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89章 李园不死。合纵必成
宝鼎的意思很明确,你们现在控制军队,未来我设法控制朝政,军政联手,则无往而不利。
当前咸阳政局复杂,中土形势微妙,南北局势更不明朗,所以短期内老秦人要巧妙利用瞬息万变的局势,延缓或者阻扰咸阳的东征之策,先整顿军队,先把西北疆稳住,先把骑军的武力提高起来,然后再择机攻打赵国。
“关东人继楚人之后战败于河北,不得不暂时交出军权,但这是暂时的,大王和关东人会积极推动东征,再战河北。”宝鼎看看诸位老将,郑重说道,“我以武烈侯的身份给你们一个告诫,两年内不要考虑东征,否则必定大败而归。此仗若败。前功尽弃。”
今日的武烈侯是一等封君爵,大王之下就是武烈侯了,这个身份非常尊贵显赫。公子宝鼎的意思就是不要看我年轻,不要以为你们这帮老家伙们重出江湖了就可以为所欲为,我的爵位在你们这些老家伙上面,我说话,你们必须得听,不要当耳边风不屑一顾,以致于最后惹出麻烦。
“你给个理由。”公孙豹当即质问道,“你是不是还执意要实施西北策略?你知道现在我们无法两线作战,又急切需要月氏人的战马,尤其需要月氏人与匈奴人打个两败俱伤,所以目前我们根本不具备夺取河西的条件。”
“西北策略需要时间,更需要时机。”白览也附和道,“你的策略没有问题,只要长期坚持实施最终还是能拿下河西。以我们的估猜,这个策略至少需要十年到十五年才能实现。”
果然,宝鼎就知道这些老家伙一出山就想大显身手,根本没有耐心再等两年。
“姚贾并没有真正破坏掉关东人的合纵,他拿着大秦的金子四处散财,以为几块金子就能买通关东各国的君王和权贵,简直是笑话。他算什么东西?他也算纵横家?他能和公孙衍、苏秦、张仪、鲁仲连相提并论?正如我师傅所说,姚贾此行,不过是拿着我大秦的金子给他自己结交各国权贵而已,他竟然还有脸回来向大王邀功请赏,所以他该死。”
众人心知肚明,知道宝鼎这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突然间颠覆局势,就是因为拿赵国质子平都侯的性命做赌注,硬是颠倒黑白,诬杀了姚贾,给了大王一个大大的巴掌。现在宝鼎在这里说姚贾罪有应得,纯粹是给自己找理由。
“当年邯郸大战历时两年之久,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仅仅是因为信陵君、春申君率军救援吗?不是,是合纵之力太强大。”
“当年蒙骜伐魏,信陵君飞车回国,合纵赵魏韩楚燕五国大军击败秦军,直杀函谷关下,关中震动。我想问诸位,当年蒙骜的大军难道比不上今日的秦军?蒙骜无力抵御关东的合纵大军,你们就能抵御?”
“庞煖出任赵国上将军之后,积极合纵。楚国考烈王和其令尹春申君积极配合,于是在十年前的春天,赵魏韩楚卫五国联军再攻我大秦,这次假若不是楚国的春申君受到李园的掣肘,无心前线战事,在吕不韦的攻击下仓促后撤,关中必定告急。”
“如今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都不在了。没有名震天下的大人物了,关东诸国的合纵是不是就无法成功?不是,肯定不是。从三次关东合纵大军西击我大秦来看,关东诸国之所以合纵,不是因为有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也不是因为有纵横家鲁仲连和庞煖,更不是因为赵韩魏三国同出于晋,而是因为赵国是关东诸国的屏障,这道屏障倒了,关东诸国就再也无法抵挡我大秦的攻击,难逃败亡之祸。”
“各国的大王和各国的公卿大臣不管是为了各自的王国还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当赵国倾覆在即的时候,肯定要出兵求援,而楚国实力最强,只要楚国出兵,其它诸国必定追随。至于齐国,因为君王后把持朝政,所以它的策略一直是保持中立,但君王后老了,她薨亡之刻,是不是就是齐军合纵之时?”
