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格格驾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话说崇祯二年,清太宗皇太极因为长久攻不下辽东,(辽东由袁崇焕镇守)所以改道攻辽西,从蒙古绕道迂回到北京城下。当时,袁崇焕军得知京师围困,于是两日两夜急行军三百余里,比清军还早到了二天,驻军于北京城门外。
那时,袁崇焕带领的军士又疲又累,于是,他求见皇上,请皇上打开城门,让京师入城略事休息。但崇祯皇上刚愎自用又疑心很重,对袁崇焕身拥重兵心怀忌惮。此时袁崇焕部若要进城,一旦叛乱,那他的皇帝位置可就保不住了。所以,他不准袁崇焕带兵进城,定要让他们在城外打野战。
此时,清兵还在迂回从西路袭来,一路上势如破竹,战无不胜。清军的先遣骑兵在高密店获悉袁军已到,都是大惊失色,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袁军会来得这样快。
两日后,清军到达广渠门。两军在广渠门外血战。两军恶斗了四个时辰,胜负未决。当时北京军民竟都在城头观战,但见清军如秋风扫落叶般过来,挡者死。还好,明军中有袁督师在。袁督师穿着甲胄,冲锋陷阵,终于击退清兵。
虽然打退了清军,但袁督师明白,自己带领的将士终是有限,要想击退勇猛无敌的清军骑兵,只怕很难。袁督师想了一宿,认为清军远道而来,战线拉长,粮草供应不济,最好还是坚守城池,然后派游军去截断清兵的粮道,焚烧清兵粮草,再派兵去占领长城内外各处要隘,使清兵完全没有退路,然后再与清兵打持久战。
无疑。袁督师这条计策在当时来讲,是最为明智的计策。但心急如焚的崇祯皇上并不这么认为,他一心想快点将清军撵出北京城,所以对袁督师的停战不动很是愤怒,不断催促袁督师出战。
当时袁督师的手下只有九千骑兵,也对皇上解释说,要等步兵到了以后才能进攻。九千骑兵对阵当时十几万的清兵。除非主帅脑子被门夹了。
但当时的崇祯皇上。无疑就是一个脑子被门夹了的主帅。他怀疑袁崇焕不出击另有所图。袁崇焕为什么不出击?难道想篡位么?或者那些传言都是真的,他和皇太极有书信来往?难道他们要逼迫朕和清军求和?这么想着,他越加怀疑袁崇焕的忠心。
而清军呢。被袁崇焕的部队击溃之后,心中不忿,就在北京城外大肆烧杀出气。可悲的是,当时北京城居民的心理和皇上是一样的。顾及的只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考虑的就是自己的粮食财产。所有人都听信外面的谣言。认为袁崇焕不肯出师肯定是别有用心。更有很多人说清兵就是袁崇焕引来的,目的在于和朝廷求和,使皇上不得不接受清军主张的合议。于是有人开始在城头向袁崇焕的部队扔石头,骂他们背主卖荣。
也就在这个时候。清太宗皇太极想了一个极妙的法子。他想到了在中原屡试不爽的反间计。正好那日,清兵捉到了两名从宫里出来的太监,一个叫杨春。一个叫王成德。皇太极立即派五名亲信监守。夜半时候,亲信故意耳语说道:“这次我们故意撤兵。并不是我们打了败仗,那是皇上的妙计。皇上和袁督师已有密约,大事不久就可成功。
这两名小太监当然不小心听到了他们的耳语,更巧的是,这些亲信竟然守卫失职,让杨春逃回北京。
自然,逃回去的杨春要向崇祯一一禀报这些耳语。
崇祯大怒,立即召袁崇焕和祖大寿进宫,还没有问两句,就将袁崇焕逮捕,囚入御牢。
虽然事后,崇祯还对袁崇焕的部将说,袁崇焕谋叛,只罪一人,和众将士无干。但众将士听闻消息后,竟在城下大哭。受到惊吓的祖大寿索性带着部将逃回辽东去了。
最终,袁崇焕被崇祯判凌迟处死。凌迟,历来最为严酷的死刑。话说,凌迟也是一种本事活儿。皇上命令凌迟一千刀,刽子手做活不到家,三百刀就让犯人死了,还是要受罚的,起码要自断手臂。传说汉朝大汉奸刘瑾,以谋反罪被皇上判死刑,例该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按说头日该三百五十七刀,剜出的肉约指甲盖大小,剜出一肉,血出,再剜出时,竟无血出。没法,刽子手只好禀告监斩官,说犯人受惊,先押回牢中定神,明日再凌迟。当天晚上,刘瑾还喝了一点稀粥。第三日,刘瑾口塞胡桃,生生受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才受死。但也远没有达到规定的三千六百刀。
