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文学 www.ffwx.net,汉血丹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长安未央宫含元殿,一场大朝会正在举行。城内城外虽然也已经落雪多日,天气寒冷,但这一次朝会上的人,来的很齐。
这是皇帝陛下的特别要求,只要是身在长安的朝廷官员,上到王公贵戚,下至各常侍、殿中郎,没有特殊原因者,一律于今日上朝听政。
接到这个消息后的文武百官,不敢怠慢。天子威权日重,现在的朝堂上谁也不敢懈怠半分。更何况此前从各个渠道得来的消息可知,这次朝会上决定的事情,将会很重要。因此,谁也不想错过。
最近轰传长安的平定真番国事宜,虽然还没有正式以朝廷通报的形式昭告天下,但早已经尽人皆知。对于稍早些时候皇帝并未经过与朝臣们的讨论,就急如星火地派出了一批官员奔赴辽东,去接管新扩的疆土,一众大臣虽然在暗中腹诽他的专权独断,但心中的振奋感还是相同的。
今天的朝会上,必然会涉及到这件事,是百官们早已经预料到的。毕竟这样的灭国之功,是值得大力宣扬的事,更是鼓舞天下臣民最好的机会。
与前几次平定东南越、西南蛮夷之地不同,这一次纯粹就是以赫赫兵威慑服敌国的。长久以来,以百战征伐而得天下的汉朝廷,无时无刻不想着重新恢复到“十万铁甲可纵横天下”的那种地步,可是这么多年来,逐渐安逸下来的国家很难再出现这种锋芒。
真正的精锐之师,并不需要几十万上百万那么多。兵贵精不在多这种道理,身为朝廷大臣,每个人心里都很明白。但有些事是无能为力的。精兵之道,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做到,这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精神力量的支撑。
经历过七国之乱后,尤其是最近这三四十年,分布天下的兵马已经发展的太多了。如果把监督诸侯的朝廷驻防军连同地方军队算在一起的话,应该七八十万之众还是有的。这么多的军队,带来庞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朝廷的收支平衡。
为此,在那几年里,负责管理国家库府的太中大夫郑当时没少愁眉苦脸,精打细算。但这些军队却是要必须存在的,一点儿都不敢减少。既要抵御外敌又要防备内贼,承担着内外压力的重担,丝毫马虎不得。
至于说到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不免令人沮丧。除去驻守边关九镇防范匈奴人的北疆边军之外,也就是驻扎在细柳营的那支汉军还算是精兵。其余的,则不堪一提。
就算是北疆汉军, 在与匈奴人的战斗中,也很少有取得胜利的机会,能够不被打败就不错了。打退匈奴骑兵的进攻已经算是功劳,说到主动出击取得胜利,几乎是很少见的现象。
国力日渐强盛,而军队建设提不上去,被许多有识之士所深深忧虑。尤其是在匈奴人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驰马南侵的情况下,这种转变便显得极为迫切。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黑鹰军这两年的表现,给了皇帝和所有人一个希望。纵观这几年取得的几次军事胜利,其中都离不开黑鹰军参与的影子,其战斗力之高,已经可见一斑。因此,即便这支已经发展到两万多人的骑兵队伍一直没有纳入朝廷的监管体系,但朝堂上下所有人的目光,无不在时刻观察着他们的动向。
而元召这次亲自率领着一千名黑鹰军将士,就能在敌国三千里国土上纵横驰骋无人敢当,十万大军尽皆俯首!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黑鹰军就是汉军的表率,是开疆扩土的中坚力量,是振奋国威的最大保障。
不用明说,这样的认识,从皇帝到臣子们心中都已经清清楚楚。因此,等容光焕发的皇帝陛下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命令殿前常侍捧着厚厚的文本,把尚书台那帮人连夜整理出来的平定真番详略一五一十详细读来的时候,大殿上下的人都听得很认真。
佩服、赞叹、惊叹、膜拜、嫉妒、羡慕……各种各样的情绪,浮现在很多人的脸上。曾几何时,那个只是一个流浪儿身份的人,谁也未曾料到,他竟然做到了今天的地步。
大汉丞相平津候公孙弘与御史大夫张汤之间的那个座位空着,自从元召领兵出征以后,就一直空在那儿。但几案一直被殿中侍从们擦的干干净净,一丝灰尘也没有。仿佛他一直就坐在那儿,从来没有离开。
这是一种被崇拜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本来是应该像古代那些名垂千古的大贤们才拥有的,可是现在,在那个十六岁的少年身上,已经开始初步具备。