一帮老将沉默不语。他们承认,宝鼎说得有道理。关东诸国一旦合纵,直杀函谷关,那河北之战必定半途而废,而此刻秦军的主力都在河北,假如合纵军击败秦国的南部军,杀到函谷关下威胁关中,那老秦人肯定要承担罪责。
“在武烈侯看来,关东诸国的这次合纵一定能成功?”王翦皱眉问道。
历史上这次合纵确有其事。但记载是给姚贾或者是茅焦破坏了。从先秦史料的只言片语来推测,给姚贾破坏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韩非给姚贾陷害而死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但韩非到底为何而死,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所以这个证据的真假也就值得商榷了。
宝鼎为了说服老秦人暂时不要攻打赵国,以免在咸阳的有意掣肘下遭遇败绩,他找了一大堆理由,结果他自己也给这些理由说服了。以姚贾的身份地位以及他本人并不值得称道的过去,还有当时中土各国的形势,的确不具备破坏合纵的可能,毕竟这关系到各国的生死存亡,韩魏楚燕齐五国肯定不愿意看到赵国的败亡。
当赵国岌岌可危之际,关东诸国为什么没有合纵救援,而是眼睁睁地看着赵国败亡,然后紧随赵国之后,一个接一个的亡国了?难道各国的大王和公卿大臣都在这一刻变成了睁眼瞎,都变成了愚蠢短视之徒,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都要争先恐后地去做亡国奴?
这显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史载尉缭在大秦统一期间把间谍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大秦才在最后的统一大战中顺利征服了各国。难道说,关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失败是因为尉缭的秘兵发挥了作用?
宝鼎也觉得不可能。这个时代等级森严,身份地位不在同一个层次的人。发生交集的机会微乎其微,更不要说在上位者面前指手划脚,左右上位者的想法了。秘兵搞刺杀搜寻情报的确可以,但若想进入权力中枢影响一国国策,那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像苏秦那样位高权重的大间谍,毕竟是旷古绝今、世所罕见。
王国的权力和财富掌握在极少数的权贵公卿手中,哪个权贵公卿家里没有钱?不论是姚贾这位使者也好,黑冰台的秘兵也好,靠几车金子就能贿赂买通一个权贵,然后这个权贵就能影响或者直接决定王国的命运。事实上也是不可能。每个王国的权力层都有不同的势力,一个国策的产生常常要经过激烈的博弈,即使是大王、相国,也无法做到一言九鼎,更不要说其它的权贵公卿了。
从利益大小来说,出卖王国获得的利益有多大?风险有多大?各国权贵公卿都不是白痴,这么简单的帐还是算得清楚。以李牧之死为例,秦国的反间计之所以成功,不是秦国的计策高明,也不是秦国秘兵手段高超,而是当时赵国邯郸激烈的权力博弈使然,就算当时没有秦国的反间计,李牧又能活多久?当年的廉颇和今日的李牧何其相似?官职地位功勋和对王国的重要性一模一样,但赵王就是要杀他,廉颇跑得快,赵王没有得逞,而李牧跑得慢,结果给杀了。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乐毅也是如此,他也是跑得快,否则肯定给燕王杀了。
所以说秘兵在秦国统一大战中肯定发挥了作用,但作用肯定有限。宝鼎在黑冰台待了一阵,对此自然知道得很清楚。合纵关系到关东诸国的存亡,各国位高权重者肯定会权衡利弊得失,靠姚贾的金块和黑冰的秘密活动根本没有阻止的可能。
这样综合分析下来,关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之所以失败,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正是这个原因导致赵国败亡,导致关东诸国败亡,让秦国迅速统一了中土。
抛开齐国不说,历史上齐国直到亡国的一刻都一兵不发,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关东诸国合纵,每次楚国都是绝对主力,楚军坚持到最后,则合纵成功,反之,合纵失败。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估猜,这次合纵失败是因为楚国的原因。
楚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此次合纵失败,导致韩魏燕三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国灭亡?难道和楚国令尹李园有关?
