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残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逃难的百姓越来越多,到最高峰的时候,每天都有上千人经过崇阳,除了继续挑选工匠之外,汪克凡又从敦厚的农民中挑了数百青壮,交给孟宝帮助守城。
诡异的是,一场早春的小雨后,逃难的人流突然断了,从最高峰的每天上千人,迅速降到几十人,几个人,最后连着三天一个人影都没见到。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大军过境的迹象,该跑的百姓已经跑了,剩下的想跑也跑不了……
从蒲圻到崇阳的官道上,一支大顺军正在急匆匆地赶路,将旗上一个斗大的“袁”字,旗下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脸上线条分明,眉头紧锁。
袁宗第,李自成麾下大将,大顺朝绵候,右营制将军。
右营是大顺军的五大主力之一,袁宗第最多时有二十几万人马,刘体纯、刘体统两兄弟,以及郝摇旗、王进才等人都是他部下的将佐,不过,此时他身边只有数千士卒。
满清入关以后,大顺军连战连败,损失惨重,袁宗第的右营驻扎在河南一带,没有参加燕京之战,相对还比较完整。但是武昌府一场大败,袁宗第担任后卫,阻拦阿济格的追兵,连番苦战之下,好容易跳出清军的包围圈,部队却被彻底打散了,和李自成也失去了联系。
武昌府的船只都被左良玉带走,大顺军从荆州等地又调集了一批船,武昌失守的太快,这些船又落到清军的手里,李自成离开武昌之后,只好从陆路前往江西,现在到了哪里,袁宗第也不知道。
袁宗第对此非常担心,大顺军全靠两条腿行军,清军却可以乘船追赶,如果李自成不离开长江沿线,肯定无法摆脱阿济格的追兵。但是,离开长江沿线就等于放弃了便捷的水路,难以跳出清军的重兵合围,河南、江西、湖广……除了清军就是明军,无论南下北上,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反而更加危险。
要解开这个死局,只有尽快攻占九江府,在当地征集船只,前往长江下游明军兵力薄弱的地区。这是李自成离开武昌府时就定下的方案,袁宗第突围之后,也立刻绕路赶往九江府。
他不得不绕路,长江沿岸到处都是清军,袁宗第避开他们,打算走崇阳、通山一线进入江西。
这条路相对安全一些,但通山一带都是山区,人烟稀少,袁宗第的部队好容易才突围,携带的粮食不多,进入通山之前必须要进行补充。
无奈的是,一路路过的村庄十室九空,百姓们都逃了个精光,他有心离开大路,找几个富庶的村寨打粮,清军将领博尔辉的追兵却紧紧跟在后面,让他腾不出手。袁宗第无奈之下,干脆急行军直奔崇阳,准备到那里暂作休整。
袁宗第以为,崇阳的明军应该早就跑掉了,只希望城里还有些百姓,还有些丢不下家产没有逃走的缙绅大户,可以征集足够的粮食,但是斥候带回来的情报却出乎他的意料。
崇阳,竟然还有一支明军驻守。
……
从咸宁到蒲圻的官道上,一支清军正在急匆匆地赶路,追赶袁宗第的农民军。
领兵的清军将领是个三十多岁的满族汉子,身材粗壮,头大脸阔,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剽悍的气息,身后一面三角型的白色织金龙旗,表明他特殊的身份。
博尔辉,阿济格麾下大将,正白旗二等甲喇章京,署巴牙喇纛章京。
章京是满语,从汉语的“将军”二字演变而来,甲喇也是满语,后金实行八旗制度,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二等甲喇章京,类似于明军中的参将,而巴牙喇纛章京,则是大名鼎鼎的白甲兵指挥官(白甲兵就是巴牙喇兵,满清最精锐的部队),那面三角型的织金龙旗,是巴牙喇营独有的军旗。