公孙弘压抑住心中的波澜,移开注视身边座... -->>
长安未央宫含元殿,一场大朝会正在举行。城内城外虽然也已经落雪多日,天气寒冷,但这一次朝会上的人,来的很齐。
这是皇帝陛下的特别要求,只要是身在长安的朝廷官员,上到王公贵戚,下至各常侍、殿中郎,没有特殊原因者,一律于今日上朝听政。
接到这个消息后的文武百官,不敢怠慢。天子威权日重,现在的朝堂上谁也不敢懈怠半分。更何况此前从各个渠道得来的消息可知,这次朝会上决定的事情,将会很重要。因此,谁也不想错过。
最近轰传长安的平定真番国事宜,虽然还没有正式以朝廷通报的形式昭告天下,但早已经尽人皆知。对于稍早些时候皇帝并未经过与朝臣们的讨论,就急如星火地派出了一批官员奔赴辽东,去接管新扩的疆土,一众大臣虽然在暗中腹诽他的专权独断,但心中的振奋感还是相同的。
今天的朝会上,必然会涉及到这件事,是百官们早已经预料到的。毕竟这样的灭国之功,是值得大力宣扬的事,更是鼓舞天下臣民最好的机会。
与前几次平定东南越、西南蛮夷之地不同,这一次纯粹就是以赫赫兵威慑服敌国的。长久以来,以百战征伐而得天下的汉朝廷,无时无刻不想着重新恢复到“十万铁甲可纵横天下”的那种地步,可是这么多年来,逐渐安逸下来的国家很难再出现这种锋芒。
真正的精锐之师,并不需要几十万上百万那么多。兵贵精不在多这种道理,身为朝廷大臣,每个人心里都很明白。但有些事是无能为力的。精兵之道,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做到,这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精神力量的支撑。
经历过七国之乱后,尤其是最近这三四十年,分布天下的兵马已经发展的太多了。如果把监督诸侯的朝廷驻防军连同地方军队算在一起的话,应该七八十万之众还是有的。这么多的军队,带来庞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朝廷的收支平衡。
为此,在那几年里,负责管理国家库府的太中大夫郑当时没少愁眉苦脸,精打细算。但这些军队却是要必须存在的,一点儿都不敢减少。既要抵御外敌又要防备内贼,承担着内外压力的重担,丝毫马虎不得。
至于说到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不免令人沮丧。除去驻守边关九镇防范匈奴人的北疆边军之外,也就是驻扎在细柳营的那支汉军还算是精兵。其余的,则不堪一提。
就算是北疆汉军, 在与匈奴人的战斗中,也很少有取得胜利的机会,能够不被打败就不错了。打退匈奴骑兵的进攻已经算是功劳,说到主动出击取得胜利,几乎是很少见的现象。
国力日渐强盛,而军队建设提不上去,被许多有识之士所深深忧虑。尤其是在匈奴人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驰马南侵的情况下,这种转变便显得极为迫切。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黑鹰军这两年的表现,给了皇帝和所有人一个希望。纵观这几年取得的几次军事胜利,其中都离不开黑鹰军参与的影子,其战斗力之高,已经可见一斑。因此,即便这支已经发展到两万多人的骑兵队伍一直没有纳入朝廷的监管体系,但朝堂上下所有人的目光,无不在时刻观察着他们的动向。
而元召这次亲自率领着一千名黑鹰军将士,就能在敌国三千里国土上纵横驰骋无人敢当,十万大军尽皆俯首!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黑鹰军就是汉军的表率,是开疆扩土的中坚力量,是振奋国威的最大保障。
不用明说,这样的认识,从皇帝到臣子们心中都已经清清楚楚。因此,等容光焕发的皇帝陛下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命令殿前常侍捧着厚厚的文本,把尚书台那帮人连夜整理出来的平定真番详略一五一十详细读来的时候,大殿上下的人都听得很认真。
佩服、赞叹、惊叹、膜拜、嫉妒、羡慕……各种各样的情绪,浮现在很多人的脸上。曾几何时,那个只是一个流浪儿身份的人,谁也未曾料到,他竟然做到了今天的地步。
大汉丞相平津候公孙弘与御史大夫张汤之间的那个座位空着,自从元召领兵出征以后,就一直空在那儿。但几案一直被殿中侍从们擦的干干净净,一丝灰尘也没有。仿佛他一直就坐在那儿,从来没有离开。
这是一种被崇拜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本来是应该像古代那些名垂千古的大贤们才拥有的,可是现在,在那个十六岁的少年身上,已经开始初步具备。
公孙弘压抑住心中的波澜,移开注视身边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