宝鼎越想越觉得有可能。楚国令尹李园是当今楚王的舅舅,是赵国人,不管他曾经和赵国有多深的仇恨,他若想在楚国维持自己的权势,那首先就要确保赵国这道屏障始终能够挡住秦国,始终能够牵制秦国,否则楚国就要和秦国直接对抗,这对他而言有害无利。
李园能够在楚国崛起,能够杀了春申君这个在楚国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大权贵,当然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他当然知道合纵联军支援赵国的重大意义。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推测了。
楚国有“屈、景、昭”三大世代权贵,春申君又在楚国经营了二十多年,而且他的口碑非常不错,家中的门客之多,享受的待遇之高,更是高居战国四大公子之首。李园一个外来人杀了春申君,压制着楚国权贵,攫取了楚国大权,他在楚国的敌人想必多如牛毛。这种敌对关系必然影响到国政,李园要干什么,他的对手就反对什么。李园要合纵,要救赵国,楚国权贵必然反对。
李园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他是因为杀了春申君才出现在史书中,至于后来他的结局怎样,他何时死的,又是怎么死的,历史都没有记载。不过几年后当今楚王悍,也就是李园的外甥死了,他的另一个外甥熊犹继位,但随即就被考烈王熊元的庶子熊负刍杀了,负刍做了楚王。这样推测起来,在楚王悍驾崩之前,李园肯定死了,否则不至于出现负刍弑君自立的事情。
关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失败是不是因为李园之死而失败?李园是不是死在楚国激烈的权力斗争中?
宝鼎忽然灵光一闪,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出现在脑海中。假如我杀死李园,那就等于破坏了这次关东诸国的合纵,我就可以再次建下显赫功勋。假如我在杀死李园的过程中,混乱楚国的局势,岂不是可以让楚国失去救援赵国的最佳机会?
这一切本来就是历史的结果,我不过顺应历史的轨迹,顺流而行而已。我没有改变历史,那么我就肯定能成功,但是,假如历史因为我的加入而突然改变,我不但没有杀死李园,反而让他活下来了,那整个中土的历史轨迹岂不要因此而改变?如果整个中土的历史轨迹因此而改变,我是不是有更多的机会改变大秦的命运,改变未来帝国的命运?或者,在我有生之年,都不会再有帝国?
一时间,宝鼎心烦意乱,陷入沉思之中。
几位老将军耐心等待,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
良久,宝鼎终于从烦乱的心神中摆脱出来,语出惊人,“李园不死,合纵必成。”
李园?几位老将军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皱眉沉思,旋即,大家都明白了宝鼎的意思。
合纵自苏秦而来,苏秦说服齐赵韩魏燕五国攻秦,秦国大败。其后有乐毅合纵六国大军攻齐,齐国大败。自此合纵连横成为七国征战的主要方式,但自秦楚鄢郢大战,秦赵长平大战后,楚赵两个大国受到空前重创,合纵随即就成了关东诸国专门对抗秦国的制胜法宝。秦一旦攻赵,赵就向关东各国求援,关东诸国则合纵抗秦,而合纵军的主力就是楚国。
长平大战后,关东诸国有三次合纵攻秦,春申君和楚军都是绝对主力。现在春申君不在了,楚国令尹是李园,而李园偏偏又是赵人,可以想像这次合纵十有八九会成功,除非杀死李园。
公子宝鼎本人就是个刺客,他是靠刺杀起家的,现在他说出这句话,那意思很明显,他回到封邑是假,刺杀李园是真。
“如此说来,姚贾的确该死。”王翦捋须轻叹,“合纵能否成功,关键在楚国,楚国是否出兵,关键在李园。姚贾带着几车金子在燕齐韩魏韩楚跑了一圈,然后回来告诉大王,他成功破坏了关东诸国的合纵,这其实就是欺君之罪。”
“姚贾刚刚回到咸阳,李园和李牧就在魏国大梁见面,关东秘兵随后就进入咸阳试图刺杀大王。”宝鼎说道,“这件事足以说明,赵楚韩魏四国合纵已经基本成功,只要秦军再一次攻打赵国,韩魏楚三国联军必定杀向函谷关。另外,我得到消息,太子丹已经到了邯郸,不出意外的话,赵燕两国此次必能握手言和,这样一来,今年内,五国合纵已成定局,假如齐国也加入合纵,那就是规模空前的六国合纵。”
不管是五国合纵还是六国合纵,形势对秦国都不利,因为今年匈奴人极有可能南下入侵,要报复去年三王被杀的耻辱,所以秦军今年当然不能轻易出动,以不变应万变方为上策。
