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场诛杀了李牧的两个儿子和数员亲将。
太子丹获悉秘讯,带着公子嘉连夜撤出了中山。
郭开再赴邯郸。此刻秦王政已经离开邯郸,赶赴上党和太原。坐镇邯郸的公子扶苏和上将军王翦代表咸阳,与赵国达成了议和约定。
=
消息传到中原,宝鼎非常高兴。虽然李牧的命运没有改变,秦军将士终究没有在战场上击败李牧报仇雪恨,王翦、桓齮、蒙武等人都是大为遗憾,但从秦王政和中枢的立场来说,用最小代价击杀李牧还是上上之策。
秦赵暂时议和,双方还有一场决战,但李牧不在了,代北军士气低迷,尤其当赵王割让代郡的消息传开之后,代北军必定军心涣散,这基本上确保了秦军在决战中的优势。
公子扶苏和王翦上书咸阳,建议马上撕毁和约,攻打中山。
秦王政和中枢从大局考虑,决定等到中原夏收之后。只要中原的灾情得到有效缓解,则马上集结大军攻打中山。
秦王政和中枢的当务之急不是拿下中山吞灭赵国,而是乘着秦王政东巡,威信高涨之际,果断削弱老秦人对军队的控制权。
河北没有战事,咸阳手里有了粮食,这等于牢牢控制了缓解中原灾情的主动权。
春耕时节,秦王政下令封赏,王翦爵升武通侯(伦侯),桓齮、司马锌等统率爵升大庶长,其他各级将率都有丰厚封赏。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宗室。武烈侯的官爵到顶了,封地也足够大了,秦王政能赏他的也就是钱财,但这显然不能满足武烈侯,所以朝堂上下一致认为秦王政要在国策上或者其他方面做出让步,以此来做为对武烈侯的封赏。
但事实和大家的预想完全相反。
公子扶苏未能封君。公子扶苏未能封君,意味着秦王政没有在王统一事上继续让步,武烈侯的步步紧逼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桓齮、司马锌、公孙豹、白览四位老将“功成身退”,回家颐养天年。
蒙武出任中原大军的统率,杨端和、王贲为左右副统率;冯毋择出任河北军统率,李信为副。羌廆出任北疆军统率,蒙恬为副。
公子扶苏转镇河北。武烈侯依旧是护军中尉,坐镇中原,行使军政协调之权。
这个结果让朝野上下目瞪口呆。武烈侯连番建功,老秦人屡战屡克,谁知秦王政纵马东巡一圈后,就把这些功劳全部抢到了自己手上,肆无忌惮地抢夺军队的控制权,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然而,奇怪的是,武烈侯保持沉默,王翦保持沉默,就连两位丞相都表示支持中枢决策。
事情太反常了。咸阳看上去很平静,但暗流涌动,风雨欲来。秦王政和中枢大臣们在品尝着胜利果实的时候,感觉到咸阳的温度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让人窒息。难道今年又是大旱?
=
秦赵议和不久,南方楚国忽然传来惊人消息,楚王悍暴毙。
楚王悍死了,其弟弟熊犹继位。楚国使者急赴咸阳,李太后更是派出特使日夜兼程赶赴大梁求见武烈侯。
武烈侯此刻正在陶城一带巡视,当赵高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他显得非常平静,笑着问道,“寿春是来求援吗?”
“武烈侯,公子负刍急不可耐了,但考虑到今年我们要拿下中山,楚国政局还是保持稳定为好。”赵高说道,“另外,江南那边也需要楚国的支援,寿春政局一乱,南岭大渠的开凿必定会受到影响。”
“孤儿寡母,势单力薄,你以为他们还有希望?”宝鼎冷笑道,“如果我是公子负刍,我早就动手了。”
赵高稍感错愣,摸不透宝鼎的心思,没敢说话。
“齐国使者还在吗?”宝鼎转移了话题,似乎对楚国的局势漠不关心。
“咸阳的议和条件太高,临淄没办法接受,只能想方设法先行说服你。”赵高迟疑良久,问道,“武烈侯当真打算一直拒绝齐国的议和?我们还要打中山,在打中山之前,秦齐还是有必要议和。”
“你看齐国秋收之后能否彻底解决大饥荒所导致的危机?”
“应该可以。”赵高说道,“去年齐国只有部分郡县受灾,灾情之所以失控,主要缘由赵高的逃难人口太多,一时解决不了。齐国毕竟有四十年的积累,只要给他们时间,危机很快就能解决。”
“既然如此,你看他们的结盟有诚意吗?”宝鼎摇摇头,“显然没有。临淄两面三刀,一方面低声下气的要结盟,一方面却在背后磨刀霍霍。这一点咸阳很清楚,所以才狮子大开口。你告诉齐国的使者,就说我没有能力影响咸阳的决策,请他回去吧。”
赵高笑了起来,“武烈侯担心中了齐人的离间计?”
