叛俄国”的罪状的,正是这个沙皇。)不久以后又放他去了欧洲和美国,在那里制造反对俄国政府的舆论。
二月革命的阴暗的精灵之一吉梅尔-苏哈诺夫一九一四年春天被“驱逐”出彼得堡,但仍让他用本来的姓名在农业部继续任职(他晚上常常住在自己家里,这就自不待言了)。
监狱总局局长马克西莫夫斯基一九o七年是怎么遇刺身亡的?该局设在一座居民楼里,几乎没有警卫。傍晚下班以后马克西莫夫斯基毫无戒备地接见了一个要求见他的女人——就这样被她杀了。
警察厅长洛普欣把阿泽夫的秘密透露给了革命党,——在刑法典中竟然找不出如何审判他的条款,政府对于泄露国家机密竟然没有防卫的办法。(总算是依据某个类似条款给他判了刑,后来的律师们长期振振有辞地骂这场审判是“沙皇制度的可耻行径”按自由派的意见,这件事根本没有什么可审的。)
当局这种怯懦的动摇不定的作法只能起到刺激自己的对手,调起他们的胃口的作用。
那个时代的英雄们认为监狱制度不会有什么来真格儿的事,对它已经轻视到这种地步,以至眼也不眨地刺杀了俄罗斯的智慧和光荣斯托雷平的博格罗夫被戴上手铐的时候竟然大声喊起来:“你们把我弄疼了!”
监狱制度松懈到了什么程度,凭着一九o七年基辅无政府主义者尤斯京-茄克的越狱计划就能判断出来(由于显然是博格罗夫的告密,越狱没有实行):在法院(政治案!)的休庭时间,茹克(恐怖分子)到院子里上厕所,看押他的士兵当然是(!)不会跟他进去的(也不会在附近守着)。那里事先放着一包老百姓的衣服和一件拆卸镣铐的工具。(这竟然是可以在法院的院子里做的!)
当局对革命者的迫害,仅仅能使他们在狱中相识,给他们以锻炼,给他们头上罩上光环而已。我们现在可是有了一把比例尺,可以大胆地说,沙皇政府不是在迫害革命者,而是在珍惜地宠惯着革命者,从而导致自己的灭亡。凡是亲身体验过绝对万无一失的司法体系的人,都能够清楚地看到沙皇政府的优柔寡断,软弱无力。
让我们在这里翻阅一下大家熟悉的列宁传记吧。一人八七年春天,列宁的亲哥哥亚历山大因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处死p也就是说,列宁(也和卡拉科佐夫的兄弟一样)是谋刺沙皇的罪犯的兄弟。而他怎么样了呢?同年秋天,我们看到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列宁)却考进了喀山皇家大学,而且读的是法律系!这个事实难道不奇怪吗?
不错,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在同一年就被大学开除了。但那是因为他组织了反政府的学生抗议大会才被开除的。也就是说,一个谋刺沙皇的罪犯的弟弟又在煽动学生反对政府!如果在我国,在今天,他会怎么样?毫无疑问是枪毙!(其他人也得判二十五年或十年!)可是,只不过把他从大学开除了。啊,多么残酷!开除之后还要流放他!到萨哈林岛吗?不,流放到他家住的村子科库什基诺村去了,而他每年夏天反正是要去那里的。他在流放中想工作,就给他工作的机会叫他到原始森林去伐木吗?不,是叫他在萨马拉市实习律师业务。在这期间他还参加了几个地下小组的活动(以及进行反对1891年社会赈济饥民的活动)。在这之后他又以校外考生的资格通过了彼得堡大学的毕业考试。(真想提出这样的问题:他的履历表怎么镇的?特别处审查时在干什么?)
