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大唐皇帝李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漫无边际的想了一通,李治有点自嘲,自己越来越像个政客了,一边许诺人家玄奘、辩机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一边又在考虑怎么灭了人家,实在谈不上地道。
但没办法啊,虽然李氏皇族高攀人家李耳,扬道抑佛,但佛门依然很坚挺,那土地还有殿中的金晃晃的大铜佛,可是让李治颇为心动啊。
虽然这几年自己一只在提高大唐白银利用率,未来建立银行,发行纸币,这就是储备银,但现阶段,通宝仍旧是紧俏的硬通货啊,哎呀,李治擦了擦嘴角,都流口水了都,自己这也算是助人成佛了,让这些和尚能够舍己为人,割铜割地割人喂“自己”啊。
“吱呀”声,禅门开启的声音,将李治从YY中提溜了回来,抬头一看,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站在面前,后面跟你一个小白脸和尚,这是玄奘和辩机。
看着眼前的玄奘,李治心中嘀咕,天耳通?要不然怎么就突然开了门,看见自己,还一副高人模样,淡淡然的,就差朝自己拈花阴笑了。
不过,这老和尚,李治可从来没有小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老家伙没事屁颠屁颠的提溜到天竺,路上风风雨雨的,不仅毅力惊人,这一路上的见识和锻炼出来的应变之道,也是罡罡滴,至于拳头上功夫,三五个蟊贼更是不在话下。
这一点那孙思邈也是如此,貌不惊人,但却有一身的上好功夫,这老家伙,可不是《西游记》中,一阵风吹来,都能东倒西歪的唐僧唐三藏。
话说,李治也蛮同情这老家伙的,千里迢迢赶往天竺,到了那里,人家是大肆欢迎他了,这点和史书上记得倒是分毫不差,但这背后的原因就很让人纠结了。
老和尚到了天竺之时,那是佛教已经不是天竺的主流了,那些印度阿三自认为对佛教经义已经融会贯通,于是产生高手寂寞之感,自以为是独孤求败了。
为了让人生更有追求,转而去研习新起的的教派婆罗门,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信徒大量流失,而玄奘的时机却是刚刚好,那些天竺佛徒正在纠结,这个在玄奘身上看到了希望。
看看,看看,人家东土大唐的高僧都前往我西天取经,这难道不是我佛门经义的伟大之处吗,深深的将人不惜万里的召唤而来。
于是戒日王为他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他们把玄奘放在最装扮最华丽的大象身上,游街示众,像一块移动宣传牌一般,当然不得不承认,在佛学经义上,玄奘几乎就是独孤求败。
他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历尽千辛万苦回来,那佛门经典却被一伙歹毒的贼人,抢了去,说也奇怪了,那些歹毒的贼人,让老和尚日日夜夜不停的化成大巫,不停诅咒的丧尽天良的贼人们,为什么不要金银,偏偏要一些对他们没用的佛家经典呢,这个老和尚到如今也没有想清楚。
不用猜,这自然是李治的注意。
李治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啊,历史上玄奘不远万里去印度留学。
回国后,李治家老头非常重视,安排了数千人参加玄奘大师的佛经翻译事业。也因为玄奘大师的弘扬,使印度后期佛教的哲学和大、小乘佛教的经典,在中国得到广泛地传播。
这一传可不得了,后世的中国人之所以那么麻木不仁,不敢反抗,已经被帝王和文官士大夫们改变的畸形的儒家,是一把刀;这玄奘带回来的大乘佛教经典也是一把刀,两把刀,一起阉割了中国人。
至今,佛教起源地印度,还在佛教的影响中呢,没听说过一句话嘛,法国的女人不能娶--太浪漫,印度的兵不能要--太软蛋。
这佛教人家印度都抛起了,中国这儿还要再捡起来,至少李治是很不以为然的,但李治却又朕为玄奘感到可悲。
不得不承认,玄奘是一个伟大的行者、信仰者、学者。
在他身上,有一股执著求真的精神。
去印度之前,就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他们互相矛盾,用已有的佛经来检验,又发现译文多有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
因此,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感”,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十七年,译经用了十九年。
