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网络母题: 戏剧影视文学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宫·甄嬛传》编剧即是由原作者流潋紫当任。以原著者作为编剧,很好地保留了原著中文锋细腻、注重细节的优势。剧中人语言对白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言语中古典韵味十足,读之令人口舌生香。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流潋紫的背后,有一个相当有经验的编剧王小平在支撑。小说与剧本是两个体系,小说是语言和文字的艺术,其中大量的叙述和心理状态的描写,拿到电视剧中是不可能的。就改编而言,故事的创意更为重要。而故事的讲述方式、人物关系的搭建、情节如何推动更是只能由编剧来完成。
从2012年上半年的收视排行我们也能看出,网络改编并不是整个荧屏的宠儿,编剧的原创剧本仍是影视产业的主流。《国门英雄》、《宫锁珠帘》、《知青》等都不是网络文学的改编,而是经由编剧原创。提到这些数据,并不是为了证明网络文学低人一等,而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影视产业从业者,不要忽略编剧的专业技能,不要在策划过程中给编剧过多的限制,更不要阻碍编剧艺术再创造的处理能力。无论是视听语言的设计,还是停顿留白的艺术处理,或是对蒙太奇的初步设计,这些都不是小说语言描述或是单单写个对白就能撑起一整部戏的。我们在茫茫网络文学素材中寻找可改编影视作品时,更不能因此萎缩了剧本原创能力。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共同为影视产业中最重要的“一剧之本”把好质量关卡,从而创作出优秀的电影、电视剧作品。
纵观2012年所有的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作品,由郑晓龙导演,流潋紫(原著)、王小平编剧的《后宫·甄嬛传》可谓是一枝独秀,好评如潮。实际上,2011年,《后宫·甄嬛传》便在地面频道试水,直到四大卫视开始联播,然而收视率并没有一飞冲天,而是一直排在前15左右徘徊。真正大热起来还是以网络年轻观众为坚强后盾,从而带动复播收视率,毫无疑问是近年来难得的叫好又叫座的古装电视剧精品。
不得不说,当下的时代并不是一个频出经典的时代,我们不能期待每部家庭情感剧都如《渴望》般万人空巷,也不能每部古装都如《康熙王朝》般津津乐道。经典时代虽不复返,但至少要坚持出精品的格调。本文试图通过对《后宫·甄嬛传》的小说文本到剧本的简要剖析,来初探从网络文学到影视剧本的演化过程。总体来说,剧本质量要优于小说,而导演、服化道更是将剧本脱胎换骨,绽放华彩,因本文主要探讨从网络文学到剧本改编的过程,其他因素暂且不表。
首先对《后宫·甄嬛传》小说进行直观评估。
其次是对改编剧本的评价。
故事背景的重置,主题思想的重新提炼。剧本将历史背景改为清朝雍正年间,虽不能完全遵照历史改编,但历史上雍正在位时间短,雍正即位后朝代特征不明显,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和创作空间。当然,不管将原故事镶嵌进哪个朝代,总会有诸多诟病之处,因此,编剧对于剧情合理性的掌控力很重要。该剧着重于表现后宫争宠,定位是宫廷女人戏,本身卖点十足。情节方面通过后妃间你来我往、你争我夺、你得势我失宠,展现紫禁城里红色高墙内后妃对权力和宠爱的窥视和抢夺,“**”这一人生主题通过种种细节被诠释出来。深度分析剧本的主题意义,我们可以看到,该剧并不如同其他剧一样地表现爱情,而是更多地体现后妃如何钩心斗角、怎样权倾压榨,终逃不过这高高宫闱所限,诉不清心中无尽哀怨,原本单纯美好的女孩逐渐成为心思深沉、手段毒辣的深宫妇人。既是对深宫女子的无限怜悯,又是对封建王朝一夫多妻制的批判。
强化矛盾冲突,明确时间节点。剧本在剧情构建上更注意表现强烈的矛盾冲突,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剧中妃嫔之间无时无刻不是火药味十足。矛盾设计集集推陈出新,通过众多剧中人物强烈的多元化冲突推动剧情发展,牵涉皇城内外,妃嫔斗法酣畅淋漓,牵动观众心弦,令人欲罢不能。例如:危机情节是华妃借刀杀人,余氏下毒。化解情节是甄嬛引蛇出洞,借鬼怪除二妃。危机情节是曹贵人挑拨离间,皇上听信诽谤,疑心甄嬛允礼。化解情节是与允礼惊鸿舞,解除醋意受赏。
明晰人物性格,突出人物特点。该剧人物塑造上可圈可点,不仅仅在主要人物塑造上形象丰满,神形兼备,次要人物也是个个鲜活,塑造完整。刻画上符合人物身份定位;同时,该剧注重通过剧情,深入挖掘人的两面性,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不仅展现三千佳丽的缤纷夺目,更将粉妆背后最深刻、最内核的人性部分剥离给观众看,让人前的美貌贤淑与人后的伪善阴毒形成鲜明对比,产生强烈的感官和心理反差。如甄嬛外在表现为内驱性格,温婉贤淑,饱读诗书,隐忍藏拙;隐藏性格是明哲保身,心计十足,暗藏利刃。皇后外在性格是贤惠大气,母仪天下;隐藏性格是内心藏奸,坐山观虎。
