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一品公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在朱高煦的心目中,一定是林三洪察觉了什么动静,要不然不会这样不管不顾的一定要自己过来。在眼下的这个当口,除了大王爷方面有对林三洪不利的可能之外,朱高煦还真想不出有什么事情能让林三洪急成这个样子。
“这个解缙虽然是大王爷的党羽,可我料他不敢……”
“不是,不是这个。”林三洪根本就不顾还没有痊愈的腿脚,大踏步过来问道:“额勒伯克是忽必烈的子孙?”
“是啊,不过他已经其他部族杀死了好几年,这些年蒙古内乱不休,互相征战,汗位也是换来换去……”
“我看了解缙的书文之后才知道真相。贵利赤是黄金家族的嫡系子孙,拥有元朝的正统传承。贵利赤在几年之后举着为前任大汗复仇的大旗起事,击败仇敌之后却没有扶植一个哪怕是名义上的忽必烈后裔,而是选择自立,这算不算篡位?”
“自然是篡位的,不过蒙古人之间的战争和贤弟有什么关系?他们打的越乱越好……”
蒙古人之间的内战确实是大明朝最乐于见到的,只要他们这样打下去,实力就会在内乱中不断消耗,对于明朝的北伐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大明朝的江山从何而来?”
这问题还用说么?大明朝的三岁娃娃都知道的事情,朱高煦知道林三洪绝对不是弱智,这么问肯定是另有深意,所以老老实实的回答:“我太祖皇帝龙兴凤阳,驱逐蒙元开我大明……”
在历来的帝王当中,朱元璋的皇位来的最正。既不是篡夺别人的江山,也不是用兵变的方式“黄袍加身“,而是通过击败外族百战而来,这也是朱元璋子孙最为自豪之处。
“当年的辽、金等朝占据北方,难道因为北方是异族统治就可以说不是我中华之国土?眼下云贵两广之地亦多有外族所居,难道就不是我中华之国土?”林三洪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当年蒙人以兵马之威窃居神器,我太祖皇帝驱逐蒙元才开了大明江山,大明江山承自蒙元。然蒙元残部犹在,所居之地方即为我中华之国土,我大明版图应该包含蒙古各部。只不过这些土地暂时不受中枢所辖而已。便如晋朝东迁赵宋南渡,国土虽不在版图却去心中,只要国力强盛,必然收复……“
“我大明与北元之争争的是民族气运,而绝对不是国战。这是内战,蒙古也不是什么异族,而是于苗、壮、白等族一样的内族。”
“这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为了争夺正统的内战,有敢言此为国战者,即为裂我大明版图的逆贼,人人可得而诛之!”
这番话让朱高煦惊讶的嘴巴都何不拢了。
一直以来,就算是朱高煦这样的太祖子孙也在潜意识里把北元当成是一个国家,而林三洪则是彻底否认了这一点。
北元不是什么国家,而是定义为割据势力。既然大明朝是建立在蒙元的基础之上,就应该继承蒙古的版图,即使是还无法在事实上做到这一点,也必须在法理上确定下来。
承认北元为国家者,就等于是自动放弃了广阔无垠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可以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政权,但是这些政权绝对不是国家。中国是一个绝对统一的概念,而不是单指某个政权占据的某个地域。
林三洪提出这个概念,就等于的宣布大明朝有权利有义务接收蒙古的所有遗产。
现如今蒙古拥有数个汗国,无一不是疆域广阔占地万里,要是大明朝能够全部继承下来……
朱高煦心驰神往都不敢往进一步去想象了!
“无论夏商周秦,还是隋唐宋元,都在中国版图之内,区别仅仅是国号不同而已。如今我大明正统,和北元残蒙之间的战争不过是中枢与割据势力之间的战争,根本就不是什么国战。因为大明和北元都在版图之内,何来国战之说?”
