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综]天生反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致上就是那种“若不是别人彻底拐带坏了自家孩子,青书也不会错得这么彻底”的心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笔账陈友谅背得还真不算冤。
殷梨亭颤着声音说:“想当初我们师兄弟七个,在武当山上好不快活,我便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怎么好像就那么一眨眼的功夫,事情怎么会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七兄弟再也无法聚首不说,如今连青书也废了。何至于此……”
杨不悔听得一怔,什么叫做“如今连青书也废了”?
她刚想说些什么,另一道声音突然插/进来:“六弟,你魔障了!”一个面色冷静严肃的男子跨门而入。
殷梨亭顺着声音看去,道了一声:“二哥,你怎么过来了。”
俞莲舟说:“我听底下的弟子说你去见青书回来了,就到你这里来了。”
殷梨亭:“二师兄可是也见过青书了?”
俞莲舟叹道:“之前在后山上见了他一面,又从大师兄那里听说他筋脉丹田皆毁,我心里一时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青书,所以才过来想和你聊聊。”
杨不悔的针扎到了自己的手指。
俞莲舟说:“不知道青书那孩子说了些什么,惹得大师兄在七弟的墓前发了好大一通火,也不明白青书他那脾气到底随了谁,死倔,一句软话都不说。要不是我和张无忌赶了过去,大师兄那架势简直像是要把青书打死在七弟墓前。”
殷梨亭想起自己之前去看青书时,他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孤零零的自己清理伤口的情景,他木愣愣地说:“青书他什么都没对我说,他只说是些皮肉小伤,既没说是怎么伤的,也没说是谁伤的。”
杨不悔趁着他们两人在那说话,一个人离开了房间。
她与宋青书并不太熟,所知所晓的事情大部分来自他人之口。在她看来,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宋青书身死时,她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好伤心的。
只是杨不悔当初亲眼目睹生母惨死,后来又在有着众多邪人异士的明教里长大,虽然仍旧保持着幼时的天真烂漫,但骨子里中却带上了几分视世俗于无物的拧劲,要不当初也不会不管不顾的嫁给了殷梨亭。宋青书为保护宋大侠被周芷若一掌打死,而她的母亲则是被灭绝师太一掌碎颅,后来她又从他人口中得知,当日屠狮大会上殷梨亭也差点被周芷若打成重伤,她面上不显实则对峨眉已是厌恨到了极点。提起这事她就忍不住心中冷笑,这师徒俩喜欢一掌打死人的习惯还真是一脉相承。这一来二去,心中的天平就不免倾斜到了宋青书这一边。
你瞧,纵是你以前再光明再伟大,一旦你走岔了路,你就彻彻底底的完了。而那些从一开始就没在正道上走,各种搅风搅雨,为人阴狠奸诈的真正坏胚子,只需要软下腰放低姿态说点改过自新的好话,就没人会计较了。看看人家陈友谅如今活得多好?一呼百应,好不风光。
这些话她从不曾对别人说,因为她知道没人会赞同自己的观点。
杨不悔从房间里走出来,倒不是为了透透气,她看着天色感觉已经到了饭点,就直接去了灶房。她做了点小菜,顺便热了点干粮。这些饭菜并不是给殷梨亭和俞莲舟的,而是准备给宋青书的。
男人总归不如女子心细。殷梨亭他们师兄弟几个身为武当派的长辈,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小灶,想要自己做点吃也行,想要别人做好了送过来吃也可以,至于底下的小辈弟子,想也知道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灶膛,吃饭时只能去侧殿和大家一起吃了。
这个时候,如果身负骂名的宋青书出现在众弟子中间,让他如何自处?换位思考一下,杨不悔觉得自己是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讨嫌的。
杨不悔推测的不错,乔衡的确没有去众弟子面前讨嫌的想法。当然,更因为他现在根本不饿,吃不吃饭就不急迫了。
拜体内的那股九阴寒气所赐,这具身体的肠胃功能实在不怎么好。吃热了不行,凉了更不行,稍硬点,难消化一些,又或是稍刺激点,就能让他胃疼得上近半个时辰,浑身冷汗淋漓。乔衡的胃口本来就算不上多好,这一闹腾,让他的食欲更是大减。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肠胃对饥饱的感知度不敏感,他在饭量上全靠心中计算,幸而他的饭量本来就不大,又食欲不振,这才没折腾出新的胃病来。