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还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如今知道玄奘,还多亏了吴承恩,否则莫非宗教和对历史有喜好的人,谁知道他是哪根葱啊。
不过,这一切,都被李治毁了,还是那句话,领导决定一切啊
“阿弥头佛,不知陛下莅临,有失远迎,善哉善哉”
老和尚双眼黯淡无神,眼角和身后的辩机一般,通红,看来刚才师徒俩抱着痛苦一场的,只不过在看到李治的时候,眼角怨气很重啊。
李治心头也有点酸,上前拍了拍玄奘老和尚的肩膀,一副语重心长的感伤的道:“玄奘大师啊,你也不能怪朕啊,做皇帝无奈,做一个好皇帝,不仅无奈,还要无耻啊。
朕真的不能让你那个大乘佛经在我中原大地传播啊,哪怕他再有哲理,再能引人向善也不行,他的憋处比好处要大多了,那些普通老百姓无法分分辩其中善恶该如何自处,不会调节自己,最后也只能“愚善”,朕只能一狼牙棒灭了。你别说话,我知道你不相信朕说的,朕也不想和你辩论,要说辩论,以前还是晋王之时已经和你辩论不下数百次了,那是我还威胁你万一把这事告诉我父皇,就火烧佛经呢。
大师很聪明,不敢和朕赌,即使父皇知道了,也拿朕没辙,总不会杀了朕,那朕母后还不跟父皇拼了。那是朕和你约定,会在登基后,让你传经的,如今你弟子辩机完成了任务,我也来兑现诺言。
这佛经现在倒是可以传传了,但朕有言在先,只能在倭人、高句丽人中传播,抑或是那些西方的满身毛的白猩猩,以及大食,都可以,但唯独大唐,还是免了吧,朕会派人盯着的。一经发现,到时可不要怪朕心狠,让朕再次行那灭佛之举。”
老和尚听李治一席话,好似得了羊癫疯一般,浑身抖得厉害,双眼中更是泪光一片,眼袋越发的红肿了,“噗通”一声,跪在李治面前,额头重重的触地,也不说话,只是不起。
后面的辩机也跟着跪倒在地。
“顺便告诉你一句,那些佛经朕都已经找了天竺高僧翻译,译成汉文了,你就一边传教,一边修改修改吧,嗯...至于首批的教徒,就是那被驱赶而来的五十多万三韩之人吧,想必也够你们忙活一阵了。”
李治是对玄奘真的很有歉意,想当初经书失了,李治可是亲眼看着这老和尚,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差点自杀殉佛的痛苦模样。
至于那些天竺高僧是怎么来的,嗯,天下会驶到天竺的商船上几个坏小子绑架来的,真的不是李治暗地里嘱咐的。
这一句话后,玄奘老和尚干脆抱着李治的大腿,大声哀嚎,李治摆了摆退,无奈道:“大师,您的鼻涕。”
经李治提醒,玄奘老和尚尴尬的... -->>
漫无边际的想了一通,李治有点自嘲,自己越来越像个政客了,一边许诺人家玄奘、辩机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一边又在考虑怎么灭了人家,实在谈不上地道。
但没办法啊,虽然李氏皇族高攀人家李耳,扬道抑佛,但佛门依然很坚挺,那土地还有殿中的金晃晃的大铜佛,可是让李治颇为心动啊。
虽然这几年自己一只在提高大唐白银利用率,未来建立银行,发行纸币,这就是储备银,但现阶段,通宝仍旧是紧俏的硬通货啊,哎呀,李治擦了擦嘴角,都流口水了都,自己这也算是助人成佛了,让这些和尚能够舍己为人,割铜割地割人喂“自己”啊。
“吱呀”声,禅门开启的声音,将李治从YY中提溜了回来,抬头一看,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站在面前,后面跟你一个小白脸和尚,这是玄奘和辩机。
看着眼前的玄奘,李治心中嘀咕,天耳通?要不然怎么就突然开了门,看见自己,还一副高人模样,淡淡然的,就差朝自己拈花阴笑了。
不过,这老和尚,李治可从来没有小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老家伙没事屁颠屁颠的提溜到天竺,路上风风雨雨的,不仅毅力惊人,这一路上的见识和锻炼出来的应变之道,也是罡罡滴,至于拳头上功夫,三五个蟊贼更是不在话下。
这一点那孙思邈也是如此,貌不惊人,但却有一身的上好功夫,这老家伙,可不是《西游记》中,一阵风吹来,都能东倒西歪的唐僧唐三藏。
话说,李治也蛮同情这老家伙的,千里迢迢赶往天竺,到了那里,人家是大肆欢迎他了,这点和史书上记得倒是分毫不差,但这背后的原因就很让人纠结了。
老和尚到了天竺之时,那是佛教已经不是天竺的主流了,那些印度阿三自认为对佛教经义已经融会贯通,于是产生高手寂寞之感,自以为是独孤求败了。
为了让人生更有追求,转而去研习新起的的教派婆罗门,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信徒大量流失,而玄奘的时机却是刚刚好,那些天竺佛徒正在纠结,这个在玄奘身上看到了希望。
看看,看看,人家东土大唐的高僧都前往我西天取经,这难道不是我佛门经义的伟大之处吗,深深的将人不惜万里的召唤而来。