蒙古帝国中的中心汗国元已经式微,很大一部分被明朝取代,只要能够将北元政权瓦解或者干脆让其归附,那么远在万里之外的其他几个汗国就是法理意义上的“藩属国”。当然蒙古人建立的几个汗国可能(其实是一定)不会承认这一点,但是大明朝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并且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把和北元的战争定义为内战,是实现大中国的第一步。
中国不是政权层面的概念,也不是地域角度的概念,至于什么才是中国,正是林三洪要确定并且传承下去的最终目标。不管是什么人,在这个概念上产生动摇或者是偏离,林三洪绝对会不择手段不惜一切的除掉他。
“敢请汉王成《大明国》文,反击解缙等无知腐儒。”
按照林三洪的说法,大明将从法理和传统上确立一个宏大到无法想象的目标,一旦这个目标实现,第一个确立这个思想的人物必将封圣成贤,为后世子孙所敬仰,完全有资格享受千秋万代的香火供奉。
朱高煦为林三洪所够花的宏伟蓝图所深深震慑,心旌动摇不能自制,唤人备妥纸笔,挥毫泼墨:
“夫大明者,实正统也。大明非为一朝,乃为一国,此为纲本余为末节……封狼居胥地,精忠报国时,俱为内争正统,而非国战。今蒙元残部,非大明敌国,乃割据不臣之属,此万万不可颠倒也……
大明国内,族群者众,苗、壮之属于蒙何异?所区者唯暂为收服。
蒙人所居之地方,即为中国之地方,当受正统之封赐。纵割据一时,终将重回版图……
有妄言蒙古为国者,实为裂我国土之狼心,当诛!
……既为正统,当时时事事思之权归中枢……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接连用了几根蜡烛,朱高煦写的满头大汗却不肯停笔。也不晓得过了多少时辰,朱高煦在纸上勾出最后一个字符,猛然抛下手中狼毫:“成了!”
“大明国即为天下,有蛮狄入中国者,即为中国,贤弟好大的手笔,我心悦诚服!”朱高煦心驰神往的想象着这份无限宏伟的前景,由衷赞叹道:“从此以后,四方蛮夷天下之族,只要入过我大明国的,即为我子民,我大明有权拥有其所有土地和人口。只要我大明强盛百年,天下即为大明,大明即为天下,哈哈哈哈……”
朱高煦的文采虽然无法于解缙这样的当世名儒比肩,文字上的功夫要比林三洪高明许多。按照林三洪制定的战略思想,把大明朝称为大明国,代表着广义上的中国,并且提请朱棣要把这一点从法理上确定下来。以后就是有战争,那也是内战。大明朝进行的战争也就成了反分裂的正义之举。
林三洪捧起洋洋洒洒千言的文字,很小心的吹干墨迹:“若皇上准了,此文将成为我大明万世不摇的国策。汉王亦将名留青史……”
朱高煦不顾仪态的哈哈大笑:“我只说贤弟胸有城府心存万千,想不到贤弟还有如此大的格局,这才是真正的大才。愚兄我还是沾你的光,所以特意在署名处留了白,此等雄文我也不好全占了你的。我的名字在前,你的名字在后,如何?”
写这篇文字之前,林三洪就想用《大中国》为题,想了想还是做了妥协,该题为《大明国》,这自然是有讨好朱棣让这篇文字顺利通过的含义在里头。只要这个思想确定下来,用什么样的名字并不重要。
至于能不能在文章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林三洪并不怎么在意,只要这篇文字能够以法理的形式确定下来,足以改变很多东西,只要这些改变能够按照心中的方向进行,林三洪已经心满意足。至于能不能留下虚名,完全就是无所谓的事情。
“王爷开的什么玩笑?”林三洪放声大笑道:“我现在还是牢狱之中,若是《大明国》这篇文字署了我的名字,岂不成了笑话?我林三洪能与王爷如此际遇,想必也是上天注定。我与王爷虽有从属之名,却是兄弟之谊。只要王爷能出人头地,我也能青蝇负于骥尾的沾光不少……”
