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战尘埃落定,赵国灭亡,然后死局解开,你们和咸阳宫想怎么斗就怎么斗,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武烈侯要背弃盟约?”
“不是我要背弃盟约,而是我已经控制不了局势的发展。你们和咸阳宫斗得不死不休,必将影响到统一大战。我和秦王有十年之约,这个约定不能兑现,我就会被赶回北疆。”宝鼎摊开双手,苦笑道,“我现在被困在江南,将来我被贬黜北疆,我的实力被无限最小化,你让我拿什么去兑现诺言?”
双方再次谈崩,不欢而散。
=
公子扶苏、丞相熊启、隗状,御史大夫公子腾、驷车庶长公子豹、郎中令冯劫和上将军王翦、将军桓齮、司马锌,南阳守相甘罗的书信像雪片一般飞到江南。
大家都督促武烈侯急速赶赴中原,但武烈侯不为所动,不过他在给诸位同僚的书信中做了不同的解释,而中心意思就是一个,咸阳朝堂上的僵局必须被打破,否则即便他到了中原,也是无法挽救危局。
这个讯息不但在本利益集团中迅速传开,也在秦王政和咸阳中枢中引起震动。武烈侯再一次干涉朝政,但这次干涉非常及时,是咸阳所迫切需要的。
昌平君熊启在各方的重压之下,难以支撑。就在此刻,中原大城定陶爆发了叛乱,定陶失陷,熊氏的坚持随着这一次沉重打击轰然崩裂。
熊启最终选择了退让,他上奏咸阳,主动承担了中原混乱的责任,引咎请辞。
秦王政如愿以偿,马上接受了昌平君熊启的辞呈,将熊启贬谪于江陵,代替武烈侯坐镇东南,同时命令武烈侯火速赶赴中原。
然而,武烈侯再一次拒绝,他还是那句话,我绝不放弃江南。
武烈侯没有像秦王政预想的那样主动请调中原,也没有与熊氏妥协,而是一棍子把熊氏打倒在地。武烈侯始终掌握着主动,秦王政迫于无奈,不得不下令调遣,如此一来,秦王政就不得不向武烈侯做出妥协。
秦王政为此异常恼火。武烈侯为什么依旧拒绝去中原?很简单,他要那个丞相公的位置。随着昌平君熊启辞去丞相一职,咸阳朝堂上的僵局的确被打破了,但朝堂各方势力如何瓜分这一利益,如何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平衡,却需要进行一番激烈的斗争。
武烈侯宁死也不放弃江南,他不去中原,昌平君熊启就不得不留在中原。熊氏遭此打击,熊启哪里还有心思处置中原危机?如此中原形势更加恶劣,中原的军政官长们对咸阳一肚子怨气,纷纷上奏表示强烈的不满。
咸阳宫当然不会放弃这个丞相公的位置。右丞相昌平君熊启辞职,左丞相隗状顺理成章升为第一丞相,最有希望接替第二丞相的是御史大夫公子腾,其次是太尉尉僚,驷车庶长公子豹,最后就是郎中令冯劫,郎中令是九卿之首,是顺位升入三公的第一上卿。另外就是秦王政的客卿了,客卿地位特殊,一跃登顶乃是司空见惯的事,过去范睢、蔡泽、吕不韦都是由客卿直接出任相国,不过现在客卿中没有秦王政信任和推崇的大贤,能够出任丞相的人选基本上就是那四位重臣了。
武烈侯希望由谁出任大秦第二丞相?
丞相隗状、御史大夫公子腾和驷车庶长公子豹几乎在同一时间接到了武烈侯的密信,而武烈侯所中意的第二丞相人选让三人极度吃惊,竟然是治粟内史王绾(n)。
武烈侯要把老秦人推上丞相公的位置,要让老秦人控制部分朝政,这完全可以理解,但王绾官居九卿之中的财政大臣,一跃登顶的难度太大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隗状烧了密信,保持沉默,静待局势的发展。武烈侯既然要做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当然有一系列的谋划,而这份密信的意思,就是希望他在关键时刻影响一下秦王政的决策。以目前武烈侯和熊氏外戚的紧张关系,武烈侯当然不会把如此重大的事情托付给楚系。
公子腾是御史大夫,而右丞相、左丞相后面就是御史大夫,实际上御史大夫就是副丞相,公子腾出任第二丞相是顺理成章的事,然后由郎中令冯劫出任御史大夫,秦王政再安排蒙嘉出任郎中令。这是咸阳人的一致看法。现在局势紧张,咸阳宫不会在中枢核心做出重大调整。
公子腾当然希望再进一步做丞相,那意味着宗室崛起,意义重大,谁知武烈侯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阻止他“登顶”,为什么?
