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提要:全新的认识角度——用对称的方法认识世界,用建构的方法认识世界,用全息的方法认识世界,用合理的方法认识世界。以对称空间、五度空间为基本框架,以还原与整体的统一为基本线索,整合原有对立的范畴,建构历时性与层次性统一、实证与规范统一、归纳与演绎统一、还原与整体统一、有限与无限统一的方法论体系,为对称经济学的创立奠定方法论的基础。
关键词:对称 五度空间 还原与整体 有限与无限 实证与规范 历时性与层次性
见仁见智 用对称的方法认识世界
经济学(方法)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君临一切,就在于它的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还原与整体的统一的对称方法。
经济学规律是经济规律的反映;把握经济规律,不是靠显微镜,不是靠解剖刀,而是靠抽象思维能力;这个抽象思维的过程,不是线性推演、线性规划的过程,而是分析与综合、还原与整体相统一的、主客体对称的五维的过程。其中的封闭式的“实验”与数字推导,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不可以独挑大梁。因此,把经济学(方法)比喻为气象学、天文学是不对的,比喻为物理学与化学也是错误的。经济学(方法)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君临一切,就在于它的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还原与整体的统一的对称方法。在对称方法论中,归纳(统计)方法占从属地位。这和西方经济学中把统计(归纳)看成主要方法有本质不同。在对称方法中,理性(理性预期)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我们既不能因为理性(预期)的必要性而把它看成是唯一的,也不能因为理性(预期)的非充分性而否认其作用。正确的做法,是给理性(预期)以合理定位,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其作用。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问题,是夸大理性(预期)的作用,一旦在现实中碰壁,就走向另一极端,夸大经济世界的不确定性而陷入不可知论。
西方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分、主流与非主流的区分,说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共同点:线性思维方式。
线性思维方式与理论体系的不可操作性,是西方经济学的最本质特征。它们只谈经济问题的“解释”,而不谈经济问题的“解决”;事实上也解决不了问题。搞不清分析与综合、研究与叙述的联系与区别;只有逻辑分析,没有历史分析。用“思想实验”代替社会实验。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实验”,抹杀了被实验者的主体能动性。西方经济学家们将精力集中于简单的线性系统,滋生了一种重抽象还原的主流学术氛围。还原论的思维方式:片面分析的而非综合的,只讲供求平衡,未讲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平衡。西方经济学家们坚持认为,他们可以通过系统的组成部分解释复杂系统,尽管这些部分实际上是无法从整体分割的。西方经济学家们认为,对经济的唯一根本的陈述是关于经济中最本原层次的陈述。西方经济学家们将系统行为,如企业自组织、市场交换过程都看作是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简化为深层的本原(注:不是本质)——如经济人、商品、产权、交易。他们的方法论基础是还原论——把复杂微观系统的变化看作是由组成它们的原子的运动引起的。西方经济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方法和对像、工具和目的相背离,错误的结论一开始就包含在错误的前提之中,经济学一开始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此,问题不在于经济学是否科学,而在于我们是否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就是对称的方法,对称的方法整体上就是五度空间架构中时间、空间、层次相对称的方法。对称方法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规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理论内容与理论形式、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研究层次与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与叙述过程对称的方法。
用对称的方法认识世界,用对称的方法认识经济,用对称的方法认识经济学,就是对称的方法。
对称的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称。对称,即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虽可以互相印证,然而决无先后之分。科学的方法论是正确的世界观的功能;正确的世界观是科学的方法论的必要前提。拥有正确的世界观是拥有科学的方法论的原因,拥有科学的方法论是拥有正确的世界观的证明。要把“方法论”和“关于方法的理论”区别开来。正好像一个人只能有一种世界观,以特定的主体为参照系,“关于方法的理论”有多种,然而“方法论”只有一个。不同的方法之间不是并列的,而是有着层次关系。方法论指导和制约方法,高层次方法指导和制约低层次方法,方法指导和制约专业技术,高层次专业技术指导和制约低层次技术。
