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圣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修行人身形矮胖,一脸老实,颇有些呆气,看修为应该还不到知心境,后背之上背着一把大砍刀,甫一听小心大师说要问一个简单的问题,顿时心里欢喜,忍不住眉开眼笑,但是紧接着便听见问题之后,那笑容便僵在脸上了!
与此同时,听见小心大师的问题的修行人,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思索之色。那位修行人眉头紧锁,苦着一张圆乎乎的胖脸,看样子就知道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什么是佛?这问题可不是什么简单的问题,佛之名号是佛门之中独有之称,始于佛祖,但含义之丰可称复杂。既表示佛祖本人,又表示佛祖所成之种种境界和无量功德,还表示修行之中的见性成就……总之这个字在佛门之中有种种意蕴,根本就一言难尽。
而在佛门修行之中,又往往以这样的问题问,用以提持或者勘验弟子修行的心性体悟以及境界成就。所以乍一听这是最简单的问题,但却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在佛门之中所谓不可意识相会,更不可不以意识会之,所以在佛门中有所谓动辄便错,舌动便招棒落的说法。
在佛门之中问这个问题,就好比道门中问什么是道一样。一般来说在道门的规矩之中,跟佛门有些相反,佛门问什么是佛用以勘验,但是道门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是不问道。因为大道玄妙,但可以行证,不可以言求,世间任何的言语都不能讲清楚道是什么,所以索性立一个规矩,不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弟子狂妄自大。以为自己得了大道,以道自居。其实修行之路,只是行道不休,证道不止罢了。所以佛门才有无所谓得,无所谓不得得说法。
佛门问佛,道门不问道。佛山道海两大源流所行虽异,但是所本则一,目的都是相同的。问也好,不问也罢,其实并不妨碍修行人去以此思索、求证,否则佛祖和道祖也不必传下修行了。其实修行人到了问什么是佛,思索什么是道的时候,必然是已经到了知命大成之境了。
知命之后,所要面对的便是命的来处。便是使命之天,也就是万物变化中的不变,是万物之来处,造化之根源。道门称之为道,而佛门称之为佛!这种面对并不流连于想象,而是要真的以身心去求证、去印证这等境界的玄妙,也就是知天之境。
现在这小心小和尚用这话来问这修行人,这修行人又矮又胖又呆。明显只有不到知心境的修为,跟知命大成之境隔着了不知道多少重的法天。加上又不熟悉佛门修行,当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为什么这位小心大师要以如此之高的境界才能思索的问题去问他呢?是故意刁难不让他进入佛山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直接拒绝,还要如此劳心费力,以小心大师的修为,自然是不必担心眼前这些修行人的吧!
6正看着场中那正在抓耳挠腮的矮胖呆,略一思索也明白了过来。真不是这位小心小和尚故意刁难,而是这位矮胖呆修行人自己要上佛山。既然他以这样的修为境界却硬生生要上佛山,自然就要选择面对这样的拷问,没有谁在为难他,如果有那也是他自己在为难自己。这就是小心大师口中的佛缘。既然缘分未到,又何必强求呢?那么多修行人在强求,但是他是不会随顺众人降低标准的。说实话,这么修行不足的人来哄闹要见佛山,他没有施法揍人,已经是很有礼貌了!佛门高人行事,也自有玄妙在其中。
那么多修行人来围观佛山,影响佛门清净,小心大师出来挡住众人,但是修行人可挡,有一点是不能挡的,那就是众人的向佛之心。虽然众人未必真有向佛修行之心,但是如此多的人来到佛山,佛门之人无论是直接拒而不见,或者施法驱赶都是不对的。流传出去,似乎是佛门中人自狭驱人,不让人近佛一般,并不是什么好事。到时候,虽然佛山的确只因佛缘得见,也会变成了是佛门中人故意为难众修行人。佛门不需要众人拥护,但是佛门中人却不能因为自己的行止成为了妨碍修行人接近佛门修行的障碍!
这就看出小心大师行事的高明之处了,他非但没有阻止众人来围观佛山,更没有劝退或者施法驱逐,反而更进一步,你们不是来看佛山吗?那好,那就让你们见。但没有佛缘自然见不着,以此言语对一两个修行人说还行,对眼前那么多修行人并没有什么说服力。小心大师就干脆顺水推舟,不仅让见佛山,更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让众人直接上佛山,当然前提是能够答对他所出的问题。
这样一来,便有化虚为实只妙用,将空无飘渺之佛缘化为考验自身的一问,有没有佛缘不再那么虚无缥缈。再者,从见佛山变成上佛山,更是会让修行人感到兴奋,让他们产生一种不虚此行之感,到最后修行人只会责怪自己答不对问题,而不再会觉得这是佛门中人刁难。
说到底,其实不过是转化了一个形式而已,能不能上佛山,还是要看有没有佛缘,与之前并没有什么区别,但策动人心变化,能够形成如今这般安稳的局面,不使人心走入躁动变乱,正是小心大师的高明。当然其中对于佛缘勘验一层,能够从一问之中勘验佛缘,也是需要有小心大师极高明的修为才能做到,这一节却不是唬人的。
另有一个问题,假如每个人都答不对问题,到最后岂不是仍旧让修行人心生不满吗?其实所谓佛缘有两种,第一的确是境界具足,突破知命大成,... -->>
那修行人身形矮胖,一脸老实,颇有些呆气,看修为应该还不到知心境,后背之上背着一把大砍刀,甫一听小心大师说要问一个简单的问题,顿时心里欢喜,忍不住眉开眼笑,但是紧接着便听见问题之后,那笑容便僵在脸上了!