公子腾想不通,但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因为武烈侯把攻打中原的最大功劳给了他,然后武烈侯又与熊氏外戚做了重大妥协,这才把他推上三公的位置,由此可见武烈侯阻止他“登顶”肯定有原因,而且这个原因肯定关系到他本人甚至宗室的未来。
公子豹接到武烈侯的密信就匆忙赶到了公子腾府上,“这是怎么回事?丞相公为什么不是你?”公子豹觉得匪夷所思。
公子腾把自己的分析大概说了一下。
公子豹连连点头,同意公子腾的分析,“那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原因?”
“如果王绾出任丞相,咸阳宫能得到什么?”公子腾问道。
公子豹笑了起来,“最多一个上卿而已,但咸阳宫岂肯罢休?这无益于解决当前危机。”
“如果三位宗室重臣同时举荐王绾出任丞相,咸阳宫会不会妥协?”公子腾又问道。
“当然要妥协。”公子豹毫不犹豫地说道,“武烈侯在中原,王翦在河北,能否攻克邯郸,主要靠他们和前线的老秦统率,咸阳宫岂敢不答应?但如此一来,你我两人必有一人离开中枢,咸阳宫绝不愿意看到宗室大臣控制朝政。”
“你走还是我走?”公子腾又问道。
“肯定是你走。”公子豹手指公子腾,“你走了,就能腾出一个三公的位置,这个位置由冯劫来坐,然后蒙嘉出任郎中令,这样咸阳宫基本上没有吃亏。”公子豹旋即醒悟过来,“武烈侯要你出京?他要你去哪?河北?中原?还是……”
公子豹和公子腾眼前蓦然一亮,不约而同地惊呼出声,“江南”
“但是昌平君熊启贬谪江陵,出镇东南,江南也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你去干什么?”公子豹疑惑地说道,但随即他就想到了一种可能,脸色顿时严肃起来。与此同时,公子腾也想到了那种可能,神情顿时凛然。只有那种可能才会威胁到大秦,才会威胁到老嬴家的江山,所以武烈侯才会让一位“三公”级别的宗室大臣坐镇江南。
“大王把熊氏外戚逼得太狠了。”公子豹长叹摇头“这次武烈侯又狠狠打了熊氏一记闷棍,兄弟联手,势不可挡啊。换做是我,我也会寝食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动点心思也是情有可原。”
公子腾虽然对不能“登顶”有些耿耿于怀,但一想到东南是熊氏的根基之地,一旦东南有变,对大秦的打击可谓致命。从大秦的未来和老嬴家的江山考虑,他还是愿意放弃“登顶”,远镇江南。
“我们都不如武烈侯。”公子腾感慨说道,“老嬴家出了这么一位天纵之才,当真是大秦之福啊。”
=
然而,他们还是低估了武烈侯的才智。一个丞相公的位置对武烈侯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需要的是大秦的未来,中土的未来。
武烈侯上奏,以王次子公子高出镇江南,并派一位宗室大臣辅佐,确保东南的安全和西南策略的实施。
这就是他的条件。我绝不放弃江南,即便我离开了,也要确保西南策略的继续实施。
王此子公子高出镇江南,一位宗室大臣辅佐,那的确可以确保西南策略的继续实施了,但咸阳宫和中枢大臣一眼就看出来,武烈侯这个布局太大了,直接影响到了国策,甚至是大秦根本性的国策。
现在王长子公子扶苏出镇中原,宗室大臣武烈侯辅佐。王此子公子高出镇江南,也是宗室大臣辅佐。
这是什么格局?这就是分封制的格局啊。
王子出镇地方,建功立业,发展实力。将来统一了,疆域大了,这些王子坐镇一方,功勋卓著,手上都有相当的实力,咸阳必然要分封。王子分封了,宗室呢?功臣呢?疆域这么大,国力这么强,分封诸侯也是理所当然嘛。
这违背了大秦的国策,严重违背。
不过现在武烈侯刚刚开始布局,而且是公开布局,咸阳宫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武烈侯的动机,有足够的时间和办法把武烈侯这一布局扼杀在萌芽之中。
然而,朝堂上出现了一边倒的趋势,绝大部分大臣同意武烈侯的奏议。
御史大夫公子腾更是主动请缨,愿意辅佐公子高,远镇江南。不过他也提出了条件,我御史大夫也不干了,丞相公也不去争了,我推荐一个左丞相的人选总可以吧?于是他举荐治粟内史王绾出任左丞相。
驷车庶长公子豹、内史公子成、卫尉李瑶,主爵中尉麃(bi)公等宗室、老秦人紧随其后,推波助澜。
丞相隗状和楚系官员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支持宗室和老秦人,于是王绾出任丞相势不可挡。
咸阳宫完全陷入被动,而河北和中原的局势又日益恶化,秦王政在内忧外困之下,步履维艰。
=
=
=M
战尘埃落定,赵国灭亡,然后死局解开,你们和咸阳宫想怎么斗就怎么斗,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武烈侯要背弃盟约?”