对称的方法: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对称方法。对象决定方法——经济的复杂性、经济学的整体性,决定了必须用实事求是、理论和实际对称的方法。实事求是,就是没有先入为主的立场。实事求是,就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际的对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事实面前人人平等,诚信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事求是,就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学的对称。由改革的对象来领导和推进改革,是改革的悖境,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根本原因。改革的悖境使改革受阻、扭曲、走样,甚至走向反面;不但达不到解放生产力的目的,而且还成为改革的对象借机进行权力寻租的平台,改革的政策成了**的温床。
对称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方法都有参照系;所谓没有任何参照系的“玄学”、“形而上学”方法或哲学方法,实际上是以整个宇宙为参照系。把自己局限在理性分析范围内的“主流经济学”,不能理解和解释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同知识经济形态这个参照系不兼容。主流经济学的真理性只能局限在工业经济时期,在知识经济时代将被“证伪”。因此,所谓对称的方法,就是范式与参照系对称。不但不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参照系中真理性不一样,而且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参照系中有效性也不一样。换了参照系,原来有效的方法将变得无效。更大的参照系中的科学原理有更大的适用范围,不能理解为比更小的参照系中的科学原理有更多的真理性。既然它们在各自的参照系中都是绝对真理,因而是等价的,不存在谁的真理性更多;也不存在谁是相对真理,谁是绝对真理;更不能理解为新的才是真理,旧的被证伪、被推翻。科学范式的转变过程,是参照系转移的过程。人类认识的深化、参照系的转移,适合新的参照系的科学原理的出现,并非旧的科学原理被证伪:它们在各自的参照系里都是绝对真理;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它们是等价的。以地球为参照系,“地球中心论”是正确的。以太阳系为参照系,太阳中心论是正确的。以宇宙为参照系,无中心论是正确的。以人类为参照系,“人类中心论”是正确的。只要明确参照系,这种真理论上的多元化就不会陷入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
对症下方 经济学方法与对象的对称
经济客体的意义取决于经济主体,取决于经济主体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只要方法对头,思路正确,经济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巨型的实验室。
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所以有时在追求精确性的同时,会造成模糊,而有时模糊方法反而会使其精确。在这里,模糊与精确、定性与定量、结构与要素均为对称的范畴,也是对称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量经济学”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数据的精确性,反而会走向准确认识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的反面。特别要建立幸福经济学,用精确的数字方法则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人的幸福感是根本不能计算的;如果要使人的幸福感能得以准确评价,唯一的办法是定性的结构分析,而定量的模型分析根本帮不上忙。这就是对象和方法的对称。对于传统经济,精确的数理模型分析工具有近似的性质,而靠直觉建立起来的定性分析的结构性模型反映经济本质与规律则更准确。当然,这里的结构分析是时间、空间、层次相统一的五维结构。
所谓模型方法,就是在典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综合,使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思维的具体,又把这一思维的具体转变为实践观念,通过实践工程,转变为新的感性具体。这其间,假设只是过程或过渡环节,而绝非前提。而西方经济学家的数学模型却是以假设为前提,以数理统计为根本方法,这样建立起来的模型只有或然性,而无普遍必然性;虽然有时会因碰运气发生作用,但极易因为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失效。经济模型的样本是不是随机抽取的?NO!