几位老将军基本上认同了宝鼎的看法,不再急于杀进河北了,还是先稳住自家的阵脚再说。
“咸阳宫对今年的局势有什么看法?”麃公问道。
“咸阳宫?”宝鼎冷笑,心里的怒火突然冒了出来,“我现在是众矢之的,只要杀了我,大秦就是他们的天下。南阳现在就是一个狩猎场,大王、关东人和楚人联手把我赶到南阳,四面围杀,就等着我突围了。”
公孙豹笑了起来,“你小子还知道自己是头猎物啊?”他张开双手比划了一下,“南阳这个狩猎场无险可守,你可以四面出击,但敌人也可以四面攻击。你的突破口选择得很好。大丈夫就该做人所不敢做之事。兄弟阋墙手足相残,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不是大丈夫所为。大丈夫就该杀出去,杀出一条血路,宁可死在敌人的剑下,也不能死在自家兄弟的手上。”公孙豹说到这里长长地叹了口气,“武安君临死之前,最痛苦的就是这件事,他纵横沙场几十年,杀敌无数,最后却死在自家兄弟手上,让轻亲者痛仇者快,让关东诸国鼓掌相庆。”
“直到现在,老秦人的心里还在流血,眼里还在流泪。”司马锌望着宝鼎,突然大声说道,“你小子记住,你即使要死,也不要死在自家兄弟手上,让老秦人既流血又流泪,痛苦不堪。”
宝鼎当即发誓。一帮老家伙都在这里,司马锌这句话等于挑明了,老秦人可以给公子宝鼎绝对支持,但绝对反对公子宝鼎引发内讧,挑起内战,即使公子宝鼎掉进了陷阱,像长安君成蛟一样做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那宁愿逃跑,也不要重演兄弟相残的悲剧。
这句话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老秦人也不支持公子宝鼎统率军队,掌控军权,最起码现在不支持。很明显,公子宝鼎是个疯狂的人,一旦他控制了军队,那极有可能造反,或者是上当中计被迫造反,总之公子宝鼎掌握军队必将置整个派... -->>
第189章 李园不死。合纵必成
宝鼎的意思很明确,你们现在控制军队,未来我设法控制朝政,军政联手,则无往而不利。
当前咸阳政局复杂,中土形势微妙,南北局势更不明朗,所以短期内老秦人要巧妙利用瞬息万变的局势,延缓或者阻扰咸阳的东征之策,先整顿军队,先把西北疆稳住,先把骑军的武力提高起来,然后再择机攻打赵国。
“关东人继楚人之后战败于河北,不得不暂时交出军权,但这是暂时的,大王和关东人会积极推动东征,再战河北。”宝鼎看看诸位老将,郑重说道,“我以武烈侯的身份给你们一个告诫,两年内不要考虑东征,否则必定大败而归。此仗若败。前功尽弃。”
今日的武烈侯是一等封君爵,大王之下就是武烈侯了,这个身份非常尊贵显赫。公子宝鼎的意思就是不要看我年轻,不要以为你们这帮老家伙们重出江湖了就可以为所欲为,我的爵位在你们这些老家伙上面,我说话,你们必须得听,不要当耳边风不屑一顾,以致于最后惹出麻烦。
“你给个理由。”公孙豹当即质问道,“你是不是还执意要实施西北策略?你知道现在我们无法两线作战,又急切需要月氏人的战马,尤其需要月氏人与匈奴人打个两败俱伤,所以目前我们根本不具备夺取河西的条件。”
“西北策略需要时间,更需要时机。”白览也附和道,“你的策略没有问题,只要长期坚持实施最终还是能拿下河西。以我们的估猜,这个策略至少需要十年到十五年才能实现。”
果然,宝鼎就知道这些老家伙一出山就想大显身手,根本没有耐心再等两年。
“姚贾并没有真正破坏掉关东人的合纵,他拿着大秦的金子四处散财,以为几块金子就能买通关东各国的君王和权贵,简直是笑话。他算什么东西?他也算纵横家?他能和公孙衍、苏秦、张仪、鲁仲连相提并论?正如我师傅所说,姚贾此行,不过是拿着我大秦的金子给他自己结交各国权贵而已,他竟然还有脸回来向大王邀功请赏,所以他该死。”
众人心知肚明,知道宝鼎这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突然间颠覆局势,就是因为拿赵国质子平都侯的性命做赌注,硬是颠倒黑白,诬杀了姚贾,给了大王一个大大的巴掌。现在宝鼎在这里说姚贾罪有应得,纯粹是给自己找理由。
“当年邯郸大战历时两年之久,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仅仅是因为信陵君、春申君率军救援吗?不是,是合纵之力太强大。”
“当年蒙骜伐魏,信陵君飞车回国,合纵赵魏韩楚燕五国大军击败秦军,直杀函谷关下,关中震动。我想问诸位,当年蒙骜的大军难道比不上今日的秦军?蒙骜无力抵御关东的合纵大军,你们就能抵御?”
