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三国好孩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陶应的挑兵条件虽然苛刻,但好在可选择的余地大,所以用了大半天时间后,陶应终于还是挑满了八百新兵之数,也是到了这个时候,陶应忽然想起自己练兵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少新兵会被淘汰,所以陶应又临时决定多挑一百新兵为预备,曹豹也没有反对,微笑着答应了陶应的要求——反正徐州老大陶谦就是陶应的亲老爸,徐州的官府衙门就是陶家开的,陶应临时决定多征一百士兵,在陶谦那里绝对不会有半点问题。
至于多招新兵的装备和军粮等各种随之而来的问题,陶二公子和曹大将军更不用操心,那是陶谦指定给陶应的后勤主管曹宏操心的问题,陶二公子和曹大将军再怎么沦落,也肯定不会沦落到曹宏那个位置。
于是乎,几经周折之后,咱们陶二公子的新兵队伍终于七拼八凑的凑满了九百之数,并于当天傍晚在徐州东门小校场上举行了成军仪式——其实也就是站个队,领军服军旗,听陶应训几句话,然后聚在一起吃一顿入伙落草饭,就可以结束仪式去睡觉了。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士兵文化普遍不高,陶应也没有发表自己在体制中历练出来的冗长沉闷演讲,站在九百新兵队伍面前的高台上,陶应无比直白的直接高叫道:“弟兄们,今天是我们队伍成立的大日子,别的废话我也不多说了,我只要你们记住一件事!记住两个问题!”
“弟兄们,你们都听清楚了,从今天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大汉的将士,无论刮风下雨,雷霆雪雹,袖手高坐,每个月都少不了你们三石三斗三升的粟米(汉小石,重约三十公斤)!每年也少不你们的夏单装,冬皮裘!”
“弟兄们,这些都是你们应得的,但你们必须记住,这些粮米、布匹和毛皮,都是大汉官府从大汉百姓身上收上来的,你们的一衣一鞋,一饭一食,都是大汉百姓的血汗!这就是我要你们记住的事!”
“弟兄们,现在第一个问题来了,大汉百姓为什么要养你们?为什么要每日风里来雨里去的辛勤劳作,用他们的血汗供养你们?”
“为什么?还不是指望你们上阵杀地,保家卫国,保卫他们的安居乐业,太平安乐?!”
“弟兄们,现在第二个问题来了!大汉百姓如此辛苦的供养你们,你们到了战场上不杀敌,不保卫大汉百姓的安居乐土,大汉百姓养你们,有什么用?”
“弟兄们,记住这一件事,这两个问题,记住你们的使命,记住你们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你们就永远的战无不胜,永远的不会被敌人打败!”
“弟兄们,请和我一起喊,保家卫国!保境安民!”
“保家卫国!保境安民!”陶应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实兵都很听话,不管有没有理解陶应话中的含义,都举起了手中的武器旗帜,跟着陶应有节奏的整齐大喊,“保家卫国!保境安民!保家卫国!保境安民!保家卫国!保境安民——!”
凭借这番演讲,陶应总算是扭转了一点自己在陶基和林清心目中的恶劣印象,陶基站在旁边一边跟着陶应举剑高呼保家卫国,一边暗暗心道:“二哥说得还算有道理,当兵吃粮天经地义,但百姓们为什么要供养兵丁,以前还真没几个人认真寻思过。”
“说得倒是好听,就是不知道到底懂不懂兵。”站在陶应亲兵队伍中的林清也悄悄的小声嘀咕——虽然林清一再拒绝给陶应担任亲兵,可是到了军营里看到要十几个大兵挤一间草房,小脸苍白的林清终于还是接受了陶应的好意,住进了相对宽松的陶应房中,也无可奈何的成为了陶应的贴身亲兵。
“好了,解散,弟兄们都去吃饭的,今天我们的队伍新成立,有酒有肉,弟兄们可以敞开了肚皮吃,吃完了就回房休息!明日卯时,你们就要开始崭新的‘美好’生活了!”陶应满脸坏笑的大喊道。
“噢!”可怜的九百新兵压根不知道地狱已经逐渐向他们敞开了大门,还发出了由衷的欢呼,向陶应一再致谢,然后争先恐后的冲向正在散发着浓郁酒肉香味的伙房。
“小子们,等着吧。”看着欢呼雀跃散去的新兵人群,陶应脸上坏笑更甚,转过身正要带着陶基和林清下台吃饭,又忽然瞟见台下走上一人,却是陶应那位老实得三锤子打不出一个屁的便宜兄长陶商。陶应不敢怠慢,赶紧迎上前去,向陶商一鞠到地,恭敬说道:“兄长,小弟不知兄长驾到,有失远迎,还望兄长恕罪。”
“贤弟快快请起。”陶商搀起陶应,笑着说道:“听说贤弟终于招满了兵员,父亲这几日的病情又大有好转,愚兄便抽空过来看看,顺便向贤弟道喜。”
“多谢兄长。”陶应慌忙道谢。
“自家兄弟,客气什么?”陶商呵呵傻笑,又说道:“刚才听到贤弟的训话,觉得贤弟说得太有道理了,百姓供养将士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将士们保家卫国,保境安民!贤弟队伍中的将士只要牢记此点,相信就能象贤弟说的一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兄长过奖了。”陶应谦虚道:“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难,要想让将士真正记住这一点,不知还需多少时日。”
陶商点头,再次赞同兄弟的见解,然后陶商又转向了陶基,要求堂弟一定要好生辅佐二弟,全力帮助陶应领兵治军,陶基也老实答应了,老实人... -->>
陶应的挑兵条件虽然苛刻,但好在可选择的余地大,所以用了大半天时间后,陶应终于还是挑满了八百新兵之数,也是到了这个时候,陶应忽然想起自己练兵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少新兵会被淘汰,所以陶应又临时决定多挑一百新兵为预备,曹豹也没有反对,微笑着答应了陶应的要求——反正徐州老大陶谦就是陶应的亲老爸,徐州的官府衙门就是陶家开的,陶应临时决定多征一百士兵,在陶谦那里绝对不会有半点问题。
至于多招新兵的装备和军粮等各种随之而来的问题,陶二公子和曹大将军更不用操心,那是陶谦指定给陶应的后勤主管曹宏操心的问题,陶二公子和曹大将军再怎么沦落,也肯定不会沦落到曹宏那个位置。
于是乎,几经周折之后,咱们陶二公子的新兵队伍终于七拼八凑的凑满了九百之数,并于当天傍晚在徐州东门小校场上举行了成军仪式——其实也就是站个队,领军服军旗,听陶应训几句话,然后聚在一起吃一顿入伙落草饭,就可以结束仪式去睡觉了。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士兵文化普遍不高,陶应也没有发表自己在体制中历练出来的冗长沉闷演讲,站在九百新兵队伍面前的高台上,陶应无比直白的直接高叫道:“弟兄们,今天是我们队伍成立的大日子,别的废话我也不多说了,我只要你们记住一件事!记住两个问题!”