但是,博尔辉只是“署”巴牙喇纛章京,换句话说,他只是正白旗白甲兵的代理营官,更多的是一种荣誉,实际上没有那么大的兵权。
从后金时期到迁都燕京,满清的政治军事制度不断进行调整。皇太极当政时期,将八旗兵的主力红甲改为披甲,部分精锐并入白甲兵,同时,八旗白甲兵分编为八个巴牙喇营,各设巴牙喇纛章京统领,巴牙喇纛章京直接听命于皇太极,不受各贝勒的管辖,皇太极通过这种手段,掌握了各旗所有的精兵。
满清入关之后,一直保留着巴牙喇营这个编制,多尔衮是正白旗旗主,正白旗巴牙喇营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博尔辉能担任这支王牌部队的指挥官,代表着他深得多尔衮信任,八旗之中,不知有多少武将妒忌得两眼发红,在暗中冷嘲热讽,指指点点。
博尔辉对这些风言风语不屑一顾,他能有今天这个地位,都是一刀一枪,在战场上拿命挣来的前程。
他是正统的白甲兵出身,从最低层的披甲干起,作战悍不畏死,天聪三年当上巴牙喇壮达(队长),阵斩赵率教的副将,提拔为三等甲喇章京,十几年来积累战功,先后授予、提拔、担任世职牛录章京、刑部理事官、世职二等甲喇章京,署巴牙喇纛章京……
在战场上打滚厮杀了这么多年,博尔辉已经变成了一个冷酷的职业军人,在他身上,保留着更多后金时期的野蛮气质,并不喜欢如今大清朝廷的各种变化。
比如这个巴牙喇纛章京,他当初就坚决推辞不干,最后还是多尔衮亲自责问,才勉强接受了这个职务。
在博尔辉年轻的时候,能够加入巴牙喇营,成为一名白甲兵,是每一个八旗子弟最高的荣誉,但这几年巴牙喇营不断扩编,人数比原来多了一倍。满清人口有限,征兵的标准只能跟着降低,白甲兵新兵的素质越来越差,和早年的红甲已经没多大区别。
 ... -->>
逃难的百姓越来越多,到最高峰的时候,每天都有上千人经过崇阳,除了继续挑选工匠之外,汪克凡又从敦厚的农民中挑了数百青壮,交给孟宝帮助守城。
诡异的是,一场早春的小雨后,逃难的人流突然断了,从最高峰的每天上千人,迅速降到几十人,几个人,最后连着三天一个人影都没见到。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大军过境的迹象,该跑的百姓已经跑了,剩下的想跑也跑不了……
从蒲圻到崇阳的官道上,一支大顺军正在急匆匆地赶路,将旗上一个斗大的“袁”字,旗下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脸上线条分明,眉头紧锁。
袁宗第,李自成麾下大将,大顺朝绵候,右营制将军。
右营是大顺军的五大主力之一,袁宗第最多时有二十几万人马,刘体纯、刘体统两兄弟,以及郝摇旗、王进才等人都是他部下的将佐,不过,此时他身边只有数千士卒。
满清入关以后,大顺军连战连败,损失惨重,袁宗第的右营驻扎在河南一带,没有参加燕京之战,相对还比较完整。但是武昌府一场大败,袁宗第担任后卫,阻拦阿济格的追兵,连番苦战之下,好容易跳出清军的包围圈,部队却被彻底打散了,和李自成也失去了联系。
武昌府的船只都被左良玉带走,大顺军从荆州等地又调集了一批船,武昌失守的太快,这些船又落到清军的手里,李自成离开武昌之后,只好从陆路前往江西,现在到了哪里,袁宗第也不知道。
袁宗第对此非常担心,大顺军全靠两条腿行军,清军却可以乘船追赶,如果李自成不离开长江沿线,肯定无法摆脱阿济格的追兵。但是,离开长江沿线就等于放弃了便捷的水路,难以跳出清军的重兵合围,河南、江西、湖广……除了清军就是明军,无论南下北上,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反而更加危险。
