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两汉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刘邦和项羽的共同努力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峙。这是第几次对峙连两位老大也数不清了,反正不是互殴就是对峙,两位老大几年来就没消停过。
项羽性格很急,总希望能一战定乾坤。可世事难料,这种办法对别人有用,可在刘邦面前却全然无效。每次对垒的结果都是项羽胜了、刘邦败了,可最终的效果是汉军强了、楚军弱了。这个结果大出项羽所料,也一直困扰着项羽,这个崇尚武力的高傲男人至死也没能够弄明白。也许是他太年轻,社会经验还不是太丰富,容易上当受骗。
项羽打仗的水平一流,而刘邦拉拢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第一,碰到刘邦这样的对手,项羽铁拳无敌的神话逐步走向破灭。
现在的项羽虽然很头疼,事实上刘邦也并不好受。因为韩信、彭越违令不来,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那几位兄弟叛己而去,万事休矣。
最终,刘邦不无伤感地问身边的张良:“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
张良这个人脑子灵活,满肚子想法,只要有机会就往外边掏,并且掏出来的句句是精华:“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矣。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至也。”简单点来说,就是韩信、彭越不来那时肯定的事了,要是来了才不正常呢。
人,很多时候是为利益而活着,韩信、彭越也未能免俗。至于那些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等等美好的东西不是不存在,而是因为少,正因为太少才弥足珍贵,也值得我们顶礼膜拜。至于那些为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能做到这些的绝不是普通人,那是**,我自认为我个人做不到,因此我从来没敢去追求那个角色,太神圣,不容玷污。当然韩信、彭越这些人不是**,只能说他们很不幸,竟然比马克思还早生出来近2000多年,他们真可怜。既然没有接受党的熏陶,那只好跟着感觉走,有好处则来,没利益则去,天经地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刘邦混了这么多年,不是不了解这一点,而是不愿考虑这一点。他在内心深处不愿意有人来和他搞什么利益均沾,因此一直在装聋作哑,只开据一些空头支票,做一些口头承诺,从没舍得动用本钱。而这一次不动本钱不行了,韩信、彭越不来还是小事,要是反了那才彻底完了。
张良的确很牛,不光善于搞战略规划,在人情世故方面也有研究,能看到症结,还能对症下药。因为他接着说话了,并且这句话的内容还很高明,“自陈以东至海,尽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像他这么搞法,韩信、彭越再不来参战就天理不容了,因为分给他们划的这两块地盘注定会参与进来,不用再请,会很主动的来。
“陈以东至海”,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所涵盖的范围却很大,地域大体包括今河南东部、山东南部、安徽和江苏北部。这么大的一块地盘给韩信,让韩同志晚上睡觉都会笑出声来。“睢阳以北至谷城”,大体包括今河南东北部和山东西部,地域范围虽然不是太夸张,但也不算小。
更为关键的是,张良这次土地分割计划,很不礼貌的把项羽的地盘都给分了出去,也不和项羽打招呼,更不经人家同意,私自当家作主,胡分乱搞。刘邦这种搞法可谓够狠,地盘划给你俩了,可最终算数不算数还得靠自己努力,纵然刘邦答应了,而项羽答应不答应还的靠你们的行动说话。
张良的提议得到了刘邦的认可,立刻就把这个诏令下发了出去。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使者这一次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当使者抑扬顿挫地念完诏令,韩信、彭越有些迫不及待了,在第一时刻纷纷表示“请今进兵”。
好了,目的实现了,那就开始为最终的决战准备吧。这一次,刘邦准备倾其全力,对楚军进行四面合围,彻底解决自己的老对手。当然,要进行合围,首先的扫清外围。刘邦亲率20万大军,和项羽对峙固陵。约定各路诸侯,兵分三路,进军楚地,清扫楚军外围势力,截断项羽粮路,切断后方支援。
第一路是韩信军。从城阳出发,挥师南下,横扫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
这一路很值得一提的是那位丝绸小贩出身的灌婴,这位仁兄太过生猛,表演的也尤为抢眼。
韩信为顺利南下,派灌婴独领一军牵制、消灭楚国在山东的军力。韩信本以为灌婴还需要一段时间和楚军周旋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可猛男的确是猛男,灌婴的行动效率之高完全超出了韩信的预料。
在鲁县之北,灌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败楚将公杲。其后回军南进,破薛郡、攻傅阳,前进到江苏宿迁西南。从山东一直打到江苏,已经很是扎眼了,可这位仁兄一点也不愿意消停,然后继续南进,挥师渡过淮河,一直推进到广陵。而此时项羽派项声、薛公、郯公重新收复淮河以北之地,切断灌婴... -->>