或许是他平日里掩饰得太好,吃饭太规矩,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宋远桥还是与他相处最久的张无忌都没有发现。
当杨不悔过来时,就看到乔衡正负手而立站在森森松柏下。他背对着她,树影洒落在他身上,有如藻荇交横,他在阴影中站立着,目光却望向了远方天地交接处的太阳。
杨不悔将手中的托盘放在院中的石桌上,嗔怪道:“你身上还有伤,怎么不在房间里歇息一下。饿了吗?饿的话不妨先吃点东西。”
乔衡转过身,见到一个眉眼间颇为俏皮姝丽的女子正看着自己,他仔仔细细地过了一遍记忆,然后行了一礼道:“怎敢劳烦六嫂亲自为我操劳。”
杨不悔端详着这个昔日有着玉面孟尝美称的青年,不知是不是错觉,她在他转过身来的那一瞬间,好似在他身上感到了一股腐朽之气,非是真正意义上能够闻到的气味,而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感知。他一身历经沧桑的宓穆,全然没有他这个年纪的人该有的活力,但再一细看,这股违和感又消失不见,只剩下满身寒素。
乔衡看着托盘上那几样简单却不失香味的饭菜,说:“六嫂手好巧,六叔有福气了。”
杨不悔露出一个开心又腼腆的笑容。
杨不悔没有在这里多呆,她虽嫁予了殷梨亭,但年龄比宋青书都要小上好几岁,孤男寡女的凑在一块,平白惹人说闲话。
乔衡只喝了一碗她端过来的粥,至于其他的饭菜他一筷子都没有动。他依旧站立在庭院中,视线如之前那般追逐着天际的太阳,任凭身后的饭菜摆在石桌上渐渐冷却。
当太阳彻底沉下去后,周围的光线也暗了下来。
乔衡回到房间里,找出蜡烛插在了烛台上,他拿着打火石点火,不过这些蜡烛存放的时间毕竟有些长了,他接连试着打了几次火都未能成功。他的眼里不见一丝焦躁不耐,只机械性的重复着打火的动作,不知多少下之后,一缕火苗猛地从烛芯上跳跃了起来。只要点燃了一根,剩下的蜡烛就好说了。
他把烛台放在书桌旁,桌子上摆着他翻找出来的宋青书用剩下宣纸和墨条。他端端正正地坐了下来,如同过去每一个身在刘家村的夜晚,他拿起毛笔趁夜誊书。
他曾经默写出来的书册,都在他离村时放的那一把火中烧得干干净净。既然没了,那就重写。
直到现在他仍旧以刘家村的教书先生自居,一整村的人迁徙,速度自然要比他们三人轻装简行的来到武当慢很多,等着他们来到武当附近的地界上安顿下来之后,也就到了他离开武当的时候了。
他从不打算就这么一直呆在武当山上。如今他丹田被毁,行同废人,肩不能提手不能挑,他留在武当山上有什么意义呢?除去终日枯坐直至死亡,乔衡别无他事可做。至于代替真正的宋青书为莫声谷守孝什么的,这些都是自我安慰的形式主义罢了,就算他真的给莫声谷老老实实的披麻戴孝数年,难道他还能从地底下爬出来不成?
死而又活,这么多年来,乔衡也只见过自己拥有这份“殊荣”,虽然他从来都不想要这份荣幸。
写着写着,他手中的笔突然停了下来。
他想到宋远桥已在村长面前揭穿了自己的身份,等他们一路迁徙至此,又怎会不打听自己的事情,想来也彻底清楚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了。他不需要细想,就能猜到他人会用一些怎样的词汇来评价自己,欺师灭祖、弑叔叛教、戕害同道,他们从众人嘴里听到的只会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猖狂小人的形象。
不论是哪个年代,总讲究“名师高徒”,“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又何尝只是在讲为官者如何治理人民。谁不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能够学富五车、德高望重,又有谁会希望自家孩子的老师是个品德败坏、心性堕落的人,只会唯恐避之不及,生怕儿女在耳濡目染之下,沾上一身不好的习性。
他只道等他们迁徙过来后,就下山继续当自己的教书先生,却忘记对方还稀不稀罕、愿不愿意自己教了。
白日里他还在嫌恶他人的自作多情,却不曾想,最自作多情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这样想着,乔衡捏着的笔再也无法在宣纸上落下,他把它往笔架上随手一撂。他站起身来,椅子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噪音,他头也不回的走开了。
,大致上就是那种“若不是别人彻底拐带坏了自家孩子,青书也不会错得这么彻底”的心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笔账陈友谅背得还真不算冤。
殷梨亭颤着声音说:“想当初我们师兄弟七个,在武当山上好不快活,我便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怎么好像就那么一眨眼的功夫,事情怎么会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七兄弟再也无法聚首不说,如今连青书也废了。何至于此……”
杨不悔听得一怔,什么叫做“如今连青书也废了”?