朱高煦也是爽快之人,不象处处“宽仁”的大王爷朱高炽那样收买人心,哈哈大笑着说道:”也好,就用我的名字吧,皇上那里若是有了封赏少不得你那一份……”
“哈哈,实不瞒王爷,我这里还真是缺钱。若是皇上赏赐些金银下来才是最好不过,刚好解我燃眉之急……”
两个年轻人毫无疲倦之意,尽情说笑着,不知不觉之间已是鸡鸣阵阵,这一夜就这么过去了。
“宫门就要开了,我先把书文递进宫里去。贤弟先在这里委屈一下,我估摸着皇上那边应该差不多了,我再在母后宫里跑跑,说不准很快就能放贤弟出俩。到时候咱们兄弟齐心协力,好好的大干一场……”
“王爷速去……”
看着朱高煦离去,白展布白监副只能装作看不到,同时暗暗咂舌:“这个林三洪果然特殊,来见他的人一个比一个官大,连汉王都亲自到监牢来看他。也不晓得这小子有何等的本事,居然如此受宠……”
这一天平淡无奇,百无聊赖的林三洪依然过着他那气闷而又无奈的监狱生活。一直到了夜幕降临,灯火都已经掌上了,林三洪本打算早早睡觉,房门却被“咣”的一声推开。
白展布白监副在前举灯引路,后面跟着一个穿着面白无须的宦官,宦官身边是四个穿内卫服色的侍卫。
宦官尖利的嗓音听起来极不舒服,好像鸭子被人捏住脖子发出来的那种嘎嘎声:“上谕——”
林三洪急忙趴在地上磕头,,而白展布白监副则急急忙忙的准备香案火烛,小小的监副所都能见到皇上的圣旨,自然是好好的准备准备,以免怠慢了。
让白监副想不到的是,所谓的圣旨只是一个口谕,只有一句话,根本就不等他去做准备就已经说完了。
“上命,着犯官林三洪即刻随使进宫……”
林三洪再次磕头,等随行的内卫办理完了相应的文书之后,瘸腿瘸脚的跟在宦官身后出了监副所!
监副所隶属于大理寺,算是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本不受行政体系的管辖。按照道理来说,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到大理寺来提人。可道理始终是道理,事实还是事实,从朱元璋立国的时候算起,皇帝就一直在这么干,看样子还会继续这么干下去。根本就没有把律法看在眼中,这就是强权凌驾于律法之上的表现。
白展布白监副再一次被惊到了:“今天这是怎么了?早晨才有个王爷在这里离去,这一天还没有过完呢,皇上就有来提人面见了。这个林三洪也忒招人了吧?莫不是要出什么大事情了?管他呢,我一个小小的监副,只要好好的赚钱捞银子,不犯大错就稳稳当当的有钱拿,理会这些做什么?”
宦官领着林三洪进了皇宫,在内卫处交了牌子之后,又换了个宦官接引林三洪。
宫里头早已掌上了灯火,随时都可以遇到来来往往的宫娥宦官,这些人见到朱棣的钦属内使,立刻就低着头让路,一副恭敬有加的模样。
进到一个开间很大的殿中,宦官让林三洪不要走动静静等待,进到里头去通报。
店中已经燃起了地龙,暖暖和和的让人感觉很舒适,兽首香炉中焚上了香,浓烈的味道让林三洪很想痛痛快快的打几个喷嚏。两厢罗列着一人多高的书架,正对面是一扇八屏的屏风,上绘有花鸟鱼虫远山近水的没骨画儿。整个房间看起来很象是书房,但是在屏风之侧却很没有格调的摆着一个沉重的柜子,柜子上还加把铜锁,破坏了书房应有的雅致……
“林三洪,上命如内觐见!”
宦官右手虚虚一引,示意林三洪快点到里间。
林三洪微微拱手,算是谢过了领路的宦官,低着头进到里间。
里间的暖意更浓,让穿着夹袄的林三洪立刻就有点透不过气来。略略抬头看到汉王朱高煦坐在一侧,另外一侧则坐着一个面色微黑的胖子,看这个位置此人应该就是大王爷朱高炽了。
正中是一张硕大的雕花床,雕花床四周的帷幕早已经去掉,床上摆着一方小小的炕桌,桌上堆满了各色书文和狼毫朱丹。桌下的位置是一个托盘,托盘中是一大盏子茶水和几样精致的点心。
看这个架势,这里应该就是朱棣办公的内书房了。
“罪臣林三洪给皇上见礼,请圣安……”
半躺半坐在床上的朱棣微微摆手,示意趴在地上磕头的林三洪可以站着回话。
林三洪站起身子的时候,朱棣看着他的瘸腿,微微一笑:“林三洪,你腿上伤的重不重?”