“庞煖出任赵国上将军之后,积极合纵。楚国考烈王和其令尹春申君积极配合,于是在十年前的春天,赵魏韩楚卫五国联军再攻我大秦,这次假若不是楚国的春申君受到李园的掣肘,无心前线战事,在吕不韦的攻击下仓促后撤,关中必定告急。”
“如今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都不在了。没有名震天下的大人物了,关东诸国的合纵是不是就无法成功?不是,肯定不是。从三次关东合纵大军西击我大秦来看,关东诸国之所以合纵,不是因为有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也不是因为有纵横家鲁仲连和庞煖,更不是因为赵韩魏三国同出于晋,而是因为赵国是关东诸国的屏障,这道屏障倒了,关东诸国就再也无法抵挡我大秦的攻击,难逃败亡之祸。”
“各国的大王和各国的公卿大臣不管是为了各自的王国还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当赵国倾覆在即的时候,肯定要出兵求援,而楚国实力最强,只要楚国出兵,其它诸国必定追随。至于齐国,因为君王后把持朝政,所以它的策略一直是保持中立,但君王后老了,她薨亡之刻,是不是就是齐军合纵之时?”
一帮老将沉默不语。他们承认,宝鼎说得有道理。关东诸国一旦合纵,直杀函谷关,那河北之战必定半途而废,而此刻秦军的主力都在河北,假如合纵军击败秦国的南部军,杀到函谷关下威胁关中,那老秦人肯定要承担罪责。
“在武烈侯看来,关东诸国的这次合纵一定能成功?”王翦皱眉问道。
历史上这次合纵确有其事。但记载是给姚贾或者是茅焦破坏了。从先秦史料的只言片语来推测,给姚贾破坏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韩非给姚贾陷害而死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但韩非到底为何而死,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所以这个证据的真假也就值得商榷了。
宝鼎为了说服老秦人暂时不要攻打赵国,以免在咸阳的有意掣肘下遭遇败绩,他找了一大堆理由,结果他自己也给这些理由说服了。以姚贾的身份地位以及他本人并不值得称道的过去,还有当时中土各国的形势,的确不具备破坏合纵的可能,毕竟这关系到各国的生死存亡,韩魏楚燕齐五国肯定不愿意看到赵国的败亡。
当赵国岌岌可危之际,关东诸国为什么没有合纵救援,而是眼睁睁地看着赵国败亡,然后紧随赵国之后,一个接一个的亡国了?难道各国的大王和公卿大臣都在这一刻变成了睁眼瞎,都变成了愚蠢短视之徒,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都要争先恐后地去做亡国奴?
这显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史载尉缭在大秦统一期间把间谍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大秦才在最后的统一大战中顺利征服了各国。难道说,关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失败是因为尉缭的秘兵发挥了作用?
