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镇军将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弹弧形弹道高达122米,60秒钟后命中目标。炮弹爆炸时尘土、碎片和硝烟形成巨大的圆锥形,升入300多米的高空。炮兵观察员从侦查气球上进行校正,使炮弹“逐步接近”目标。苏俄守军听到炮弹降落时发出的呼啸声,感到爆炸声越来越近,像在自己头上爆炸似的。他们的恐怖也一阵高过一阵。从晚上6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经过不懈的努力,白俄军的炮弹终于在他们头顶上爆炸了,钢弹头击穿工事,天花板坍塌,坑道阻塞,地下室内到处是火焰和瓦斯,爆炸声和喊声混杂在一起,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当"i号"暂时沉默时,四枚420毫米炮弹(1吨重)次第的击中炮塔顶部,插入了要塞顶部的炮塔装甲板,这些炮弹装有延迟爆破引信,在数分钟之内连续造成内部爆炸。"i号"装甲炮塔顶盖被整个掀开,白俄军立即动用100毫米以上的火炮对敞开的炮塔实施燃烧弹射击,其他火炮自由射击继续轰击炮塔周边设施。
整个炮击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直至"i号"联装炮塔上层建筑被完全摧毁,驻守炮塔要塞上层的苏军官兵全体阵亡。而此时营地的士兵也完全占领了东面的城墙,并打退了苏俄军的两次不成气候的反扑,控制了进入城区的街道。
面对白俄军的两面夹击,苏军被打个措手不及,两处城墙在天空露出黎明的第一道光芒时,宣布失守。绍林急忙调集所有苏军回援城市,准备巷战。
29日上午,白俄军完全占领了苏俄军放弃四面的城墙,开始向城区缓缓推进。
同时多数火炮亦向前推进2公里,这时已没有“i号”联装要塞炮的炮火压制,四门可以移动的150榴弹炮也没法掀起什么大的浪花,白俄军终于可以放心的使用火炮集中攻击战术。
失去了火炮的压制,苏俄军由于城市各区域之间的道路、铁路和电话等联络设施均遭到了白俄军的炮击和空袭,损坏严重,无法有效地协同;而且苏俄军内的指挥员有很大部分是没有经验的新军官,毕竟绍林带领的是精锐卫戍部队,而不是精锐野战部队,所以塞入了不少官宦子弟。而绍林的近卫部队又驻在市区,面对人海战术的白俄军自然要吃大亏。
但是直至29日下午,罗科索夫斯基的步兵还是没能顺利进入城区。
"i号"要塞并没有被摧毁,装甲炮塔被炸毁后,在“i号”的下部2层永固工事中仍有600名苏俄士兵,他们没有放弃抵抗,仍在死守!这个竖立在进入城区街道前的要塞炮残骸成了白俄军进入市区的“拦路虎”。于是罗科索夫斯基调集白俄军大量75毫米炮逼近工事进行零距离穿甲弹、榴霰弹交替射击,一小时后将第2层工事夷为平地,但苏俄守军拒绝投降进入地下第3层防御。白俄军的火炮无法攻击地下目标,只能派战斗工兵分区使用炸药一块块炸开工事入口,但工事内部有众多暗道和隐蔽火力点,炸药也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最后白俄军不得不采用原始的手段,进入工事用手枪、刺刀和工兵铲进行白刃战,以惨重代价占领了这个“血的房间”,当时人血在射击口和下水道里流成小溪,可见战斗之残酷。600名苏俄士兵中被俘者不到40人。
战至夜幕再次降临,整个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的外围全部被白俄军控制,而通往市区的各条道路也被打通了。
黑夜给绍林争取到了最后的时间,地形不熟的罗科索夫斯基放弃了晚上攻入市区的打算。刚刚那600苏俄士兵依仗着残存的工事,硬是让白俄军伤亡了4000余人才拿下堡垒。要是之后的苏俄士兵个个如此,那这仗就要换个打法了。
从12月29日晚开始,动用包括3门巨炮在内的西征军所有1300门火炮对市区内可能隐藏着4门榴弹炮的场所进行地毯式轰击,确保万无一失后,开始逐步的对主干道两侧的高楼进行定点式清理,意图打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市区,东西两路大军汇合。
对于罗科索夫斯基如此明显的意图,绍林命令守军逐步抵抗,争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最后陷落的时间。
可自从白俄军达成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区的全面包围后,守军的抵抗已无任何意义。12月30日,在持续了一天一夜的攻击后,白俄军减低炮击强度,步兵顺着主干道,一路占领了市区的50%。考虑到市民的生命安全和白俄巨炮的威胁,城内的苏俄军守备部队同意投降,这时守备总指挥绍林已经转移到了地堡,苏俄军被分割成数个区域,早已和其失去了联系。12月31日,白俄军停止炮击,各区域的苏俄军暗堡和火力点也陆续投降。这时身为守备总指挥的绍林,眼见事态无法挽回,坐上之前收入城内的炮舰带着守军残余的少量苏俄军上船撤退,强行突破白俄军的围堵,进入了叶尼塞河向西西伯利亚撤退。被闻讯赶来的战机给炸沉在叶尼塞河上,绍林更是生死不明。