“蒙皇上垂询,罪臣之伤并无大碍……”
“哈哈……”朱棣爽朗的大笑着:“朕早就知道了,你腿上是伤到了骨头,以后就算是痊愈了,估计也会落下残疾。朕亦有腿疾,自然知腿脚的重要。来人,赐座!”
朱棣不是那种“寡人无疾”的皇帝,他本身就是个瘸子,见到林三洪也成了瘸子,或许是生出同病相怜的心思,很大方的让贴身宫人搬来了座椅。
在皇帝面前四平八稳大马金刀的坐下,林三洪还没有这么狂妄。皇帝赐座更多的是一种礼遇,而不是真的让做臣子的坐下:“罪臣不敢,站立一时无妨……”
除非是皇家至亲,或者元老勋臣,否则没有这样的资格。就算是朱高炽和朱高煦这样的皇子,也很少有机会坐在皇帝身边说话。
朱棣看林三洪不敢坐,也没有虚情假意的强要他坐下:“也好,那你就站立着吧。去湖广这一趟,汉王是首功,这份功劳里头应有你的一份。”
“罪臣不敢居功,实是汉王去的及时,以春风化雨的手段解开了罪臣闯下大弥天大祸……”
“你是煦儿的门人,是他汉王手下的招牌。你这么说朕心里明白的很,你也是聪明人,当知道朕不赏赐于你反而将你投入监牢的苦心……”
“罪臣闯下大祸,险些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焉言求赏?万岁没有重重责罚罪臣也知天恩厚重……”
朱棣当然明白这是官面上的套话,听的多了也就不在意了,却不急于提起《大明国》书文的事情,反而是如长辈一般和蔼的说道:“你与煦儿也算是患难的交情,朕知道你胸中有物,是个想真心实意做事情的。朕也不是那种遗贤之主,只是你还年轻,若是赏的太重了反而易声骄纵轻慢之心。只要你用心做事,朕可以许你个封妻荫子的好前程!”
>
在朱高煦的心目中,一定是林三洪察觉了什么动静,要不然不会这样不管不顾的一定要自己过来。在眼下的这个当口,除了大王爷方面有对林三洪不利的可能之外,朱高煦还真想不出有什么事情能让林三洪急成这个样子。
“这个解缙虽然是大王爷的党羽,可我料他不敢……”
“不是,不是这个。”林三洪根本就不顾还没有痊愈的腿脚,大踏步过来问道:“额勒伯克是忽必烈的子孙?”
“是啊,不过他已经其他部族杀死了好几年,这些年蒙古内乱不休,互相征战,汗位也是换来换去……”
“我看了解缙的书文之后才知道真相。贵利赤是黄金家族的嫡系子孙,拥有元朝的正统传承。贵利赤在几年之后举着为前任大汗复仇的大旗起事,击败仇敌之后却没有扶植一个哪怕是名义上的忽必烈后裔,而是选择自立,这算不算篡位?”
“自然是篡位的,不过蒙古人之间的战争和贤弟有什么关系?他们打的越乱越好……”
蒙古人之间的内战确实是大明朝最乐于见到的,只要他们这样打下去,实力就会在内乱中不断消耗,对于明朝的北伐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大明朝的江山从何而来?”
这问题还用说么?大明朝的三岁娃娃都知道的事情,朱高煦知道林三洪绝对不是弱智,这么问肯定是另有深意,所以老老实实的回答:“我太祖皇帝龙兴凤阳,驱逐蒙元开我大明……”
在历来的帝王当中,朱元璋的皇位来的最正。既不是篡夺别人的江山,也不是用兵变的方式“黄袍加身“,而是通过击败外族百战而来,这也是朱元璋子孙最为自豪之处。
“当年的辽、金等朝占据北方,难道因为北方是异族统治就可以说不是我中华之国土?眼下云贵两广之地亦多有外族所居,难道就不是我中华之国土?”林三洪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当年蒙人以兵马之威窃居神器,我太祖皇帝驱逐蒙元才开了大明江山,大明江山承自蒙元。然蒙元残部犹在,所居之地方即为我中华之国土,我大明版图应该包含蒙古各部。只不过这些土地暂时不受中枢所辖而已。便如晋朝东迁赵宋南渡,国土虽不在版图却去心中,只要国力强盛,必然收复……“
“我大明与北元之争争的是民族气运,而绝对不是国战。这是内战,蒙古也不是什么异族,而是于苗、壮、白等族一样的内族。”
“这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为了争夺正统的内战,有敢言此为国战者,即为裂我大明版图的逆贼,人人可得而诛之!”