由此可见,《后宫·甄嬛传》的影视文学改编,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改编剧本不仅保持了原著古典婉约的对白,故事逻辑的严谨,更是凸显了影视剧视听语言的优势,把握住了观众不同于读者的心理节奏。在剧本改编这个二度创作的环节上已经合格。
三、在困境中成长,给未来把脉
上文中提到,2012年年由盛大文学主持的“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第二次浪潮高峰对话”10月在北京召开,盛大文学CEO侯小强、著名导演李少红、著名编剧王宛平、导演阿年、知名网络作家文雨,共同回忆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热潮,并将当下网络文学频频被改编的现象称之为“第二次浪潮”。
网络小说改编行情被看好,那么抢购精品便成为理所当然的事。盛大文学2011年共售出版权作品651部,其中旗下7家文学网站影视改编售出74部(含晋江文学城)。仅2012年1月至9月份,这7家网站就售出75部小说的影视版权。
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根据CNNIC网络文学用户调研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中有79.2%的人愿意观看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这对网络文学作者、文学网站和影视剧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诱人的数据。
网络的互动性无疑让网络文学作品更接地气,满足受众的需求,而且创意无限。而影视剧作品无疑也要经受市场的考验,观众的认可。由此,选择一部原本就有高人气的网络文学进行改编,无形中就奠定了一部分受众人群基础。这样看来,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似乎是前景优越,春风无限。
网络文学改编的“爆红”自然带出层出不穷的问题。首先就是内容同质化、风格类型化和产业跟风的问题,由于网络文学本身的粗制滥造,快餐文化若想成为经典,必定要通过精雕细琢。而这精雕细琢的时间要求,正是网络文学所不具备的。
回过头来看近年的影视作品,除了《后宫·甄嬛传》以外,大热的网络小说改编作品有《裸婚时代》、《来不及说我爱你》、《步步惊心》、《倾世皇妃》、《千山暮雪》等,虽然普遍获得了高收视率,但也并不是每一部都获得了好口碑。海润影视集团文学部总监孙允亭就说道:“网络文学运营商一年的网络小说量多达几百万部,能推荐出来的仅接近一万部,这其中被制作方看好的又仅有千部左右,而真正能落实到拍摄的恐怕不到50部,能在电视台播出跟观众见面的又减掉一半,其中老百姓喜欢的不超过5部。从几百万部到只剩下5部,我不认为这是竞争激烈的产物,其实是因为粗制滥造的基数太大。”这段话则印证了网络文学在改编过程中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场面。其次,网络文学作品随意性较大,题材敏感、动辄上百万字的篇幅,也给改编带来困难。网络文学中,仍有大量情节是不适宜被改编或是无法转化为视听语言的,更有甚者,是脱离了基本物理逻辑的,而这些被通通生搬硬套进影视作品中,可想而知现下影视作品中不可思议的情节是从何而来的。
究其最根本,还是应该拒绝金钱的无底线诱惑和资本运作最大化。一味的关注网络文学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必然会让影视作品也走低品质线路,因为点击率并不能代表作品的质量。网络文学作者和相关运营商一定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我们不能无限度的迎合普通观众的口味,也不要低估观众的审美标准。影视产业面对观众的态度一定是要坚持培养而不是迎合,坚持作品品质而不是无限消耗观众的耐心。
四、结语
网络文学作为影视产业链条初端的生力军,更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被眼前利益捆绑,优质文学作品才是影视作品改编的素材首选。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必须由优质影视作品来证明。纵观大局,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终将会成为一个潮流,人们似乎应当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去迎接这一潮流,并且成为一个时代历史印记。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如若是门当户对的“美好姻缘”,我们必将乐见其成,真心祝福。