要解开这个死局,只有尽快攻占九江府,在当地征集船只,前往长江下游明军兵力薄弱的地区。这是李自成离开武昌府时就定下的方案,袁宗第突围之后,也立刻绕路赶往九江府。
他不得不绕路,长江沿岸到处都是清军,袁宗第避开他们,打算走崇阳、通山一线进入江西。
这条路相对安全一些,但通山一带都是山区,人烟稀少,袁宗第的部队好容易才突围,携带的粮食不多,进入通山之前必须要进行补充。
无奈的是,一路路过的村庄十室九空,百姓们都逃了个精光,他有心离开大路,找几个富庶的村寨打粮,清军将领博尔辉的追兵却紧紧跟在后面,让他腾不出手。袁宗第无奈之下,干脆急行军直奔崇阳,准备到那里暂作休整。
袁宗第以为,崇阳的明军应该早就跑掉了,只希望城里还有些百姓,还有些丢不下家产没有逃走的缙绅大户,可以征集足够的粮食,但是斥候带回来的情报却出乎他的意料。
崇阳,竟然还有一支明军驻守。
……
从咸宁到蒲圻的官道上,一支清军正在急匆匆地赶路,追赶袁宗第的农民军。
领兵的清军将领是个三十多岁的满族汉子,身材粗壮,头大脸阔,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剽悍的气息,身后一面三角型的白色织金龙旗,表明他特殊的身份。
博尔辉,阿济格麾下大将,正白旗二等甲喇章京,署巴牙喇纛章京。
章京是满语,从汉语的“将军”二字演变而来,甲喇也是满语,后金实行八旗制度,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二等甲喇章京,类似于明军中的参将,而巴牙喇纛章京,则是大名鼎鼎的白甲兵指挥官(白甲兵就是巴牙喇兵,满清最精锐的部队),那面三角型的织金龙旗,是巴牙喇营独有的军旗。
但是,博尔辉只是“署”巴牙喇纛章京,换句话说,他只是正白旗白甲兵的代理营官,更多的是一种荣誉,实际上没有那么大的兵权。
从后金时期到迁都燕京,满清的政治军事制度不断进行调整。皇太极当政时期,将八旗兵的主力红甲改为披甲,部分精锐并入白甲兵,同时,八旗白甲兵分编为八个巴牙喇营,各设巴牙喇纛章京统领,巴牙喇纛章京直接听命于皇太极,不受各贝勒的管辖,皇太极通过这种手段,掌握了各旗所有的精兵。
满清入关之后,一直保留着巴牙喇营这个编制,多尔衮是正白旗旗主,正白旗巴牙喇营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博尔辉能担任这支王牌部队的指挥官,代表着他深得多尔衮信任,八旗之中,不知有多少武将妒忌得两眼发红,在暗中冷嘲热讽,指指点点。
博尔辉对这些风言风语不屑一顾,他能有今天这个地位,都是一刀一枪,在战场上拿命挣来的前程。
他是正统的白甲兵出身,从最低层的披甲干起,作战悍不畏死,天聪三年当上巴牙喇壮达(队长),阵斩赵率教的副将,提拔为三等甲喇章京,十几年来积累战功,先后授予、提拔、担任世职牛录章京、刑部理事官、世职二等甲喇章京,署巴牙喇纛章京……
在战场上打滚厮杀了这么多年,博尔辉已经变成了一个冷酷的职业军人,在他身上,保留着更多后金时期的野蛮气质,并不喜欢如今大清朝廷的各种变化。
比如这个巴牙喇纛章京,他当初就坚决推辞不干,最后还是多尔衮亲自责问,才勉强接受了这个职务。
在博尔辉年轻的时候,能够加入巴牙喇营,成为一名白甲兵,是每一个八旗子弟最高的荣誉,但这几年巴牙喇营不断扩编,人数比原来多了一倍。满清人口有限,征兵的标准只能跟着降低,白甲兵新兵的素质越来越差,和早年的红甲已经没多大区别。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