这番话让朱高煦惊讶的嘴巴都何不拢了。
一直以来,就算是朱高煦这样的太祖子孙也在潜意识里把北元当成是一个国家,而林三洪则是彻底否认了这一点。
北元不是什么国家,而是定义为割据势力。既然大明朝是建立在蒙元的基础之上,就应该继承蒙古的版图,即使是还无法在事实上做到这一点,也必须在法理上确定下来。
承认北元为国家者,就等于是自动放弃了广阔无垠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可以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政权,但是这些政权绝对不是国家。中国是一个绝对统一的概念,而不是单指某个政权占据的某个地域。
林三洪提出这个概念,就等于的宣布大明朝有权利有义务接收蒙古的所有遗产。
现如今蒙古拥有数个汗国,无一不是疆域广阔占地万里,要是大明朝能够全部继承下来……
朱高煦心驰神往都不敢往进一步去想象了!
“无论夏商周秦,还是隋唐宋元,都在中国版图之内,区别仅仅是国号不同而已。如今我大明正统,和北元残蒙之间的战争不过是中枢与割据势力之间的战争,根本就不是什么国战。因为大明和北元都在版图之内,何来国战之说?”
蒙古帝国中的中心汗国元已经式微,很大一部分被明朝取代,只要能够将北元政权瓦解或者干脆让其归附,那么远在万里之外的其他几个汗国就是法理意义上的“藩属国”。当然蒙古人建立的几个汗国可能(其实是一定)不会承认这一点,但是大明朝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并且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把和北元的战争定义为内战,是实现大中国的第一步。
中国不是政权层面的概念,也不是地域角度的概念,至于什么才是中国,正是林三洪要确定并且传承下去的最终目标。不管是什么人,在这个概念上产生动摇或者是偏离,林三洪绝对会不择手段不惜一切的除掉他。
“敢请汉王成《大明国》文,反击解缙等无知腐儒。”
按照林三洪的说法,大明将从法理和传统上确立一个宏大到无法想象的目标,一旦这个目标实现,第一个确立这个思想的人物必将封圣成贤,为后世子孙所敬仰,完全有资格享受千秋万代的香火供奉。
朱高煦为林三洪所够花的宏伟蓝图所深深震慑,心旌动摇不能自制,唤人备妥纸笔,挥毫泼墨:
“夫大明者,实正统也。大明非为一朝,乃为一国,此为纲本余为末节……封狼居胥地,精忠报国时,俱为内争正统,而非国战。今蒙元残部,非大明敌国,乃割据不臣之属,此万万不可颠倒也……
大明国内,族群者众,苗、壮之属于蒙何异?所区者唯暂为收服。
蒙人所居之地方,即为中国之地方,当受正统之封赐。纵割据一时,终将重回版图……
有妄言蒙古为国者,实为裂我国土之狼心,当诛!
……既为正统,当时时事事思之权归中枢……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接连用了几根蜡烛,朱高煦写的满头大汗却不肯停笔。也不晓得过了多少时辰,朱高煦在纸上勾出最后一个字符,猛然抛下手中狼毫:“成了!”
