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当家农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天冬笋。要说以前,她家也是农村,也有竹林,也去挖过冬笋,而且和她爷爷学着看哪里是笋子,所以,她眼尖的很,一挖一个准,至少挖十个地方有四根冬笋,芸霜没她的眼力,就只看她刨出冬笋的嘴了,屁颠屁颠跑上去接着她姐的挖。
挖冬笋也是需要技巧和力气的,一不小心就容易挖坏,挖坏的冬笋就失去味道了,而且她挖这冬笋是想过几天拿去集市卖掉,好有点钱买点过年货。过年可不能过的那么苦巴巴,好歹有点过年的样子。
两姐妹虽说力气小,又天寒地冻的不好挖,但因着她毒辣的眼睛,挖的准,挖了几天也挖了一两篮子。两姐妹就那么点力气,这个村子去镇上又只能靠双脚,把小的挖坏的挑出来自家吃,剩下的分两个篮子装了,都只装了半篮子,准备着过两天的十一集市拿去镇上卖掉,要是好卖回来再来挖点,十六再去卖,这里逢一和六就是赶集。
这冬笋价格很贵,这冬笋本身就小,剥了壳就那么一小块,天寒地冻的不好挖,不是每个人都有芸露那眼力的,但是有钱人又爱吃,价格自然贵,村里很多人就靠着冬天挖点冬笋过一年。
两姐妹运气好,刚到镇上就有人买,是一个富商的管事,他家的老爷爱吃冬笋,每到冬日每天餐桌上必有冬笋,今日是赶集,这不这管事又要来集市买冬笋了。他刚进集市恰好碰上她们,看她们的冬笋质量好,就全买了,价格也多,称了一下有二十来斤,算四十文一斤算,又看她们两个女娃也挺辛苦的,直接给了一两,还多给了几十文。还说年关了,他们老爷就爱这个菜,要是下次还挖了,直接去高家找他他都要。
两姐妹喜出望外,忙应了。她们卖的是没有剥壳的冬笋,那二十来斤剥了壳剩下的笋肉估计只有十来斤。要损失近一半,她虽说从书中看到说冬笋很贵,比猪肉还贵,还以为贵的是笋肉,而不剥壳也就一二十文一斤呢,完全是意料之外啊。
这是她第一年挖冬笋来卖,以前都只是跟着父母去挖点自家吃,没想到这么贵,一两啊,她过去一年都没有一两的收入。看来回去了得继续去挖,再来几趟就赚了好几两了,有存款就不担心家里谁病了没钱看病。若是存款再多点,可以考虑来镇上盘一个铺子,做做生意,也好离了村里。
在集市,她们还听到一些消息,比如,前边的陆将军又打胜仗了。因着她们所在的丰安县离战区很近,这边很多难民,还有很多少年郎,青年汉被征了兵,还有一些如她爹那般被战前被抓了壮丁的,所以大家都格外的关注战事。
今年年中,晋王在乾州府造反的时候,那边驻守的平乱军队就在这边征过兵,这征得兵都是经过正规程序的,比如她伯祖家的三儿子薛林,征了谁家的谁,县里都有档案。而她爹那种在路上被抓了壮丁的,她猜是被晋王的军队抓了,晋王当初是管辖丰安县所在的乾州府,曾经有晋王的军队在丰安县驻扎过,去年底和今年初没少在这边征兵抓壮丁。
这仗打了半年了,虽然朝廷派下来的陆将军骁勇善战,这足智多谋,是位良将,兵力也足,可是那晋王在这乾州待了几年,对这边地形熟悉,又筹划了那么久,底下也不缺人才兵力,加之这边山多,靠着地形的优势,一时难以分出胜负。
☆、第六章:遇李范氏
想到冬笋价格高,两姐妹挖起来格外卖力,起早贪黑,午饭都是冷透了的饼子或者红薯就着雪水吃。
十六那天,两姐妹一人提了一篮子就出门了。
翻过一座山头就到了一条官路,沿着这条官路走上七八里路就到了镇上。不过赶集的时候这路上都会有牛车驴车载人,三文钱一个人,提了东西也得另算钱。
因着两个篮子很占地方,那车主收了两文钱一篮子,两姐妹给了车主六文钱就坐上这驴车上镇里了。
上次去集市也是坐的这驴车,车主是这山脚的村民,每次赶集都在这山脚载客,来回多赶几趟,每天也有几十文的收入,赶上时节好,还能有上百文。