数学模型之所以不能反映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是因为纯数学只能证明不能发现,只能根据现有的经济现象进行建模,而不能预测经济的发展。一旦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原有的模型就将无效。比如丁伯根的“蛛网理论”,其依据就是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在生产规模既定之后生产过程未定之前,无法中途改变规模以适应需求变化。因此,农产品的需求信息与价格有一定的滞后性。把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与生产周期造成的价格变动轨迹画在以价格和产量为轴的坐标图上,形同蛛网,就形成蛛网理论。问题是蛛网理论的基础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价格反映的失灵,但信息不对称是历史的、相对的;一旦信息工具与手段发达、信息对称了,价格反映灵敏了,“蛛网理论”也就失去了客观依据。所以要使数学模型能反映经济的本质,预测经济的发展,靠得还是模型后面的思想——正确的方法论与正确的思维方法。
是否更深刻、更正确认识经济本质与规律,不是看其是否运用数学方程,而是看其整体抽象度。而数学不可能做到最高层次的抽象;能做到最高层次抽象的是哲学方法论。五度空间方法,就是这样的方法;对称方法,就是这样的方法;对称逻辑,就是这样的方法;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的方法,就是这样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就是这样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就是这样的方法。想用数学方法代替哲学的方法,只能菜篮打水,树杈打渔,挂一漏万,不着要领。
经济客体的意义取决于经济主体,取决于经济主体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只要方法对头,思路正确,经济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巨型的实验室。经济社会的实验只能在经济社会中进行,只能在被实验者不知道自己是被实验者的状态下进行。对于实验者来讲是自觉的,对于被实验者来讲是不自觉的,这样的实验才是有效的,其结论才是可靠的。这就是方法和对象的对称。用实验室来实验人的经济行为,是一种“实践悖论”。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建立任何实验室都是无价值无意义的,得出的结论要么是片面的,要么是不实际的。
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和科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不同,前者是从具体到抽象,后者是从抽象到具体。西方经济学是把前者等同于经济科学体系的建构过程,所以西方经济学有认识意义,但不能称为经济科学。内容和形式必须统一,观点和方法必须统一。对于经济学这一非常具体的经济科学来讲,用抽象的数学方法、线性的思维方式是不够的,必须用对称的方法才能得出经济科学的结论。
要知深浅 经济学形式与内容的对称
经济学形式与内容的对称,不但要求语言模型与经济学范式的对称,而且要求概念内涵与经济学范式的对称。
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等人工语言虽然都是语言,因而都是思维的形式,但同思维内容的关系不同:自然语言是形式和内容的原始的统一,因而更接近于概念。而后者由于形式化了,所以同思维内容距离较远。用自然语言建模是概念建模,所建模型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概念体系;用数... -->>
提要:全新的认识角度——用对称的方法认识世界,用建构的方法认识世界,用全息的方法认识世界,用合理的方法认识世界。以对称空间、五度空间为基本框架,以还原与整体的统一为基本线索,整合原有对立的范畴,建构历时性与层次性统一、实证与规范统一、归纳与演绎统一、还原与整体统一、有限与无限统一的方法论体系,为对称经济学的创立奠定方法论的基础。
关键词:对称 五度空间 还原与整体 有限与无限 实证与规范 历时性与层次性
见仁见智 用对称的方法认识世界
经济学(方法)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君临一切,就在于它的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还原与整体的统一的对称方法。
经济学规律是经济规律的反映;把握经济规律,不是靠显微镜,不是靠解剖刀,而是靠抽象思维能力;这个抽象思维的过程,不是线性推演、线性规划的过程,而是分析与综合、还原与整体相统一的、主客体对称的五维的过程。其中的封闭式的“实验”与数字推导,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不可以独挑大梁。因此,把经济学(方法)比喻为气象学、天文学是不对的,比喻为物理学与化学也是错误的。经济学(方法)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君临一切,就在于它的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还原与整体的统一的对称方法。在对称方法论中,归纳(统计)方法占从属地位。这和西方经济学中把统计(归纳)看成主要方法有本质不同。在对称方法中,理性(理性预期)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我们既不能因为理性(预期)的必要性而把它看成是唯一的,也不能因为理性(预期)的非充分性而否认其作用。正确的做法,是给理性(预期)以合理定位,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其作用。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问题,是夸大理性(预期)的作用,一旦在现实中碰壁,就走向另一极端,夸大经济世界的不确定性而陷入不可知论。