“大明国即为天下,有蛮狄入中国者,即为中国,贤弟好大的手笔,我心悦诚服!”朱高煦心驰神往的想象着这份无限宏伟的前景,由衷赞叹道:“从此以后,四方蛮夷天下之族,只要入过我大明国的,即为我子民,我大明有权拥有其所有土地和人口。只要我大明强盛百年,天下即为大明,大明即为天下,哈哈哈哈……”
朱高煦的文采虽然无法于解缙这样的当世名儒比肩,文字上的功夫要比林三洪高明许多。按照林三洪制定的战略思想,把大明朝称为大明国,代表着广义上的中国,并且提请朱棣要把这一点从法理上确定下来。以后就是有战争,那也是内战。大明朝进行的战争也就成了反分裂的正义之举。
林三洪捧起洋洋洒洒千言的文字,很小心的吹干墨迹:“若皇上准了,此文将成为我大明万世不摇的国策。汉王亦将名留青史……”
朱高煦不顾仪态的哈哈大笑:“我只说贤弟胸有城府心存万千,想不到贤弟还有如此大的格局,这才是真正的大才。愚兄我还是沾你的光,所以特意在署名处留了白,此等雄文我也不好全占了你的。我的名字在前,你的名字在后,如何?”
写这篇文字之前,林三洪就想用《大中国》为题,想了想还是做了妥协,该题为《大明国》,这自然是有讨好朱棣让这篇文字顺利通过的含义在里头。只要这个思想确定下来,用什么样的名字并不重要。
至于能不能在文章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林三洪并不怎么在意,只要这篇文字能够以法理的形式确定下来,足以改变很多东西,只要这些改变能够按照心中的方向进行,林三洪已经心满意足。至于能不能留下虚名,完全就是无所谓的事情。
“王爷开的什么玩笑?”林三洪放声大笑道:“我现在还是牢狱之中,若是《大明国》这篇文字署了我的名字,岂不成了笑话?我林三洪能与王爷如此际遇,想必也是上天注定。我与王爷虽有从属之名,却是兄弟之谊。只要王爷能出人头地,我也能青蝇负于骥尾的沾光不少……”
朱高煦也是爽快之人,不象处处“宽仁”的大王爷朱高炽那样收买人心,哈哈大笑着说道:”也好,就用我的名字吧,皇上那里若是有了封赏少不得你那一份……”
“哈哈,实不瞒王爷,我这里还真是缺钱。若是皇上赏赐些金银下来才是最好不过,刚好解我燃眉之急……”
两个年轻人毫无疲倦之意,尽情说笑着,不知不觉之间已是鸡鸣阵阵,这一夜就这么过去了。
“宫门就要开了,我先把书文递进宫里去。贤弟先在这里委屈一下,我估摸着皇上那边应该差不多了,我再在母后宫里跑跑,说不准很快就能放贤弟出俩。到时候咱们兄弟齐心协力,好好的大干一场……”
“王爷速去……”
看着朱高煦离去,白展布白监副只能装作看不到,同时暗暗咂舌:“这个林三洪果然特殊,来见他的人一个比一个官大,连汉王都亲自到监牢来看他。也不晓得这小子有何等的本事,居然如此受宠……”
这一天平淡无奇,百无聊赖的林三洪依然过着他那气闷而又无奈的监狱生活。一直到了夜幕降临,灯火都已经掌上了,林三洪本打算早早睡觉,房门却被“咣”的一声推开。
白展布白监副在前举灯引路,后面跟着一个穿着面白无须的宦官,宦官身边是四个穿内卫服色的侍卫。
宦官尖利的嗓音听起来极不舒服,好像鸭子被人捏住脖子发出来的那种嘎嘎声:“上谕——”
林三洪急忙趴在地上磕头,,而白展布白监副则急急忙忙的准备香案火烛,小小的监副所都能见到皇上的圣旨,自然是好好的准备准备,以免怠慢了。
让白监副想不到的是,所谓的圣旨只是一个口谕,只有一句话,根本就不等他去做准备就已经说完了。
“上命,着犯官林三洪即刻随使进宫……”
林三洪再次磕头,等随行的内卫办理完了相应的文书之后,瘸腿瘸脚的跟在宦官身后出了监副所!
监副所隶属于大理寺,算是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本不受行政体系的管辖。按照道理来说,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到大理寺来提人。可道理始终是道理,事实还是事实,从朱元璋立国的时候算起,皇帝就一直在这么干,看样子还会继续这么干下去。根本就没有把律法看在眼中,这就是强权凌驾于律法之上的表现。
白展布白监副再一次被惊到了:“今天这是怎么了?早晨才有个王爷在这里离去,这一天还没有过完呢,皇上就有来提人面见了。这个林三洪也忒招人了吧?莫不是要出什么大事情了?管他呢,我一个小小的监副,只要好好的赚钱捞银子,不犯大错就稳稳当当的有钱拿,理会这些做什么?”