车上除了她两,还有一对夫妻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他们穿的衣服虽说也是粗布,但料子要稍微偏细些,没有补丁,亦没有洗的发黄,看样子是个家底不错的。
那妇人也提了个篮子,不过篮子洗的很干净,外边用粗布盖着,提上车的时候风吹起布盖一角,隐约可见里面是些上好的布还有刺绣,约摸是些成衣。那男人提了一些野货,都是些野味,比如野鸡野兔之类的。
那妇人见两姐妹一人提了一篮子冬笋,不禁好奇的问:“呦,这么多,这爹娘怎么不和你们一起去城里,让两个小女娃去。”
芸露对自己父母的意外早已经淡定,很淡然的答:“我娘去世了,我爹在打仗,家里就我和我妹妹力气最大了。”
那妇人自知戳了人痛处,不过见对方脸上没有太多的悲伤,看样子是已经习惯了,而且估摸着还是长姐和二姐,下面估计还有弟弟妹妹,上头还可能有生病的祖母祖父,自觉的有些心疼,“真是乖孩子,这冬笋都是你们自己挖的吗?真会挖,我昨儿上山挖了,挖半天都没挖到两根笋。”
芸露还没开口,芸霜说话了:“是呀,我和姐姐两个人挖的,我姐姐很厉害,找的很准,只是我们力气小,挖的不快。”
那妇人惊讶的张大嘴,不了置信的说,“呦,年纪轻轻就这么厉害了呀,比我厉害多了。”
芸霜高兴的笑了,被人夸肯定开心,“谢大婶夸奖了。”
“这孩子,真谦虚……”
那妇人又和她们聊了很多,聊的多是家常事,这么一路都快把她家的底细摸透了,包括她有哪些亲戚。她们不熟,芸露是不想多说,奈何有个猪队友,芸霜是句句答得实诚,她又不能喊她别说了,真心让她头痛。
不过那妇人也把她自己的情况说了,她自称夫家姓李,娘家姓范,她们可以喊她李婶。
李范氏是个绣娘,娘家在镇上有一家成衣铺,专为镇上的大户人家做衣裳,今天带的是上次接的活计,今儿个做完了就带到她娘家的铺子去,有时候没接活计自己也做一些放到她娘家铺子卖,每年也有些收入。她丈夫是个庄稼汉,亦是个猎户,农忙的时候种田,闲时了就去打打猎,在山上挖陷阱,运气好能逮个几百斤的野猪,有些有点钱的就爱这些野味,他也有固定的客户,价格给的还不低,每年也有不少收入。两口子都有营生,夫妻又恩爱,日子过得还不错,若是能生个儿子,儿女双全,那就圆满了。
若说起来,当初这李全能娶李范氏也是一段趣事,范家不穷,说的上小富,自然不会把女儿嫁到乡下种田,而李范氏自小养的娇贵,也不会种田,绣花倒在行。只是啊,这意外要来,谁也预料不到,李范氏十四岁那年,她娘正忙着给她找婆家,没料着李范氏出了事,在路上碰见了登徒子,被拉到一个角落,欲行猥琐之罪,还是路过的李全救了她,不过衣服已经扯破了,身子被人看了去。
未出阁的闺女受到这事肯定名声受损了,她找婆家就难了,那时候的李范氏想死的心都有了。还是她爹和李全说,他既然看了他闺女的身子,若是没娶妻就娶了她闺女吧,不要聘礼,嫁妆也给的多。这李全还真没娶妻,他娘是后娘,巴不得他打一辈子光棍,他爹走了几年了,也没人张罗。
就这么着,李范氏带着丰厚的嫁妆嫁给了李全,她一嫁过去他后娘见她不是个能干活的,就说要分家,还想分李范氏的嫁妆,那李范氏的兄长带了喊了一个捕快朋友到了李全家,他后娘就焉了,没再说要她的嫁妆。
一分家,分给她们家的是最次的地,还没给分房子。李全也不争,李范氏也不是个吵架的主,若不是她后娘都惦记着她的嫁妆了也不会想着喊娘家人来撑腰。
两口子就拿着李范氏的嫁妆在村里建了个房子住,后面还买了点上好的地,李全也开了些荒地。李全勤劳,打猎种地都是一把好手,李范氏虽说做农活不行,但也勤劳,平日里,做做饭,种个菜地,制制盐菜之类的,或就是就坐着做成衣,鞋子和绣花换钱,日子也过得舒心。
