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非凡文学 www.ffwx.net,圣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得不说,嗔心和尚不愧是堂堂佛门嗔怒山火焰庵的戒师啊!做事一点一滴都十分清楚自然,一点儿也不回避,该担当的担当,该承认的承认,丝毫也不拖泥带水。他不会觉得自己在风宗不死神谷之外斩杀妖物是错,却能体会赤灵失去同族之伤情。但也不会因此就会去向赤灵道歉认错,求得什么谅解。

    这种矛盾和冲突,就好像人间两国战争一样,不是任何一个将军或者士兵能够去说谁对说错的。虽然不是个人可以决定之事,但是人却可以从中修正自己。嗔心和尚的选择,在担当和承认之后,便是把一切承担下来,所以才会说要将这件破出漏洞的袈裟永远穿在身上。

    这就是佛门高人的风范,一言一行都是行之自然,没有一点儿矫情,既不会为了讨好谁,也不会是为了符合某种道理,显示自己的境界和风范。嗔心和尚就这么站在陆正的面前,在陆正感应之中,眼前的却是一片空灵之境,犹如一汪清泉。

    陆正本因苦行僧之故,对嗔心和尚有一份亲近,现在误会既除,此时更生敬意,自然就想和嗔心和尚好好聊一聊,从他那儿多知道一些苦行僧的事。但总不能一直这么站在两界山上说话吧,陆正左右一瞧,见原来苦行僧以巨石搭建的山洞已在刚才赤灵和嗔心和尚等人斗法之中被崩塌了,大部分石头都碎裂从悬崖上掉落下来,只剩下几块碎裂的石头还孤零零落在那儿。

    陆正走过去从那些石头之中挑了两块大小适中的石头搬过来,随手一抹,抹平棱角,然后将两块石头放在地上,当作两个凳子。对嗔心和尚道:“大师,请坐!”说完,自己也在石凳子上坐了下来。

    嗔心和尚一撩袈裟大大方方在石头坐了下来,然后冲身后的大智僧等说道:“你们也坐下吧!”大智僧等这才在嗔心和尚身后不远处一起席地盘坐了下来。

    陆正与嗔心和尚又聊了几句,便问起苦行僧在佛山修行之事。嗔心和尚见他如此挂念救命恩人,也极为赞叹。便一五一十将自己和苦行僧在佛山修行的事跟陆正说了起来,只是拣出一些关于佛山的隐秘之事不说,比如佛山究竟在修行界何处等,其余倒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事实上嗔心和尚生性沉默寡言,不喜多语,如大智僧等僧人虽在他座下修行那么多年,就算是因为犯了戒律受到垂训也不过是三言两语便说完了,至于平时一言不发的日子更是习以为常。因此就连他们也还是第一次看见戒师居然会说出那么多话。不仅是对着一个刚刚初次见面的少年人,而且越说下去,原本刚毅的脸也变得越发地柔和起来,让他们看在眼里,心里啧啧称奇。当然这些想法却是不敢从脸上表露出来,否则可又要挨罚了。不过想到眼前的少年可不是什么普通人,那可是传说中炼化了天命花的天命之主,戒师另眼相看。也算是由来有故。

    但其实大智僧等却是想错了,嗔心和尚心性通透。怎么可能会因为陆正是天命之主就对他另眼对待呢?他之所以比平时显得更为话多和活跃,那是因为陆正身为天地之主,立身之处,万物从其令,自然而然便有化物之功,即便是对于嗔心和尚这样的知命高人也有一份染化之功。

    何谓染化之功?并不是说嗔心和尚受到了陆正的迷惑或者鼓动。影响到了他的元神或者心念,此乃幻术可致、欺言可成,非染化之功。以嗔心和尚这样的修为也不可能受到陆正的幻术迷惑元神,或者假言相欺可以动摇其志。所谓染化,犹如精玉在山而草木润泽。渊生宝珠而岩崖不枯一般,也正如人面对逍遥自在之人便感其自适,面对沉郁顿挫之人便感其悲苦,面对规矩深刻之人便感其拘束,并不是人本身如此,而是所感之异。

    不仅人如此,万物亦然。修行人元神清明,所感深致,虽能守而不受污,却没有任何修行人会去自找恶感。好比说修行人安居之所、修行之府,往往是天地灵气运转之处,涵养之所,而不会去找什么穷山恶水,入目疮痍之地。修行人虽所感之自适而有进退取舍,便是如此。那么当面对之人能让修行人感到舒心自在,这便是一种染化之功。

