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鼓励孩子成为探路者而非模仿者 (1/2)
非凡文学 www.ffwx.net,家庭教育孩子的50个细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十一章 鼓励孩子成为探路者而非模仿者
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不要总是对孩子过度保护,不要过分强调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应鼓励孩子多去探索去实践,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
一家三口正在不声不响地吃饭,孩子突然开口说:“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母亲抬起头,瞪大了眼睛,父亲也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孩子很高兴,指手画脚地讲了起来。他说,今天下午赶着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树冠里飞出来。他就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于发现在高处一根树杈上有一团乌黑的东西。
他把羊拴在树上,开始往松树上爬。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那小小的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往上挪动,每一回都要分两次进行:先用胳膊抱住,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最后才停下来,四肢牢牢抓住坚硬的树干,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
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听着,仿佛看见:儿子爬到树上,用两只天真的眼睛看着鸟蛋——窝里仅有一个鸟蛋。他拿起鸟蛋以后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吻了一下。蛋壳得到了孩子嘴唇上的这点热气,突然从中间裂开了,里面露出一个还没有长羽毛的金翅雀。
随后,儿子满怀怜爱地把小鸟放到毛茸茸的鸟巢里,从树上下来了。他心里非常高兴——发现了一个鸟窝!
世界充满了机会,儿童充满了好奇。家长要重视保护孩子的冒险精神,鼓励孩子做探路者,而不是模仿者和追随者。想想你在平时是不是有过类似情形:
限定孩子出去玩耍的时间,并告诫孩子不能够乱跑乱碰。
孩子对自然界陌生的事物感到好奇时,会情不自禁地去尝试,这时你会顾虑产生危险而禁止孩子去冒险探索未知的事物。
不让孩子冒险,就不能使其渡过人生的大危险。来自现实教育的报告指出,小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很差,不能用刀削铅笔,上版画课时,让孩子带雕刻刀,马上就把手划破了。削铅笔乃是电动的,玩具也多半是塑料制品,没有必要自己用刀做玩具。
但是,如果人一次也不体验危险,也就不会产生回避这种危险的智慧。这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反复与这种危险进行斗争的历史。
例如孩子喜欢爬树,在父母看来这是一种危险,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有价值的危险。首先,孩子可以看到树的整体,判断自己是否能爬上去。如果认为能爬,就会想到下一步的方法,确定从何处往上爬,那个树枝能否支撑自己的体重,需要确认的项目很多。这样,当孩子根据自己的印象判断能够爬到树顶时,便决定进行实际爬树,当然有时也会从树上掉下来受伤。但是这是由于自己的判断不得法而产生的失败,这将成为下一次成功爬树的反面经验。
然而,现在的孩子们几乎没有得到尝试这种错误的机会了,用一句话来说... -->>
第三十一章 鼓励孩子成为探路者而非模仿者
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不要总是对孩子过度保护,不要过分强调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应鼓励孩子多去探索去实践,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
一家三口正在不声不响地吃饭,孩子突然开口说:“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母亲抬起头,瞪大了眼睛,父亲也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孩子很高兴,指手画脚地讲了起来。他说,今天下午赶着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树冠里飞出来。他就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于发现在高处一根树杈上有一团乌黑的东西。
他把羊拴在树上,开始往松树上爬。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那小小的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往上挪动,每一回都要分两次进行:先用胳膊抱住,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最后才停下来,四肢牢牢抓住坚硬的树干,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
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听着,仿佛看见:儿子爬到树上,用两只天真的眼睛看着鸟蛋——窝里仅有一个鸟蛋。他拿起鸟蛋以后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吻了一下。蛋壳得到了孩子嘴唇上的这点热气,突然从中间裂开了,里面露出一个还没有长羽毛的金翅雀。
随后,儿子满怀怜爱地把小鸟放到毛茸茸的鸟巢里,从树上下来了。他心里非常高兴——发现了一个鸟窝!
世界充满了机会,儿童充满了好奇。家长要重视保护孩子的冒险精神,鼓励孩子做探路者,而不是模仿者和追随者。想想你在平时是不是有过类似情形:
限定孩子出去玩耍的时间,并告诫孩子不能够乱跑乱碰。
孩子对自然界陌生的事物感到好奇时,会情不自禁地去尝试,这时你会顾虑产生危险而禁止孩子去冒险探索未知的事物。
不让孩子冒险,就不能使其渡过人生的大危险。来自现实教育的报告指出,小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很差,不能用刀削铅笔,上版画课时,让孩子带雕刻刀,马上就把手划破了。削铅笔乃是电动的,玩具也多半是塑料制品,没有必要自己用刀做玩具。
但是,如果人一次也不体验危险,也就不会产生回避这种危险的智慧。这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反复与这种危险进行斗争的历史。
例如孩子喜欢爬树,在父母看来这是一种危险,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有价值的危险。首先,孩子可以看到树的整体,判断自己是否能爬上去。如果认为能爬,就会想到下一步的方法,确定从何处往上爬,那个树枝能否支撑自己的体重,需要确认的项目很多。这样,当孩子根据自己的印象判断能够爬到树顶时,便决定进行实际爬树,当然有时也会从树上掉下来受伤。但是这是由于自己的判断不得法而产生的失败,这将成为下一次成功爬树的反面经验。
然而,现在的孩子们几乎没有得到尝试这种错误的机会了,用一句话来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