“弟兄们,你们都听清楚了,从今天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大汉的将士,无论刮风下雨,雷霆雪雹,袖手高坐,每个月都少不了你们三石三斗三升的粟米(汉小石,重约三十公斤)!每年也少不你们的夏单装,冬皮裘!”
“弟兄们,这些都是你们应得的,但你们必须记住,这些粮米、布匹和毛皮,都是大汉官府从大汉百姓身上收上来的,你们的一衣一鞋,一饭一食,都是大汉百姓的血汗!这就是我要你们记住的事!”
“弟兄们,现在第一个问题来了,大汉百姓为什么要养你们?为什么要每日风里来雨里去的辛勤劳作,用他们的血汗供养你们?”
“为什么?还不是指望你们上阵杀地,保家卫国,保卫他们的安居乐业,太平安乐?!”
“弟兄们,现在第二个问题来了!大汉百姓如此辛苦的供养你们,你们到了战场上不杀敌,不保卫大汉百姓的安居乐土,大汉百姓养你们,有什么用?”
“弟兄们,记住这一件事,这两个问题,记住你们的使命,记住你们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你们就永远的战无不胜,永远的不会被敌人打败!”
“弟兄们,请和我一起喊,保家卫国!保境安民!”
“保家卫国!保境安民!”陶应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实兵都很听话,不管有没有理解陶应话中的含义,都举起了手中的武器旗帜,跟着陶应有节奏的整齐大喊,“保家卫国!保境安民!保家卫国!保境安民!保家卫国!保境安民——!”
凭借这番演讲,陶应总算是扭转了一点自己在陶基和林清心目中的恶劣印象,陶基站在旁边一边跟着陶应举剑高呼保家卫国,一边暗暗心道:“二哥说得还算有道理,当兵吃粮天经地义,但百姓们为什么要供养兵丁,以前还真没几个人认真寻思过。”
“说得倒是好听,就是不知道到底懂不懂兵。”站在陶应亲兵队伍中的林清也悄悄的小声嘀咕——虽然林清一再拒绝给陶应担任亲兵,可是到了军营里看到要十几个大兵挤一间草房,小脸苍白的林清终于还是接受了陶应的好意,住进了相对宽松的陶应房中,也无可奈何的成为了陶应的贴身亲兵。
“好了,解散,弟兄们都去吃饭的,今天我们的队伍新成立,有酒有肉,弟兄们可以敞开了肚皮吃,吃完了就回房休息!明日卯时,你们就要开始崭新的‘美好’生活了!”陶应满脸坏笑的大喊道。
“噢!”可怜的九百新兵压根不知道地狱已经逐渐向他们敞开了大门,还发出了由衷的欢呼,向陶应一再致谢,然后争先恐后的冲向正在散发着浓郁酒肉香味的伙房。
“小子们,等着吧。”看着欢呼雀跃散去的新兵人群,陶应脸上坏笑更甚,转过身正要带着陶基和林清下台吃饭,又忽然瞟见台下走上一人,却是陶应那位老实得三锤子打不出一个屁的便宜兄长陶商。陶应不敢怠慢,赶紧迎上前去,向陶商一鞠到地,恭敬说道:“兄长,小弟不知兄长驾到,有失远迎,还望兄长恕罪。”
“贤弟快快请起。”陶商搀起陶应,笑着说道:“听说贤弟终于招满了兵员,父亲这几日的病情又大有好转,愚兄便抽空过来看看,顺便向贤弟道喜。”
“多谢兄长。”陶应慌忙道谢。
“自家兄弟,客气什么?”陶商呵呵傻笑,又说道:“刚才听到贤弟的训话,觉得贤弟说得太有道理了,百姓供养将士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将士们保家卫国,保境安民!贤弟队伍中的将士只要牢记此点,相信就能象贤弟说的一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兄长过奖了。”陶应谦虚道:“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难,要想让将士真正记住这一点,不知还需多少时日。”
陶商点头,再次赞同兄弟的见解,然后陶商又转向了陶基,要求堂弟一定要好生辅佐二弟,全力帮助陶应领兵治军,陶基也老实答应了,老实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