几年之后,这位最年轻的革命者再度被捕,因为他竟在首都建立了“解放斗争协会”岂止如此!他还屡次向工人发表“唆使暴动”的讲演,起草传单。那末,逮捕后严刑拷打他了吗?折磨他了吗?根本没有。给他创造了从事脑力劳动的条件。侦讯期间他在彼得堡监狱里呆了一年多,人们给他送去几十本必要的书籍,他在这里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的大部分。此外,他还(合法地,通过检察官!)从狱里把经济问题探讨一文寄给马克思主义的杂志新语。在狱中,他可以自己付钱按自己的饮食规定购买午饭,有牛乳,有从药房买来的矿泉水,家里还可以每周送三次菜来。(同样地,托洛茨基在彼得保罗监狱里也能够把他的不断革命论的初稿写了下来。)
可是,后来根摒三人小组的判决把他枪毙了吗?没有。甚至没有判他监禁,而是判了流放。是流放到雅库特?是终身流放吗?不,是到富饶的米努辛斯克州,而且只流放他三年。是给他戴上手铐,装在囚犯车里押解去的吧?嗅,不!他完全和自由人一样去的,临去之前,他自由自在地在彼得堡呆了三天,然后又在莫斯科游逛了几天:他还需要留下秘密指示、建立联络点、召集留下来的革命者们开会嘛!甚至还批准他“自费”去流放地,也就是说,他可以和自由的旅客一样乘车去。在去西伯利亚的路上(当然更不必说回来的路上了),列宁一次都没有和犯人一起走过,也没有住过什么递解监狱。后来,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列宁又需要在图书馆工作两个月以完成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而且这本由流刑犯写的书竟然出版了,没有受到书刊检查机关的任何刁难!(用我们今天的尺度衡量一下看!)那么,列宁在那边远的乡村靠什么生活呢?他会找不到工作呀?他请求政府维持他的生活。结果,批准发给他的钱超过他的实际需要。尽管他的母亲经济上也是很宽裕的,他要的东西都能给他寄去。不可能有比列宁在其唯-一次流放中的生活条件更好的了。当时的物价极其低廉,发给他的钱足够买到有益健康的各种食物,有充足的肉食(每周一只羊)、牛乳和蔬菜,可以尽情地去狩猎。(列宁不满意自己的猎犬,人们就认真地考虑从彼得堡给他另送一只猎犬去。打猎时有蚊子咬,他就可以定制一副细软羊皮手套。)列宁在这里医治好了他的胃病和青年时期落下的其它疾病,很快就发胖了。他没有任何必须尽的义务,不承担工作和劳役。甚至他的妻子和丈母娘都不必劳累,因为每月付出两个半卢布就雇到了一个十五岁的农村姑娘把他家的全部粗活包下来了。列宁不需要靠任何稿酬生活,所以彼得堡方面几次邀请他担任一项有偿的文字工作,他都拒绝了。他写的文章和发表的作品都只限于那些能够树立他的著作家声望的东西。
他服满了流放刑期(他本可以毫无困难地“逃跑”但为慎重起见他没有逃跑)。是不是自动地延长了他的刑期?改判他终身流放了吗?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违法的。期满后他被批准住在普斯可夫,只是不许他去首都彼得堡。但他可以去里加,去斯摩梭斯克,并没有派人监视他。于是他便同他的朋友(马尔托夫)一起,带着一篮子秘密印刷品到首都去了,而且他们干脆取道检查特别严格的沙皇村(这是他和马尔托夫过于自作聪明了),结果,他又在彼得堡被逮捕。不错,这时他身边已经没有那只篮子了,但他还带着一封用隐影墨水写的给普列汉诺夫的信,信里谈到筹办火星报的整个计划。但是宪兵们似乎不想自找麻烦:被捕人在牢房里呆了三个星期,信一直在宪兵们手里,可却没有把它显影出来。
那么他擅自离开普斯可夫这件事怎样了结的呢?像我们现在这样判了他二十年苦役刑?不,只有这三个星期的拘留就完事了;之后就彻底释放了他,他随即乘火车到俄国各地去,筹备推广火星报的地点。然后又到国外去筹备火星报本身的出版工作。(警察局发给他出国护照时也“没有看到有什么障碍!”)
而且,不止这些!他从国外的侨居地点也照样把关于马克思的文章寄交俄国百科全书(格拉纳特兄弟编的)编辑部,而且这篇文章居然被刊用了。还不只是这一篇呢!
最后,他在离俄国边境不远的奥地利的一个小地方进行反对沙皇政府的活动,而沙皇当局也没有秘密派遣一些“好汉”去把他偷偷活捉回来。其实,这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办到的。
沙皇对任何一个重要的社会民主党人的迫害也都表现了类似的软弱无能和不坚定性(在对待斯大林的问题上尤其如此,不过,这里又有其它疑点了)。例如,一九o四年在莫斯科搜查加米涅夫时没收了他的一些“诋毁性信件”审讯时加米涅夫拒绝说明这些信的情况。也就完事了。于是,作为惩罚,把他遣送到他父母居住的地方去了。
的确,对社会革命党人的迫害要严酷得多。但到底严酷到什么程度呢?难道格尔舒尼(一九o三年被捕)和萨温科夫(一九0六年被捕)的罪行还轻吗?他们组织领导了对俄罗斯帝国最显要人物的谋杀。但是,并没有处死他们。玛丽亚-斯皮里多诺娃打死的仅仅是一名五品文盲(而且整个欧洲还掀起了一场保卫她的浪潮),那更是如此了——不敢处死她,只好把她流放了。假如一九二一年唐波夫省(又是唐波夫!)农民起义的镇压者被一个十七岁的女中学生打死了,那么在“回击”的红色恐怖浪潮中不经审判而就地处决的中学生和知识分子会有几千呢?