让人痛恨的是,这种残酷至极的死刑竟用在袁崇焕身上。他整被剐了三千五百四十三... -->>
话说崇祯二年,清太宗皇太极因为长久攻不下辽东,(辽东由袁崇焕镇守)所以改道攻辽西,从蒙古绕道迂回到北京城下。当时,袁崇焕军得知京师围困,于是两日两夜急行军三百余里,比清军还早到了二天,驻军于北京城门外。
那时,袁崇焕带领的军士又疲又累,于是,他求见皇上,请皇上打开城门,让京师入城略事休息。但崇祯皇上刚愎自用又疑心很重,对袁崇焕身拥重兵心怀忌惮。此时袁崇焕部若要进城,一旦叛乱,那他的皇帝位置可就保不住了。所以,他不准袁崇焕带兵进城,定要让他们在城外打野战。
此时,清兵还在迂回从西路袭来,一路上势如破竹,战无不胜。清军的先遣骑兵在高密店获悉袁军已到,都是大惊失色,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袁军会来得这样快。
两日后,清军到达广渠门。两军在广渠门外血战。两军恶斗了四个时辰,胜负未决。当时北京军民竟都在城头观战,但见清军如秋风扫落叶般过来,挡者死。还好,明军中有袁督师在。袁督师穿着甲胄,冲锋陷阵,终于击退清兵。
虽然打退了清军,但袁督师明白,自己带领的将士终是有限,要想击退勇猛无敌的清军骑兵,只怕很难。袁督师想了一宿,认为清军远道而来,战线拉长,粮草供应不济,最好还是坚守城池,然后派游军去截断清兵的粮道,焚烧清兵粮草,再派兵去占领长城内外各处要隘,使清兵完全没有退路,然后再与清兵打持久战。
无疑。袁督师这条计策在当时来讲,是最为明智的计策。但心急如焚的崇祯皇上并不这么认为,他一心想快点将清军撵出北京城,所以对袁督师的停战不动很是愤怒,不断催促袁督师出战。
当时袁督师的手下只有九千骑兵,也对皇上解释说,要等步兵到了以后才能进攻。九千骑兵对阵当时十几万的清兵。除非主帅脑子被门夹了。
但当时的崇祯皇上。无疑就是一个脑子被门夹了的主帅。他怀疑袁崇焕不出击另有所图。袁崇焕为什么不出击?难道想篡位么?或者那些传言都是真的,他和皇太极有书信来往?难道他们要逼迫朕和清军求和?这么想着,他越加怀疑袁崇焕的忠心。
而清军呢。被袁崇焕的部队击溃之后,心中不忿,就在北京城外大肆烧杀出气。可悲的是,当时北京城居民的心理和皇上是一样的。顾及的只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考虑的就是自己的粮食财产。所有人都听信外面的谣言。认为袁崇焕不肯出师肯定是别有用心。更有很多人说清兵就是袁崇焕引来的,目的在于和朝廷求和,使皇上不得不接受清军主张的合议。于是有人开始在城头向袁崇焕的部队扔石头,骂他们背主卖荣。
也就在这个时候。清太宗皇太极想了一个极妙的法子。他想到了在中原屡试不爽的反间计。正好那日,清兵捉到了两名从宫里出来的太监,一个叫杨春。一个叫王成德。皇太极立即派五名亲信监守。夜半时候,亲信故意耳语说道:“这次我们故意撤兵。并不是我们打了败仗,那是皇上的妙计。皇上和袁督师已有密约,大事不久就可成功。
这两名小太监当然不小心听到了他们的耳语,更巧的是,这些亲信竟然守卫失职,让杨春逃回北京。
自然,逃回去的杨春要向崇祯一一禀报这些耳语。
崇祯大怒,立即召袁崇焕和祖大寿进宫,还没有问两句,就将袁崇焕逮捕,囚入御牢。
虽然事后,崇祯还对袁崇焕的部将说,袁崇焕谋叛,只罪一人,和众将士无干。但众将士听闻消息后,竟在城下大哭。受到惊吓的祖大寿索性带着部将逃回辽东去了。
最终,袁崇焕被崇祯判凌迟处死。凌迟,历来最为严酷的死刑。话说,凌迟也是一种本事活儿。皇上命令凌迟一千刀,刽子手做活不到家,三百刀就让犯人死了,还是要受罚的,起码要自断手臂。传说汉朝大汉奸刘瑾,以谋反罪被皇上判死刑,例该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按说头日该三百五十七刀,剜出的肉约指甲盖大小,剜出一肉,血出,再剜出时,竟无血出。没法,刽子手只好禀告监斩官,说犯人受惊,先押回牢中定神,明日再凌迟。当天晚上,刘瑾还喝了一点稀粥。第三日,刘瑾口塞胡桃,生生受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才受死。但也远没有达到规定的三千六百刀。
让人痛恨的是,这种残酷至极的死刑竟用在袁崇焕身上。他整被剐了三千五百四十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