她刚想说些什么,另一道声音突然插/进来:“六弟,你魔障了!”一个面色冷静严肃的男子跨门而入。
殷梨亭顺着声音看去,道了一声:“二哥,你怎么过来了。”
俞莲舟说:“我听底下的弟子说你去见青书回来了,就到你这里来了。”
殷梨亭:“二师兄可是也见过青书了?”
俞莲舟叹道:“之前在后山上见了他一面,又从大师兄那里听说他筋脉丹田皆毁,我心里一时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青书,所以才过来想和你聊聊。”
杨不悔的针扎到了自己的手指。
俞莲舟说:“不知道青书那孩子说了些什么,惹得大师兄在七弟的墓前发了好大一通火,也不明白青书他那脾气到底随了谁,死倔,一句软话都不说。要不是我和张无忌赶了过去,大师兄那架势简直像是要把青书打死在七弟墓前。”
殷梨亭想起自己之前去看青书时,他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孤零零的自己清理伤口的情景,他木愣愣地说:“青书他什么都没对我说,他只说是些皮肉小伤,既没说是怎么伤的,也没说是谁伤的。”
杨不悔趁着他们两人在那说话,一个人离开了房间。
她与宋青书并不太熟,所知所晓的事情大部分来自他人之口。在她看来,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宋青书身死时,她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好伤心的。
只是杨不悔当初亲眼目睹生母惨死,后来又在有着众多邪人异士的明教里长大,虽然仍旧保持着幼时的天真烂漫,但骨子里中却带上了几分视世俗于无物的拧劲,要不当初也不会不管不顾的嫁给了殷梨亭。宋青书为保护宋大侠被周芷若一掌打死,而她的母亲则是被灭绝师太一掌碎颅,后来她又从他人口中得知,当日屠狮大会上殷梨亭也差点被周芷若打成重伤,她面上不显实则对峨眉已是厌恨到了极点。提起这事她就忍不住心中冷笑,这师徒俩喜欢一掌打死人的习惯还真是一脉相承。这一来二去,心中的天平就不免倾斜到了宋青书这一边。
你瞧,纵是你以前再光明再伟大,一旦你走岔了路,你就彻彻底底的完了。而那些从一开始就没在正道上走,各种搅风搅雨,为人阴狠奸诈的真正坏胚子,只需要软下腰放低姿态说点改过自新的好话,就没人会计较了。看看人家陈友谅如今活得多好?一呼百应,好不风光。
这些话她从不曾对别人说,因为她知道没人会赞同自己的观点。
杨不悔从房间里走出来,倒不是为了透透气,她看着天色感觉已经到了饭点,就直接去了灶房。她做了点小菜,顺便热了点干粮。这些饭菜并不是给殷梨亭和俞莲舟的,而是准备给宋青书的。
男人总归不如女子心细。殷梨亭他们师兄弟几个身为武当派的长辈,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小灶,想要自己做点吃也行,想要别人做好了送过来吃也可以,至于底下的小辈弟子,想也知道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灶膛,吃饭时只能去侧殿和大家一起吃了。
这个时候,如果身负骂名的宋青书出现在众弟子中间,让他如何自处?换位思考一下,杨不悔觉得自己是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讨嫌的。
杨不悔推测的不错,乔衡的确没有去众弟子面前讨嫌的想法。当然,更因为他现在根本不饿,吃不吃饭就不急迫了。
拜体内的那股九阴寒气所赐,这具身体的肠胃功能实在不怎么好。吃热了不行,凉了更不行,稍硬点,难消化一些,又或是稍刺激点,就能让他胃疼得上近半个时辰,浑身冷汗淋漓。乔衡的胃口本来就算不上多好,这一闹腾,让他的食欲更是大减。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肠胃对饥饱的感知度不敏感,他在饭量上全靠心中计算,幸而他的饭量本来就不大,又食欲不振,这才没折腾出新的胃病来。
或许是他平日里掩饰得太好,吃饭太规矩,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宋远桥还是与他相处最久的张无忌都没有发现。