俄国海军基地(斯维亚堡)的暴乱造成了几百名无辜士兵的死亡,为这件事枪毙了三十八人,另有八百人被判刑。(其中几个人二月革命时在传说得神乎其神的泽林图伊苦役地获释——这次革命时在那里总共才发现了二十二名政治苦役犯。)
那么对一九o一年在彼得堡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的大学生们是怎样惩罚的呢?据伊万诺夫-拉祖姆尼克回忆说,当时彼得堡的监狱里简直就像大学生们在举行郊游野餐一样,学生们笑语喧腾,一起唱歌,随便在牢房之间串来串去。伊万诺夫一拉祖姆尼克竟然要求监狱长准许他去看一场艺术剧院的巡回演出:他说,不然,票就白白浪费了啊!后来判他“流放”流放到什么地方?根据他自己的选择到辛菲罗波尔去,这样他就可以背着背包在克里米亚到处游逛了。
阿里阿德娜-特尔科娃在回忆这同一个时期时写道:“对我们这些受侦查的人,管制并不严格。”宪兵军官们向受侦查人提供从最好的“多顿饭店”’买来的午餐。另一位喜欢深入钻研的民意党人评论家布尔采夫证实:‘彼得堡的监狱比欧洲的监狱要人道得多”
列昂尼德-安德烈耶夫曾起草号召书,号召莫斯科的工人们举行武装(!)起义以推翻(!)专制制度。为此他被关在牢房里整整十五天!(他本人也觉得太少了,所以他自己加了刑;三星期。)我们来看看他当时的一段日记吧。
“单身牢房!不过,没什么,也并不十分糟糕。我铺好了床,把小板凳挪过来,摆好灯,放好香烟、梨边读书,边吃梨,完全和在家里一样满有意思。确实有意思。”“先生!喂,先生!”狱卒这样招呼他吃饭。他手头有许多书,还有从邻室传来的条子。
总之,安德烈耶夫承认,从居住条件和饮食方面来说,牢房的生活并不比他当年的大学生活更差。
这个时期,高尔基在特鲁别茨要塞监狱里写完了他的剧本太阳的孩子。
一九o五-一九o七年革命退潮以后,许多活动分子,如季亚奇科夫-塔拉索夫和安娜-拉克之流,并未坐等逮捕,纷纷出了国,——二月革命以后他们一个个英雄似地回来,主宰国内的新生活了。这样的人有好几百。
布尔什维克的领导部门以“格拉纳特”百科全书第四十一卷的形式出版了一套相当厚颜无耻的自我吹嘘,题为“苏联及十月革命的活动家们——自传和传记”随便把其中哪一篇拿来一读,用今天的尺度来衡量,你都会感到惊奇:他们既然进行革命工作.怎么竟然会逍遥法外?特别奇怪的是他们在狱中的监禁条件怎么会那么好?!例如,关于克拉辛的条目里写道:“他回忆起在塔甘卡监狱里的情景总是感到满意。经过最初几次审讯之后,宪兵们就不再麻烦他了。(可这是为什么呢?——作者注)于是他把这不自由的闲暇时间全部用来顽强地做一件事:他学会了德语,读完了席勒和歌德的几乎全部原版著作,读了叔本华和康德的书,认真研究了穆勒的逻辑学、冯特的心理学”等等。克拉辛自选的流放地是伊尔库茨克,即西伯利亚的首府,西伯利亚文化最发达的城市。
拉迪克在一九o六年被投入华沙监狱“他被关了半年,日子过得非常好。他学习俄语,阅读列宁、普列汉诺夫和马克思的著作。在狱里写了他的第一篇文章而当他(在狱中)收到一期刊有自己文章的考茨基主办的杂志时,感到十分自豪。”
或者,举个相反的例子吧。关于谢马什科的一条里有这样的话:“监禁(在莫斯科,7八九五年)是非常令人痛苦的”:蹲了三个月监狱之后,他被判流放三年,流放到自己的故乡叶列茨去!
是那些在监狱里骨头变软了的人们,诸如帕尔武斯之流的政客,为了向沙皇专制报复,才会以那种充满感伤主义美丽辞藻的夸张的回忆录描写沙俄的监狱,在西方制造了所谓“恐怖的俄国巴士的狱”的美名。
从数以千计的小人物的单独传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况。
例如,我手头就有一部百科全书,不过,它不很合适:是一部文学百科全书,比较陈旧(一九三二年版),里面还“包含着错误。’现在,趁着这些“错误”还没有被清除掉的时候,我姑且取一个“k”字母为例,举几个以“k”字母起头的人名看一看吧。
卡尔片科-卡雷。他是伊丽莎白格勒市的市警察局(!)的秘书,可他却向革命者提供护照!(把这句话译成现在的语言,就是:护照科的工作人员替非法组织弄护照。)为此他被处绞刑了吗?没有。他被判流放五(!)年,流放到他自己的田庄去了!也就是说等于到别墅去了。后来他成了作家。
基里洛夫-b-t。他参加过黑海舰队水兵的革命运动。枪毙了吗?判了他终身苦役吗?没有。他被判流放到乌斯特-塞索尔斯克三年。他后来也成了作家。
卡萨特金-h-m。他在监狱里服刑,同时在写短篇小说,而且报纸上居然发表这些小说!(我们这里连刑满释放者写的东西也一概不予发表。)
卡尔波夫-叶夫季希曾经被流放两次(!)。后来却还是委以重任,让他领导亚历山大皇家剧院和苏沃林剧院。(如果在我们这里,第一,不允许他在首都落户;第二,恐怕特别处连个在剧院提示台词的角色也不会让他当吧。)
克日扎诺夫斯基在斯托雷平反动时期的最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