“我都忍让到这种地步了,离间计对咸阳还有作用吗?”宝鼎笑道,“不过咸阳还算不错,这几个月竭尽所能向中原提供粮食,救活了不少人,又保证了夏收,也算是满足了我的心愿。”
“武烈侯让几位老将军回家颐养天年,以此来换取咸阳对中原、河北实施一系列新政的支持,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赵高想到最近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各种传闻,脸上露出忧郁之色。
“有些人只看到巴掌一块天,只顾自家那么点蝇头小利,根本不考虑大局,不想想庶民的生死。”宝鼎冷笑道,“没有这些政策,我们就没办法在最短时间内扼杀大饥荒,没办法以最快速度稳定大河南北。对于庶民来说,肚子是天大的事,吃饱了穿暖了,有块遮风挡雨的地方,他们就满足了,至于大王和国祚对他们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和他们的没有任何关系。我只要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此大秦才能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否则,旦夕倾覆。”
赵高想到咸阳的政局,不禁暗自焦虑。宗越已经回来了,咸阳的布局已经完成,就等着收官起子,但局势却迟迟没有进展,这导致武烈侯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次武烈侯的让步太大了,不要说老秦人怒不可遏,就连宗室和楚系也是满腹怨言,毕竟知道内幕的人太少,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表象,他们无法接受武烈侯的这种近乎于投降一般的“妥协”。
“武烈侯,你是不是见一下楚国的使者?”赵高转移了话题,他知道武烈侯最近也是焦虑重重,夜不能寐,心神俱疲,继续谈咸阳的事只会让武烈侯的情绪更差。
“你安排吧。”宝鼎不以为意地挥挥手,“孤儿寡母,身不由己,一点活路都没有。命运有时候真的很残酷。”
“武烈侯不考虑一下此事对西南策略的影响?”赵高再次提醒道。
“当然要考虑。”宝鼎说道,“你代我书告蒙将军,详告楚国局势,请他考虑一下,是否在边境集结军队,以威胁寿春。”
赵高诧异地望着宝鼎,“武烈侯,没有其他动作了?”
“没有了。寿春局势已经失控,公子负刍的弓已开,箭已射,谁也阻挡不了。”宝鼎叹道,“最多两个月,楚国的大王就是熊负刍了,至于李太后和楚王犹,恐怕有处葬身之地就算万幸了。”
赵高暗自吃惊。
=
=
=A
场诛杀了李牧的两个儿子和数员亲将。
太子丹获悉秘讯,带着公子嘉连夜撤出了中山。
郭开再赴邯郸。此刻秦王政已经离开邯郸,赶赴上党和太原。坐镇邯郸的公子扶苏和上将军王翦代表咸阳,与赵国达成了议和约定。
=
消息传到中原,宝鼎非常高兴。虽然李牧的命运没有改变,秦军将士终究没有在战场上击败李牧报仇雪恨,王翦、桓齮、蒙武等人都是大为遗憾,但从秦王政和中枢的立场来说,用最小代价击杀李牧还是上上之策。
秦赵暂时议和,双方还有一场决战,但李牧不在了,代北军士气低迷,尤其当赵王割让代郡的消息传开之后,代北军必定军心涣散,这基本上确保了秦军在决战中的优势。
公子扶苏和王翦上书咸阳,建议马上撕毁和约,攻打中山。
秦王政和中枢从大局考虑,决定等到中原夏收之后。只要中原的灾情得到有效缓解,则马上集结大军攻打中山。
秦王政和中枢的当务之急不是拿下中山吞灭赵国,而是乘着秦王政东巡,威信高涨之际,果断削弱老秦人对军队的控制权。
河北没有战事,咸阳手里有了粮食,这等于牢牢控制了缓解中原灾情的主动权。
春耕时节,秦王政下令封赏,王翦爵升武通侯(伦侯),桓齮、司马锌等统率爵升大庶长,其他各级将率都有丰厚封赏。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宗室。武烈侯的官爵到顶了,封地也足够大了,秦王政能赏他的也就是钱财,但这显然不能满足武烈侯,所以朝堂上下一致认为秦王政要在国策上或者其他方面做出让步,以此来做为对武烈侯的封赏。
但事实和大家的预想完全相反。
公子扶苏未能封君。公子扶苏未能封君,意味着秦王政没有在王统一事上继续让步,武烈侯的步步紧逼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桓齮、司马锌、公孙豹、白览四位老将“功成身退”,回家颐养天年。
蒙武出任中原大军的统率,杨端和、王贲为左右副统率;冯毋择出任河北军统率,李信为副。羌廆出任北疆军统率,蒙恬为副。
公子扶苏转镇河北。武烈侯依旧是护军中尉,坐镇中原,行使军政协调之权。
这个结果让朝野上下目瞪口呆。武烈侯连番建功,老秦人屡战屡克,谁知秦王政纵马东巡一圈后,就把这些功劳全部抢到了自己手上,肆无忌惮地抢夺军队的控制权,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然而,奇怪的是,武烈侯保持沉默,王翦保持沉默,就连两位丞相都表示支持中枢决策。
事情太反常了。咸阳看上去很平静,但暗流涌动,风雨欲来。秦王政和中枢大臣们在品尝着胜利果实的时候,感觉到咸阳的温度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让人窒息。难道今年又是大旱?