宦官领着林三洪进了皇宫,在内卫处交了牌子之后,又换了个宦官接引林三洪。
宫里头早已掌上了灯火,随时都可以遇到来来往往的宫娥宦官,这些人见到朱棣的钦属内使,立刻就低着头让路,一副恭敬有加的模样。
进到一个开间很大的殿中,宦官让林三洪不要走动静静等待,进到里头去通报。
店中已经燃起了地龙,暖暖和和的让人感觉很舒适,兽首香炉中焚上了香,浓烈的味道让林三洪很想痛痛快快的打几个喷嚏。两厢罗列着一人多高的书架,正对面是一扇八屏的屏风,上绘有花鸟鱼虫远山近水的没骨画儿。整个房间看起来很象是书房,但是在屏风之侧却很没有格调的摆着一个沉重的柜子,柜子上还加把铜锁,破坏了书房应有的雅致……
“林三洪,上命如内觐见!”
宦官右手虚虚一引,示意林三洪快点到里间。
林三洪微微拱手,算是谢过了领路的宦官,低着头进到里间。
里间的暖意更浓,让穿着夹袄的林三洪立刻就有点透不过气来。略略抬头看到汉王朱高煦坐在一侧,另外一侧则坐着一个面色微黑的胖子,看这个位置此人应该就是大王爷朱高炽了。
正中是一张硕大的雕花床,雕花床四周的帷幕早已经去掉,床上摆着一方小小的炕桌,桌上堆满了各色书文和狼毫朱丹。桌下的位置是一个托盘,托盘中是一大盏子茶水和几样精致的点心。
看这个架势,这里应该就是朱棣办公的内书房了。
“罪臣林三洪给皇上见礼,请圣安……”
半躺半坐在床上的朱棣微微摆手,示意趴在地上磕头的林三洪可以站着回话。
林三洪站起身子的时候,朱棣看着他的瘸腿,微微一笑:“林三洪,你腿上伤的重不重?”
“蒙皇上垂询,罪臣之伤并无大碍……”
“哈哈……”朱棣爽朗的大笑着:“朕早就知道了,你腿上是伤到了骨头,以后就算是痊愈了,估计也会落下残疾。朕亦有腿疾,自然知腿脚的重要。来人,赐座!”
朱棣不是那种“寡人无疾”的皇帝,他本身就是个瘸子,见到林三洪也成了瘸子,或许是生出同病相怜的心思,很大方的让贴身宫人搬来了座椅。
在皇帝面前四平八稳大马金刀的坐下,林三洪还没有这么狂妄。皇帝赐座更多的是一种礼遇,而不是真的让做臣子的坐下:“罪臣不敢,站立一时无妨……”
除非是皇家至亲,或者元老勋臣,否则没有这样的资格。就算是朱高炽和朱高煦这样的皇子,也很少有机会坐在皇帝身边说话。
朱棣看林三洪不敢坐,也没有虚情假意的强要他坐下:“也好,那你就站立着吧。去湖广这一趟,汉王是首功,这份功劳里头应有你的一份。”
“罪臣不敢居功,实是汉王去的及时,以春风化雨的手段解开了罪臣闯下大弥天大祸……”
“你是煦儿的门人,是他汉王手下的招牌。你这么说朕心里明白的很,你也是聪明人,当知道朕不赏赐于你反而将你投入监牢的苦心……”
“罪臣闯下大祸,险些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焉言求赏?万岁没有重重责罚罪臣也知天恩厚重……”
朱棣当然明白这是官面上的套话,听的多了也就不在意了,却不急于提起《大明国》书文的事情,反而是如长辈一般和蔼的说道:“你与煦儿也算是患难的交情,朕知道你胸中有物,是个想真心实意做事情的。朕也不是那种遗贤之主,只是你还年轻,若是赏的太重了反而易声骄纵轻慢之心。只要你用心做事,朕可以许你个封妻荫子的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