西方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分、主流与非主流的区分,说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共同点:线性思维方式。
线性思维方式与理论体系的不可操作性,是西方经济学的最本质特征。它们只谈经济问题的“解释”,而不谈经济问题的“解决”;事实上也解决不了问题。搞不清分析与综合、研究与叙述的联系与区别;只有逻辑分析,没有历史分析。用“思想实验”代替社会实验。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实验”,抹杀了被实验者的主体能动性。西方经济学家们将精力集中于简单的线性系统,滋生了一种重抽象还原的主流学术氛围。还原论的思维方式:片面分析的而非综合的,只讲供求平衡,未讲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平衡。西方经济学家们坚持认为,他们可以通过系统的组成部分解释复杂系统,尽管这些部分实际上是无法从整体分割的。西方经济学家们认为,对经济的唯一根本的陈述是关于经济中最本原层次的陈述。西方经济学家们将系统行为,如企业自组织、市场交换过程都看作是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简化为深层的本原(注:不是本质)——如经济人、商品、产权、交易。他们的方法论基础是还原论——把复杂微观系统的变化看作是由组成它们的原子的运动引起的。西方经济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方法和对像、工具和目的相背离,错误的结论一开始就包含在错误的前提之中,经济学一开始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此,问题不在于经济学是否科学,而在于我们是否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就是对称的方法,对称的方法整体上就是五度空间架构中时间、空间、层次相对称的方法。对称方法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规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理论内容与理论形式、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研究层次与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与叙述过程对称的方法。
用对称的方法认识世界,用对称的方法认识经济,用对称的方法认识经济学,就是对称的方法。
对称的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称。对称,即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虽可以互相印证,然而决无先后之分。科学的方法论是正确的世界观的功能;正确的世界观是科学的方法论的必要前提。拥有正确的世界观是拥有科学的方法论的原因,拥有科学的方法论是拥有正确的世界观的证明。要把“方法论”和“关于方法的理论”区别开来。正好像一个人只能有一种世界观,以特定的主体为参照系,“关于方法的理论”有多种,然而“方法论”只有一个。不同的方法之间不是并列的,而是有着层次关系。方法论指导和制约方法,高层次方法指导和制约低层次方法,方法指导和制约专业技术,高层次专业技术指导和制约低层次技术。
对称的方法: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对称方法。对象决定方法——经济的复杂性、经济学的整体性,决定了必须用实事求是、理论和实际对称的方法。实事求是,就是没有先入为主的立场。实事求是,就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际的对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事实面前人人平等,诚信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事求是,就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学的对称。由改革的对象来领导和推进改革,是改革的悖境,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根本原因。改革的悖境使改革受阻、扭曲、走样,甚至走向反面;不但达不到解放生产力的目的,而且还成为改革的对象借机进行权力寻租的平台,改革的政策成了**的温床。
对称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方法都有参照系;所谓没有任何参照系的“玄学”、“形而上学”方法或哲学方法,实际上是以整个宇宙为参照系。把自己局限在理性分析范围内的“主流经济学”,不能理解和解释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同知识经济形态这个参照系不兼容。主流经济学的真理性只能局限在工业经济时期,在知识经济时代将被“证伪”。因此,所谓对称的方法,就是范式与参照系对称。不但不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参照系中真理性不一样,而且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参照系中有效性也不一样。换了参照系,原来有效的方法将变得无效。更大的参照系中的科学原理有更大的适用范围,不能理解为比更小的参照系中的科学原理有更多的真理性。既然它们在各自的参照系中都是绝对真理,因而是等价的,不存在谁的真理性更多;也不存在谁是相对真理,谁是绝对真理;更不能理解为新的才是真理,旧的被证伪、被推翻。科学范式的转变过程,是参照系转移的过程。人类认识的深化、参照系的转移,适合新的参照系的科学原理的出现,并非旧的科学原理被证伪:它们在各自的参照系里都是绝对真理;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它们是等价的。以地球为参照系,“地球中心论”是正确的。以太阳系为参照系,太阳中心论是正确的。以宇宙为参照系,无中心论是正确的。以人类为参照系,“人类中心论”是正确的。只要明确参照系,这种真理论上的多元化就不会陷入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