《后宫·甄嬛传》编剧即是由原作者流潋紫当任。以原著者作为编剧,很好地保留了原著中文锋细腻、注重细节的优势。剧中人语言对白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言语中古典韵味十足,读之令人口舌生香。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流潋紫的背后,有一个相当有经验的编剧王小平在支撑。小说与剧本是两个体系,小说是语言和文字的艺术,其中大量的叙述和心理状态的描写,拿到电视剧中是不可能的。就改编而言,故事的创意更为重要。而故事的讲述方式、人物关系的搭建、情节如何推动更是只能由编剧来完成。
从2012年上半年的收视排行我们也能看出,网络改编并不是整个荧屏的宠儿,编剧的原创剧本仍是影视产业的主流。《国门英雄》、《宫锁珠帘》、《知青》等都不是网络文学的改编,而是经由编剧原创。提到这些数据,并不是为了证明网络文学低人一等,而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影视产业从业者,不要忽略编剧的专业技能,不要在策划过程中给编剧过多的限制,更不要阻碍编剧艺术再创造的处理能力。无论是视听语言的设计,还是停顿留白的艺术处理,或是对蒙太奇的初步设计,这些都不是小说语言描述或是单单写个对白就能撑起一整部戏的。我们在茫茫网络文学素材中寻找可改编影视作品时,更不能因此萎缩了剧本原创能力。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共同为影视产业中最重要的“一剧之本”把好质量关卡,从而创作出优秀的电影、电视剧作品。
纵观2012年所有的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作品,由郑晓龙导演,流潋紫(原著)、王小平编剧的《后宫·甄嬛传》可谓是一枝独秀,好评如潮。实际上,2011年,《后宫·甄嬛传》便在地面频道试水,直到四大卫视开始联播,然而收视率并没有一飞冲天,而是一直排在前15左右徘徊。真正大热起来还是以网络年轻观众为坚强后盾,从而带动复播收视率,毫无疑问是近年来难得的叫好又叫座的古装电视剧精品。
不得不说,当下的时代并不是一个频出经典的时代,我们不能期待每部家庭情感剧都如《渴望》般万人空巷,也不能每部古装都如《康熙王朝》般津津乐道。经典时代虽不复返,但至少要坚持出精品的格调。本文试图通过对《后宫·甄嬛传》的小说文本到剧本的简要剖析,来初探从网络文学到影视剧本的演化过程。总体来说,剧本质量要优于小说,而导演、服化道更是将剧本脱胎换骨,绽放华彩,因本文主要探讨从网络文学到剧本改编的过程,其他因素暂且不表。
首先对《后宫·甄嬛传》小说进行直观评估。
其次是对改编剧本的评价。
故事背景的重置,主题思想的重新提炼。剧本将历史背景改为清朝雍正年间,虽不能完全遵照历史改编,但历史上雍正在位时间短,雍正即位后朝代特征不明显,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和创作空间。当然,不管将原故事镶嵌进哪个朝代,总会有诸多诟病之处,因此,编剧对于剧情合理性的掌控力很重要。该剧着重于表现后宫争宠,定位是宫廷女人戏,本身卖点十足。情节方面通过后妃间你来我往、你争我夺、你得势我失宠,展现紫禁城里红色高墙内后妃对权力和宠爱的窥视和抢夺,“**”这一人生主题通过种种细节被诠释出来。深度分析剧本的主题意义,我们可以看到,该剧并不如同其他剧一样地表现爱情,而是更多地体现后妃如何钩心斗角、怎样权倾压榨,终逃不过这高高宫闱所限,诉不清心中无尽哀怨,原本单纯美好的女孩逐渐成为心思深沉、手段毒辣的深宫妇人。既是对深宫女子的无限怜悯,又是对封建王朝一夫多妻制的批判。
强化矛盾冲突,明确时间节点。剧本在剧情构建上更注意表现强烈的矛盾冲突,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剧中妃嫔之间无时无刻不是火药味十足。矛盾设计集集推陈出新,通过众多剧中人物强烈的多元化冲突推动剧情发展,牵涉皇城内外,妃嫔斗法酣畅淋漓,牵动观众心弦,令人欲罢不能。例如:危机情节是华妃借刀杀人,余氏下毒。化解情节是甄嬛引蛇出洞,借鬼怪除二妃。危机情节是曹贵人挑拨离间,皇上听信诽谤,疑心甄嬛允礼。化解情节是与允礼惊鸿舞,解除醋意受赏。
明晰人物性格,突出人物特点。该剧人物塑造上可圈可点,不仅仅在主要人物塑造上形象丰满,神形兼备,次要人物也是个个鲜活,塑造完整。刻画上符合人物身份定位;同时,该剧注重通过剧情,深入挖掘人的两面性,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不仅展现三千佳丽的缤纷夺目,更将粉妆背后最深刻、最内核的人性部分剥离给观众看,让人前的美貌贤淑与人后的伪善阴毒形成鲜明对比,产生强烈的感官和心理反差。如甄嬛外在表现为内驱性格,温婉贤淑,饱读诗书,隐忍藏拙;隐藏性格是明哲保身,心计十足,暗藏利刃。皇后外在性格是贤惠大气,母仪天下;隐藏性格是内心藏奸,坐山观虎。