在刘邦和项羽的共同努力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峙。这是第几次对峙连两位老大也数不清了,反正不是互殴就是对峙,两位老大几年来就没消停过。
项羽性格很急,总希望能一战定乾坤。可世事难料,这种办法对别人有用,可在刘邦面前却全然无效。每次对垒的结果都是项羽胜了、刘邦败了,可最终的效果是汉军强了、楚军弱了。这个结果大出项羽所料,也一直困扰着项羽,这个崇尚武力的高傲男人至死也没能够弄明白。也许是他太年轻,社会经验还不是太丰富,容易上当受骗。
项羽打仗的水平一流,而刘邦拉拢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第一,碰到刘邦这样的对手,项羽铁拳无敌的神话逐步走向破灭。
现在的项羽虽然很头疼,事实上刘邦也并不好受。因为韩信、彭越违令不来,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那几位兄弟叛己而去,万事休矣。
最终,刘邦不无伤感地问身边的张良:“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
张良这个人脑子灵活,满肚子想法,只要有机会就往外边掏,并且掏出来的句句是精华:“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矣。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至也。”简单点来说,就是韩信、彭越不来那时肯定的事了,要是来了才不正常呢。
人,很多时候是为利益而活着,韩信、彭越也未能免俗。至于那些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等等美好的东西不是不存在,而是因为少,正因为太少才弥足珍贵,也值得我们顶礼膜拜。至于那些为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能做到这些的绝不是普通人,那是**,我自认为我个人做不到,因此我从来没敢去追求那个角色,太神圣,不容玷污。当然韩信、彭越这些人不是**,只能说他们很不幸,竟然比马克思还早生出来近2000多年,他们真可怜。既然没有接受党的熏陶,那只好跟着感觉走,有好处则来,没利益则去,天经地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刘邦混了这么多年,不是不了解这一点,而是不愿考虑这一点。他在内心深处不愿意有人来和他搞什么利益均沾,因此一直在装聋作哑,只开据一些空头支票,做一些口头承诺,从没舍得动用本钱。而这一次不动本钱不行了,韩信、彭越不来还是小事,要是反了那才彻底完了。
张良的确很牛,不光善于搞战略规划,在人情世故方面也有研究,能看到症结,还能对症下药。因为他接着说话了,并且这句话的内容还很高明,“自陈以东至海,尽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像他这么搞法,韩信、彭越再不来参战就天理不容了,因为分给他们划的这两块地盘注定会参与进来,不用再请,会很主动的来。
“陈以东至海”,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所涵盖的范围却很大,地域大体包括今河南东部、山东南部、安徽和江苏北部。这么大的一块地盘给韩信,让韩同志晚上睡觉都会笑出声来。“睢阳以北至谷城”,大体包括今河南东北部和山东西部,地域范围虽然不是太夸张,但也不算小。
更为关键的是,张良这次土地分割计划,很不礼貌的把项羽的地盘都给分了出去,也不和项羽打招呼,更不经人家同意,私自当家作主,胡分乱搞。刘邦这种搞法可谓够狠,地盘划给你俩了,可最终算数不算数还得靠自己努力,纵然刘邦答应了,而项羽答应不答应还的靠你们的行动说话。
张良的提议得到了刘邦的认可,立刻就把这个诏令下发了出去。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使者这一次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当使者抑扬顿挫地念完诏令,韩信、彭越有些迫不及待了,在第一时刻纷纷表示“请今进兵”。
好了,目的实现了,那就开始为最终的决战准备吧。这一次,刘邦准备倾其全力,对楚军进行四面合围,彻底解决自己的老对手。当然,要进行合围,首先的扫清外围。刘邦亲率20万大军,和项羽对峙固陵。约定各路诸侯,兵分三路,进军楚地,清扫楚军外围势力,截断项羽粮路,切断后方支援。
第一路是韩信军。从城阳出发,挥师南下,横扫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
这一路很值得一提的是那位丝绸小贩出身的灌婴,这位仁兄太过生猛,表演的也尤为抢眼。
韩信为顺利南下,派灌婴独领一军牵制、消灭楚国在山东的军力。韩信本以为灌婴还需要一段时间和楚军周旋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可猛男的确是猛男,灌婴的行动效率之高完全超出了韩信的预料。
在鲁县之北,灌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败楚将公杲。其后回军南进,破薛郡、攻傅阳,前进到江苏宿迁西南。从山东一直打到江苏,已经很是扎眼了,可这位仁兄一点也不愿意消停,然后继续南进,挥师渡过淮河,一直推进到广陵。而此时项羽派项声、薛公、郯公重新收复淮河以北之地,切断灌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