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江湖方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淑兰对栖霞山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上次萧济源曾领着她到栖霞寺游览过,她知道早在唐高祖时,栖霞寺就与山东临清灵岩寺、湖北荆州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南朝时,栖霞山上就有“栖霞精舍”,唐以后,栖霞山因栖霞寺在江南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是闻名江南的名山。
李淑兰通过萧济源和栖霞寺的高僧曾了解到,栖霞寺有“三宝”:唐碑、千佛崖和舍利塔。
在上一次游览中,李淑兰和萧济源已经游览过唐碑和舍利塔,还在舍利塔那里待了很长时间。此时,李淑兰回想着当时游览唐碑和舍利塔的情景,她回想着当时看到的周围景象,她觉得在碑和塔的周围,不可能有她要找的古墓。
李淑兰继续往山上走,她之所以选择在黄昏时上山,就是想利用黄昏这一特殊时间,察看千佛岩,她知道,在千佛岩这种地方,到了黄昏就游人稀少了,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她的观察会比较准确,她不喜欢别人打扰,更不喜欢像上次游览栖霞寺等寺院一样,后面有“尾巴”跟着。
李淑兰感到,千佛岩一定是一块宝地,所以,历朝历代的高僧和信佛的人才会在这里凿龛造佛像,她想仔细看看,在西岩石壁周围,是否有地方可以建陵墓,她要找找看,是否有她想找的古墓。
千佛岩在栖霞山凤翔峰西南麓,从南齐永明七年至南朝梁天监十年,长达二十二年的时间内,在西岩石壁上建有近三百个洞窟,洞内有五百二十多尊造像,密布在石岭的上下。颇为壮观。
石龛里的佛像靠着石壁,姿势万千,有立着的,有坐着的,大小不同,或五、六尊一龛。或十来尊一室,千姿百态,表情各异,其造型古朴洗练、雄健优美,保持着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明显风格。
在石窟里面,还有各朝各代名人留下的诸多题刻,保存下来的以北宋时的题刻为最多,很值得探考。
关于千佛岩的建造有一个很感人的传说,据说。当年建造栖霞寺的明僧绍,有一天夜里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他可能感到这是佛的托梦,于是,他立志在西岩石壁上凿造佛像,可惜,不久他就病故了,他无法完成建造佛像的愿望。再生之年,明僧绍无法完成他的夙愿。
明僧绍的儿子为了完成他父亲的夙愿。在南齐永明二年,与高僧智度禅师一起,联手在西岩石壁上凿造佛龛佛像,当时他们镌刻了三尊佛像,称之为“西方三圣”,而该佛龛称为“三圣殿”。
之后。石壁上的佛龛越来越多,形成了蜂房鸽舍般的一个个石龛,被称为“千佛岩”,南朝之后,唐、宋、元各朝代都在石壁上凿龛造佛像。形成了很壮观的石窟群。在其中,有一个被称为“大佛阁”的佛龛规模最大,它凿于南齐永明七年,石龛正中坐着一尊无量寿佛,高度近四丈,威严庄重,是千佛岩的代表性造像。
游观了千佛岩,联想到关于明僧绍凿龛造佛像的传说,李淑兰突然想到,如果关于凿龛造佛像的传说含有真实成分,那么,至少表明高僧明僧绍是相信西岩石壁是适合佛居住的吉祥宝地,而这样的宝地也有可能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
李淑兰继续游览,她走到一个不大的龛前,她发现,里面有五座佛像,中间佛像的头顶上有火焰,佛像神态祥和,她再往上看,只见石龛顶部有两组橙色的“飞天”,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飞天”的线条依然清晰可辨,她很兴奋,她只听说过西部敦煌等石窟中有“飞天”,但在东部江南,以前是没有见到过的,而在这千佛岩的不大的石龛了却发现了优美灵动的“飞天”形象,这是非常可贵的。
李淑兰突然想到,她上次在游览栖霞寺舍利塔时,也发现了石塔上有“飞天”浮雕,当时她没有那么留意,此时在石龛顶部发现“飞天”,让她思绪中突然浮现出石塔上的“飞天”浮雕形象,她感到,古代的佛教文化是并行发展的,西部有的雕刻象形,东部也有,江南也有与敦煌风格相似的“飞天”宗教艺术形象。
离开石龛,李淑兰在周围观察,她没有发现适合于造陵墓的地方,她在长满苍松翠柏的山路上走动,天渐渐暗下来了,越来越寂静,千佛岩周围已经没有游人了,她感受着夜幕降临后微风吹过的凉爽,体验到一种特别的舒适感。
李淑兰看着前面的一个个石龛,她赞赏古代佛的信徒很有见识,能在这西岩石壁开凿这么大的一群石龛,佛在这种地方留住,一定是很满意的。
突然,李淑兰浮出一种念头,她想:“也许有很多佛龛佛像的地方,周围只能安葬高僧,只能有一些石塔,不会有坟墓,因为不出家的凡俗之人死后,是不喜欢葬在这样的地方的,神鬼毕竟有别,死去的人需要有自己安静的场所,有很多神的地方,魂灵是不喜欢待的,看来,原先我设想在千佛岩周围找到古墓,这样的想法是错的。”
有了这个想法,李淑兰决定下山,天已黑,路上越来越昏暗,下山的路只能近处,远处已经看不清了,寂静的山路,旁边都是树木,有些恐怖的气氛,要是一般... -->>