至此,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攻防战落幕。这座号称西伯利亚第一的城市最终没能挡住“沙俄”复辟的脚步,这里曾是苏俄的骄傲、西伯利亚科技的发源地、西伯利亚文化的荣誉、整个西伯利亚军区的军营,而现在却成为了白俄进入西西伯利亚的基地。
在白俄军为其三天的进攻中,共发射了各式炮弹6400吨,整个城市的外围白俄军就付出了超过6万人阵亡,8万人负伤的代价,整个城市的外围土地变成血红,天空消失在浓烟和烈火中。白俄空军的出击2500架次,12000枚各式炸弹席卷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空军的机枪扫射更是达到暴风雨般猛烈的程度,
由于"i号"要塞的缘故,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区西面的建筑全部被炸毁,只有城市中部、东部的公路、图书馆、公园、学校幸存,整个城市在无数流星火球般地炮击中消失了三分之一。
不过,尽管城市毁坏得如此严重,但市民却活下来了,绍林再疯狂也没有拉着城市内所有人一起陪葬的想法,一是他没有那个实力,城内的两万民兵可不会允许他那么干的,而光靠他手下的一万苏俄精锐显然是办不到。二是城内各种势力错综复杂,面对向富农、资本家伸手的苏俄政权,无疑一直维护他们利益的白俄更得这些人的拥护,于是各种原因千奇百怪的无故内耗也极大的消耗了守军的力量。
也正是有了这些其他势力的相助,白俄军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在完成接收城市的第一天,赵云就下达了恢复生产的命令。可以说整座城市,除了禁止开展娱乐活动,城内的兵工厂,开始加紧制造火炮弹药,提供给白俄军使用。
在白俄军进城后的第二天,整座城市就开始恢复了生活的秩序,赵云要想兵进西西伯利亚,那么这座城市作为前进的基地肯定是要给予保留的,所以赵云,只是将科技研发的实验室和大学搬往了乌兰乌德,其余的一概保持了原样。
此次攻防战,赵云也算是见识到了苏俄精锐的真正实力,战后,城内一万四千多投降的苏俄军全部在“熟人”以及僧侣的“感化”下,编入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西征军。又将城内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青壮拉入队伍,充实之前的损失,使得战后打得连伤残在内只剩下四十万出头的西征军再次膨胀起来。
弹弧形弹道高达122米,60秒钟后命中目标。炮弹爆炸时尘土、碎片和硝烟形成巨大的圆锥形,升入300多米的高空。炮兵观察员从侦查气球上进行校正,使炮弹“逐步接近”目标。苏俄守军听到炮弹降落时发出的呼啸声,感到爆炸声越来越近,像在自己头上爆炸似的。他们的恐怖也一阵高过一阵。从晚上6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经过不懈的努力,白俄军的炮弹终于在他们头顶上爆炸了,钢弹头击穿工事,天花板坍塌,坑道阻塞,地下室内到处是火焰和瓦斯,爆炸声和喊声混杂在一起,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当"i号"暂时沉默时,四枚420毫米炮弹(1吨重)次第的击中炮塔顶部,插入了要塞顶部的炮塔装甲板,这些炮弹装有延迟爆破引信,在数分钟之内连续造成内部爆炸。"i号"装甲炮塔顶盖被整个掀开,白俄军立即动用100毫米以上的火炮对敞开的炮塔实施燃烧弹射击,其他火炮自由射击继续轰击炮塔周边设施。
整个炮击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直至"i号"联装炮塔上层建筑被完全摧毁,驻守炮塔要塞上层的苏军官兵全体阵亡。而此时营地的士兵也完全占领了东面的城墙,并打退了苏俄军的两次不成气候的反扑,控制了进入城区的街道。
面对白俄军的两面夹击,苏军被打个措手不及,两处城墙在天空露出黎明的第一道光芒时,宣布失守。绍林急忙调集所有苏军回援城市,准备巷战。
29日上午,白俄军完全占领了苏俄军放弃四面的城墙,开始向城区缓缓推进。
同时多数火炮亦向前推进2公里,这时已没有“i号”联装要塞炮的炮火压制,四门可以移动的150榴弹炮也没法掀起什么大的浪花,白俄军终于可以放心的使用火炮集中攻击战术。
失去了火炮的压制,苏俄军由于城市各区域之间的道路、铁路和电话等联络设施均遭到了白俄军的炮击和空袭,损坏严重,无法有效地协同;而且苏俄军内的指挥员有很大部分是没有经验的新军官,毕竟绍林带领的是精锐卫戍部队,而不是精锐野战部队,所以塞入了不少官宦子弟。而绍林的近卫部队又驻在市区,面对人海战术的白俄军自然要吃大亏。
但是直至29日下午,罗科索夫斯基的步兵还是没能顺利进入城区。