与此同时,听见小心大师的问题的修行人,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思索之色。那位修行人眉头紧锁,苦着一张圆乎乎的胖脸,看样子就知道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什么是佛?这问题可不是什么简单的问题,佛之名号是佛门之中独有之称,始于佛祖,但含义之丰可称复杂。既表示佛祖本人,又表示佛祖所成之种种境界和无量功德,还表示修行之中的见性成就……总之这个字在佛门之中有种种意蕴,根本就一言难尽。
而在佛门修行之中,又往往以这样的问题问,用以提持或者勘验弟子修行的心性体悟以及境界成就。所以乍一听这是最简单的问题,但却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在佛门之中所谓不可意识相会,更不可不以意识会之,所以在佛门中有所谓动辄便错,舌动便招棒落的说法。
在佛门之中问这个问题,就好比道门中问什么是道一样。一般来说在道门的规矩之中,跟佛门有些相反,佛门问什么是佛用以勘验,但是道门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是不问道。因为大道玄妙,但可以行证,不可以言求,世间任何的言语都不能讲清楚道是什么,所以索性立一个规矩,不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弟子狂妄自大。以为自己得了大道,以道自居。其实修行之路,只是行道不休,证道不止罢了。所以佛门才有无所谓得,无所谓不得得说法。
佛门问佛,道门不问道。佛山道海两大源流所行虽异,但是所本则一,目的都是相同的。问也好,不问也罢,其实并不妨碍修行人去以此思索、求证,否则佛祖和道祖也不必传下修行了。其实修行人到了问什么是佛,思索什么是道的时候,必然是已经到了知命大成之境了。
知命之后,所要面对的便是命的来处。便是使命之天,也就是万物变化中的不变,是万物之来处,造化之根源。道门称之为道,而佛门称之为佛!这种面对并不流连于想象,而是要真的以身心去求证、去印证这等境界的玄妙,也就是知天之境。
现在这小心小和尚用这话来问这修行人,这修行人又矮又胖又呆。明显只有不到知心境的修为,跟知命大成之境隔着了不知道多少重的法天。加上又不熟悉佛门修行,当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为什么这位小心大师要以如此之高的境界才能思索的问题去问他呢?是故意刁难不让他进入佛山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直接拒绝,还要如此劳心费力,以小心大师的修为,自然是不必担心眼前这些修行人的吧!
6正看着场中那正在抓耳挠腮的矮胖呆,略一思索也明白了过来。真不是这位小心小和尚故意刁难,而是这位矮胖呆修行人自己要上佛山。既然他以这样的修为境界却硬生生要上佛山,自然就要选择面对这样的拷问,没有谁在为难他,如果有那也是他自己在为难自己。这就是小心大师口中的佛缘。既然缘分未到,又何必强求呢?那么多修行人在强求,但是他是不会随顺众人降低标准的。说实话,这么修行不足的人来哄闹要见佛山,他没有施法揍人,已经是很有礼貌了!佛门高人行事,也自有玄妙在其中。
那么多修行人来围观佛山,影响佛门清净,小心大师出来挡住众人,但是修行人可挡,有一点是不能挡的,那就是众人的向佛之心。虽然众人未必真有向佛修行之心,但是如此多的人来到佛山,佛门之人无论是直接拒而不见,或者施法驱赶都是不对的。流传出去,似乎是佛门中人自狭驱人,不让人近佛一般,并不是什么好事。到时候,虽然佛山的确只因佛缘得见,也会变成了是佛门中人故意为难众修行人。佛门不需要众人拥护,但是佛门中人却不能因为自己的行止成为了妨碍修行人接近佛门修行的障碍!
这就看出小心大师行事的高明之处了,他非但没有阻止众人来围观佛山,更没有劝退或者施法驱逐,反而更进一步,你们不是来看佛山吗?那好,那就让你们见。但没有佛缘自然见不着,以此言语对一两个修行人说还行,对眼前那么多修行人并没有什么说服力。小心大师就干脆顺水推舟,不仅让见佛山,更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让众人直接上佛山,当然前提是能够答对他所出的问题。
这样一来,便有化虚为实只妙用,将空无飘渺之佛缘化为考验自身的一问,有没有佛缘不再那么虚无缥缈。再者,从见佛山变成上佛山,更是会让修行人感到兴奋,让他们产生一种不虚此行之感,到最后修行人只会责怪自己答不对问题,而不再会觉得这是佛门中人刁难。
说到底,其实不过是转化了一个形式而已,能不能上佛山,还是要看有没有佛缘,与之前并没有什么区别,但策动人心变化,能够形成如今这般安稳的局面,不使人心走入躁动变乱,正是小心大师的高明。当然其中对于佛缘勘验一层,能够从一问之中勘验佛缘,也是需要有小心大师极高明的修为才能做到,这一节却不是唬人的。
另有一个问题,假如每个人都答不对问题,到最后岂不是仍旧让修行人心生不满吗?其实所谓佛缘有两种,第一的确是境界具足,突破知命大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