“不是我要背弃盟约,而是我已经控制不了局势的发展。你们和咸阳宫斗得不死不休,必将影响到统一大战。我和秦王有十年之约,这个约定不能兑现,我就会被赶回北疆。”宝鼎摊开双手,苦笑道,“我现在被困在江南,将来我被贬黜北疆,我的实力被无限最小化,你让我拿什么去兑现诺言?”
双方再次谈崩,不欢而散。
=
公子扶苏、丞相熊启、隗状,御史大夫公子腾、驷车庶长公子豹、郎中令冯劫和上将军王翦、将军桓齮、司马锌,南阳守相甘罗的书信像雪片一般飞到江南。
大家都督促武烈侯急速赶赴中原,但武烈侯不为所动,不过他在给诸位同僚的书信中做了不同的解释,而中心意思就是一个,咸阳朝堂上的僵局必须被打破,否则即便他到了中原,也是无法挽救危局。
这个讯息不但在本利益集团中迅速传开,也在秦王政和咸阳中枢中引起震动。武烈侯再一次干涉朝政,但这次干涉非常及时,是咸阳所迫切需要的。
昌平君熊启在各方的重压之下,难以支撑。就在此刻,中原大城定陶爆发了叛乱,定陶失陷,熊氏的坚持随着这一次沉重打击轰然崩裂。
熊启最终选择了退让,他上奏咸阳,主动承担了中原混乱的责任,引咎请辞。
秦王政如愿以偿,马上接受了昌平君熊启的辞呈,将熊启贬谪于江陵,代替武烈侯坐镇东南,同时命令武烈侯火速赶赴中原。
然而,武烈侯再一次拒绝,他还是那句话,我绝不放弃江南。
武烈侯没有像秦王政预想的那样主动请调中原,也没有与熊氏妥协,而是一棍子把熊氏打倒在地。武烈侯始终掌握着主动,秦王政迫于无奈,不得不下令调遣,如此一来,秦王政就不得不向武烈侯做出妥协。
秦王政为此异常恼火。武烈侯为什么依旧拒绝去中原?很简单,他要那个丞相公的位置。随着昌平君熊启辞去丞相一职,咸阳朝堂上的僵局的确被打破了,但朝堂各方势力如何瓜分这一利益,如何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平衡,却需要进行一番激烈的斗争。
武烈侯宁死也不放弃江南,他不去中原,昌平君熊启就不得不留在中原。熊氏遭此打击,熊启哪里还有心思处置中原危机?如此中原形势更加恶劣,中原的军政官长们对咸阳一肚子怨气,纷纷上奏表示强烈的不满。
咸阳宫当然不会放弃这个丞相公的位置。右丞相昌平君熊启辞职,左丞相隗状顺理成章升为第一丞相,最有希望接替第二丞相的是御史大夫公子腾,其次是太尉尉僚,驷车庶长公子豹,最后就是郎中令冯劫,郎中令是九卿之首,是顺位升入三公的第一上卿。另外就是秦王政的客卿了,客卿地位特殊,一跃登顶乃是司空见惯的事,过去范睢、蔡泽、吕不韦都是由客卿直接出任相国,不过现在客卿中没有秦王政信任和推崇的大贤,能够出任丞相的人选基本上就是那四位重臣了。
武烈侯希望由谁出任大秦第二丞相?
丞相隗状、御史大夫公子腾和驷车庶长公子豹几乎在同一时间接到了武烈侯的密信,而武烈侯所中意的第二丞相人选让三人极度吃惊,竟然是治粟内史王绾(n)。
武烈侯要把老秦人推上丞相公的位置,要让老秦人控制部分朝政,这完全可以理解,但王绾官居九卿之中的财政大臣,一跃登顶的难度太大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隗状烧了密信,保持沉默,静待局势的发展。武烈侯既然要做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当然有一系列的谋划,而这份密信的意思,就是希望他在关键时刻影响一下秦王政的决策。以目前武烈侯和熊氏外戚的紧张关系,武烈侯当然不会把如此重大的事情托付给楚系。
公子腾是御史大夫,而右丞相、左丞相后面就是御史大夫,实际上御史大夫就是副丞相,公子腾出任第二丞相是顺理成章的事,然后由郎中令冯劫出任御史大夫,秦王政再安排蒙嘉出任郎中令。这是咸阳人的一致看法。现在局势紧张,咸阳宫不会在中枢核心做出重大调整。
公子腾当然希望再进一步做丞相,那意味着宗室崛起,意义重大,谁知武烈侯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阻止他“登顶”,为什么?
