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寒门宰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不久秘阁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但见吴奎,杨畋,王畴,王安石等四名官员陆续抵至。
在琼林宴上,章越与四人都照过面了,其中王畴是自己省试时的考官,至于杨畋,王安石都是自己殿试时的详定官。
至于吴奎则没什么印象。
当即考官们将试卷放给了考生们,然后分东南西北入座,仿佛如四灵兽般全程守护着五名考生答题。
章越深感这考试要作弊,着实是很难啊,考官与考生比几乎达一比一。
苏轼再用倒立笔管的方式提醒弟弟也是有点难了。
不过无论如何,能见识到了传说中的秘阁六试也算是不虚此行。
这就是不重排场,重过程的考试。
章越浏览卷子。
上面六题分别是《王者不治夷狄论》
《刘恺丁鸿孰贤论》
《礼义信足以成德论》
《形势不如德论》
《礼以养人为本论》
《既醉备五福论》
章越看了一眼,不由倒吸一口凉气,真不愧是天下第一难的秘阁六试,真是贼难。
章越还未多想,就听坐在身旁的王魁似身子一晃,跌坐在地。
章越没多例会。
这秘阁六论,难在哪里?
难就难在浩瀚的阅读面。
如王者不治夷狄论出自哪?出自《春秋公羊传》隐公二年。
但是你翻遍春秋公羊传整本书,却找不出这句话,为什么因为这出自何休所写的注释。
在原文‘公会戎于潜’下,何休注释了一句‘王者不治夷狄’。
六论必须要写出出处‘春秋公羊传’,哪一句‘公会戎于潜’,谁注释的‘何休’,最后还要熟练引用上下文。
这一题不仅出自于经,还是经之注释。
至于《刘恺丁鸿孰贤论》分别出自于《后汉书·丁鸿传》和《后汉书·刘恺传》。这出自于汉书,属于经史里的史。
《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出自《论语·子路篇》,樊迟学稼,是汉经学家包咸注。
需知为论语作注的不计其数,记有孔安国、包咸、周氏、马融、郑玄、陈群、王萧、周烈生,魏时何晏集合以上等人出了本《论语集解》。
宋人多读这一版。
原文是樊迟学种庄稼,然后为孔子鄙视,注释说礼义与信足以成德,又安用稼哉?但很少人记得这一句,就算知道,也不知是包咸所注。
《形势不如德论》也是极难,出处极多。
比如一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足够将你混淆的,各家反复都有提及拿来引用。
但出自史集的只有一处,那就是《史记·吴起列传》的太史公曰。
《礼以养人为本论》出自《汉书·礼乐志》。
《既醉备五福论》出自《诗经·大雅·既醉》及郑玄注。
秘阁六论出自三经三史,三经都不是正文,而是注释。
而要过阁,必须要通四以上,也就是说要答对四题,必须是全通,错了一处或原文稍有交待不清都不行。
若换了殿试之前,以章越之能,或许只能通个二三道。
但如今经过三个多月的寺中苦读,章越看完题目可以说是……
/>
不久秘阁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但见吴奎,杨畋,王畴,王安石等四名官员陆续抵至。
在琼林宴上,章越与四人都照过面了,其中王畴是自己省试时的考官,至于杨畋,王安石都是自己殿试时的详定官。
至于吴奎则没什么印象。
当即考官们将试卷放给了考生们,然后分东南西北入座,仿佛如四灵兽般全程守护着五名考生答题。
章越深感这考试要作弊,着实是很难啊,考官与考生比几乎达一比一。
苏轼再用倒立笔管的方式提醒弟弟也是有点难了。
不过无论如何,能见识到了传说中的秘阁六试也算是不虚此行。
这就是不重排场,重过程的考试。
章越浏览卷子。
上面六题分别是《王者不治夷狄论》
《刘恺丁鸿孰贤论》
《礼义信足以成德论》
《形势不如德论》
《礼以养人为本论》
《既醉备五福论》
章越看了一眼,不由倒吸一口凉气,真不愧是天下第一难的秘阁六试,真是贼难。
章越还未多想,就听坐在身旁的王魁似身子一晃,跌坐在地。
章越没多例会。
这秘阁六论,难在哪里?
难就难在浩瀚的阅读面。
如王者不治夷狄论出自哪?出自《春秋公羊传》隐公二年。
但是你翻遍春秋公羊传整本书,却找不出这句话,为什么因为这出自何休所写的注释。
在原文‘公会戎于潜’下,何休注释了一句‘王者不治夷狄’。
六论必须要写出出处‘春秋公羊传’,哪一句‘公会戎于潜’,谁注释的‘何休’,最后还要熟练引用上下文。
这一题不仅出自于经,还是经之注释。
至于《刘恺丁鸿孰贤论》分别出自于《后汉书·丁鸿传》和《后汉书·刘恺传》。这出自于汉书,属于经史里的史。
《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出自《论语·子路篇》,樊迟学稼,是汉经学家包咸注。
需知为论语作注的不计其数,记有孔安国、包咸、周氏、马融、郑玄、陈群、王萧、周烈生,魏时何晏集合以上等人出了本《论语集解》。
宋人多读这一版。
原文是樊迟学种庄稼,然后为孔子鄙视,注释说礼义与信足以成德,又安用稼哉?但很少人记得这一句,就算知道,也不知是包咸所注。
《形势不如德论》也是极难,出处极多。
比如一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足够将你混淆的,各家反复都有提及拿来引用。
但出自史集的只有一处,那就是《史记·吴起列传》的太史公曰。
《礼以养人为本论》出自《汉书·礼乐志》。
《既醉备五福论》出自《诗经·大雅·既醉》及郑玄注。
秘阁六论出自三经三史,三经都不是正文,而是注释。
而要过阁,必须要通四以上,也就是说要答对四题,必须是全通,错了一处或原文稍有交待不清都不行。
若换了殿试之前,以章越之能,或许只能通个二三道。
但如今经过三个多月的寺中苦读,章越看完题目可以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