宝鼎也觉得不可能。这个时代等级森严,身份地位不在同一个层次的人。发生交集的机会微乎其微,更不要说在上位者面前指手划脚,左右上位者的想法了。秘兵搞刺杀搜寻情报的确可以,但若想进入权力中枢影响一国国策,那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像苏秦那样位高权重的大间谍,毕竟是旷古绝今、世所罕见。
王国的权力和财富掌握在极少数的权贵公卿手中,哪个权贵公卿家里没有钱?不论是姚贾这位使者也好,黑冰台的秘兵也好,靠几车金子就能贿赂买通一个权贵,然后这个权贵就能影响或者直接决定王国的命运。事实上也是不可能。每个王国的权力层都有不同的势力,一个国策的产生常常要经过激烈的博弈,即使是大王、相国,也无法做到一言九鼎,更不要说其它的权贵公卿了。
从利益大小来说,出卖王国获得的利益有多大?风险有多大?各国权贵公卿都不是白痴,这么简单的帐还是算得清楚。以李牧之死为例,秦国的反间计之所以成功,不是秦国的计策高明,也不是秦国秘兵手段高超,而是当时赵国邯郸激烈的权力博弈使然,就算当时没有秦国的反间计,李牧又能活多久?当年的廉颇和今日的李牧何其相似?官职地位功勋和对王国的重要性一模一样,但赵王就是要杀他,廉颇跑得快,赵王没有得逞,而李牧跑得慢,结果给杀了。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乐毅也是如此,他也是跑得快,否则肯定给燕王杀了。
所以说秘兵在秦国统一大战中肯定发挥了作用,但作用肯定有限。宝鼎在黑冰台待了一阵,对此自然知道得很清楚。合纵关系到关东诸国的存亡,各国位高权重者肯定会权衡利弊得失,靠姚贾的金块和黑冰的秘密活动根本没有阻止的可能。
这样综合分析下来,关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之所以失败,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正是这个原因导致赵国败亡,导致关东诸国败亡,让秦国迅速统一了中土。
抛开齐国不说,历史上齐国直到亡国的一刻都一兵不发,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关东诸国合纵,每次楚国都是绝对主力,楚军坚持到最后,则合纵成功,反之,合纵失败。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估猜,这次合纵失败是因为楚国的原因。
楚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此次合纵失败,导致韩魏燕三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国灭亡?难道和楚国令尹李园有关?
宝鼎越想越觉得有可能。楚国令尹李园是当今楚王的舅舅,是赵国人,不管他曾经和赵国有多深的仇恨,他若想在楚国维持自己的权势,那首先就要确保赵国这道屏障始终能够挡住秦国,始终能够牵制秦国,否则楚国就要和秦国直接对抗,这对他而言有害无利。
李园能够在楚国崛起,能够杀了春申君这个在楚国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大权贵,当然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他当然知道合纵联军支援赵国的重大意义。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推测了。
楚国有“屈、景、昭”三大世代权贵,春申君又在楚国经营了二十多年,而且他的口碑非常不错,家中的门客之多,享受的待遇之高,更是高居战国四大公子之首。李园一个外来人杀了春申君,压制着楚国权贵,攫取了楚国大权,他在楚国的敌人想必多如牛毛。这种敌对关系必然影响到国政,李园要干什么,他的对手就反对什么。李园要合纵,要救赵国,楚国权贵必然反对。
李园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他是因为杀了春申君才出现在史书中,至于后来他的结局怎样,他何时死的,又是怎么死的,历史都没有记载。不过几年后当今楚王悍,也就是李园的外甥死了,他的另一个外甥熊犹继位,但随即就被考烈王熊元的庶子熊负刍杀了,负刍做了楚王。这样推测起来,在楚王悍驾崩之前,李园肯定死了,否则不至于出现负刍弑君自立的事情。
关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失败是不是因为李园之死而失败?李园是不是死在楚国激烈的权力斗争中?
宝鼎忽然灵光一闪,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出现在脑海中。假如我杀死李园,那就等于破坏了这次关东诸国的合纵,我就可以再次建下显赫功勋。假如我在杀死李园的过程中,混乱楚国的局势,岂不是可以让楚国失去救援赵国的最佳机会?
这一切本来就是历史的结果,我不过顺应历史的轨迹,顺流而行而已。我没有改变历史,那么我就肯定能成功,但是,假如历史因为我的加入而突然改变,我不但没有杀死李园,反而让他活下来了,那整个中土的历史轨迹岂不要因此而改变?如果整个中土的历史轨迹因此而改变,我是不是有更多的机会改变大秦的命运,改变未来帝国的命运?或者,在我有生之年,都不会再有帝国?