公子腾想不通,但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因为武烈侯把攻打中原的最大功劳给了他,然后武烈侯又与熊氏外戚做了重大妥协,这才把他推上三公的位置,由此可见武烈侯阻止他“登顶”肯定有原因,而且这个原因肯定关系到他本人甚至宗室的未来。
公子豹接到武烈侯的密信就匆忙赶到了公子腾府上,“这是怎么回事?丞相公为什么不是你?”公子豹觉得匪夷所思。
公子腾把自己的分析大概说了一下。
公子豹连连点头,同意公子腾的分析,“那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原因?”
“如果王绾出任丞相,咸阳宫能得到什么?”公子腾问道。
公子豹笑了起来,“最多一个上卿而已,但咸阳宫岂肯罢休?这无益于解决当前危机。”
“如果三位宗室重臣同时举荐王绾出任丞相,咸阳宫会不会妥协?”公子腾又问道。
“当然要妥协。”公子豹毫不犹豫地说道,“武烈侯在中原,王翦在河北,能否攻克邯郸,主要靠他们和前线的老秦统率,咸阳宫岂敢不答应?但如此一来,你我两人必有一人离开中枢,咸阳宫绝不愿意看到宗室大臣控制朝政。”
“你走还是我走?”公子腾又问道。
“肯定是你走。”公子豹手指公子腾,“你走了,就能腾出一个三公的位置,这个位置由冯劫来坐,然后蒙嘉出任郎中令,这样咸阳宫基本上没有吃亏。”公子豹旋即醒悟过来,“武烈侯要你出京?他要你去哪?河北?中原?还是……”
公子豹和公子腾眼前蓦然一亮,不约而同地惊呼出声,“江南”
“但是昌平君熊启贬谪江陵,出镇东南,江南也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你去干什么?”公子豹疑惑地说道,但随即他就想到了一种可能,脸色顿时严肃起来。与此同时,公子腾也想到了那种可能,神情顿时凛然。只有那种可能才会威胁到大秦,才会威胁到老嬴家的江山,所以武烈侯才会让一位“三公”级别的宗室大臣坐镇江南。
“大王把熊氏外戚逼得太狠了。”公子豹长叹摇头“这次武烈侯又狠狠打了熊氏一记闷棍,兄弟联手,势不可挡啊。换做是我,我也会寝食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动点心思也是情有可原。”
公子腾虽然对不能“登顶”有些耿耿于怀,但一想到东南是熊氏的根基之地,一旦东南有变,对大秦的打击可谓致命。从大秦的未来和老嬴家的江山考虑,他还是愿意放弃“登顶”,远镇江南。
“我们都不如武烈侯。”公子腾感慨说道,“老嬴家出了这么一位天纵之才,当真是大秦之福啊。”
=
然而,他们还是低估了武烈侯的才智。一个丞相公的位置对武烈侯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需要的是大秦的未来,中土的未来。
武烈侯上奏,以王次子公子高出镇江南,并派一位宗室大臣辅佐,确保东南的安全和西南策略的实施。
这就是他的条件。我绝不放弃江南,即便我离开了,也要确保西南策略的继续实施。
王此子公子高出镇江南,一位宗室大臣辅佐,那的确可以确保西南策略的继续实施了,但咸阳宫和中枢大臣一眼就看出来,武烈侯这个布局太大了,直接影响到了国策,甚至是大秦根本性的国策。
现在王长子公子扶苏出镇中原,宗室大臣武烈侯辅佐。王此子公子高出镇江南,也是宗室大臣辅佐。
这是什么格局?这就是分封制的格局啊。
王子出镇地方,建功立业,发展实力。将来统一了,疆域大了,这些王子坐镇一方,功勋卓著,手上都有相当的实力,咸阳必然要分封。王子分封了,宗室呢?功臣呢?疆域这么大,国力这么强,分封诸侯也是理所当然嘛。
这违背了大秦的国策,严重违背。
不过现在武烈侯刚刚开始布局,而且是公开布局,咸阳宫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武烈侯的动机,有足够的时间和办法把武烈侯这一布局扼杀在萌芽之中。
然而,朝堂上出现了一边倒的趋势,绝大部分大臣同意武烈侯的奏议。
御史大夫公子腾更是主动请缨,愿意辅佐公子高,远镇江南。不过他也提出了条件,我御史大夫也不干了,丞相公也不去争了,我推荐一个左丞相的人选总可以吧?于是他举荐治粟内史王绾出任左丞相。
驷车庶长公子豹、内史公子成、卫尉李瑶,主爵中尉麃(bi)公等宗室、老秦人紧随其后,推波助澜。
丞相隗状和楚系官员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支持宗室和老秦人,于是王绾出任丞相势不可挡。
咸阳宫完全陷入被动,而河北和中原的局势又日益恶化,秦王政在内忧外困之下,步履维艰。
=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