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谋定天下之扶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众人就屯田事宜商量了半天,最后的结论便是,没有大量的粮食做资本,便没办法大规模的民屯。
要获得大量的粮食,朝廷那边有袁督师在,自然想都不用想。东江自己又没有太多的银钱可以用于购买粮食,何况即使有钱,也没有足够的运力,把粮食从江南等地运送到皮岛。
唯一的希望,便是大规模的产出食盐,不仅可以给东江带来巨大的利益,还能利用以盐换粮的办法,通过资本的力量,使得江南商人自发的运送粮食前来。一举解决买粮所需银两以及运力的问题。
眼下,如何尽快产出大量食盐便是最重要的问题了。
众人商议完毕,接下来便分头各自行动。杨存仁带人去丈量土地;陆浦回去写告示并安排人讲解,开始编排民籍;毛文龙回去写奏折,向崇祯皇帝请求煮盐的权利。王启年则带着杨二狗,去流民中淘金,看看能不能撞运气,找到几个熟悉煮盐的盐民。
东江的流民近四十万,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岛屿上。明朝的宗族势力还是很强大的,老百姓的宗族观念也很强。虽说现在都已经沦落到要饭的地步了,流民们还是按照宗族、乡里等形式,一堆一堆的聚集在一起。
东江镇的诸多岛屿上面,背风的一面,便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贫民窟。一栋栋简陋的草棚,依照地势的高低,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聚集在一起。草棚内,流民中青壮们或者跑去对岸打猎,或者弄几块木头扎个筏子去近海捕鱼。那些没有谋生手艺的,便只能一队队的跑去朝鲜地盘偷采人参。
依照穿越前的历史知识,王启年知道,辽东不仅可以晒盐,甚至还有一个很大的盐场,营口盐场。在万历年间,营口盐场便已经出现了海水晒盐的雏形。
当大明其它盐场的盐民还在老老实实的烧火煮盐,一锅海水烧一天,才能得盐二两的时候。营口盐场那边有些聪明人便已经想出了法子。乘涨潮的时候,把海水引入浅池。等浅池里面的水被晒干掉一半,海水中的盐浓度上升后,再舀到铁锅里面,继续煮。这样四个时辰便能煮出二两盐来。
相比起其它普通流民来说,营口附近的流民,即使没吃过猪肉,好歹也算见过猪跑。要是能找到几个盐民,自然就更好了。毕竟王启年知道的都是纸面上的东西,离实际操作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科技就是这样,行于不行之间只隔了一张纸。营口盐场此时的煮盐之法与后来的晒盐之法之间,切切实实的只隔了一张纸,可惜这张纸一直没人能捅破。 既然王启年来到这个时代,捅破这张纸,自然是举手之劳。
于是王启年便带着杨二狗,一个一个的贫民窟找了过去,托流民们按宗族、乡里聚居的习惯的福,不到半天时间,二人便找到了一个营口流民的聚居点。
站在山坡下面,远远的看到坡上一个破草棚子内,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正在撅着屁股吹火。 灶上,一个大铁锅,里面的水已经熬干的差不多了。等二人来到草棚前时,锅里面的水已经熬干,只剩下锅底一小块白色硬块。老头见到有陌生人到来,也不顾铁锅烫手,直接把白色硬块掰了起来,藏在了怀里。然后赶紧蹲下,双手抱住膝盖,躲进草棚角落里面,丝毫也不理外人。
王启年一看心里大喜,这不就是煮盐么?赶紧走了过去,开口道:“老丈,你怀中之物可否让在下瞧瞧!”
老头双手紧紧的抱住膝盖,仿佛没听到一般,丝毫没有反应。
王启年以为这老头耳朵不方便,便提高了声音,反复问了几遍。老头还是一动不动。旁边的杨二狗... -->>
众人就屯田事宜商量了半天,最后的结论便是,没有大量的粮食做资本,便没办法大规模的民屯。
要获得大量的粮食,朝廷那边有袁督师在,自然想都不用想。东江自己又没有太多的银钱可以用于购买粮食,何况即使有钱,也没有足够的运力,把粮食从江南等地运送到皮岛。
唯一的希望,便是大规模的产出食盐,不仅可以给东江带来巨大的利益,还能利用以盐换粮的办法,通过资本的力量,使得江南商人自发的运送粮食前来。一举解决买粮所需银两以及运力的问题。
眼下,如何尽快产出大量食盐便是最重要的问题了。
众人商议完毕,接下来便分头各自行动。杨存仁带人去丈量土地;陆浦回去写告示并安排人讲解,开始编排民籍;毛文龙回去写奏折,向崇祯皇帝请求煮盐的权利。王启年则带着杨二狗,去流民中淘金,看看能不能撞运气,找到几个熟悉煮盐的盐民。
东江的流民近四十万,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岛屿上。明朝的宗族势力还是很强大的,老百姓的宗族观念也很强。虽说现在都已经沦落到要饭的地步了,流民们还是按照宗族、乡里等形式,一堆一堆的聚集在一起。
东江镇的诸多岛屿上面,背风的一面,便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贫民窟。一栋栋简陋的草棚,依照地势的高低,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聚集在一起。草棚内,流民中青壮们或者跑去对岸打猎,或者弄几块木头扎个筏子去近海捕鱼。那些没有谋生手艺的,便只能一队队的跑去朝鲜地盘偷采人参。
依照穿越前的历史知识,王启年知道,辽东不仅可以晒盐,甚至还有一个很大的盐场,营口盐场。在万历年间,营口盐场便已经出现了海水晒盐的雏形。
当大明其它盐场的盐民还在老老实实的烧火煮盐,一锅海水烧一天,才能得盐二两的时候。营口盐场那边有些聪明人便已经想出了法子。乘涨潮的时候,把海水引入浅池。等浅池里面的水被晒干掉一半,海水中的盐浓度上升后,再舀到铁锅里面,继续煮。这样四个时辰便能煮出二两盐来。
相比起其它普通流民来说,营口附近的流民,即使没吃过猪肉,好歹也算见过猪跑。要是能找到几个盐民,自然就更好了。毕竟王启年知道的都是纸面上的东西,离实际操作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科技就是这样,行于不行之间只隔了一张纸。营口盐场此时的煮盐之法与后来的晒盐之法之间,切切实实的只隔了一张纸,可惜这张纸一直没人能捅破。 既然王启年来到这个时代,捅破这张纸,自然是举手之劳。
于是王启年便带着杨二狗,一个一个的贫民窟找了过去,托流民们按宗族、乡里聚居的习惯的福,不到半天时间,二人便找到了一个营口流民的聚居点。
站在山坡下面,远远的看到坡上一个破草棚子内,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正在撅着屁股吹火。 灶上,一个大铁锅,里面的水已经熬干的差不多了。等二人来到草棚前时,锅里面的水已经熬干,只剩下锅底一小块白色硬块。老头见到有陌生人到来,也不顾铁锅烫手,直接把白色硬块掰了起来,藏在了怀里。然后赶紧蹲下,双手抱住膝盖,躲进草棚角落里面,丝毫也不理外人。
王启年一看心里大喜,这不就是煮盐么?赶紧走了过去,开口道:“老丈,你怀中之物可否让在下瞧瞧!”
老头双手紧紧的抱住膝盖,仿佛没听到一般,丝毫没有反应。
王启年以为这老头耳朵不方便,便提高了声音,反复问了几遍。老头还是一动不动。旁边的杨二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