当杨不悔过来时,就看到乔衡正负手而立站在森森松柏下。他背对着她,树影洒落在他身上,有如藻荇交横,他在阴影中站立着,目光却望向了远方天地交接处的太阳。
杨不悔将手中的托盘放在院中的石桌上,嗔怪道:“你身上还有伤,怎么不在房间里歇息一下。饿了吗?饿的话不妨先吃点东西。”
乔衡转过身,见到一个眉眼间颇为俏皮姝丽的女子正看着自己,他仔仔细细地过了一遍记忆,然后行了一礼道:“怎敢劳烦六嫂亲自为我操劳。”
杨不悔端详着这个昔日有着玉面孟尝美称的青年,不知是不是错觉,她在他转过身来的那一瞬间,好似在他身上感到了一股腐朽之气,非是真正意义上能够闻到的气味,而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感知。他一身历经沧桑的宓穆,全然没有他这个年纪的人该有的活力,但再一细看,这股违和感又消失不见,只剩下满身寒素。
乔衡看着托盘上那几样简单却不失香味的饭菜,说:“六嫂手好巧,六叔有福气了。”
杨不悔露出一个开心又腼腆的笑容。
杨不悔没有在这里多呆,她虽嫁予了殷梨亭,但年龄比宋青书都要小上好几岁,孤男寡女的凑在一块,平白惹人说闲话。
乔衡只喝了一碗她端过来的粥,至于其他的饭菜他一筷子都没有动。他依旧站立在庭院中,视线如之前那般追逐着天际的太阳,任凭身后的饭菜摆在石桌上渐渐冷却。
当太阳彻底沉下去后,周围的光线也暗了下来。
乔衡回到房间里,找出蜡烛插在了烛台上,他拿着打火石点火,不过这些蜡烛存放的时间毕竟有些长了,他接连试着打了几次火都未能成功。他的眼里不见一丝焦躁不耐,只机械性的重复着打火的动作,不知多少下之后,一缕火苗猛地从烛芯上跳跃了起来。只要点燃了一根,剩下的蜡烛就好说了。
他把烛台放在书桌旁,桌子上摆着他翻找出来的宋青书用剩下宣纸和墨条。他端端正正地坐了下来,如同过去每一个身在刘家村的夜晚,他拿起毛笔趁夜誊书。
他曾经默写出来的书册,都在他离村时放的那一把火中烧得干干净净。既然没了,那就重写。
直到现在他仍旧以刘家村的教书先生自居,一整村的人迁徙,速度自然要比他们三人轻装简行的来到武当慢很多,等着他们来到武当附近的地界上安顿下来之后,也就到了他离开武当的时候了。
他从不打算就这么一直呆在武当山上。如今他丹田被毁,行同废人,肩不能提手不能挑,他留在武当山上有什么意义呢?除去终日枯坐直至死亡,乔衡别无他事可做。至于代替真正的宋青书为莫声谷守孝什么的,这些都是自我安慰的形式主义罢了,就算他真的给莫声谷老老实实的披麻戴孝数年,难道他还能从地底下爬出来不成?
死而又活,这么多年来,乔衡也只见过自己拥有这份“殊荣”,虽然他从来都不想要这份荣幸。
写着写着,他手中的笔突然停了下来。
他想到宋远桥已在村长面前揭穿了自己的身份,等他们一路迁徙至此,又怎会不打听自己的事情,想来也彻底清楚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了。他不需要细想,就能猜到他人会用一些怎样的词汇来评价自己,欺师灭祖、弑叔叛教、戕害同道,他们从众人嘴里听到的只会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猖狂小人的形象。
不论是哪个年代,总讲究“名师高徒”,“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又何尝只是在讲为官者如何治理人民。谁不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能够学富五车、德高望重,又有谁会希望自家孩子的老师是个品德败坏、心性堕落的人,只会唯恐避之不及,生怕儿女在耳濡目染之下,沾上一身不好的习性。
他只道等他们迁徙过来后,就下山继续当自己的教书先生,却忘记对方还稀不稀罕、愿不愿意自己教了。
白日里他还在嫌恶他人的自作多情,却不曾想,最自作多情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这样想着,乔衡捏着的笔再也无法在宣纸上落下,他把它往笔架上随手一撂。他站起身来,椅子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噪音,他头也不回的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