由此可见,《后宫·甄嬛传》的影视文学改编,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改编剧本不仅保持了原著古典婉约的对白,故事逻辑的严谨,更是凸显了影视剧视听语言的优势,把握住了观众不同于读者的心理节奏。在剧本改编这个二度创作的环节上已经合格。
三、在困境中成长,给未来把脉
上文中提到,2012年年由盛大文学主持的“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第二次浪潮高峰对话”10月在北京召开,盛大文学CEO侯小强、著名导演李少红、著名编剧王宛平、导演阿年、知名网络作家文雨,共同回忆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热潮,并将当下网络文学频频被改编的现象称之为“第二次浪潮”。
网络小说改编行情被看好,那么抢购精品便成为理所当然的事。盛大文学2011年共售出版权作品651部,其中旗下7家文学网站影视改编售出74部(含晋江文学城)。仅2012年1月至9月份,这7家网站就售出75部小说的影视版权。
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根据CNNIC网络文学用户调研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中有79.2%的人愿意观看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这对网络文学作者、文学网站和影视剧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诱人的数据。
网络的互动性无疑让网络文学作品更接地气,满足受众的需求,而且创意无限。而影视剧作品无疑也要经受市场的考验,观众的认可。由此,选择一部原本就有高人气的网络文学进行改编,无形中就奠定了一部分受众人群基础。这样看来,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似乎是前景优越,春风无限。
网络文学改编的“爆红”自然带出层出不穷的问题。首先就是内容同质化、风格类型化和产业跟风的问题,由于网络文学本身的粗制滥造,快餐文化若想成为经典,必定要通过精雕细琢。而这精雕细琢的时间要求,正是网络文学所不具备的。
回过头来看近年的影视作品,除了《后宫·甄嬛传》以外,大热的网络小说改编作品有《裸婚时代》、《来不及说我爱你》、《步步惊心》、《倾世皇妃》、《千山暮雪》等,虽然普遍获得了高收视率,但也并不是每一部都获得了好口碑。海润影视集团文学部总监孙允亭就说道:“网络文学运营商一年的网络小说量多达几百万部,能推荐出来的仅接近一万部,这其中被制作方看好的又仅有千部左右,而真正能落实到拍摄的恐怕不到50部,能在电视台播出跟观众见面的又减掉一半,其中老百姓喜欢的不超过5部。从几百万部到只剩下5部,我不认为这是竞争激烈的产物,其实是因为粗制滥造的基数太大。”这段话则印证了网络文学在改编过程中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场面。其次,网络文学作品随意性较大,题材敏感、动辄上百万字的篇幅,也给改编带来困难。网络文学中,仍有大量情节是不适宜被改编或是无法转化为视听语言的,更有甚者,是脱离了基本物理逻辑的,而这些被通通生搬硬套进影视作品中,可想而知现下影视作品中不可思议的情节是从何而来的。
究其最根本,还是应该拒绝金钱的无底线诱惑和资本运作最大化。一味的关注网络文学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必然会让影视作品也走低品质线路,因为点击率并不能代表作品的质量。网络文学作者和相关运营商一定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我们不能无限度的迎合普通观众的口味,也不要低估观众的审美标准。影视产业面对观众的态度一定是要坚持培养而不是迎合,坚持作品品质而不是无限消耗观众的耐心。
四、结语
网络文学作为影视产业链条初端的生力军,更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被眼前利益捆绑,优质文学作品才是影视作品改编的素材首选。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必须由优质影视作品来证明。纵观大局,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终将会成为一个潮流,人们似乎应当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去迎接这一潮流,并且成为一个时代历史印记。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如若是门当户对的“美好姻缘”,我们必将乐见其成,真心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