于是戒日王为他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他们把玄奘放在最装扮最华丽的大象身上,游街示众,像一块移动宣传牌一般,当然不得不承认,在佛学经义上,玄奘几乎就是独孤求败。
他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历尽千辛万苦回来,那佛门经典却被一伙歹毒的贼人,抢了去,说也奇怪了,那些歹毒的贼人,让老和尚日日夜夜不停的化成大巫,不停诅咒的丧尽天良的贼人们,为什么不要金银,偏偏要一些对他们没用的佛家经典呢,这个老和尚到如今也没有想清楚。
不用猜,这自然是李治的注意。
李治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啊,历史上玄奘不远万里去印度留学。
回国后,李治家老头非常重视,安排了数千人参加玄奘大师的佛经翻译事业。也因为玄奘大师的弘扬,使印度后期佛教的哲学和大、小乘佛教的经典,在中国得到广泛地传播。
这一传可不得了,后世的中国人之所以那么麻木不仁,不敢反抗,已经被帝王和文官士大夫们改变的畸形的儒家,是一把刀;这玄奘带回来的大乘佛教经典也是一把刀,两把刀,一起阉割了中国人。
至今,佛教起源地印度,还在佛教的影响中呢,没听说过一句话嘛,法国的女人不能娶--太浪漫,印度的兵不能要--太软蛋。
这佛教人家印度都抛起了,中国这儿还要再捡起来,至少李治是很不以为然的,但李治却又朕为玄奘感到可悲。
不得不承认,玄奘是一个伟大的行者、信仰者、学者。
在他身上,有一股执著求真的精神。
去印度之前,就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他们互相矛盾,用已有的佛经来检验,又发现译文多有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
因此,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感”,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十七年,译经用了十九年。
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还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如今知道玄奘,还多亏了吴承恩,否则莫非宗教和对历史有喜好的人,谁知道他是哪根葱啊。
不过,这一切,都被李治毁了,还是那句话,领导决定一切啊
“阿弥头佛,不知陛下莅临,有失远迎,善哉善哉”
老和尚双眼黯淡无神,眼角和身后的辩机一般,通红,看来刚才师徒俩抱着痛苦一场的,只不过在看到李治的时候,眼角怨气很重啊。
李治心头也有点酸,上前拍了拍玄奘老和尚的肩膀,一副语重心长的感伤的道:“玄奘大师啊,你也不能怪朕啊,做皇帝无奈,做一个好皇帝,不仅无奈,还要无耻啊。
朕真的不能让你那个大乘佛经在我中原大地传播啊,哪怕他再有哲理,再能引人向善也不行,他的憋处比好处要大多了,那些普通老百姓无法分分辩其中善恶该如何自处,不会调节自己,最后也只能“愚善”,朕只能一狼牙棒灭了。你别说话,我知道你不相信朕说的,朕也不想和你辩论,要说辩论,以前还是晋王之时已经和你辩论不下数百次了,那是我还威胁你万一把这事告诉我父皇,就火烧佛经呢。
大师很聪明,不敢和朕赌,即使父皇知道了,也拿朕没辙,总不会杀了朕,那朕母后还不跟父皇拼了。那是朕和你约定,会在登基后,让你传经的,如今你弟子辩机完成了任务,我也来兑现诺言。
这佛经现在倒是可以传传了,但朕有言在先,只能在倭人、高句丽人中传播,抑或是那些西方的满身毛的白猩猩,以及大食,都可以,但唯独大唐,还是免了吧,朕会派人盯着的。一经发现,到时可不要怪朕心狠,让朕再次行那灭佛之举。”
老和尚听李治一席话,好似得了羊癫疯一般,浑身抖得厉害,双眼中更是泪光一片,眼袋越发的红肿了,“噗通”一声,跪在李治面前,额头重重的触地,也不说话,只是不起。
后面的辩机也跟着跪倒在地。
“顺便告诉你一句,那些佛经朕都已经找了天竺高僧翻译,译成汉文了,你就一边传教,一边修改修改吧,嗯...至于首批的教徒,就是那被驱赶而来的五十多万三韩之人吧,想必也够你们忙活一阵了。”
李治是对玄奘真的很有歉意,想当初经书失了,李治可是亲眼看着这老和尚,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差点自杀殉佛的痛苦模样。
至于那些天竺高僧是怎么来的,嗯,天下会驶到天竺的商船上几个坏小子绑架来的,真的不是李治暗地里嘱咐的。
这一句话后,玄奘老和尚干脆抱着李治的大腿,大声哀嚎,李治摆了摆退,无奈道:“大师,您的鼻涕。”
经李治提醒,玄奘老和尚尴尬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