    要知道,如嗔心和尚这样的佛门修行高人,心精为一,身达虚无,几已达纯明之境,无趋无迎,无适无莫,身心之通达,能于荆棘之中立住,也能在明月帘下转身。并非刻意讨好或者有心投其所好便能染化其人,令其他生出欢喜之感。相反,往往一眼就会被对方觑破,如避恶臭一般避开。

    陆正之所以能染化嗔心和尚,一来他为天命之主,所立之处,万物祥和,自然生化,他之所在,便是天地之心,灵机随之自运,便是穷山恶水,生机绝丧之地,只要有陆正在,也能逐渐移转地气,引来造化,变成灵气充盈的福地洞天。换言之,陆正身在哪里,哪里就是天地之间最为灵妙之地,也就是天地之灵枢所在。

    要知道若是道门山宗、泽宗之修行有成入知命境,能有化润一方山泽之功,也就是成为一山之灵枢、一水之灵枢,如山中之神灵,水中之神灵。而陆正因身怀天命,乃是天地之灵枢,常人在有灵之山水间已足陶神,何况是在天地灵枢之侧?此中所感,也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妙处了。

    当然除了这一点之外,这也跟陆正本人之个性有着极大的关系。自从进入日月庐之后,身受李仪和乐中平两位先生的言传身教,尤其是老师李仪的一言一行的规矩教导,让陆正逐渐养成了一种极为平和的个性,与万物相亲而不离礼与敬,平视万物以友朋处之,不管是面对喜欢自己的、不喜欢自己的。是穷凶极恶之人,还是修为不及他的人,不管是妖物还是其他的异类,陆正始终都有这样一份气度,甚至可以说是真正的与万物同在的胸襟。

    如果没有这一份气度的话,就算是陆正所立之处乃是天地灵枢所在。也会让人生出厌恶之感。这就好比一位姿容绝美的女子让人心生愉悦亲近,但是走近了却发现她心胸狭隘、言辞刻薄,自大怨多、毫无慈柔之善,只有泛滥之欲,那最终也只有让所有人都望而却步,继而避之唯恐不及。

    所以正是那一份气度胸襟与天地灵枢之境相合,才让陆正有着一种非常自然的染化之力,但看他面对嗔心和尚这样佛门的前辈高人,随手就搬来石块与之在两界山上对坐而谈。不仅没有丝毫的拘谨和怯意,反而处处透露随缘自在的潇洒天机,便可见一斑了。如此之人,当然会让嗔心和尚别开一种心境,原本的严苛整肃之感亦得调和,话自然就多了。虽然这种染化之力并无任何蛊惑,所染化之对象也不会出现对陆正崇敬膜拜,倾心相投的状况。但是却是陆正在日月庐之中所学真正与万物相亲之道。

    嗔心和尚所说的是他和苦行僧在佛山的修行经历,因为他也是在佛山之上才认识苦行僧的。当时温润质朴、话语不多的苦行僧和他一见便十分投缘。两人的修行洞府又离得很近。平时也总是相见,但事实上他们两人真正坐在一起聊天并不多,因为说起来两个人可都是闷葫芦一样的人物。一开始至多不过是在修行洞口看见对方的时候合十行礼,打个招呼罢了。

    相处的久了,慢慢两个人之间才有相互指点和砥砺修行之道的言语。嗔心和尚说,八苦和尚修行比他更为精进。说其实相互指点,其实更多的时候都是八苦在指点他,而且往往是一语中的,并不多言,不炫知见。直透关窍,实在是让嗔心和尚获益良多。嗔心和尚甚至说到,如果没有苦行僧的指点,只怕自己根本无法突破知命境界。

    而苦行僧也因为修行精进,慧悟出众,得到了佛山之上的佛门传奇之僧金刚神的赏识而收纳为弟子,传授了金刚神通,修行更进。当时在佛山之上的预位僧共有九十九人,但是金刚神却只看中了苦行僧一人传授神通,其余众僧既有艳羡、也有愤愤不平,甚至还有私下里挑衅苦行僧的。但苦行僧却不争不辩,无论面对任何的挑拨和挑衅,乃至酸言辣语,始终甘心受之如饴,微笑以待,如聋如哑,我行我素,其他众僧无可奈何,最后也只得退去。

    后来金刚神听闻了此事,却将苦行僧叫了过去,只说了一句话:“你不再是我的弟子!”便将苦行僧赶了出来。面对这个结果,苦行僧没有争辩,也没有向金刚神询问缘故,离开金刚神之后,便直接来到佛山山腰一处众僧集合听法之地,走到那些挑衅讽刺自己的僧人面前,二话不说抬起脚一跺地,顿时将那几个僧人震得站立不住,倒在地上。苦行僧看也不看他们一眼,双手合十,念诵了一声佛号,道:“从此以后,你们便离开佛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