"i号"要塞并没有被摧毁,装甲炮塔被炸毁后,在“i号”的下部2层永固工事中仍有600名苏俄士兵,他们没有放弃抵抗,仍在死守!这个竖立在进入城区街道前的要塞炮残骸成了白俄军进入市区的“拦路虎”。于是罗科索夫斯基调集白俄军大量75毫米炮逼近工事进行零距离穿甲弹、榴霰弹交替射击,一小时后将第2层工事夷为平地,但苏俄守军拒绝投降进入地下第3层防御。白俄军的火炮无法攻击地下目标,只能派战斗工兵分区使用炸药一块块炸开工事入口,但工事内部有众多暗道和隐蔽火力点,炸药也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最后白俄军不得不采用原始的手段,进入工事用手枪、刺刀和工兵铲进行白刃战,以惨重代价占领了这个“血的房间”,当时人血在射击口和下水道里流成小溪,可见战斗之残酷。600名苏俄士兵中被俘者不到40人。
战至夜幕再次降临,整个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的外围全部被白俄军控制,而通往市区的各条道路也被打通了。
黑夜给绍林争取到了最后的时间,地形不熟的罗科索夫斯基放弃了晚上攻入市区的打算。刚刚那600苏俄士兵依仗着残存的工事,硬是让白俄军伤亡了4000余人才拿下堡垒。要是之后的苏俄士兵个个如此,那这仗就要换个打法了。
从12月29日晚开始,动用包括3门巨炮在内的西征军所有1300门火炮对市区内可能隐藏着4门榴弹炮的场所进行地毯式轰击,确保万无一失后,开始逐步的对主干道两侧的高楼进行定点式清理,意图打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市区,东西两路大军汇合。
对于罗科索夫斯基如此明显的意图,绍林命令守军逐步抵抗,争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最后陷落的时间。
可自从白俄军达成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区的全面包围后,守军的抵抗已无任何意义。12月30日,在持续了一天一夜的攻击后,白俄军减低炮击强度,步兵顺着主干道,一路占领了市区的50%。考虑到市民的生命安全和白俄巨炮的威胁,城内的苏俄军守备部队同意投降,这时守备总指挥绍林已经转移到了地堡,苏俄军被分割成数个区域,早已和其失去了联系。12月31日,白俄军停止炮击,各区域的苏俄军暗堡和火力点也陆续投降。这时身为守备总指挥的绍林,眼见事态无法挽回,坐上之前收入城内的炮舰带着守军残余的少量苏俄军上船撤退,强行突破白俄军的围堵,进入了叶尼塞河向西西伯利亚撤退。被闻讯赶来的战机给炸沉在叶尼塞河上,绍林更是生死不明。
至此,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攻防战落幕。这座号称西伯利亚第一的城市最终没能挡住“沙俄”复辟的脚步,这里曾是苏俄的骄傲、西伯利亚科技的发源地、西伯利亚文化的荣誉、整个西伯利亚军区的军营,而现在却成为了白俄进入西西伯利亚的基地。
在白俄军为其三天的进攻中,共发射了各式炮弹6400吨,整个城市的外围白俄军就付出了超过6万人阵亡,8万人负伤的代价,整个城市的外围土地变成血红,天空消失在浓烟和烈火中。白俄空军的出击2500架次,12000枚各式炸弹席卷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空军的机枪扫射更是达到暴风雨般猛烈的程度,
由于"i号"要塞的缘故,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区西面的建筑全部被炸毁,只有城市中部、东部的公路、图书馆、公园、学校幸存,整个城市在无数流星火球般地炮击中消失了三分之一。
不过,尽管城市毁坏得如此严重,但市民却活下来了,绍林再疯狂也没有拉着城市内所有人一起陪葬的想法,一是他没有那个实力,城内的两万民兵可不会允许他那么干的,而光靠他手下的一万苏俄精锐显然是办不到。二是城内各种势力错综复杂,面对向富农、资本家伸手的苏俄政权,无疑一直维护他们利益的白俄更得这些人的拥护,于是各种原因千奇百怪的无故内耗也极大的消耗了守军的力量。
也正是有了这些其他势力的相助,白俄军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在完成接收城市的第一天,赵云就下达了恢复生产的命令。可以说整座城市,除了禁止开展娱乐活动,城内的兵工厂,开始加紧制造火炮弹药,提供给白俄军使用。
在白俄军进城后的第二天,整座城市就开始恢复了生活的秩序,赵云要想兵进西西伯利亚,那么这座城市作为前进的基地肯定是要给予保留的,所以赵云,只是将科技研发的实验室和大学搬往了乌兰乌德,其余的一概保持了原样。
此次攻防战,赵云也算是见识到了苏俄精锐的真正实力,战后,城内一万四千多投降的苏俄军全部在“熟人”以及僧侣的“感化”下,编入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西征军。又将城内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青壮拉入队伍,充实之前的损失,使得战后打得连伤残在内只剩下四十万出头的西征军再次膨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