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第五章
[1]三纲的思想其实始出于法家,最早见于《韩非子·忠孝篇》:“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后来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他的《举贤良对策一》则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概念。东汉的《白虎通》进一步明确了三纲的内容,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并表述为三纲六纪。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2]见《孟子·告子上》。
[3]董仲舒事迹均见《汉书·董仲舒传》。
[4]董仲舒“天人三策”之三称:“天者,群物之祖也。”
[5]请参看《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6]见《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7]见《春秋繁露·阴阳义》。
[8]请参看《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及其他。
[9]见董仲舒“天人三策”之一。
[10]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系采用冯友兰的说法,请参看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1]见《春秋繁露·基义》。
[12]见《白虎通》卷八。
[13]天启道德系采用韦政通的说法,请参看韦政通《中国思想史》。儒学有如神学,儒生有如神父,孔子有如教主,系参考田昌五、安作璋的说法,请参看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
[14]见《易传·系辞上》。
[15]见《史记·孔子世家》及何休注。
[16]见《礼记正义》引郑玄说。
[17]这一观点请参看吕思勉《秦汉史》。
[18]见《后汉书·郑兴传》。
[19]见《后汉书·儒林列传》。
[20]吕思勉《秦汉史》中说:谶文妖妄,岂有以中兴之主而真信之理?
[21]见《后汉书》之《梁冀传》和《李固传》。
[22]见《后汉书·逸民列传》。
[23]见《后汉书·党锢列传》。
[24]见《后汉书·皇甫嵩传》。
[25]这个解释请参看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
[26]见《后汉书·襄楷传》。
[27]关于道教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28]其实葛兆光先生的《中国思想史》即已指出这一点,请参看。
[29]见《春秋纬·感精符》和《尚书纬·考灵曜》。
bsp; 第五章
[1]三纲的思想其实始出于法家,最早见于《韩非子·忠孝篇》:“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后来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他的《举贤良对策一》则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概念。东汉的《白虎通》进一步明确了三纲的内容,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并表述为三纲六纪。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2]见《孟子·告子上》。
[3]董仲舒事迹均见《汉书·董仲舒传》。
[4]董仲舒“天人三策”之三称:“天者,群物之祖也。”
[5]请参看《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6]见《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7]见《春秋繁露·阴阳义》。
[8]请参看《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及其他。
[9]见董仲舒“天人三策”之一。
[10]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系采用冯友兰的说法,请参看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1]见《春秋繁露·基义》。
[12]见《白虎通》卷八。
[13]天启道德系采用韦政通的说法,请参看韦政通《中国思想史》。儒学有如神学,儒生有如神父,孔子有如教主,系参考田昌五、安作璋的说法,请参看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
[14]见《易传·系辞上》。
[15]见《史记·孔子世家》及何休注。
[16]见《礼记正义》引郑玄说。
[17]这一观点请参看吕思勉《秦汉史》。
[18]见《后汉书·郑兴传》。
[19]见《后汉书·儒林列传》。
[20]吕思勉《秦汉史》中说:谶文妖妄,岂有以中兴之主而真信之理?
[21]见《后汉书》之《梁冀传》和《李固传》。
[22]见《后汉书·逸民列传》。
[23]见《后汉书·党锢列传》。
[24]见《后汉书·皇甫嵩传》。
[25]这个解释请参看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
[26]见《后汉书·襄楷传》。
[27]关于道教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28]其实葛兆光先生的《中国思想史》即已指出这一点,请参看。
[29]见《春秋纬·感精符》和《尚书纬·考灵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