一时间,宝鼎心烦意乱,陷入沉思之中。
几位老将军耐心等待,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
良久,宝鼎终于从烦乱的心神中摆脱出来,语出惊人,“李园不死,合纵必成。”
李园?几位老将军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皱眉沉思,旋即,大家都明白了宝鼎的意思。
合纵自苏秦而来,苏秦说服齐赵韩魏燕五国攻秦,秦国大败。其后有乐毅合纵六国大军攻齐,齐国大败。自此合纵连横成为七国征战的主要方式,但自秦楚鄢郢大战,秦赵长平大战后,楚赵两个大国受到空前重创,合纵随即就成了关东诸国专门对抗秦国的制胜法宝。秦一旦攻赵,赵就向关东各国求援,关东诸国则合纵抗秦,而合纵军的主力就是楚国。
长平大战后,关东诸国有三次合纵攻秦,春申君和楚军都是绝对主力。现在春申君不在了,楚国令尹是李园,而李园偏偏又是赵人,可以想像这次合纵十有八九会成功,除非杀死李园。
公子宝鼎本人就是个刺客,他是靠刺杀起家的,现在他说出这句话,那意思很明显,他回到封邑是假,刺杀李园是真。
“如此说来,姚贾的确该死。”王翦捋须轻叹,“合纵能否成功,关键在楚国,楚国是否出兵,关键在李园。姚贾带着几车金子在燕齐韩魏韩楚跑了一圈,然后回来告诉大王,他成功破坏了关东诸国的合纵,这其实就是欺君之罪。”
“姚贾刚刚回到咸阳,李园和李牧就在魏国大梁见面,关东秘兵随后就进入咸阳试图刺杀大王。”宝鼎说道,“这件事足以说明,赵楚韩魏四国合纵已经基本成功,只要秦军再一次攻打赵国,韩魏楚三国联军必定杀向函谷关。另外,我得到消息,太子丹已经到了邯郸,不出意外的话,赵燕两国此次必能握手言和,这样一来,今年内,五国合纵已成定局,假如齐国也加入合纵,那就是规模空前的六国合纵。”
不管是五国合纵还是六国合纵,形势对秦国都不利,因为今年匈奴人极有可能南下入侵,要报复去年三王被杀的耻辱,所以秦军今年当然不能轻易出动,以不变应万变方为上策。
几位老将军基本上认同了宝鼎的看法,不再急于杀进河北了,还是先稳住自家的阵脚再说。
“咸阳宫对今年的局势有什么看法?”麃公问道。
“咸阳宫?”宝鼎冷笑,心里的怒火突然冒了出来,“我现在是众矢之的,只要杀了我,大秦就是他们的天下。南阳现在就是一个狩猎场,大王、关东人和楚人联手把我赶到南阳,四面围杀,就等着我突围了。”
公孙豹笑了起来,“你小子还知道自己是头猎物啊?”他张开双手比划了一下,“南阳这个狩猎场无险可守,你可以四面出击,但敌人也可以四面攻击。你的突破口选择得很好。大丈夫就该做人所不敢做之事。兄弟阋墙手足相残,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不是大丈夫所为。大丈夫就该杀出去,杀出一条血路,宁可死在敌人的剑下,也不能死在自家兄弟的手上。”公孙豹说到这里长长地叹了口气,“武安君临死之前,最痛苦的就是这件事,他纵横沙场几十年,杀敌无数,最后却死在自家兄弟手上,让轻亲者痛仇者快,让关东诸国鼓掌相庆。”
“直到现在,老秦人的心里还在流血,眼里还在流泪。”司马锌望着宝鼎,突然大声说道,“你小子记住,你即使要死,也不要死在自家兄弟手上,让老秦人既流血又流泪,痛苦不堪。”
宝鼎当即发誓。一帮老家伙都在这里,司马锌这句话等于挑明了,老秦人可以给公子宝鼎绝对支持,但绝对反对公子宝鼎引发内讧,挑起内战,即使公子宝鼎掉进了陷阱,像长安君成蛟一样做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那宁愿逃跑,也不要重演兄弟相残的悲剧。
这句话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老秦人也不支持公子宝鼎统率军队,掌控军权,最起码现在不支持。很明显,公子宝鼎是个疯狂的人,一旦他控制了军队,那极有可能造反,或者是上当中计被迫造反,总之公子宝鼎掌握军队必将置整个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