李淑兰对栖霞山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上次萧济源曾领着她到栖霞寺游览过,她知道早在唐高祖时,栖霞寺就与山东临清灵岩寺、湖北荆州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南朝时,栖霞山上就有“栖霞精舍”,唐以后,栖霞山因栖霞寺在江南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是闻名江南的名山。
李淑兰通过萧济源和栖霞寺的高僧曾了解到,栖霞寺有“三宝”:唐碑、千佛崖和舍利塔。
在上一次游览中,李淑兰和萧济源已经游览过唐碑和舍利塔,还在舍利塔那里待了很长时间。此时,李淑兰回想着当时游览唐碑和舍利塔的情景,她回想着当时看到的周围景象,她觉得在碑和塔的周围,不可能有她要找的古墓。
李淑兰继续往山上走,她之所以选择在黄昏时上山,就是想利用黄昏这一特殊时间,察看千佛岩,她知道,在千佛岩这种地方,到了黄昏就游人稀少了,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她的观察会比较准确,她不喜欢别人打扰,更不喜欢像上次游览栖霞寺等寺院一样,后面有“尾巴”跟着。
李淑兰感到,千佛岩一定是一块宝地,所以,历朝历代的高僧和信佛的人才会在这里凿龛造佛像,她想仔细看看,在西岩石壁周围,是否有地方可以建陵墓,她要找找看,是否有她想找的古墓。
千佛岩在栖霞山凤翔峰西南麓,从南齐永明七年至南朝梁天监十年,长达二十二年的时间内,在西岩石壁上建有近三百个洞窟,洞内有五百二十多尊造像,密布在石岭的上下。颇为壮观。
石龛里的佛像靠着石壁,姿势万千,有立着的,有坐着的,大小不同,或五、六尊一龛。或十来尊一室,千姿百态,表情各异,其造型古朴洗练、雄健优美,保持着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明显风格。
在石窟里面,还有各朝各代名人留下的诸多题刻,保存下来的以北宋时的题刻为最多,很值得探考。
关于千佛岩的建造有一个很感人的传说,据说。当年建造栖霞寺的明僧绍,有一天夜里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他可能感到这是佛的托梦,于是,他立志在西岩石壁上凿造佛像,可惜,不久他就病故了,他无法完成建造佛像的愿望。再生之年,明僧绍无法完成他的夙愿。
明僧绍的儿子为了完成他父亲的夙愿。在南齐永明二年,与高僧智度禅师一起,联手在西岩石壁上凿造佛龛佛像,当时他们镌刻了三尊佛像,称之为“西方三圣”,而该佛龛称为“三圣殿”。
之后。石壁上的佛龛越来越多,形成了蜂房鸽舍般的一个个石龛,被称为“千佛岩”,南朝之后,唐、宋、元各朝代都在石壁上凿龛造佛像。形成了很壮观的石窟群。在其中,有一个被称为“大佛阁”的佛龛规模最大,它凿于南齐永明七年,石龛正中坐着一尊无量寿佛,高度近四丈,威严庄重,是千佛岩的代表性造像。
游观了千佛岩,联想到关于明僧绍凿龛造佛像的传说,李淑兰突然想到,如果关于凿龛造佛像的传说含有真实成分,那么,至少表明高僧明僧绍是相信西岩石壁是适合佛居住的吉祥宝地,而这样的宝地也有可能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
李淑兰继续游览,她走到一个不大的龛前,她发现,里面有五座佛像,中间佛像的头顶上有火焰,佛像神态祥和,她再往上看,只见石龛顶部有两组橙色的“飞天”,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飞天”的线条依然清晰可辨,她很兴奋,她只听说过西部敦煌等石窟中有“飞天”,但在东部江南,以前是没有见到过的,而在这千佛岩的不大的石龛了却发现了优美灵动的“飞天”形象,这是非常可贵的。
李淑兰突然想到,她上次在游览栖霞寺舍利塔时,也发现了石塔上有“飞天”浮雕,当时她没有那么留意,此时在石龛顶部发现“飞天”,让她思绪中突然浮现出石塔上的“飞天”浮雕形象,她感到,古代的佛教文化是并行发展的,西部有的雕刻象形,东部也有,江南也有与敦煌风格相似的“飞天”宗教艺术形象。
离开石龛,李淑兰在周围观察,她没有发现适合于造陵墓的地方,她在长满苍松翠柏的山路上走动,天渐渐暗下来了,越来越寂静,千佛岩周围已经没有游人了,她感受着夜幕降临后微风吹过的凉爽,体验到一种特别的舒适感。
李淑兰看着前面的一个个石龛,她赞赏古代佛的信徒很有见识,能在这西岩石壁开凿这么大的一群石龛,佛在这种地方留住,一定是很满意的。
突然,李淑兰浮出一种念头,她想:“也许有很多佛龛佛像的地方,周围只能安葬高僧,只能有一些石塔,不会有坟墓,因为不出家的凡俗之人死后,是不喜欢葬在这样的地方的,神鬼毕竟有别,死去的人需要有自己安静的场所,有很多神的地方,魂灵是不喜欢待的,看来,原先我设想在千佛岩周围找到古墓,这样的想法是错的。”
有了这个想法,李淑兰决定下山,天已黑,路上越来越昏暗,下山的路只能近处,远处已经看不清了,寂静的山路,旁边都是树木,有些恐怖的气氛,要是一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