对症下方 经济学方法与对象的对称
经济客体的意义取决于经济主体,取决于经济主体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只要方法对头,思路正确,经济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巨型的实验室。
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所以有时在追求精确性的同时,会造成模糊,而有时模糊方法反而会使其精确。在这里,模糊与精确、定性与定量、结构与要素均为对称的范畴,也是对称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量经济学”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数据的精确性,反而会走向准确认识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的反面。特别要建立幸福经济学,用精确的数字方法则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人的幸福感是根本不能计算的;如果要使人的幸福感能得以准确评价,唯一的办法是定性的结构分析,而定量的模型分析根本帮不上忙。这就是对象和方法的对称。对于传统经济,精确的数理模型分析工具有近似的性质,而靠直觉建立起来的定性分析的结构性模型反映经济本质与规律则更准确。当然,这里的结构分析是时间、空间、层次相统一的五维结构。
所谓模型方法,就是在典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综合,使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思维的具体,又把这一思维的具体转变为实践观念,通过实践工程,转变为新的感性具体。这其间,假设只是过程或过渡环节,而绝非前提。而西方经济学家的数学模型却是以假设为前提,以数理统计为根本方法,这样建立起来的模型只有或然性,而无普遍必然性;虽然有时会因碰运气发生作用,但极易因为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失效。经济模型的样本是不是随机抽取的?NO!
数学模型之所以不能反映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是因为纯数学只能证明不能发现,只能根据现有的经济现象进行建模,而不能预测经济的发展。一旦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原有的模型就将无效。比如丁伯根的“蛛网理论”,其依据就是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在生产规模既定之后生产过程未定之前,无法中途改变规模以适应需求变化。因此,农产品的需求信息与价格有一定的滞后性。把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与生产周期造成的价格变动轨迹画在以价格和产量为轴的坐标图上,形同蛛网,就形成蛛网理论。问题是蛛网理论的基础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价格反映的失灵,但信息不对称是历史的、相对的;一旦信息工具与手段发达、信息对称了,价格反映灵敏了,“蛛网理论”也就失去了客观依据。所以要使数学模型能反映经济的本质,预测经济的发展,靠得还是模型后面的思想——正确的方法论与正确的思维方法。
是否更深刻、更正确认识经济本质与规律,不是看其是否运用数学方程,而是看其整体抽象度。而数学不可能做到最高层次的抽象;能做到最高层次抽象的是哲学方法论。五度空间方法,就是这样的方法;对称方法,就是这样的方法;对称逻辑,就是这样的方法;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的方法,就是这样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就是这样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就是这样的方法。想用数学方法代替哲学的方法,只能菜篮打水,树杈打渔,挂一漏万,不着要领。
经济客体的意义取决于经济主体,取决于经济主体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只要方法对头,思路正确,经济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巨型的实验室。经济社会的实验只能在经济社会中进行,只能在被实验者不知道自己是被实验者的状态下进行。对于实验者来讲是自觉的,对于被实验者来讲是不自觉的,这样的实验才是有效的,其结论才是可靠的。这就是方法和对象的对称。用实验室来实验人的经济行为,是一种“实践悖论”。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建立任何实验室都是无价值无意义的,得出的结论要么是片面的,要么是不实际的。
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和科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不同,前者是从具体到抽象,后者是从抽象到具体。西方经济学是把前者等同于经济科学体系的建构过程,所以西方经济学有认识意义,但不能称为经济科学。内容和形式必须统一,观点和方法必须统一。对于经济学这一非常具体的经济科学来讲,用抽象的数学方法、线性的思维方式是不够的,必须用对称的方法才能得出经济科学的结论。
要知深浅 经济学形式与内容的对称
经济学形式与内容的对称,不但要求语言模型与经济学范式的对称,而且要求概念内涵与经济学范式的对称。
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等人工语言虽然都是语言,因而都是思维的形式,但同思维内容的关系不同:自然语言是形式和内容的原始的统一,因而更接近于概念。而后者由于形式化了,所以同思维内容距离较远。用自然语言建模是概念建模,所建模型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概念体系;用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