这驴车的速度比人快些,也舒服些,很快就到了镇里。那车主说回去的时候可以在这等他,他都是在这跑往返的。
两姐妹到镇上找不到方向,还是问了李范氏,因着她娘家的成衣店与高家隔得不远,还同路了一段,又指了路。
芸露自是感谢一番,她的确不知道那高家怎么走,她在这镇上的次数不多,每次去的也就是集市,赶完集就在集市周边买点东西回家了。幸亏那李范氏的指点,两姐妹很快就找到了高家。
这高家也好找,安定镇本就不大,而高家是安定镇最大的人家,亦是最富的人家,高门大户,大门口有两个大狮子,牌匾上的“高府”二字甚是气派。
她们进的自然不是正门,不过路过看了一眼就去了上次那管事说的角门,敲了敲门就有小厮开了门,听说是和高管事说好卖冬笋的,忙喊她们进屋,又去喊了高管事过来。
这次的冬笋比上次多了十来斤,管事依旧大方,说快过年了,就直接给了二两银子。
有了这二两银子,两姐妹去镇上的布庄扯了一块粗布,过年得有新衣裳穿不是,她打算给她祖母和云霖做一身,回家熬夜给做出来就好了,她和芸霜倒不用,她自己衣服还够穿,上次她舅就给她和芸霜一人带了一件棉衣,说是她姥姥做给她的,她们舍不得穿,打算过年穿。芸霜也穿她的旧衣服,家里穷,也不在乎补不补丁了,有得穿就行。
除了布,还买了几斤肉,一些年货。
回去的时候又碰到了李婶一家,她们的野货卖了,又买了点年货,也扯了布,不过却是扯了一整匹,布料看上去也细腻一些,除此之外还有些其他的货物,可比来时多多了。她女儿李珍儿还买了个粉色绢花,带在了头上,看见两姐妹还高兴的问好不好看。
芸霜眼巴巴的看着,羡慕的很,李珍儿问就答了好看,完全是心里话。
一旁的李范氏笑眯眯的问找到高家了没,芸霜抢先回答了,还把高家大门的气派给描绘了一番。
李范氏笑眯眯的听着,等芸霜说完,拿出两朵绢花来,一朵红色,一朵蓝色,和李珍儿头上是一个款的,说送给两姐妹。
芸霜倒想伸手拿,但是拿人东西这种事情还得姐姐点头才行,就眼巴巴的看看芸露,又看看那绢花。
两天冬笋。要说以前,她家也是农村,也有竹林,也去挖过冬笋,而且和她爷爷学着看哪里是笋子,所以,她眼尖的很,一挖一个准,至少挖十个地方有四根冬笋,芸霜没她的眼力,就只看她刨出冬笋的嘴了,屁颠屁颠跑上去接着她姐的挖。
挖冬笋也是需要技巧和力气的,一不小心就容易挖坏,挖坏的冬笋就失去味道了,而且她挖这冬笋是想过几天拿去集市卖掉,好有点钱买点过年货。过年可不能过的那么苦巴巴,好歹有点过年的样子。
两姐妹虽说力气小,又天寒地冻的不好挖,但因着她毒辣的眼睛,挖的准,挖了几天也挖了一两篮子。两姐妹就那么点力气,这个村子去镇上又只能靠双脚,把小的挖坏的挑出来自家吃,剩下的分两个篮子装了,都只装了半篮子,准备着过两天的十一集市拿去镇上卖掉,要是好卖回来再来挖点,十六再去卖,这里逢一和六就是赶集。
这冬笋价格很贵,这冬笋本身就小,剥了壳就那么一小块,天寒地冻的不好挖,不是每个人都有芸露那眼力的,但是有钱人又爱吃,价格自然贵,村里很多人就靠着冬天挖点冬笋过一年。
两姐妹运气好,刚到镇上就有人买,是一个富商的管事,他家的老爷爱吃冬笋,每到冬日每天餐桌上必有冬笋,今日是赶集,这不这管事又要来集市买冬笋了。他刚进集市恰好碰上她们,看她们的冬笋质量好,就全买了,价格也多,称了一下有二十来斤,算四十文一斤算,又看她们两个女娃也挺辛苦的,直接给了一两,还多给了几十文。还说年关了,他们老爷就爱这个菜,要是下次还挖了,直接去高家找他他都要。
两姐妹喜出望外,忙应了。她们卖的是没有剥壳的冬笋,那二十来斤剥了壳剩下的笋肉估计只有十来斤。要损失近一半,她虽说从书中看到说冬笋很贵,比猪肉还贵,还以为贵的是笋肉,而不剥壳也就一二十文一斤呢,完全是意料之外啊。