=
秦赵议和不久,南方楚国忽然传来惊人消息,楚王悍暴毙。
楚王悍死了,其弟弟熊犹继位。楚国使者急赴咸阳,李太后更是派出特使日夜兼程赶赴大梁求见武烈侯。
武烈侯此刻正在陶城一带巡视,当赵高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他显得非常平静,笑着问道,“寿春是来求援吗?”
“武烈侯,公子负刍急不可耐了,但考虑到今年我们要拿下中山,楚国政局还是保持稳定为好。”赵高说道,“另外,江南那边也需要楚国的支援,寿春政局一乱,南岭大渠的开凿必定会受到影响。”
“孤儿寡母,势单力薄,你以为他们还有希望?”宝鼎冷笑道,“如果我是公子负刍,我早就动手了。”
赵高稍感错愣,摸不透宝鼎的心思,没敢说话。
“齐国使者还在吗?”宝鼎转移了话题,似乎对楚国的局势漠不关心。
“咸阳的议和条件太高,临淄没办法接受,只能想方设法先行说服你。”赵高迟疑良久,问道,“武烈侯当真打算一直拒绝齐国的议和?我们还要打中山,在打中山之前,秦齐还是有必要议和。”
“你看齐国秋收之后能否彻底解决大饥荒所导致的危机?”
“应该可以。”赵高说道,“去年齐国只有部分郡县受灾,灾情之所以失控,主要缘由赵高的逃难人口太多,一时解决不了。齐国毕竟有四十年的积累,只要给他们时间,危机很快就能解决。”
“既然如此,你看他们的结盟有诚意吗?”宝鼎摇摇头,“显然没有。临淄两面三刀,一方面低声下气的要结盟,一方面却在背后磨刀霍霍。这一点咸阳很清楚,所以才狮子大开口。你告诉齐国的使者,就说我没有能力影响咸阳的决策,请他回去吧。”
赵高笑了起来,“武烈侯担心中了齐人的离间计?”
“我都忍让到这种地步了,离间计对咸阳还有作用吗?”宝鼎笑道,“不过咸阳还算不错,这几个月竭尽所能向中原提供粮食,救活了不少人,又保证了夏收,也算是满足了我的心愿。”
“武烈侯让几位老将军回家颐养天年,以此来换取咸阳对中原、河北实施一系列新政的支持,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赵高想到最近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各种传闻,脸上露出忧郁之色。
“有些人只看到巴掌一块天,只顾自家那么点蝇头小利,根本不考虑大局,不想想庶民的生死。”宝鼎冷笑道,“没有这些政策,我们就没办法在最短时间内扼杀大饥荒,没办法以最快速度稳定大河南北。对于庶民来说,肚子是天大的事,吃饱了穿暖了,有块遮风挡雨的地方,他们就满足了,至于大王和国祚对他们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和他们的没有任何关系。我只要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此大秦才能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否则,旦夕倾覆。”
赵高想到咸阳的政局,不禁暗自焦虑。宗越已经回来了,咸阳的布局已经完成,就等着收官起子,但局势却迟迟没有进展,这导致武烈侯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次武烈侯的让步太大了,不要说老秦人怒不可遏,就连宗室和楚系也是满腹怨言,毕竟知道内幕的人太少,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表象,他们无法接受武烈侯的这种近乎于投降一般的“妥协”。
“武烈侯,你是不是见一下楚国的使者?”赵高转移了话题,他知道武烈侯最近也是焦虑重重,夜不能寐,心神俱疲,继续谈咸阳的事只会让武烈侯的情绪更差。
“你安排吧。”宝鼎不以为意地挥挥手,“孤儿寡母,身不由己,一点活路都没有。命运有时候真的很残酷。”
“武烈侯不考虑一下此事对西南策略的影响?”赵高再次提醒道。
“当然要考虑。”宝鼎说道,“你代我书告蒙将军,详告楚国局势,请他考虑一下,是否在边境集结军队,以威胁寿春。”
赵高诧异地望着宝鼎,“武烈侯,没有其他动作了?”
“没有了。寿春局势已经失控,公子负刍的弓已开,箭已射,谁也阻挡不了。”宝鼎叹道,“最多两个月,楚国的大王就是熊负刍了,至于李太后和楚王犹,恐怕有处葬身之地就算万幸了。”
赵高暗自吃惊。
=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