这是她第一年挖冬笋来卖,以前都只是跟着父母去挖点自家吃,没想到这么贵,一两啊,她过去一年都没有一两的收入。看来回去了得继续去挖,再来几趟就赚了好几两了,有存款就不担心家里谁病了没钱看病。若是存款再多点,可以考虑来镇上盘一个铺子,做做生意,也好离了村里。
在集市,她们还听到一些消息,比如,前边的陆将军又打胜仗了。因着她们所在的丰安县离战区很近,这边很多难民,还有很多少年郎,青年汉被征了兵,还有一些如她爹那般被战前被抓了壮丁的,所以大家都格外的关注战事。
今年年中,晋王在乾州府造反的时候,那边驻守的平乱军队就在这边征过兵,这征得兵都是经过正规程序的,比如她伯祖家的三儿子薛林,征了谁家的谁,县里都有档案。而她爹那种在路上被抓了壮丁的,她猜是被晋王的军队抓了,晋王当初是管辖丰安县所在的乾州府,曾经有晋王的军队在丰安县驻扎过,去年底和今年初没少在这边征兵抓壮丁。
这仗打了半年了,虽然朝廷派下来的陆将军骁勇善战,这足智多谋,是位良将,兵力也足,可是那晋王在这乾州待了几年,对这边地形熟悉,又筹划了那么久,底下也不缺人才兵力,加之这边山多,靠着地形的优势,一时难以分出胜负。
☆、第六章:遇李范氏
想到冬笋价格高,两姐妹挖起来格外卖力,起早贪黑,午饭都是冷透了的饼子或者红薯就着雪水吃。
十六那天,两姐妹一人提了一篮子就出门了。
翻过一座山头就到了一条官路,沿着这条官路走上七八里路就到了镇上。不过赶集的时候这路上都会有牛车驴车载人,三文钱一个人,提了东西也得另算钱。
因着两个篮子很占地方,那车主收了两文钱一篮子,两姐妹给了车主六文钱就坐上这驴车上镇里了。
上次去集市也是坐的这驴车,车主是这山脚的村民,每次赶集都在这山脚载客,来回多赶几趟,每天也有几十文的收入,赶上时节好,还能有上百文。
车上除了她两,还有一对夫妻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他们穿的衣服虽说也是粗布,但料子要稍微偏细些,没有补丁,亦没有洗的发黄,看样子是个家底不错的。
那妇人也提了个篮子,不过篮子洗的很干净,外边用粗布盖着,提上车的时候风吹起布盖一角,隐约可见里面是些上好的布还有刺绣,约摸是些成衣。那男人提了一些野货,都是些野味,比如野鸡野兔之类的。
那妇人见两姐妹一人提了一篮子冬笋,不禁好奇的问:“呦,这么多,这爹娘怎么不和你们一起去城里,让两个小女娃去。”
芸露对自己父母的意外早已经淡定,很淡然的答:“我娘去世了,我爹在打仗,家里就我和我妹妹力气最大了。”
那妇人自知戳了人痛处,不过见对方脸上没有太多的悲伤,看样子是已经习惯了,而且估摸着还是长姐和二姐,下面估计还有弟弟妹妹,上头还可能有生病的祖母祖父,自觉的有些心疼,“真是乖孩子,这冬笋都是你们自己挖的吗?真会挖,我昨儿上山挖了,挖半天都没挖到两根笋。”
芸露还没开口,芸霜说话了:“是呀,我和姐姐两个人挖的,我姐姐很厉害,找的很准,只是我们力气小,挖的不快。”
那妇人惊讶的张大嘴,不了置信的说,“呦,年纪轻轻就这么厉害了呀,比我厉害多了。”
芸霜高兴的笑了,被人夸肯定开心,“谢大婶夸奖了。”
“这孩子,真谦虚……”
那妇人又和她们聊了很多,聊的多是家常事,这么一路都快把她家的底细摸透了,包括她有哪些亲戚。她们不熟,芸露是不想多说,奈何有个猪队友,芸霜是句句答得实诚,她又不能喊她别说了,真心让她头痛。
不过那妇人也把她自己的情况说了,她自称夫家姓李,娘家姓范,她们可以喊她李婶。
李范氏是个绣娘,娘家在镇上有一家成衣铺,专为镇上的大户人家做衣裳,今天带的是上次接的活计,今儿个做完了就带到她娘家的铺子去,有时候没接活计自己也做一些放到她娘家铺子卖,每年也有些收入。她丈夫是个庄稼汉,亦是个猎户,农忙的时候种田,闲时了就去打打猎,在山上挖陷阱,运气好能逮个几百斤的野猪,有些有点钱的就爱这些野味,他也有固定的客户,价格给的还不低,每年也有不少收入。两口子都有营生,夫妻又恩爱,日子过得还不错,若是能生个儿子,儿女双全,那就圆满了。
若说起来,当初这李全能娶李范氏也是一段趣事,范家不穷,说的上小富,自然不会把女儿嫁到乡下种田,而李范氏自小养的娇贵,也不会种田,绣花倒在行。只是啊,这意外要来,谁也预料不到,李范氏十四岁那年,她娘正忙着给她找婆家,没料着李范氏出了事,在路上碰见了登徒子,被拉到一个角落,欲行猥琐之罪,还是路过的李全救了她,不过衣服已经扯破了,身子被人看了去。
未出阁的闺女受到这事肯定名声受损了,她找婆家就难了,那时候的李范氏想死的心都有了。还是她爹和李全说,他既然看了他闺女的身子,若是没娶妻就娶了她闺女吧,不要聘礼,嫁妆也给的多。这李全还真没娶妻,他娘是后娘,巴不得他打一辈子光棍,他爹走了几年了,也没人张罗。
就这么着,李范氏带着丰厚的嫁妆嫁给了李全,她一嫁过去他后娘见她不是个能干活的,就说要分家,还想分李范氏的嫁妆,那李范氏的兄长带了喊了一个捕快朋友到了李全家,他后娘就焉了,没再说要她的嫁妆。
一分家,分给她们家的是最次的地,还没给分房子。李全也不争,李范氏也不是个吵架的主,若不是她后娘都惦记着她的嫁妆了也不会想着喊娘家人来撑腰。
两口子就拿着李范氏的嫁妆在村里建了个房子住,后面还买了点上好的地,李全也开了些荒地。李全勤劳,打猎种地都是一把好手,李范氏虽说做农活不行,但也勤劳,平日里,做做饭,种个菜地,制制盐菜之类的,或就是就坐着做成衣,鞋子和绣花换钱,日子也过得舒心。
这驴车的速度比人快些,也舒服些,很快就到了镇里。那车主说回去的时候可以在这等他,他都是在这跑往返的。
两姐妹到镇上找不到方向,还是问了李范氏,因着她娘家的成衣店与高家隔得不远,还同路了一段,又指了路。
芸露自是感谢一番,她的确不知道那高家怎么走,她在这镇上的次数不多,每次去的也就是集市,赶完集就在集市周边买点东西回家了。幸亏那李范氏的指点,两姐妹很快就找到了高家。
这高家也好找,安定镇本就不大,而高家是安定镇最大的人家,亦是最富的人家,高门大户,大门口有两个大狮子,牌匾上的“高府”二字甚是气派。
她们进的自然不是正门,不过路过看了一眼就去了上次那管事说的角门,敲了敲门就有小厮开了门,听说是和高管事说好卖冬笋的,忙喊她们进屋,又去喊了高管事过来。
这次的冬笋比上次多了十来斤,管事依旧大方,说快过年了,就直接给了二两银子。
有了这二两银子,两姐妹去镇上的布庄扯了一块粗布,过年得有新衣裳穿不是,她打算给她祖母和云霖做一身,回家熬夜给做出来就好了,她和芸霜倒不用,她自己衣服还够穿,上次她舅就给她和芸霜一人带了一件棉衣,说是她姥姥做给她的,她们舍不得穿,打算过年穿。芸霜也穿她的旧衣服,家里穷,也不在乎补不补丁了,有得穿就行。
除了布,还买了几斤肉,一些年货。
回去的时候又碰到了李婶一家,她们的野货卖了,又买了点年货,也扯了布,不过却是扯了一整匹,布料看上去也细腻一些,除此之外还有些其他的货物,可比来时多多了。她女儿李珍儿还买了个粉色绢花,带在了头上,看见两姐妹还高兴的问好不好看。
芸霜眼巴巴的看着,羡慕的很,李珍儿问就答了好看,完全是心里话。
一旁的李范氏笑眯眯的问找到高家了没,芸霜抢先回答了,还把高家大门的气派给描绘了一番。
李范氏笑眯眯的听着,等芸霜说完,拿出两朵绢花来,一朵红色,一朵蓝色,和李珍儿头上是一个款的,说送给两姐妹。
芸霜倒想伸手拿,但是拿人东西这种事情还得姐姐点头才行,就眼巴巴的看看芸露,又看看那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